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2020-12-04 人民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世界怎麼了?人類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繼承人類社會發展優秀成果,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現實問題、實現人類社會和平永續發展,提出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時代內涵,探討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著力點,能夠更好地讓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落地生根,使全人類共同致力於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就是世界各國人民基於「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而產生的安危與共、榮損相依、合作共贏、權責共擔的總體意識。作為一種先進的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超越了狹隘的民族、國家界限,將整個人類視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此基礎上考量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價值理性,解決全球問題、保障人類延續、促進人類福祉。中國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順應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大趨勢,是向全世界提供的可行性方案。

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強調各國之間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國與國應有的相處之道。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各國和各國人民共同享受尊嚴,「強不執弱,富不侮貧」。各國要遵循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宗旨和原則,尊重各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尊重各國選擇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互不幹涉內政,尊重彼此利益關切。國家交往應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以對話解爭端、以協商化分歧,增進政治互信,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國家關係歸根結底是人民之間的關係,中國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有助于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逐漸樹立並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強調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相互關聯、彼此影響,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憑一己之力謀求自身絕對安全,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從別國的動蕩中獲得穩定。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紮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以包容合作精神構築共同安全。各國要通盤考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搞清楚這些問題的歷史經緯和現實狀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加強國際和地區合作,使各國人民都能過上安寧祥和的生活。

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強調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當今世界,各國經濟聯繫緊密、利益交融,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要在競爭中合作、合作中共贏,在謀求自身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不斷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共同利益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產生的現實土壤。中國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倡導者,秉持「計利當計天下利」的原則,率先垂範,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目前,中國已同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籤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眾多合作項目落地見效,切實為沿線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未來,「一帶一路」會越走越寬,中國的「朋友圈」會越來越大,中國致力於同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合作和共同繁榮,讓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強調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不管是透過歷史的長鏡頭還是世界的廣角鏡,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都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鑑。「和羹之美,在於合異」。在文明衝突、文明優越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之際,世界各國要促進文明交流,通過深度良性的對話協商增信釋疑,共同消除現實生活中的文化壁壘,共同抵制妨礙人類心靈互動的觀念紕繆,共同打破阻礙人類交往的精神隔閡,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培育打好精神文化底色。

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強調構建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在人類歷史發展尤其是工業化進程中,曾發生過大量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事件,教訓慘痛。世界各國要引以為戒,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國際社會要攜手同行,共築生態文明之基,共謀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共同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汙染、生物保護等全球性環境問題,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讓各國人民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建設綠色家園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每個人都應自覺將尊重、順應、保護自然的意識入腦入心並轉化為積極行動,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世界各國人民普遍參與。中國將和國際社會一道,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等領域共同努力,在更高層面上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閆豔,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天津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憲法。那麼,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它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有哪些具體實踐?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觀照文學創作
    著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意味著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可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面高揚的旗幟,引領著新的發展方向。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強烈的天下情懷和理論主張,是孕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基石。《尚書·堯典》記載:「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這是說國家之間應該和諧相處。
  • 從全球戰「疫」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的重要性
    中國人民的不屈精神和寬廣胸懷,譜寫了心心相通、命運與共的生動故事,進一步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力量。中國採取的一系列舉措為世界各國防控疫情贏得了時間,積累了經驗,很多國家期待與中方加強合作,共同阻止疫情在國際上蔓延。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感慨,「到現在為止,中國把99%的發病率完全限制在中國境內,為國際社會共同解決疫情創造了一個寶貴的窗口期,也為世界防疫事業樹立了新標杆。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
    總體而言,從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理論邏輯上承續了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思想,在文化邏輯上延續了天下為公的優良傳統,在實踐邏輯上接續了新中國六十多年來的和平外交政策。深入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可以為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思想動力和方法支撐。
  • 海洋命運共同體引領新型海洋觀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博大胸襟和使命擔當,將會引導全球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海洋命運共同體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和發展。海洋是貫通全球,連接全人類的自然通道,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落地實踐的重要渠道。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本文轉自【求是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 細數習近平2015外交成績單 五大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資料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李正穹 實習記者 解軼鵬)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外交場合多次提及並解讀命運共同體理念,使得命運共同體成為習近平在外交工作中的高頻詞。  2015年9月,習近平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並首次對如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解讀,提出了五個努力: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因此,中國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主動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強抗病毒藥物及疫苗合作研發,分享防疫經驗,協調防控措施,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還及時為部分疫情加劇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保障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權益,而且為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為世界防疫樹立了新標杆。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個人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小組成元素,在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運作的過程中起著最基礎性的作用。自然地理條件的不同、社會歷史環境的差異以及語言風俗習慣的差別等等,帶來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文化信仰上的差別,孕育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也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行為方式、實踐認識活動以及思維方式的不同。怎樣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 全球抗疫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無疑會讓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針對性,更加深刻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解決當前乃至以後的全球問題、世界難題而必然做出的歷史選擇。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個國家誰也離不開誰,在通常情況下是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非常時期更是如此。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命運與偶然性相適應與否,其後果有雲泥天壤之別,患難相同而人的生死不同,德操相同而人的榮辱殊異,這與人偶然遇到的機遇、時運相關聯。社會人事、自然現象,均有遇不遇的偶然性的價值導向。 宋明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茂盛,科技的發達,國內外交往的頻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主體意識覺醒,「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共同體意識自覺。
  • 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而要在實踐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必須在理論上明確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何要構建以及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問題。1.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中的一切共同體都是由於某種能夠把人們聯繫起來的紐帶而形成的。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方式聯繫在一起,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發展必須引入全新的思維方式,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合作開放、互利共贏,凝聚起攜手應對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機挑戰的全球共識。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歷史的轉折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倡議,深刻回答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世界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起到了撥雲見日的引領作用,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學習筆記」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筆記君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中提到的一些典故,幫助大家更好學習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 經典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紐帶
    從這些雕塑的形象裡,人們可以看到這種精神和價值的存在,而這種價值正是我們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核心。5月5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美好。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寫入《憲法》。
  • 【人民日報】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抗疫合作——外國政黨...
    合作抗擊疫情進一步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大意義。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外國政黨政要、智庫學者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 共同「抗疫」,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注釋
    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與踐行者。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了「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向國際社會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特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光照亮世界前行之路——寫在中國人民...
    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重要演講,呼籲國際社會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2017年1月,在日內瓦萬國宮,習近平主席就這一理念作出進一步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對於時代之問,中國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