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國際影響的醫學期刊 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2020-12-04 光明網

https://flv1.gmw.cn/gmw/videoroot/2020-07-24/1595568261416.mp4

打造有國際影響的醫學期刊 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訪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副社長劉冰、萬方醫學總經理張秀梅

  導語: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大批學術研究者將目光集中在這種「非典型」病毒上,產生了大量學術成果,為全世界的抗擊疫情行動提供科學支撐。處於國內醫學期刊出版與傳播平臺頭部陣營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萬方醫學網,在疫情期間分別刊發傳播國內重要學術成果,成為國內疫情相關學術交流的陣地。

  抗疫行動還未結束,關於科學傳播的思考也在不斷深入——如何讓我國的醫學研究成果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地更廣泛,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我國的醫學智慧?

  近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副社長劉冰與北京萬方醫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方醫學」)總經理張秀梅接受記者採訪,介紹了雙方在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數位化傳播方面的合作實踐與創新。

  專病文獻信息知識服務 支撐快速傳播與期刊轉型

  記者: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學術論文成為科研人員交流的一個重要的方式,在此期間,萬方醫學做了哪些嘗試去推動文獻數據共享?

  張秀梅:疫情一暴發,萬方醫學網立刻組織編輯和技術團隊打造了一個新冠病毒肺炎專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很深,數萬臨床醫護人員衝到抗疫一線,其實醫學學術科研以及編輯出版者也在緊鑼密鼓地工作。疫情期間,我們非常明顯地感覺到,論文的撰寫、發表以及傳播的速度都加快了。萬方醫學新冠肺炎專題開設至今,遴選文章將近2000篇,圍繞一種疾病,短時間內產出這麼大規模的學術文獻,也超越了我們的想像。

  為突出中醫藥在抗疫中的作用,萬方醫學網在專題中設置中醫藥防治欄目,包含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文獻、中醫方劑專題,同時與國內的醫學期刊、北美及北歐中醫藥發展促進中心聯合,邀請了國內外中醫藥領域的專家為醫護人員及公眾講解中醫藥在新冠肺炎診斷與治療方面的經驗,在新冠肺炎這個專病專題中為廣大用戶不僅提供了文獻,同時提供了知識服務,為醫學期刊的知識服務轉型提供了平臺支持。

  記者:雙方如何通過合作,充分發揮數據的優勢,建立更為深度的資料庫?我們知道現在的中華系列雜誌關注更多的是疾病,是否考慮以某一個信號通道通路,或者是一個新的熱點,或者某一種治療方法建立多維、立體的資料庫呢?

  劉冰:這個問題非常好,實際上在萬方數據的平臺上,有一個知識的熱點分析,已經能夠挖掘到這些熱點的問題。

  我們搭建的新冠肺炎的學術平臺,從疾病流行模式的研究,到診療研究,每一個方向都是非常好的熱點,在這種框架下,以萬方數據分析挖掘的優勢結合我們期刊資源的優勢,會有一個很好的合作開發的局面。

  醫學信息知識廣泛傳播 為臨床、科研、教學助力

  記者:劉社長能否介紹一下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萬方數據的合作,對於科技期刊的數字出版發展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劉冰:這些年,我們與萬方數據獨家合作,確實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從最早的單刊網站,到整個資料庫的出版,現在我們又在萬方協作下,打造了自主的資料庫,並且能夠提供部分的知識服務、知識挖掘。從0到1,再到100,這實際上呈現了一個成長的過程,在圖書館、信息學界同行的推動下,我們有了長足的進步。對於期刊來講,數位化、國際化一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從這個角度來講,雙方會共同努力,在醫學領域全面地推動期刊的展現度和顯示度。

  記者:能否請張總介紹一下萬方醫學圍繞著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資源,形成的產品服務與全國用戶的規模。

  張秀梅:圍繞這個合作,十多年來我們不斷創新、發展,一方面是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的不斷更新,創新內容、組織和發表體系;萬方則圍繞著技術和服務,構建了全球的文獻信息集成發現系統,使中華醫學會為代表的中文期刊能夠在全球的醫學文獻當中有一席之地,並且與全球的文獻形成連結的網絡體系。

  第二是我們自己獨有品牌智慧財產權的臨床診療參考系統,把常見的4000多種疾病,按照國際的ICD-10分類體系,請國內將近4000位三甲醫院的頂級專家來撰寫詞條,專業的醫學編輯審校、出版,形成了大型的網際網路數字出版工程,也就是現在的臨床診療知識庫,這個知識庫不僅包含了西醫的知識體系,我們還把我們傳統中醫藥的知識體系也用類似的方式把知識條目結構化,形成了今天萬方醫學網當中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產品版塊,就是診療參考知識系統,為未來整個臨床醫學走向人工智慧,以及碎片化的文獻信息有機的組織起來,搭建了一個知識框架。

  最後就是用我們底層的數據加情報學的工具、方法、模型以及專家智慧的思想體系來幫助我們國家各級各類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提供參考決策,幫助大健康醫療產業當中的企業拉升學術營銷和服務體系,真正使信息作為情報的尖兵、耳目、參謀,能夠為我們的大健康和醫療產業起到賦能和加持的作用,最終惠及到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現在我們有近1800家臨床醫院用戶、400多家的醫學院校用戶,我們也積累了線上的將近230萬的臨床醫護人員,在線上在使用我們整個的服務體系。

  加強數據共享交互 為學術評價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通過這種合作,有沒有嘗試從一些方面解決我們現有的科研評價體制的問題?

  劉冰:科研評價受到多個層面的關注,科技管理部門也在出臺各種政策措施積極推動。下一步,我們要結合中華醫學會學術專科分會的力量以及科協的力量,加大評價工具的使用,例如把中華醫學系列雜誌發表的發文機構、發文數量的評價,加上學者個人的影響力的評價,多維評價指標結合起來,將來發布一些科研指數,或者一些類似於H指數的個人影響力評價,我想這都是很好地推進學術傳播和學術判斷的評價體系,並且有很大的共同發展的空間。

  張秀梅:隨著疫情全球的蔓延和科學研究的逐漸深入,也暴露出來我們在臨床科學研究與學術傳播中新的問題。比如最近的《柳葉刀》刊登的關於新冠肺炎的文章因為大規模的數據問題撤稿。《柳葉刀》是臨床醫學界非常有影響力的權威期刊,可是就在這樣一個權威期刊上,都曝出這樣的問題,我們也在反思,例如新冠病毒肺炎專題收錄的文章,有多少能夠經的住背後科學數據的考究?科學數據為學術理論起到多大的支撐作用?我想這也是我們作為跟學術和臨床離得很近的大數據公司需要肩負的責任,同時也是作為媒體助力和提升我國臨床科學研究水平要去解決的關鍵問題。

  培育學術出版生態貢獻中國特色醫學智慧

  記者:醫藥健康領域的創新驅動發展離不開學術出版生態圈的培育與支撐,作為國內權威的醫學期刊與資料庫平臺,雙方在學術出版生態圈的建設發展方面有哪些見解?

  劉冰:首先是更好地利用已經建立的醫學專家的資源優勢以及期刊累積的資源優勢,同時做好前面提到的評價指標的建設、學者服務工具的建設,利用我們的信息服務,把生態圈撐託起來。

  張秀梅:打造一本世界性、頂級醫學期刊,是我們和中華醫學會共同要去面對的一個新時代的問題。我們希望基於全球大數據的情報信息分析,幫助中華醫學會的系列期刊能夠打造出屬於民族的品牌,能夠代表我們中國人的臨床醫學水平,給世界人類健康貢獻中國的臨床方案。

  中國是一個中西醫並存、中西藥並用的國家,這次新冠疫情暴發之後,我們的制度優勢、道路優勢、解決方案,以及我們在解決重大疫情過程當中體現出來的學術優勢,其實都給全人類貢獻了我們的智慧。這些智慧如何通過學術的方式反映在學術陣地上,並且打造出我們中國人獨有的學術期刊品牌,我想是我們新時代共同要去破解的一個難題。

  結語:

  12年合作,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萬方數據持續不斷地為廣泛傳播國內醫學信息知識成果而努力。在學術期刊數位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下,雙方今後的合作將以更加豐富、更加規範、更具特色的產品與服務,向全世界傳播與分享我國優秀的醫學研究成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我們中國的方案!

[ 責編:範子川 ]

相關焦點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我國世界話語權,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詳盡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理念和政策主張,反映出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所取得的實踐成果和進展,闡明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的積極貢獻。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人類歷史發展潮流大勢,總結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傳承,多次強調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始終崇尚和諧和睦、友好合作。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報告開宗明義亮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覺、國際視野和世界關懷。這既是中國共產黨同其他國家政黨的重要區別,也是中國共產黨樹立起的國際形象。 三是國際國內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客觀可能。從國際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因此,中國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主動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強抗病毒藥物及疫苗合作研發,分享防疫經驗,協調防控措施,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還及時為部分疫情加劇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保障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權益,而且為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為世界防疫樹立了新標杆。
  • 這所高校成立極地研究中心 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這是該校依託已有資源,紮實開展極地考察、國際合作與科學研究,積極參與極區事務的重要成果,也是學校努力為極區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做出的有效舉措。作為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科學委員會副主席,朱國平教授團隊前不久完成全球首次南極磷蝦資源單季環極並行調查;青年教師張瑜對2017年海冰融化情況預測在國際研究中位列第二,取得中國對北極海冰預測研究的新突破……同時,上海海洋大學不斷拓展與世界各國的極地合作研究,開展以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為核心的南極合作研究與交流,並與其它十餘個國家的極地研究機構、大學與國際管理組織開展了極地合作研究與人才交流,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合作模式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現代社會是政黨政治,政黨作為民主政治的產物、國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組織和重要力量,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著重要的政治主體、思想引領和實踐推進作用。有影響有實力的政黨適時提出相應的政治主張,定航向、避暗礁,促理解、增認同,凝智慧、聚力量,創機制、搭平臺,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才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性社會實踐開闢通途、成就事業。
  • 科學回答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中,首次提出了這一理念,他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擔當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站上新的歷史方位,中國正以面向未來的戰略抉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獨特智慧和方案。 中華民族是人類最早進入文明階段的文明體之一,並且至今沒有中斷過自身文明的發展。在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這個新時代,是中國歷史發展和世界歷史發展合規律性的演進階段,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不僅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且新時代的中國要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毫無疑問,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了新時代,這又是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著前所未有且深刻變化的歷史交匯期,中國已成為世界發展的一個關鍵變量,必將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歷史的轉折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倡議,深刻回答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世界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起到了撥雲見日的引領作用,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方式聯繫在一起,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發展必須引入全新的思維方式,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合作開放、互利共贏,凝聚起攜手應對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機挑戰的全球共識。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我們將從習近平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主要內容、中國在全球化方面的主張四個方面出發,深入解讀「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一主題。  一、習近平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第一次向世界傳遞了他對人類命運走向的一個基本判斷——「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生態環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礎與內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為全球治理和人類發展貢獻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是習近平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理論體系的基礎與關鍵內核。生態環境資源為全球配置,收益為全球共享,一個國家或地區對生態環境資源的使用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譬如,這些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保護三江平原溼地,不做改變溼地形態的經濟開發。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這個新時代,是中國歷史發展和世界歷史發展合規律性的演進階段,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不僅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且新時代的中國要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毫無疑問,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了新時代,這又是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著前所未有且深刻變化的歷史交匯期,中國已成為世界發展的一個關鍵變量,必將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 動機·前景·理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外認知與評價
    法國國際問題專家高大偉(DavidGosset)強調,天下大同是中國自古以來的追求,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21世紀的中國對「大同」的重新詮釋。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飽含中國智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必將對世界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博士馬蒂·普蘭(MattiPuranen)指出,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悠久而顯赫的思想傳統,中國領導層在實現其大國身份現代化過程中可以從中汲取靈感。
  • 徐孝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文章結合全球疫情防控鬥爭的中國實踐,從理論、歷史、時代三個維度,深入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回顧了2019年和2020年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果,指出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這次全球抗疫鬥爭中愈加深入人心,其所佔據的三大「制高點」得到進一步彰顯。
  •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匯聚全球戰疫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要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國攜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全球戰疫合力,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根源
    主講人:劉軍 山東大學法學院(威海)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如何在全球治理中貢獻中國智慧,這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如今,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經獲得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讚賞、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逐漸成為一種國際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