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不僅向世界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在實踐中通過「一帶一路」、南南合作以及其他對發展中國家的幫助,切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將從習近平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主要內容、中國在全球化方面的主張四個方面出發,深入解讀「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一主題。
一、習近平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第一次向世界傳遞了他對人類命運走向的一個基本判斷——「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此後,這個「命運共同體」概念得到了多次闡述。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主席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這段話主要講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鑄劍為犁、永不再戰」,說明這是一個和平安全的命運共同體;二是「發展繁榮、公平正義」,也就是強調國際社會不能有霸凌主義、強權主義。
2017年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再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要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已存」,「每個國家都有發展權利,也應該在更廣闊層面考慮自身利益,不能以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回答了人類社會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深刻哲學問題,更加系統化、完整化地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要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五個方面出發,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綜上所述,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二是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三是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四是堅持交流互鑑,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五是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五個方面,就是對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的進一步闡述。
我們國家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上獲得了很多認同:2017年2月10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社會層面」決議,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首次載入聯合國的決議。同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於阿富汗問題第2344號決議,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首次載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同年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4次會議通過關於「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糧食權」兩個決議,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首次載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此外,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主題為「在分化的世界中加強合作」,可以說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發揚光大。這些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獲得國際認同的表現。
2020年,從開年到現在,我們面臨著一個新的局勢,就是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這次疫情是一場對世界各國及國際合作的嚴峻考驗,也等於證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是空想,而是事實,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人類的全球化過程,是經濟的全球化與科技的進步,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縮短了,大家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等方面已經是相互依存、命運與共的了。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無需過多的闡述,已成為我們的切實感受。
作者:賀文萍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賀文萍: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