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也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自古以來,健康、安全、和平就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識。離開了這些前提和條件,國家之間的一切合作行動都缺乏必要的認同和歸屬。
-
全球抗疫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無疑會讓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針對性,更加深刻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解決當前乃至以後的全球問題、世界難題而必然做出的歷史選擇。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個國家誰也離不開誰,在通常情況下是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非常時期更是如此。
-
從全球戰「疫」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的重要性
這次教訓從反面告訴人類:「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是人類永遠的誡命。人類不能善待自然,自然就要懲罰人類。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寫道:「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我們最初的成果又消失了。」同樣,人類社會也是命運與共,休戚相關。病毒神秘可怕,能夠吞噬生命,這是巨大的不幸。
-
徐孝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日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黨委書記徐孝民同志撰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一文,收錄於中國言實出版社《人民至上——來自兩會的聲音》「專家建議」部分。文章結合全球疫情防控鬥爭的中國實踐,從理論、歷史、時代三個維度,深入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
李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使人類社會徹底擺脫戰亂與失序的危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導和激勵世界各國與各國人民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過去500多年來,無論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還是霸權主義,都帶來對立與分裂,製造動蕩與衝突,人類社會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
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憲法。那麼,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它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有哪些具體實踐?
-
胡雪峰喇嘛:以佛教緣起共生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歷史的長河中,佛教為世界和平、人類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全人類是一個因果相連、自他相依的整體,地球是我們全人類唯一的家園,在這個全球化、法治化、網際網路+的新時代背景下,維護世界的和諧幸福是全人類共同的職責。和平、合作、共贏已成為時代潮流,齊心協力,交流互鑑,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人類唯一的智慧抉擇。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出努力。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命運與共、休戚相關,中國與世界的交往日益頻繁,聯繫日益緊密,互動日益加強,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勾畫了中國和世界發展深刻互動的新坐標。一方面,順應我國與世界深度融合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都需要我們努力構建廣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無能子》認為人是社會動物,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有「夫婦之別、父子兄弟之序,有君臣之分,尊卑之節」;亞里斯多德亦認為「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一個政治動物」,具有「社會本性」;馬克思說:「人是最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社會是表示人與人之間互相聯繫、作用的共同體。從形態上看,社會是對一般社會關係的整合協調、融突和合,使人際關係具有一定凝聚力、向心力,構成一定的某種共同體。
-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國利益休戚與共、命運緊密相連...
習近平強調,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國利益休戚與共、命運緊密相連。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睦鄰友好必將超越以鄰為壑,互利合作必將取代零和博弈,多邊主義必將戰勝單邊主義。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我們將從習近平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主要內容、中國在全球化方面的主張四個方面出發,深入解讀「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一主題。 一、習近平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第一次向世界傳遞了他對人類命運走向的一個基本判斷——「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生態環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礎與內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為全球治理和人類發展貢獻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是習近平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理論體系的基礎與關鍵內核。生態環境資源為全球配置,收益為全球共享,一個國家或地區對生態環境資源的使用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譬如,這些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保護三江平原溼地,不做改變溼地形態的經濟開發。
-
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人類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繼承人類社會發展優秀成果,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現實問題、實現人類社會和平永續發展,提出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
世界格局、「一帶一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下)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實然的事物。與利益共同體相比,命運共同體已經發生本質性的變化。共同命運已經遠遠超越共同利益,它是不可交換的,共同體內的成員已經生死與共、榮辱與共。」安德烈·卡託內指出:「為了將世界轉變為一個具有強勁活力和積極主動的願景,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具體而切實可行的道路。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學習筆記」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筆記君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中提到的一些典故,幫助大家更好學習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方式聯繫在一起,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發展必須引入全新的思維方式,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合作開放、互利共贏,凝聚起攜手應對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機挑戰的全球共識。
-
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三卷反覆強調和闡述的一個重要外交和全球治理理念,它是為了應對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維護和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而提出的中國方案。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觀照文學創作
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追求「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力圖建構起一個人人各得其所、共享發展、友好相處的美好社會。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來觀照文學創作,有助於重新認識和研究世界文學的內在發展規律,深入分析和解讀經典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精神內核。這可以在更加開闊的視野上發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淵源,同時推進文學創作在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上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
總體而言,從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理論邏輯上承續了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思想,在文化邏輯上延續了天下為公的優良傳統,在實踐邏輯上接續了新中國六十多年來的和平外交政策。深入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可以為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思想動力和方法支撐。
-
中華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原標題:中華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我們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他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