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2021-01-08 網易

2020-05-03 14:51:35 來源: 宣講家

舉報

  

  近年來,中國不僅向世界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在實踐中通過「一帶一路」、南南合作以及其他對發展中國家的幫助,切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將從習近平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主要內容、中國在全球化方面的主張四個方面出發,深入解讀「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一主題。

  一、習近平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第一次向世界傳遞了他對人類命運走向的一個基本判斷——「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此後,這個「命運共同體」概念得到了多次闡述。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主席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這段話主要講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鑄劍為犁、永不再戰」,說明這是一個和平安全的命運共同體;二是「發展繁榮、公平正義」,也就是強調國際社會不能有霸凌主義、強權主義。

  2017年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再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要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已存」,「每個國家都有發展權利,也應該在更廣闊層面考慮自身利益,不能以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回答了人類社會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深刻哲學問題,更加系統化、完整化地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要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五個方面出發,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綜上所述,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二是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三是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四是堅持交流互鑑,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五是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五個方面,就是對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的進一步闡述。

  我們國家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上獲得了很多認同:2017年2月10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社會層面」決議,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首次載入聯合國的決議。同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於阿富汗問題第2344號決議,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首次載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同年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4次會議通過關於「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糧食權」兩個決議,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首次載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此外,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主題為「在分化的世界中加強合作」,可以說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發揚光大。這些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獲得國際認同的表現。

  2020年,從開年到現在,我們面臨著一個新的局勢,就是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這次疫情是一場對世界各國及國際合作的嚴峻考驗,也等於證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是空想,而是事實,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人類的全球化過程,是經濟的全球化與科技的進步,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縮短了,大家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等方面已經是相互依存、命運與共的了。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無需過多的闡述,已成為我們的切實感受。

  作者:賀文萍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賀文萍: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通過開展首腦外交,中國與世界主要大國基本保持戰略穩定,在重大全球性問題上呈現不缺位、不卸責,有力地展現了大國外交的風範、大國外交的擔當和大國外交的特色。從中國的發展來看,如何補強安全合作的短板,擴大全球範圍的影響,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成為當前中國外交攻堅克難的重要任務。基於對環境的客觀務實判斷,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可謂順勢而為。  二是目標基本清晰,內外聯動日益明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有哪三大特質
    ,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中國發展營造了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成就卓著的中國外交實踐,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致力於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同。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彰顯理論先進在2014年11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 動機·前景·理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外認知與評價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構成,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核心範疇、頂層設計和鮮明旗幟。自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公開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來,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研究,也成為國外學術界審視與評價當代中國外交戰略的核心概念。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向世界亮明了中國外交的大方向,把中國外交戰略提升到了歷史性的新高度,充分展現了中國外交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應著重把握五個方面: 一、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總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且進一步明確了總目標的具體內涵。
  • 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憲法。那麼,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它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有哪些具體實踐?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
    摘 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創新成果,是促進中國與世界和諧發展的價值指引。黨的十九大在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將其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在國際形勢日趨複雜、風險挑戰和新老矛盾問題交織並存、全球治理體系亟待完善的今天,重溫這篇演講,感悟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意義和獨特價值,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創造性開展工作,努力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時代華章,可謂正當其時,尤為必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作出的重大判斷。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洞察世界大勢、汲取歷史教訓的重大創見。人類歷史上戰亂頻仍、生靈塗炭,要和平、不要戰爭,是各國人民樸素而真實的願望。
  •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努力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我國對外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徐孝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日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黨委書記徐孝民同志撰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一文,收錄於中國言實出版社《人民至上——來自兩會的聲音》「專家建議」部分。文章結合全球疫情防控鬥爭的中國實踐,從理論、歷史、時代三個維度,深入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在國際形勢日趨複雜、風險挑戰和新老矛盾問題交織並存、全球治理體系亟待完善的今天,重溫這篇演講,感悟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意義和獨特價值,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創造性開展工作,努力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時代華章,可謂正當其時,尤為必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作出的重大判斷。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 推動構建新型中國與世界關係
    ,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要牢牢把握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一主線。習近平外交思想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把兩者有機統一起來。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外交思想給出了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答案,為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發展、持續繁榮和長治久安指明了方向。
  • 細數習近平2015外交成績單 五大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資料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李正穹 實習記者 解軼鵬)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外交場合多次提及並解讀命運共同體理念,使得命運共同體成為習近平在外交工作中的高頻詞。  2015年9月,習近平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並首次對如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解讀,提出了五個努力: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匯聚全球戰疫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要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國攜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全球戰疫合力,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我國世界話語權,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中國外交「從A到Z」
    中國外交「從A到Z」 原標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承前啟後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開。新時期的中國外交有哪些新特點?取得了哪些新成就?記者梳理了從A到Z的26個關鍵詞,帶你速讀中國外交。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在防控疫情過程中所採取的這些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及其所取得的舉世公認的成效,以實際行動充分展示了中國攜手各國聯防聯控、對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盡責擔當的大國形象,極大地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為詮釋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深刻的啟示。理念共識是前提,人類命運共同體乃共同理念所依。凝聚理念共識是支撐和引領國際合作的基本前提。
  • 思力網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新華社記者 高磊/攝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是倡導者,更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  2020年,面對疫情持續蔓延的嚴峻形勢,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電話、信函等形式密集開展「雲」外交,出席多場重大多邊活動,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重大倡議,給疫情籠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 科學回答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重大課題過程中,提出的重要新理念,構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