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劉軍 山東大學法學院(威海)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如何在全球治理中貢獻中國智慧,這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如今,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經獲得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讚賞、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逐漸成為一種國際共識。
「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其實就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全球治理中的拓展與應用,這也是中國領導人基於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為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給出的「中國答案」。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發展關係上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例如,「一帶一路」建設、抗擊伊波拉病毒、抗擊新冠疫情的國際支援、國際維和活動的廣泛參與等。
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這種理念根植於歷經滄桑的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首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來源於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兼容並蓄,既能夠容得下其他不同文化的發展,還能夠不斷地吸收其他文化的優勢為我所用、共同發展。
第二,「家國天下」情懷。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天下」的情懷,促使我們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精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則是這種情懷的另外一種表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這種情懷和文化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第三,「和為貴」的和平思想。中華民族是追求和平的民族,文化中講究「以和為貴」 「協和萬邦」,這種和平思想,促使我們形成了「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理念,我們只有同舟共濟,才能共創未來。
第四,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四海之內皆兄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等,這些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根源。
當前,中國人民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追求的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我們不僅不會去損害他國人民的利益,還會與世界人民一道,共同發展,共創未來。屆時,我們相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會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