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2020-12-01 人民網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我國世界話語權,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共有歷史基因、契合當代發展需要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的創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超智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類、全球、世界、國際四個詞彙出現總次數高達106次,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立己達人的歷史擔當。

  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歷史和未來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和世界前途命運的戰略塑造。中國共產黨一直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當前,中國正在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世界正在拉開「重塑的序幕」。帶領人民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保這一歷史進程不被遲滯和打斷,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關頭,我們既不能把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也不能做脫離世界的「獨行俠」。我們致力於建設新型大國關係,與90多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遍布全球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一帶一路」倡議,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亞投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為國際社會提供了更多公共產品。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正處於從「改變自己,適應世界」向「改變自己,塑造世界」轉變的十字路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實現將中國的發展機遇轉變為世界的發展機遇,將世界的機遇轉化為中國的機遇,通過睿智運用「中國智慧」、合理提出「中國方案」、正確使用「中國力量」,推動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

  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中國和世界相結合,為人類發展標出新的經緯度。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命運與共、休戚相關,中國與世界的交往日益頻繁,聯繫日益緊密,互動日益加強,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勾畫了中國和世界發展深刻互動的新坐標。一方面,順應我國與世界深度融合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都需要我們努力構建廣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西方現代化之路在推動西方實現發展的同時,其負面效應也日益顯現,人類社會迫切需要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推動人類走向共同發展、協調發展、均衡發展和普惠發展,確立了共享美好未來的利益支點,指出了一條互利共贏的多樣性、共同性現代化道路。

  人類命運共同體將聯合國憲章宗旨和當代全球治理相結合,為實現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中國貢獻。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二戰後國際社會努力締造「力行寬恕」「和睦相處」「促成全球人民經濟及社會之進展」理念的繼承和弘揚。70多年前,聯合國明確了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核心就是實現人類的和平與發展。60多年前,中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踐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為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國際關係作出了貢獻。人類命運共同體圍繞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直擊國際上的零和博弈、冷戰思維,直指阻礙人類進步的頑疾,主張用對話協商拆解國家間的猜忌與戒備,用共建共享破除以鄰為壑的藩籬,用合作共贏擰開世界經濟動力的閥門,用交流互鑑疏通不同文明之間的誤解,用綠色低碳剷除環境破壞與汙染的源頭,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為聯合國憲章在當代世界的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世界共同繁榮的大邏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期間,首次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黨的十九大又進一步提出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向國際社會響亮回答了「中國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世界」這一重大問題,闡明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展示了中國同世界一起共享繁榮的博大胸懷。

  強調多樣性和共同性的辯證統一,回答了不同國家共同發展的歷史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各方應該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高度一體化、機制化的共同體,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安全共同體,而是建立在尊重多樣性和差異性基礎上的共同體。「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當今世界共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地理環境、氣候類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國家風貌。正是有了這種多樣性,世界才顯得豐富多彩。同時,多樣的世界中也蘊含共同的追求。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致力於不同制度、文化、宗教、民族和國家等的共通性,目的就是在多樣世界裡尋找全人類共同利益,在「多」中求「一」,在「異」中求「同」。

  強調國別性和全球性的辯證統一,闡明了國家發展與世界治理的相互關係。世界上不同的國家面對的問題千差萬別,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各國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從全球治理的視野、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尋求最佳方案。國別問題和全球性問題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發展缺位、方向迷失等一系列困境,其根源是缺乏正確的發展「義利觀」。以鄰為壑、零和博弈、非合作博弈等觀念和行為,不僅阻礙了各個國家的發展,也加劇了全球性問題。「獨行快,眾行遠」,只有堅持合作共贏,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遠。「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如果不能把單個國家的發展放在全球發展大格局上,甚至不顧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趨勢,搞孤立主義、保護主義,必然無法實現國家的長期繁榮和穩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堅持問題導向,把國家發展和全球治理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實現共同繁榮指出了新方向。實踐證明,只有世界各國高舉合作共贏的大旗,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其他國家的發展訴求,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才是行得快、走得遠的正確道路。

  強調自主性和依存性的辯證統一,指出了主權國家合作共贏的現實選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處在同一個歷史和現實交匯的時空,利益交融、榮辱與共,合作共贏是必然選擇。命運共同體的根基是利益共同體,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已經使得各國事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各國之間具有共同利益、整體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尊重各國的主權完整、道路選擇、文化價值,堅持在各國獨立自主基礎上實現相互依存、相互理解、互利共贏。它不是國家間的聯盟,不是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而是為了解決全球性問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全球治理更加完善,推動國家間合作關係的升華。當前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各國應當相互尊重而不是遏制,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相互補臺而不是拆臺。「以和興利」與「以利成和」並重,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理性和現實的選擇。

  三、廣泛凝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共識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我們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人類的共同大事業,需要有廣泛共識和集體行動。當前,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贊同和響應,多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進入國際話語體系。我們要同各國人民一道攜手同舟,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加強針對性研究,豐富思想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當前,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還存在不同的解讀,有不少認識誤區。例如,有的人認為它是統一性的共同體,有的人認為它是中國的國際秩序觀。針對這些解讀差異,我們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主動發聲,澄清認識。我們還要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關於共同體的思想,善於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使我們的研究既有歷史觀察也有時代關切,既有理論思考也有現實導向,既有中國基因也有世界細胞。要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理解、體驗什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感性到理性,從思想到體驗,點點滴滴凝聚國際共識。

  多層次推進,擴大示範效應。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僅是旗幟,也是行動,需要身體力行的示範效應。我們一方面要高舉旗幟,佔據國際道義制高點;另一方面要身體力行,讓更多國家心服口服,自覺跟進,讓更多國家感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刻不容緩。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實踐中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在全球層面,我們要推動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在地區層面,我們要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發展在新安全觀基礎上的上海合作組織等。在雙邊層面,我們要與亞非拉一些國家建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多渠道傳播,凝聚國際共識。傳播促進相知相識、共鳴共通。我們要更加注重傳播話語體系建設,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最大、最好、最有力的話語權,開展多渠道交流與傳播,闡釋好豐富內涵,表達好共同心願。要從戰略上明確傳播思路,從整體上提升傳播水平,從全局上加強傳播力量。中國有著悠久文明和優秀文化,有著龐大的高等教育力量和眾多的科研院所以及發達的傳播載體。我們要把這個優勢發揮好,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話平臺。

  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搭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平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非凡的理論創新勇氣和歷史擔當精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我們既要推進基礎設施、產能合作等方面的「硬聯通」,也要強化政策對接、民心相通等方面的「軟聯通」,提高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參與度、獲得感和貢獻率。要把「一帶一路」建設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試驗田,積極探索多元主體合作、第三方市場合作等創新性經驗,推動各國和國際組織更好地順應民願、匯聚民智、動員民力。要掌握好溝通人心的話語體系,要以理服人、以事服人、以史服人,吸取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經驗,堅固文明交流的紐帶,於往來中聚共識,於細微處見精神,於互利中增信心。

相關焦點

  • 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詳盡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理念和政策主張,反映出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所取得的實踐成果和進展,闡明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的積極貢獻。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因此,中國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主動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強抗病毒藥物及疫苗合作研發,分享防疫經驗,協調防控措施,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還及時為部分疫情加劇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保障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權益,而且為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為世界防疫樹立了新標杆。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人類歷史發展潮流大勢,總結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傳承,多次強調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始終崇尚和諧和睦、友好合作。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歷史的轉折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倡議,深刻回答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世界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起到了撥雲見日的引領作用,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擔當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站上新的歷史方位,中國正以面向未來的戰略抉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獨特智慧和方案。 中華民族是人類最早進入文明階段的文明體之一,並且至今沒有中斷過自身文明的發展。在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是具有全球視野、人類情懷的大格局,是普惠世界、造福眾生的大智慧,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確立了人類文明走向的新航標。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各國相互聯繫日益緊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了國別、黨派和制度的異同,反映了大多數國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 打造有國際影響的醫學期刊 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https://flv1.gmw.cn/gmw/videoroot/2020-07-24/1595568261416.mp4 打造有國際影響的醫學期刊 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 世界格局、「一帶一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下)
    1.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順應人類發展趨勢提出的。安德烈·卡託內指出:「將命運共同體概念的性質從一個超出國家範圍的更廣泛共同體(例如亞洲或歐洲共同體)轉變為一個針對全人類的共同體是習近平主席的功勞。」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於中外傳統命運論的智能創造和卓識開新。融實而和合是打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種智慧,是化解人類生存厄運的一種武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一種熱烈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天下為一家的情懷。「四海之內若一家,故近者不隱其能,遠者不疾其勞,無幽閒隱蔽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天下四海,現代可以理解為全球或者全人類,不論地處多麼邊遠的國家,都能共享安樂。
  •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努力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我國對外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在國際形勢日趨複雜、風險挑戰和新老矛盾問題交織並存、全球治理體系亟待完善的今天,重溫這篇演講,感悟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意義和獨特價值,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創造性開展工作,努力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時代華章,可謂正當其時,尤為必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作出的重大判斷。
  • 構建「人類氣候命運共同體」:內涵、挑戰及出路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全球化時代全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發展高度相互依存背景下,中國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為應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而提出的體現中國智慧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包含了地域和領域兩個維度:前者體現從國與國之間、區域內部到整個世界的不斷拓展,後者則反映政治、安全、發展、文明和生態等領域的不斷深化。
  • 胡雪峰喇嘛:以佛教緣起共生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佛教的慈悲、智慧、平等觀念,與和諧、和平、和睦緊密相聯。在歷史的長河中,佛教為世界和平、人類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全人類是一個因果相連、自他相依的整體,地球是我們全人類唯一的家園,在這個全球化、法治化、網際網路+的新時代背景下,維護世界的和諧幸福是全人類共同的職責。和平、合作、共贏已成為時代潮流,齊心協力,交流互鑑,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人類唯一的智慧抉擇。
  • 經典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紐帶
    這些人物的思想高度、精神境界都包含著世界文化最優秀的品格,這種品格就是愛,就是大愛,就是和平,就是共發展。從這些雕塑的形象裡,人們可以看到這種精神和價值的存在,而這種價值正是我們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核心。5月5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美好。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在國際形勢日趨複雜、風險挑戰和新老矛盾問題交織並存、全球治理體系亟待完善的今天,重溫這篇演講,感悟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意義和獨特價值,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創造性開展工作,努力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時代華章,可謂正當其時,尤為必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作出的重大判斷。
  • 這所高校成立極地研究中心 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這是該校依託已有資源,紮實開展極地考察、國際合作與科學研究,積極參與極區事務的重要成果,也是學校努力為極區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做出的有效舉措。作為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科學委員會副主席,朱國平教授團隊前不久完成全球首次南極磷蝦資源單季環極並行調查;青年教師張瑜對2017年海冰融化情況預測在國際研究中位列第二,取得中國對北極海冰預測研究的新突破……同時,上海海洋大學不斷拓展與世界各國的極地合作研究,開展以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為核心的南極合作研究與交流,並與其它十餘個國家的極地研究機構、大學與國際管理組織開展了極地合作研究與人才交流,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合作模式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這些話語深入人心
    【學習進行時】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正在舉行。2017年1月,習近平曾在日內瓦萬國宮發表演講,深刻闡述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得到與會者的高度讚賞。「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是習近平一貫的主張,在不同場合,他多次向世界傳遞「和」的理念,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 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三卷反覆強調和闡述的一個重要外交和全球治理理念,它是為了應對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維護和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而提出的中國方案。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