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努力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2020-11-25 人民網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我國對外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所收習近平同志的85篇重要講話、文章,深刻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現路徑等重大問題。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認真學習這些重要論述,對於我們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牢牢把握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有利條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深刻認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和重大意義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繫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這一樸素的理念,產生於對一系列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的深刻回答,集中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對中國和人類前途命運的深邃思考,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反映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迫切需要。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這一潮流,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必須重新思考和回答與世界的關係問題。一體化的世界就在那兒,誰拒絕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拒絕他。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現在,我國已經進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認識世界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對我們尤為重要。如何定位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這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和回答的問題。習近平同志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極大地加深了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在本書開卷篇中,習近平同志就鮮明地指出:世界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要樹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繫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不斷擴大同各國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在本書的收卷篇中,習近平同志強調的仍然是把握歷史前進大勢,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係中看問題,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變中我國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制定我國對外方針政策。全書通篇都貫穿著習近平同志面對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的新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全面謀劃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戰略思維和戰略布局。

習近平同志重要論述清楚地表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外交辭令,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鮮明地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全球視野,體現了中國將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相統一的世界胸懷。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刻闡明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覺與自信,回應了國際社會的關切與期待,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隨著中國快速發展,國際上有些人擔心中國會走「國強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認為中國發展起來了必然是一種「威脅」,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墨菲斯託」,似乎哪一天中國就要攝取世界的靈魂。儘管這種論調像天方夜譚一樣,但遺憾的是,一些人對此卻樂此不疲。這些輿論的產生,一些是出於對中國的無知或誤讀,一些是出於焦慮,一些則是出於根深蒂固的偏見。中國如何發展?中國發展起來了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這成為了我們民族復興道路上必須回答的問題。要樹立起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要讓世界了解、理解中國,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必須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讓人信服的對外工作理念。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收入的習近平同志許多演講,都是在用不同方式回應這個問題。正是在不斷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並不斷深化了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這一重要對外工作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用合作共贏的新思路代替零和博弈和贏者通吃、你輸我贏的舊思路,把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更加明確,更加深入人心,讓世界更好地理解了中國,讓中國更好地走近了世界舞臺中央。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的問題,為世界更好地發展奉獻了中國智慧,指明了前進方向。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同時,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雲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難民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沒有哪個國家能置身事外,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單獨應對。「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成為時代之問。正是面對這樣的追問,習近平同志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正確把握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深入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一理念集中了民胞物與、立己達人、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體現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匯聚著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繁榮嚮往的最大公約數,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

二、準確把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十分豐富,概括起來說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習近平同志在聯合國總部、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重要場合的講話,集中對這五個方面的內容作了全面系統的闡釋。

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就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和平是人類共同願望和崇高目標。在東西方冷戰對峙的大背景下,所謂「大家庭」「集團政治」「勢力範圍」等方式都沒有處理好國與國關係,反而帶來了矛盾、激化了局勢。習近平同志指出:世界的前途命運必須由各國共同掌握。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世界各國應該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發動戰爭,不能破壞國際法治。

建設普遍安全的世界,就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安全相互關聯、彼此影響。沒有一個國家能憑一己之力謀求自身絕對安全,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從別國的動蕩中收穫穩定。習近平同志在2014年亞信上海峰會上首次提出並全面闡述了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習近平同志強調:面對日益複雜化、綜合化的安全威脅,單打獨鬥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要摒棄冷戰思維、集團對抗,反對以犧牲別國安全換取自身絕對安全的做法,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實現普遍安全。

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就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適用於各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的就是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收入的文稿論述最多的就是發展問題。習近平同志指出: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應該堅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創造全人類共同發展的良好條件。各國要同舟共濟,而不是以鄰為壑。要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要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就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和世界和平的紐帶。習近平同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等集中闡述了文明交流互鑑的問題,強調: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

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就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也是人類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家園。在可預見的將來,人類都要生活在地球之上。習近平同志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的講話等鮮明地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應該共同呵護好地球家園,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子孫後代。我們應該堅持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共同保護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園,共同醫治生態環境的累累傷痕,共同營造和諧宜居的人類家園,讓自然生態休養生息,讓人人都享有綠水青山。

三、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習近平同志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中國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人民願意同各國人民一道,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一個國家要發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展大勢,當今世界,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以2014年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為代表,習近平同志反覆闡述了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問題,指出: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對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發展走向的回應,更是中國人民對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自信和自覺。中國最需要和諧穩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任何動蕩和戰爭都不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而是人民勤勞、維護和平。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

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其他國家也都要走和平發展道路,只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促進一個國家強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充分證明,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面對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保護主義、內顧傾向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衝擊的挑戰,在一年一度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在2017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等重要場合,習近平同志維護自由貿易、倡導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演講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習近平同志指出:開放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出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是中國的戰略選擇。我們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樹立全球視野,更加自覺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全面謀劃全方位對外開放大戰略,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我們將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援助力度,促進縮小南北發展差距。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隨著時代發展,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不適應的地方越來越多,國際社會對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建立國際機制、遵守國際規則、追求國際正義成為多數國家的共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先後兩次就全球治理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關於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為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運籌好大國關係,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大國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有更大責任。在《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共創中俄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等文稿中,習近平同志闡述了積極同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係,同俄羅斯發展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同歐洲發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夥伴關係的主張。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重視各大國的地位和作用,致力於同各大國發展全方位合作關係,努力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共同走和平發展之路。

堅持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遠親不如近鄰。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無論從地理方位、自然環境還是相互關係看,周邊對我國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黨的十八大以後,中央專門召開了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突出周邊在我國發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對做好周邊外交工作的重要意義、戰略目標、基本方針、政策理念等作了全面系統的闡釋。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將周邊置於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視周邊為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視促進周邊和平、穩定、發展為己任,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歡迎周邊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使我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著力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

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天然同盟軍。永遠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礎,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改變。在坦尚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在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時的講話,在亞非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等文稿中,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繼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當前,廣大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共同使命,應該抱團取暖、扶攜前行,積極開展各領域合作,實現我們各自的發展藍圖。在開展對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中,中國將堅持正確義利觀,找到利益的共同點和交匯點,做到義利兼顧,弘義融利,有原則,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不搞我贏你輸、我多你少,在一些具體項目上將照顧對方利益,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務實合作。

四、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打造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上。中國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也是積極的實踐者。2013年,在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時,習近平同志在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的演講中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對於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場合作了深刻闡述。

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初衷和最高目標。「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內生性要求。「一帶一路」源自中國,但屬於世界。習近平同志在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的開幕詞、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這是我提出這一倡議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這一倡議實現的最高目標。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臺。「一帶一路」建設契合中國、沿線國家和本地區發展需要,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順應了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因此,一經提出,外界反響很大,各方都在響應。但也有一些人對此心存疑慮。習近平同志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博鰲亞洲論壇等多個場合深刻闡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指出:我們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設立絲路基金、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目的是支持各國共同發展,而不是要謀求政治勢力範圍。「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於人的強買強賣。「一帶一路」建設植根於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同時向所有朋友開放。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夥伴。「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這些重要論述為「一帶一路」建設指明了方向,也進一步豐富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行穩致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涵,就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加強經濟政策協調和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協同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在習近平同志推動下,五年來,「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政策溝通不斷深化,設施聯通不斷加強,貿易暢通不斷提升,資金融通不斷擴大,民心相通不斷促進。中國制定出臺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絲路基金已經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已正式開業。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2017年5月,中國成功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標誌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進入從理念到行動、從規劃到實施的新階段。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進一步指出: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習近平同志關于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集中體現,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和廣泛的世界影響。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我們要結合學習習近平同志這些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提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能力,確保黨中央對外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落到實處,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良好外部條件。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31日 06 版)

相關焦點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楊潔篪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發出「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特別是近幾年來,世界大變局加速向縱深發展,各種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多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愈加彰顯出璀璨的真理光芒,指引著中國和世界前進的正確方向。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深刻體現歷史大趨勢的時代先聲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各國無論大小,都要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促進其他各國共同發展,讓各國和各國人民共同享受發展成果。 (二)明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報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做了明確闡述。
  • 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2.為何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闡述當代人類已經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的客觀事實的同時,也反覆強調要「構建」「建設」「打造」「共創」「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他還指出,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在防控疫情過程中所採取的這些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及其所取得的舉世公認的成效,以實際行動充分展示了中國攜手各國聯防聯控、對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盡責擔當的大國形象,極大地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為詮釋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深刻的啟示。理念共識是前提,人類命運共同體乃共同理念所依。凝聚理念共識是支撐和引領國際合作的基本前提。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命運與共、休戚相關,中國與世界的交往日益頻繁,聯繫日益緊密,互動日益加強,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勾畫了中國和世界發展深刻互動的新坐標。一方面,順應我國與世界深度融合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都需要我們努力構建廣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人們看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一種思想理念已經落地生根,在波瀾壯闊的大國實踐中不斷升華,在和平發展的大潮中匯聚磅礴力量。但作為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共進的社會實踐,則是一個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而是需要付出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努力。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擔當
    中國倡導並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世界夢聯結起來,賦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加深刻的世界意義,體現了中國將自身發展與世界共同發展相統一的全球視野、世界胸懷和大國擔當。
  • 世界格局、「一帶一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下)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一些與會專家學者就此發表了見解。命運共同體提議的範圍更為廣泛,是一個廣泛的世界轉型戰略,從文化和精神等多個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整個世界。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指南針,可以指導共產黨、工人運動、社會主義者和進步力量的行動。命運共同體是推翻剝削、飢餓、苦難和落後的世界統一戰線。」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資本主義全球治理體系的揚棄。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和合」理念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識,富有極其深刻的哲學思辨與中國智慧,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與民族性格,是新時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基礎與價值支撐。  人類命運共同體內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需要依靠「和而不同」的思想共識  從本質上說,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是一種平等自主、相互尊重的良性關係。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 李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順應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求,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在上海舉辦,這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凸顯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也充分體現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
  • 努力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
    經歷了一年來的風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切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世界各國人民要攜起手來,風雨同舟,早日驅散疫情的陰霾,努力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習近平主席二○二一年新年賀詞引發國際人士熱議。他們認為,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值得借鑑,中國經濟為世界經濟復甦帶來希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世界範圍內更加深入人心,期待各國攜手戰勝疫情,邁向合作共贏的未來。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這些話語深入人心
    在聯合國迎來又一個10年之際,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順勢而為,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外交部分開宗明義宣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中國共產黨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中國外交和國際關係方面,習近平主席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世界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沒有哪一國能夠獨自解決,唯有團結協作才能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挑戰。中國始終踐行多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通過國際發展合作,積極支持聯合國機構等發揮作用,與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共同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經濟嚴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戰,為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 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憲法。那麼,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它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有哪些具體實踐?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在國際形勢日趨複雜、風險挑戰和新老矛盾問題交織並存、全球治理體系亟待完善的今天,重溫這篇演講,感悟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意義和獨特價值,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創造性開展工作,努力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時代華章,可謂正當其時,尤為必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作出的重大判斷。
  • 胡雪峰喇嘛:以佛教緣起共生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歷史的長河中,佛教為世界和平、人類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全人類是一個因果相連、自他相依的整體,地球是我們全人類唯一的家園,在這個全球化、法治化、網際網路+的新時代背景下,維護世界的和諧幸福是全人類共同的職責。和平、合作、共贏已成為時代潮流,齊心協力,交流互鑑,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人類唯一的智慧抉擇。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出努力。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摘要】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人類整體發展的歷史高度思考人類的前途命運,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問題的理性思考,體現了世界歷史發展的理論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之辯證統一,展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深邃的世界眼光與高尚的時代情懷。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近年來,中國不僅向世界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在實踐中通過「一帶一路」、南南合作以及其他對發展中國家的幫助,切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將從習近平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主要內容、中國在全球化方面的主張四個方面出發,深入解讀「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