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神性的西部聖河 李小波

2020-12-07 騰訊網

世外田園牧歌,神奇青居古鎮

中華文明是大地域文明,文明的淵藪承載於山水地格之中,對山水的嚮往大致有三個層次,一是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的「可行、可望、可居、可遊」,「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遊之為得,何者?觀今山川,地佔數百裡,可遊可居之處,十無三四,而必取可居可遊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謂此佳處故也」。用現在通俗的話講,就是要從觀光型旅遊向度假型旅遊轉變;二是「山水比德」思想,將山水之型比擬為人的品德,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的博大雄偉象徵仁者的胸懷,水的靈動巧然比同於人的智慧;第三個境界則是天地之間的神聖,孟子說:「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意思是值得喜愛的叫「善」,自己具有「善」就叫「信」,「善」充實在身上就叫「美」,既充實又有光輝就叫「大」,既「大」又能感化萬物就叫「聖」,「聖」到高深莫測就叫「神」。儘管孟子說的是人,但放到山水一樣適用,人們出去旅遊除了追求自己喜歡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情感,最終要達到對山水的尊崇與敬畏。

山與水的中國意象是不一樣的,神聖的山比比皆是,因為博大、高俊,可以連接天地,所以,山顯得神秘、神奇和神聖,水似乎不會讓人產生這樣神性的共鳴,只有流淌於大地上母性的陰柔。

但是,嘉陵江徹底改變了這一觀念,也許是天意巧合,嘉陵江發源於陝西鳳縣,是中國曲流最多,鳳舞大地上最阿娜多姿的河流,同時,接納「天門之水」天水的聖潔,與西漢水匯合後,流經陝西略陽,穿越大巴山,至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古鎮納白龍江,南流經南充到合川先後與涪江、渠江匯合,在重慶市注入長江,須臾接通中國唯一的鬼城豐都,以如歌的行板奏鳴出天地的唱和。華夏人文始祖伏羲畫出的八卦,從嘉陵江源頭,幻化成串珠狀的天然太極,一直延伸至江尾。

江河之美「大而化之」,文化之奇「不可知之」,嘉陵江,神性的西部聖河。

吳道子畫出了中國最精彩的曲流

安史之亂,玄宗入蜀,落魄之中的李隆基在馬嵬坡與楊貴妃傷心訣別,危難之中,劍南節度副使崔圓前來接駕,一路經過嘉陵江畔的廣元昭化、劍閣,聖駕終於抵達成都。也許是在蜀中來之不易的安頓,使得玄宗十分思念嘉陵江的景色,於是命宮廷畫師吳道子和李思訓二人入蜀寫生,畫一幅《嘉陵山水圖》。他二人自長安出發,乘船順流而下,嘉陵江全長二千二百多裡,沿途風光,美不勝收。吳道子用心默記,李思訓處處作畫,數月後回到長安,李思訓將沿途所繪嘉陵山水數十卷呈上御覽,玄宗驚嘆不已。轉問吳道子?吳道子奏道:臣沿江細心觀察,沒有畫稿,只有腹稿。玄宗遣他速去大同殿壁上作畫。吳道子激情噴發,一日揮就,玄宗大悅。說道:「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皆盡其妙!」於是,賜名吳道子為道玄,成就畫聖美名。

吳帶當風,在這裡有了新的詮釋,正是因為千裡嘉陵猶如天籟般流淌的曲流,令吳道子找到了神來之筆的靈感。地質學家範曉對嘉陵曲流有著深入的科學研究和優美的描述,他把嘉陵曲流形象的稱為三部曲。

嘉陵江源頭位於陝西省鳳縣境內,是由一脈清流在雄偉的秦嶺之巔寫就的一處自然景觀。「不積小流難以成江河」,眾多澗溪,石下湧泉及石間滲水匯集形成千裡嘉陵江之源。源頭水景變化萬千,瘦水急流是源頭水景的第一大特點。嘉陵江源頭的水天生就想做一條純淨的河,一條溫情脈脈的河。嘉陵江源頭之水的多情與執著,成就了長江的支流嘉陵江,也成就了她風花雪月的夢。

廣元以上的上遊河段,嘉陵江鑿開了秦巴山地,造就了諸如明月峽、清風峽、三灘峽(廣元的嘉陵江三峽)等許多峽谷為背景的峽江急流。

合川至重慶的下遊河段,嘉陵江切穿了華鎣山主脈的三條分支,形成瀝鼻峽、溫湯峽、觀音峽,並在峽谷和寬谷的一張一弛之間,走到重慶朝天門,最終投入了長江的懷抱。

如果說嘉陵江在它的上遊和下遊,好似一部交響曲中熱情的快板,那麼在廣元至合川的中遊河段,則是如歌的行板。兩地直線距離約200多公裡,但嘉陵江竟然走出了長達640多公裡的蜿蜒河道,形成百折千繞的曲流奇觀,並在南充一帶出現罕見的環形曲流群,演繹出千裡嘉陵最為盪氣迴腸的河流樂章。

青居曲流為嘉陵江曲流發育最完美之代表,嘉陵江在此形成17.5千米長的「Ω型」環形大彎,幾乎為一個359度的圓圈,青居鎮位於曲流頸。舊時拉船縴夫,早上從下碼頭出發,傍晚投宿上碼頭,依然住進頭晚的客棧,這就是有名的「倒流30裡」,「早發青居,夕宿青居」,青居至今還傳頌著歌謠,「上下碼頭一袋煙,沿著河道走一天。」

嘉陵江水環繞青居煙山,水面寬闊,風景旖旎,令人留連忘返,周邊分布著宋元時期抗元城堡淳祐故城、宋代採石場、煙山靈泉、大佛洞,以及青居古鎮、江邊八角樓、電航工程、鑽石壩、牛肚壩、青林壩和碧波含煙的平湖風光景觀。

無數曲流合圍的凸岸,是人類選址居住的良好場所和天然的軍事防禦屏障。武勝縣得名源於元朝軍隊「以武力勝南宋」,東西關曲流就是最好的軍事攻防要塞,直至清代,寶箴寨還在續寫這一傳奇,至今被譽為「國內罕見、西南第一」的川東軍事要塞。蓬安的馬回曲流稱為嘉陵第一桑梓,成為千裡嘉陵的故鄉記憶。

伏羲畫出了貫穿嘉陵江的八卦圖像

天水是嘉陵江的重要源頭,天水的名字最早始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中國古代原始的自然觀中,看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河流則向東流去,得出了天傾西北,地陷東南的觀念。便將源於西北的來水成為天門,把流出東南的去水稱為地戶,一來一去,構成了生生不息的新陳代謝。

天水歷史悠久,最有名的莫過於伏羲化卦的傳說,用八種符號分別代表自然界的八種事物:天、地、水、火、山、雷、風、澤,用八卦推演出許多事物的變化,預卜事物的發展。所以,天水稱為「羲皇故裡」。

天水的卦臺山又名畫卦臺,位於北道區渭南鄉,距天水市北約15公裡,登臨卦臺山頂,俯瞰三陽川,渭河從東向西彎曲成一個「S」形,把橢圓形的三陽川盆地一分為二,形成天然的太極圖。卦臺山東麓渭河中心,有灘地數處,形似太極圖樣,各種灘石與河水衝擊,好似傳說中龍馬從河中負書顯靈,形成八卦源頭。明正德12年(公元1517年),從巡按馮時雍奏立廟於州北三陽川卦臺山上,建立廟宇,紀念伏羲。現存山門、戲樓、午門、鐘樓、西殿和伏羲大殿三間。大殿正中塑有全身貼金、身著樹葉的伏羲大像一尊,右塑振翼龍馬,左作八卦圖,成為風水探尋的重要源頭。

伏羲的八卦圖典與嘉陵江曲流形成的無數太極圖水印留痕,成為中國江河的大地圖騰。第一風水古城閬中,第一山水太極昭化,第一風水奇觀凌雲山,一直到長江入口的重慶八卦城。尤其是劍閣與昭化,見證了風水太極的科學傳奇。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蜀中門戶劍閣古城安全無損,但是,剛搬遷幾年至附近的劍閣新城,經過「科學」的論證後,在地震期間滿目瘡痍,成為重災區。劍閣城建於三國時期,劉備選址沒有什麼「科學」理念,只靠傳統的風水察山觀水,科學與風水之間,地震給出了最好的檢驗。與劍閣相近的昭化與劍閣互為犄角之勢,控制了川北的水陸交通,成為蜀漢政權的興亡之地。昭化選址運用古代風水「相土嘗水」法則,五色土質,土重為宜。現在在昭化城對面還留有「土輕壩」的地名,就是當時土質太輕,於是把城址建在對面。從平面布局看,昭化古城處在白龍江、嘉陵江在此交匯,形成了一個直徑約5公裡,面積約20平方公裡的自然山水太極圖,城址剛好位於山水太極陽極魚眼之處,形成「天下第一山水太極」奇觀,護佑一方城廓。

嘉陵江與重慶交匯使得重慶形成半島狀地形,看似不規則的山城重慶卻有著無窮的奧妙,清代乾隆年間繪製的《重慶古城圖》,重慶有17個城門,並呈「九開八閉」之象,地方史志明確記載:「重慶府城,周十二裡六分,門十七,九開八閉,俗以為九宮八卦之形,環江為池」。

伏羲八卦,從源頭到重慶,彰顯出河流的生命動力。蓬溪縣的周子古鎮,相傳是周敦頤到訪之地,故名「周子」,一代大儒周敦頤為何千裡迢迢來此尋訪,莫非與嘉陵江眾多的天然太極關聯,他著名的《太極圖說》也許是最好的解釋:「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嘉陵曲流,在天地陰陽之間,拉開了神性聖河的篇章。

上窮碧落下黃泉,溝通天地的中國聖河

循著天水的天河之水,嘉陵之水天上來。

從陝西進入四川,流經的第一個行政區是廣元朝天區,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的認為朝天是「朝覲天子」之意,但是因為在蜀中與關中的交接地帶,在此迎駕,皇恩浩大。但是,當嘉陵江注入長江的交匯點,佇立的大門也叫朝天門。也許,人們「天經地義」的理解,真的是「天經」和「地義」,嘉陵順天而下,朝天溯流而上。所以,古老的朝天驛有著更宏大的空間氣魄,猶如中國西部的通天大驛。

據文化學者白劍研究,在朝天區東北方向有一個地名「中子」, 再向北有「轉鬥」一名,「轉鬥」南北兩向各有「轉南」、「轉北」兩個名字。「中子」表示「中天」之意,也即天之中心。唐玄宗李隆基因安史之亂逃奔四川,在中子休息時,作詩一首:「中天玉蟾輝如銀,子規夜半無啼聲。彩雲祥霧鋪五裡,金輦銀鞘走錦城。」詩中便將「中子」直稱「中天」。詩的第二句首字用了「子」,也亦李隆基藉此名玩了一首藏頭詩而已。「轉鬥」指北鬥,所以位在「中天(中子)」的北方。這一格局符合中國古代的天文星宿分布。可見,朝天區的地名文化構成了一組古代傳說的以中天和北鬥為中心的宇宙格局,是對天的敬畏。

嘉陵江中遊的閬中,以第一風水古城連接起天地之氣。

閬中號稱中國第一風水古城並非浪得虛名,其山水形態和古城布局與理想風水模式如出一轍。其實,「閬苑仙境」的核心集中在「閬」的地名,「閬」的含義來自崑崙山。崑崙號稱中國眾山之祖,既是萬山之首也是眾水之源,還是天地之柱,又名通天柱,「閬風」是山上通天的大門,天門之氣順流而下,自然天成吉祥,閬中古城的西北邊修有閬風亭,便是連接仙界的紐帶,可惜這一核心的景觀一直未能恢復,嘉陵江古稱閬水,顯然,是中國唯一的天地之河。

嘉陵江注入長江的餘脈,連接著豐都鬼城的地脈。

中原重禮儀,蜀人重仙化,巴人重巫鬼,重慶之下的豐都是中國唯一的鬼城,相傳漢代方士陰長生、王方平在此修煉,白日飛升,合稱「陰王」,豐都鬼城的名聲和影響日益擴大。從天界(天水)——朝天驛站——通天神柱(閬中)——陰間(豐都),嘉陵江的文化之脈與五嶽之首泰山,所展示的文化體系完全一致,蒿裡(陰間)——泰安城(人間)——岱廟(泰山神)——天界(一天門,二天門,南天門)——天界。

上窮碧落下黃泉,嘉陵江不僅自北向南聯繫著黃河和長江的文明紐帶,更以上善若水的大象無形,化生天地之氣,孕育人傑地靈,神奇之川,中國聖河。

《中國西部》旅遊版2012(10),《讀者》鄉土人文版2013(1)全文轉載

泰山的天——地——人意象

嘉陵江的天——地——人意象

《青居賦》/若水

漢代初始,宋朝淳佑 ,湛湛嘉陵水,育養果州人,黛玉三峰下,青麓上居圖,宰相父子萬古名,革命先賢故裡,冬菜之鄉,果州之源,曲流奇觀號天下,古鎮悠悠,央央青居,蒼勁靈秀,遊船徜徉,水鄉明珠,古鎮素樸,千年滄滄。歷代古人,你來我往,復興千秋,德及萬方,欣逢盛世,鴻運綿長。

歡迎您來青居古鎮遊玩

我們這裡有:

千裡嘉陵第一灣 ( Ω形灣)

千年青居古鎮(1500餘年 順慶府十年)

天下奇觀曲流(世界第二大曲流359°省級景區)

充國第一雄關(青居古渡前津後津)

青居煙樹(南充八景之一)

曲水晴波(嘉陵江流域最大溼地公園)

山水田園牛肚壩(壩上農家田園風光)

中國冬菜之鄉(南充特產,中國冬菜第一鎮)

果州之源 (黛玉山勝產黃果柑子 古果州稱謂來源)

淳佑故城遺址(宋蒙之戰:抗蒙八柱青居山)

古代先賢(陳以勤、陳以陛 黃輝,杜甫等詩詠地)

建國英雄(林修傑)烈士故裡

抗美援朝烈士(黃澤章)

南充第一座水電站(始建於1921年)

川北民居群落(青瓦粉牆穿鬥梁)

相關焦點

  • 李小波真情澆灌,「楓橋之花」開在舞陽河畔
    而作為派出所副所長的李小波,則用真情澆灌著這些花朵,讓舞陽河畔的「楓橋之花」開得更豔、更美。李小波開展法制宣傳李小波,男,漢族,現年32歲,2015年參加公安工作,2018年任鎮遠縣公安局舞陽派出所副所長。
  • 李小波:複雜先心病勿拖延需及時治療
    李小波:複雜先心病勿拖延需及時治療發布時間: 2014-08-21 08:54:01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據南方日報報導,雙胞胎弟弟小亮在出生前就被查出患有大動脈轉位,如不在新生兒期儘快手術可能面臨夭折危險。於是,在小亮出生後第10天醫院為體重只有1.65千克的他進行了手術,手術進行的很成功。
  • 印度被汙染的聖河,每天千人露天沐浴,印度人:再髒也是聖河
    往往,印度各地的河流,越寬、越大、越有名,露天洗浴的印度人就越多,比如印度的母親河、聖河——恆河。每年都會進行很多印度教徒的群體活動,如聖壺節、恆河祭禮和神聖之浴等等,印度男女老少通過在恆河露天洗浴來完成對神的祭禮。瓦拉納西被印度人認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連續有人居住的城市,被稱為聖城,而流經瓦拉納西的恆河更是當之無愧的聖河。
  • 恆河美景:印度的聖河,印度人的母親河
    恆河,是印度人的聖河。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恆河流域,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印度人更是把恆河成為「母親河」。千百年來,一直保持了濃鬱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印度人把恆河當成「聖河」,認為恆河水是聖水,虔誠地信仰,在恆河裡面洗澡,可以洗滌靈魂,純潔思想。
  • 印度聖河起源於中國的一座著名山峰
    在印度有一條河流貫穿這個國家的歷史,被當地人稱為聖河。在印度,恆河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因為信仰問題,印度教徒有幾個非常執著的樂趣:敬仰溼婆神,到他們的聖河--恆河去沐浴,引用聖河--恆河水,結交聖人朋友,居住在聖城--瓦拉納西。以上可以看出恆河對於印度人是多麼重要,因為他們認為恆河哺育了他們,恆河更是女神的化身。恆河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更是「從天堂來」。
  • 激戰嘉陵江「鋼鐵巨龍」在崛起
    嘉陵江特大橋位於南充市,上跨嘉陵江航道,是漢巴南鐵路的控制性工程。一線看進展四川在線記者王眉靈1月5日,寒潮來襲,南充市南部縣下起濛濛細雨。位於該縣富利鎮的漢巴南鐵路嘉陵江特大橋建設現場,數個工點連點成線,橫跨過數百米的江面,形成一座大橋的雛形。
  • 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還是印度教的聖河
    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還是印度教的聖河。恆河,是印度北部的大河,自遠古以來一直是印度教徒的聖河。恆河這條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稱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
  • 劍來:神性陳平安也許是最終反派,神性與人性到底有何區別?
    但東窗事發後他並沒有逃跑,因為偷東西需要承擔責任,這是一條規則,不容更改,而這種表現落在賒月這個遠古十二高位神靈轉世的人眼中就是一種趨於神性的體現,可想而知真正的神性應該更為嚴苛與固定。不過如今陳平安所謂的心魔,或者說是一個完全被神性佔據的「陳平安」的出現似乎是在預示著神靈未來真正再度崛起之路,不同於賈生等人的強行封神,這是一個真正由人性淬鍊出神性的特殊存在。
  • 被印度人譽為聖河的恆河,到底有多「髒」
    而且,恆河一度被印度人稱之為聖河。近幾年來,在印度旅遊開始逐漸興起之後,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來到印度遊玩。而當他們看到印度的恆河之後,不禁大跌眼鏡,他們所看到恆河其實就是一條遍布著各種垃圾的一條河,充斥著髒亂差。而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簡要地談談,印度的聖河恆河,請聽我一一道來。
  • 嘉陵奪漢:漢朝初年,武都大地震導致漢江上遊改道,併入嘉陵江
    漢江起源於漢中盆地西部,稱之為沔水,過漢中後被稱之為漢水,過安康之後為滄浪水,過襄陽之後稱之為襄水,一直到武漢匯於長江。從這一串名稱可以看出,漢中幾乎是位於漢江的源頭,既然如此,為何會叫漢中呢?其實,在漢朝初期以前,漢江的源頭並不像現在這樣,而是比現在長很多,包括現在嘉陵江的源頭-西漢江。
  • 踐行「生命力」的神性品質
    今天是升級生命程序學習第四十二天,昨天已經在心田播種下了第二十一個神性品質「生命力」,今天我帶著生命力的神性品質去工作、去生活,發現內在生命的動力源源不絕。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進入了三十三個神性品質的學用過程——每一個神性品質,都是一顆寶貴的種子。這顆種子的作用,就是對我們命運程序的殺毒和升級!但種子要在心田上著床、紮根、發芽,這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我們就讓它在每天打的歷緣對境中隨時保持覺知。「以德為鏡、觀照自心」這是最簡單、也最高級的修行方法!
  • 人有三獸性、人性、神性
    人有三種性,獸性、人性、神性。例如眼前不同角度的果汁。吃喝拉撒睡,與本能相關,屬於獸性。還記不記得你老公在追你的時候多麼的貼心?那很大程度是因為荷爾蒙的作用,也是獸性。神性,跨越物質走向精神,例如音樂 、詩詞、愛情 ……獸行是人性的基礎,神性是人性的追求,物質滿足是基礎,精神滿足是追求,有了物質,人的生活才有了欣賞美的、追求精神的根基,這就是人生規律。
  • 踐行「沒有僵化」神性品質
    今天是升級生命程序學習第44天,踐行「沒有僵化」這個神性品質。昨天跟著老師的引導詞在心田播種了第二十二個神性品質「沒有僵化」,今天,自己帶著沒有僵化的神性品質去工作、去生活。今天周六休息,本來我想在家好好靜心獨處讀書,但有時「計劃跟不上變化」。
  • 嘉陵江撈上來一條「大魚」,原來是超大號的中華鱘!
    02-08 15:01:35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任先生在嘉陵江上打漁已經有二十多年,昨天(2月7日)下午兩點,他跟往常一樣上船收網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意外收穫。
  • 對「敬畏」神性品質的感悟
    「敬畏」是一個難得的神性品質。「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都是詮釋對我們對天地父母要由衷升起敬畏之心。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通過反思自己的行為,使我對「敬畏」這個神性品質有了更近一步的臣服,自己要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對照道德經第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心裡更加慚愧汗顏!我是一個敬畏的人嗎?
  • 「劍來」復盤:神性陳平安與人性陳平安相遇
    2、神性陳平安:白衣,毫無感情,無人性,以得大自由為終極目標,行事風格皆服務於如何達成終極目標。 相遇地點:寶瓶洲大酈京城無名仙家客棧。 相遇過程: 【第一回合】、神性陳平安借袁化境之謀成功搶得先手,反客為主,布下籠中月,欲將十一人全部煉化為傀儡。
  • 詩性的嘉陵江,文人墨客為其寫下100餘篇的詩文
    從秦嶺的崇山中來,從鳳縣的峽谷中來,從遠古的傳說中來……清澈明淨的嘉陵江,帶著少女般羞澀,將美麗誘人的身段,留在了南充境內300公裡的這片水域。 嘉陵江源頭之一 其實,涓涓江流匯詩情,蜿蜒數百裡的嘉陵江,留給我們的,又何止於杜甫的一首《閬水歌》呢? 「嘉陵驛上空床客,一夜嘉陵江水聲。仍對牆南滿山樹,野花撩亂月朧明。」這是當年元稹遊蜀後留下的一篇詩作。文人眼中,秀美的嘉陵江,總顯得如此催情。
  • 被稱為「聖河」的恆河用成堆的垃圾養活海峽兩岸人的恆河有多髒?
    作為城市中心的命脈,其治理是最重要的,但是恆河,作為印度聖河,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說到印度,我們對這個神奇的國家很好奇,充滿著來自於這個國家的非常規操作,比如印度飛蛋糕,印度火車,印度飲食習慣,印度as聖河如何造成的汙染?
  • 印度聖河鯰魚泛濫,為何一點不著急?印度人:出口到中國可還行?
    恆河在印度人的心中,那可是一條聖河,在印度人看來,它就像是神明一樣。在我國,如果覺得一條河是聖河的話,應該是將它供起來的那種,但是印度人對於他們心中聖河的對待方式,卻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在印度人看來,只有取之於河,用之於河,才是對聖河的尊敬。而印度人對於他們心中的這條聖河,到底都做了些什麼事情呢?可能很多人都不能接受。
  • 神性其實就是人性的一種映射
    有種觀點認為,神不存在不意味著神性不在,神性源自人性,也就是人性的無限性,是人造神而非神造人。神明出於人的心理需要,把絕對與崇高、仁愛與公正等等歸於神,其本身就是人性折射。宗教是人性的異化或被分離,最終目圓滿的可能是,人可以將那些他傳遞給神的美好事物復歸到自己身上。如果沒有外在於人的神性,神學也就失去存在意義,對人類宏觀問題的關注,人類學或許是一門引發思想與學術革命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