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戰「疫」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的重要性

2020-11-23 河北新聞網

當前在世界範圍內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事件怎麼說也是劃時代的大事,儘管疫情防控戰還沒有結束,但其意義和影響已逐漸顯現出來。中國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展現了大國擔當,起到了穩定錨的作用,中國用自身實際行動詮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

疫情首先在中國發生,一個月後全世界開始蔓延。中國不僅是首當其衝的受難者,也是隨後對事件發展的有效防控力量。疫情發生始料不及,病毒來勢之洶、疫情傳播之烈、範圍擴散之廣、全社會所面臨的挑戰之大,堪稱前所未有。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海內外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匯聚成患難與共、同舟共濟、堅不可摧的英雄偉力。「中國展現了驚人的集體行動力與合作精神」,世衛組織如此評價。中國在第一時間公開信息與世界分享,並在疫情防控和生產科研兩條戰線上齊頭並進,在自己國家遭遇如此大難關頭給世界各國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人民的不屈精神和寬廣胸懷,譜寫了心心相通、命運與共的生動故事,進一步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力量。

中國採取的一系列舉措為世界各國防控疫情贏得了時間,積累了經驗,很多國家期待與中方加強合作,共同阻止疫情在國際上蔓延。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感慨,「到現在為止,中國把99%的發病率完全限制在中國境內,為國際社會共同解決疫情創造了一個寶貴的窗口期,也為世界防疫事業樹立了新標杆。只有中國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政治制度,寧可犧牲一段時間的經濟下滑,也要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在張維為看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抗疫模式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

這次疫情事件很好詮釋了什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人類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人類的自私、貪婪、傲慢對環境造成很大破壞,頻頻遭到自然界的報復。疫情起源何處還沒有定論,但病毒從動物身上傳到了人身上已發生了不止一次。生態失衡、環境惡化應該是大背景。疫情涉及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很多國家,全世界都不能獨善其身。這次教訓從反面告訴人類:「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是人類永遠的誡命。人類不能善待自然,自然就要懲罰人類。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寫道:「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我們最初的成果又消失了。」

同樣,人類社會也是命運與共,休戚相關。病毒神秘可怕,能夠吞噬生命,這是巨大的不幸。但它也同時提醒我們:我們共處一個世界,共處同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諸如病毒擴散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會跨越國界,需要各國共同應對挑戰。我們是一個人類的大家庭,在這樣一個大家庭裡需要有引領者挺身而出,而中國正在發揮這樣的領導作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以自身行動詮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

英國社會學家馬丁•阿爾布勞教授認為,本次抗擊疫情事件將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的危機提供堅實的合作動力。阿爾布勞說:「我認為在某些方面,這場應對新冠病毒的『戰役』將使世界團結起來。正如我所強調的那樣,合作的實際行動將帶來更多合作的範例。我非常確定,(團結應對)這場全球危機將可以引領我們集中精力來處理其他全球性的危機。因此,我非常確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也將真正從這次抗擊新冠病毒事件中獲得動力。我的總體感覺是,抗擊疫情的結果將有利於推動未來應對危機的全球性合作。」

打贏疫情防控戰告訴人們怎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啟發世人:

一是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人類同住「地球村」,命運共同體意識不可或缺,要大力提倡和衷共濟、團結互助、共同戰鬥的精神。全球性問題頻發,人類已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體。應當相信,憑藉人類共同體之偉力一定能夠戰勝對命運的挑戰,贏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只有樹立人類命運與共的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走上幸福安寧的康莊大道。

二是培育責任與奉獻精神。我們都是地球村的一份子,在命運與共認知的前提下,以濃厚的家國情懷和人類大愛情感自覺肩負起應盡的責任,而不是逃避和推脫。以勇擔責任和無私奉獻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提升人類共同應對挑戰的能力。以責任和奉獻精神築牢人類共同防線。

三是培育團結合作精神。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團結就是力量。「受病毒影響的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地的所有人,要知道世界和你們在一起。」世衛組織也在致力於推動國際社會團結合作,同舟共濟,共克時艱。面對全球性挑戰,團結是唯一出路。任何冷眼旁觀、甚至落井下石的作法都不可取,遭人鄙夷。

四是頌揚友誼無價的人類大美。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個友誼共同體,那裡沒有邊界、圍牆和隔閡。古今中外多少人在謳歌友誼讚頌友誼渴望友情。李白詩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古羅馬思想家伊壁鳩魯渴望建立一個由效用和友誼建立的人類共同體。西方人認為人類有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受到熱情接待的權利。現實情況是國家都是有邊界的,但我們應該以開放的胸懷海納八方來客。這樣的共同體一定會出現,因為全球化推動人類文明已發展到這一程度了。過去的世界是敵對和競爭的世界,未來的世界是友誼的世界,是永享太平、幸福美好的世界。

命運與共意識、責任奉獻精神、團結合作精神、友誼無價大美在此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樹立和弘揚這些理念和精神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的重要任務。這些精神更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自由、民主、公平、正義、和平、發展」共同價值觀的很好體現和有益補充。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行為準則和價值追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構建不僅僅是中國為解決全球文化爭端提出的中國方案,更是基於全球視野、從文化層面貢獻給世界治理的共有瑰寶。

(文/張戰,河北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來源:河北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全球抗疫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全球抗疫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 陳培永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結合中國抗擊疫情實踐經驗,就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穩定世界經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張,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在防控疫情過程中所採取的這些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及其所取得的舉世公認的成效,以實際行動充分展示了中國攜手各國聯防聯控、對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盡責擔當的大國形象,極大地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為詮釋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深刻的啟示。理念共識是前提,人類命運共同體乃共同理念所依。凝聚理念共識是支撐和引領國際合作的基本前提。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人類歷史發展潮流大勢,總結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傳承,多次強調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始終崇尚和諧和睦、友好合作。
  • 經典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紐帶
    這些人物的思想高度、精神境界都包含著世界文化最優秀的品格,這種品格就是愛,就是大愛,就是和平,就是共發展。從這些雕塑的形象裡,人們可以看到這種精神和價值的存在,而這種價值正是我們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核心。5月5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美好。
  • 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三卷反覆強調和闡述的一個重要外交和全球治理理念,它是為了應對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維護和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而提出的中國方案。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歷史的轉折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倡議,深刻回答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世界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起到了撥雲見日的引領作用,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方式聯繫在一起,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發展必須引入全新的思維方式,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合作開放、互利共贏,凝聚起攜手應對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機挑戰的全球共識。
  • 中華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原標題:中華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我們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他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十三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和...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項顯著優勢。當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應當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人類是命運共同體
    回顧全球戰「疫」的百日曆程,帶給人們諸多反思和啟迪,既有感動與感慨,也有無奈和嘆息。    人們看到,應對疫情的不同態度決定了不同的戰「疫」成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最高位置,以最大的政治意願和最堅定的決心採取綜合措施積極戰「疫」,就能及時控制疫情發展。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無能子》認為人是社會動物,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有「夫婦之別、父子兄弟之序,有君臣之分,尊卑之節」;亞里斯多德亦認為「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一個政治動物」,具有「社會本性」;馬克思說:「人是最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社會是表示人與人之間互相聯繫、作用的共同體。從形態上看,社會是對一般社會關係的整合協調、融突和合,使人際關係具有一定凝聚力、向心力,構成一定的某種共同體。
  • 世界格局、「一帶一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下)
    命運共同體提議的範圍更為廣泛,是一個廣泛的世界轉型戰略,從文化和精神等多個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整個世界。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指南針,可以指導共產黨、工人運動、社會主義者和進步力量的行動。命運共同體是推翻剝削、飢餓、苦難和落後的世界統一戰線。」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資本主義全球治理體系的揚棄。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當前,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還存在不同的解讀,有不少認識誤區。例如,有的人認為它是統一性的共同體,有的人認為它是中國的國際秩序觀。針對這些解讀差異,我們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主動發聲,澄清認識。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擔當
    201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全面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內涵: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這一表述脈絡清晰,形成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描繪了國際關係發展的美好前景。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各國無論大小,都要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促進其他各國共同發展,讓各國和各國人民共同享受發展成果。 (二)明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報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做了明確闡述。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這些話語深入人心
    2017年1月,習近平曾在日內瓦萬國宮發表演講,深刻闡述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得到與會者的高度讚賞。「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是習近平一貫的主張,在不同場合,他多次向世界傳遞「和」的理念,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新華社《學習進行時》今天為您梳理習近平那些深入人心的話語。
  • 後疫情時代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塑造力的話語路徑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汪少華 張晶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人類命運更加緊密相連,全球共同抗疫彰顯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引領我國有條不紊地進行防疫工作的同時,與他國保持密切溝通並提供及時援助,以實際行動向全世界人民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現在國內疫情已基本控制,國外疫情繼續蔓延。後疫情時代我們不僅要反對將疫情政治化、病毒標籤化,而且要揭露其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質性危害,加大力度在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上繼續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是具有全球視野、人類情懷的大格局,是普惠世界、造福眾生的大智慧,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確立了人類文明走向的新航標。
  • 李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使人類社會徹底擺脫戰亂與失序的危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導和激勵世界各國與各國人民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過去500多年來,無論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還是霸權主義,都帶來對立與分裂,製造動蕩與衝突,人類社會為此付出沉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