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憲法。那麼,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它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有哪些具體實踐?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背景和歷程
時代背景:世界格局深刻變化
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當今國際社會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西方國家在國際格局中的主導地位不斷削弱,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成為近代以來國際力量對比中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全球治理體系的進一步變革,期待新的全球治理思想來引領、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 【詳細】
提出歷程:彰顯新中國和平外交的核心價值▶ 2013年3月,習近平在當選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出訪時就提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2015年在以「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在演講中主張「共同營造對亞洲、對世界都更為有利的地區秩序,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 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習近平再次強調,「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習近平為「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提出的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 2017年2月10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社會層面」決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正式寫入聯合國決議,表明這一理念已經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兩個構建」重要論斷的提出,彰顯了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優良傳統和新中國和平外交的核心價值。
▶ 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憲法,標誌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確立為全黨、全國人民的集體意志和奮鬥目標 【詳細】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義核心要義: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
我們要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等5個方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二)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三)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五)生態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詳細】
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一)「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建設根植於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把沿線各國人民緊密聯繫在一起,致力於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讓各國人民更好共享發展成果,這既是對絲路精神的傳承,也是中國倡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目標。另外,「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了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對接,深化了務實合作,促進了協調聯動發展,使各國民眾在合作中得到了實惠,彼此距離進一步拉近,各方愈發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開闢了合作共贏的新天地。 【詳細】
(二)金磚合作機制
金磚合作機制是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國共同建立的人類歷史上首個以「非西方大國」為主體的合作機制。2017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金磚國家外長會晤外方代表團團長時指出:「金磚合作是一個創新,超越了政治和軍事結盟的老套路,建立了結伴不結盟的新關係;超越了以意識形態劃線的老思維,走出了相互尊重、共同進步的新道路;超越了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老觀念,實踐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新理念。」這三個「超越」是對金磚精神的深刻詮釋,也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和發展。 【詳細】
(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2016年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提出,亞投行要「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兩年來,亞投行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取得超出預期的成績。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面對基礎設施領域廣闊合作前景,亞投行必將乘風破浪,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大活力。 【詳細】
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價值(一)促進全球人權治理改革
當今時代,一些地區貧困、戰亂、衝突和社會動蕩等問題不僅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而且給國際社會人權保障領域帶來嚴峻的考驗。同時,以人權之名幹涉他國內政、人權的政治化傾向以及人權的雙重標準仍然十分突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為全球人權治理改革與創新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在人權實現條件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和平與安全是人權保障的基本前提;在人權核心內容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將發展權作為人權保障的基本立足點;在人權與主權關係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主權平等是人權保障的基礎。 【詳細】
(二)引領經濟全球化發展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經濟全球化發展,一是要實現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共同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要順應全球利益相互交融的趨勢,推動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走向共同、協調、均衡和普惠發展。二是要維護社會公正。全球化發展的目的是為了造福各國人民。要讓發展更加平衡,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由人人共享,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三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國際社會要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詳細】
(三)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只有走出冷戰思維窠臼,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才能走出爭權奪利甚至兵戎相見的惡性競爭,開創人類更加光明的未來。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其核心內涵是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路。這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家間關係中的體現。只有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等國際交往的各個方面體現出這個核心內涵,才能把新型國際關係落到實處。 【詳細】
(參考資料:2018年第8期《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當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