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全球抗疫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

□ 陳培永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結合中國抗擊疫情實踐經驗,就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穩定世界經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張,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實踐證明,抗擊疫情是國際社會共同的事情,只有依靠各國齊心協力、互幫互助、加強合作,才能解決好。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無疑會讓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針對性,更加深刻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解決當前乃至以後的全球問題、世界難題而必然做出的歷史選擇。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個國家誰也離不開誰,在通常情況下是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非常時期更是如此。解決關乎人類命運的問題,必須站在人類社會未來發展前景的長遠角度去思考,必然要求樹立和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如果袖手旁觀和落井下石,甚至拿自己的臆想惡意攻擊、汙名化他國,不但不可能解決問題,反而還會將問題和矛盾激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命運」的共同體,與「區域」的共同體不同,與「利益」的共同體也不同。一般來說,「區域共同體」是因地理位置臨近而建立的共同體。如果建立起來,能夠發揮區域聯合優勢;如果建立不起來,各個國家就彼此孤立不能形成區域聯盟。「利益共同體」是基於共同的經濟利益而建立的共同體。如果建立起來,可以實現各方經濟互惠共贏;如果建立不起來,就不能實現相關國家的經濟利益最大化,或導致經濟利益受損。「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基於各個國家、各國民眾的共同命運所構建的共同體,它所關乎的是人類作為物種的存續和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的問題,所關乎的是人類的整體利益、人類社會的長遠利益,若是構建不起來,損害的可能是整個人類的命運。

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在超越國家與區域界線、超越經濟利益考量和科學技術競爭、超越文化價值觀念衝突等的基礎上,才能得以構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然是有難度的,我們生活在由不同國家和地區構成的世界裡,不能否認對立和衝突的存在,不能否認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訴求,不能否認國家之間存在制度等的差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是要在客觀承認差別甚至各種類型的對立和衝突的基礎上,尋求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類型國家的團結和合作,從人類命運這一關切出發,解決關乎生死存亡的全球問題。在各國越來越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時代,在各國民眾越來越命運與共、休戚相關的時代,要戰勝威脅人類社會的層出不窮的挑戰、日益增多的風險,就必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確實看到了中國和一些國家的相互支持、互相援助,看到了中國和一些國家的擔當和奉獻。

面對疫情,若沒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必然會出現只看到制度對立、意識形態不同、文化衝突的狹隘心理,必然會出現固執於偏見、不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反而藉助問題製造制度對立、種族歧視的對抗觀念。個別國家也可能會為了本國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傷害其他國家的利益,傷害人類社會的整體利益與長遠利益。實際上,這樣只會加劇矛盾和衝突,而沒有團結與合作,就不可能真正戰勝疫情。

在全球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需要各國通力合作,需要各個國家的民眾切實樹立和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我國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應該率先垂範地踐行。我們要全面、客觀、理性看待一些國家的防控舉措,還要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儘自己能力來援助其他國家。不僅回報在中國困難時期曾給中國援助的國家,還要援助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其他國家。當然,面對個別國家的媒體和個別人的故意抹黑、不負責任的「甩鍋」行為,我們也應該據理力爭,這也是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作者系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抗疫合作——外國政黨...
    合作抗擊疫情進一步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大意義。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外國政黨政要、智庫學者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方式聯繫在一起,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發展必須引入全新的思維方式,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合作開放、互利共贏,凝聚起攜手應對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機挑戰的全球共識。
  • 後疫情時代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塑造力的話語路徑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汪少華 張晶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人類命運更加緊密相連,全球共同抗疫彰顯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引領我國有條不紊地進行防疫工作的同時,與他國保持密切溝通並提供及時援助,以實際行動向全世界人民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現在國內疫情已基本控制,國外疫情繼續蔓延。後疫情時代我們不僅要反對將疫情政治化、病毒標籤化,而且要揭露其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質性危害,加大力度在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上繼續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 徐孝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日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黨委書記徐孝民同志撰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一文,收錄於中國言實出版社《人民至上——來自兩會的聲音》「專家建議」部分。文章結合全球疫情防控鬥爭的中國實踐,從理論、歷史、時代三個維度,深入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匯聚全球戰疫合力
    「要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國攜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全球戰疫合力,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1.公共衛生安全事關全人類安危 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 從全球戰「疫」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的重要性
    在張維為看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抗疫模式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這次疫情事件很好詮釋了什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人類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人類的自私、貪婪、傲慢對環境造成很大破壞,頻頻遭到自然界的報復。疫情起源何處還沒有定論,但病毒從動物身上傳到了人身上已發生了不止一次。生態失衡、環境惡化應該是大背景。
  • 共同「抗疫」,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注釋
    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與踐行者。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了「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向國際社會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人類歷史發展潮流大勢,總結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傳承,多次強調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始終崇尚和諧和睦、友好合作。
  • 班會話戰「疫」,薪火永相傳|攜手抗疫,命運與共
    攜手抗疫,命運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班會課趙曉聰 楊金凱 霍晨靜(外國語學院輔導員團隊)同學們今天班會的主題是「攜手抗疫,命運與共——『疫情』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7年前的春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向世界發表重要演講,呼籲國際社會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在防控疫情過程中所採取的這些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及其所取得的舉世公認的成效,以實際行動充分展示了中國攜手各國聯防聯控、對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盡責擔當的大國形象,極大地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為詮釋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深刻的啟示。理念共識是前提,人類命運共同體乃共同理念所依。凝聚理念共識是支撐和引領國際合作的基本前提。
  • 動機·前景·理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外認知與評價
    總體而言,國外學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研究視域和範圍不斷拓展,但也存在研究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研究立場呈現二元對立的發展趨勢等問題,這為我們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外研究動態提供了重要參考。綜觀相關研究成果,國外學者在研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過程中,主要遵循「動機·前景·理路」的邏輯路線和分析框架,對為何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否可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實現等重要現實問題進行了論述和闡釋。
  • 特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光照亮世界前行之路——寫在中國人民...
    7年多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日趨完善,願景、實施路徑日漸清晰。中國步履堅定,紮實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宏偉藍圖的實踐:——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探索中國特色熱點問題解決之道、推動各方對話協商解決全球和地區熱點問題,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 心手相牽 命運相連——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世界迴響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特稿:心手相牽 命運相連——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世界迴響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5600萬例,死亡人數超過135萬,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疫情反覆、資源告急……2020年漸至尾聲,而新冠陰霾依然籠罩全球。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觀照文學創作
    文學關心人,關懷人的命運和處境,從根本上說,就是關懷整個人類的生存和命運。今天的「人」,不僅同「類」,而且同「村」。所以,文學在關懷單個人的時候,歸根結底是在關懷整個人類。現今世界,高科技把所有人不分民族、不分膚色、不分區域地都「互聯」到一起,人類的命運也就更加密切地融為一體。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使得「文學是人學」的命題更加深刻和豐富,成為新時代文學創作的重要指導方針。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回顧這一理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2013年3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他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三卷反覆強調和闡述的一個重要外交和全球治理理念,它是為了應對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維護和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而提出的中國方案。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根源
    主講人:劉軍 山東大學法學院(威海)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如何在全球治理中貢獻中國智慧,這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如今,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經獲得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讚賞、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逐漸成為一種國際共識。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歷史的轉折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倡議,深刻回答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世界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起到了撥雲見日的引領作用,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訪法國巴黎第八大學...
    新華社巴黎5月25日電 專訪:新冠疫情凸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訪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卡爾新華社記者唐霽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埃爾·皮卡爾24日在巴黎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維護人類和平與福祉所提出的重要倡議。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人類整體發展的歷史高度思考人類的前途命運,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問題的理性思考,體現了世界歷史發展的理論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之辯證統一,展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深邃的世界眼光與高尚的時代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