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撈上來一條「大魚」,原來是超大號的中華鱘!

2021-01-08 上遊新聞

02-08 15:01:35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任先生在嘉陵江上打漁已經有二十多年,昨天(2月7日)下午兩點,他跟往常一樣上船收網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意外收穫。

意識到可能是國家保護動物中華鱘,任先生立即給漁政部門打去了電話,等待工作人員到場處理。

這條大魚個頭不小,幾位漁民合力才將它抬到船上。經過粗略測量,大魚的長度在一米六到一米七,重量有七、八十斤。

隨後,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也來到了現場。水產專家在對骨板、尾鰭、魚須等多項體態特徵鑑定後,證實這個大傢伙確實是中華鱘。

水產專家告訴第1眼記者,在我們重慶,此前在長江裡發現中華鱘的次數較多,但嘉陵江裡似乎還是頭一回。由於中華鱘屬於回遊性魚類,水產專家推測,這條魚可能是回遊到嘉陵江產卵繁殖的。

經檢查,這條中華鱘各項指標正常,健康狀況良好,漁政部門決定將它就地放生。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 吳雲龍

原標題:中華鱘 昨嘉陵江發現一條超大號的!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它是嘉陵江的特產魚「江團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如今很少見
    相信不少在嘉陵江附近居住的朋友們都聽說過江團魚,江團魚是當地的很多常住漁民對長江鮰魚的一種稱呼。這種魚平常可是非常少見的是很稀有的一種魚類,很多人都稱它為江中的極品。別說是我們這些在江邊釣魚的釣友了,就連經常居住在江邊的漁民都很少能捉到野生的江團魚。
  • 吉林舒蘭村民撈起一條無鱗怪魚 尾巴翹起如鯊魚
    吉林舒蘭村民撈起一條無鱗怪魚 尾巴翹起如鯊魚2013-07-08 15: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松花江網        瀏覽量: 2274 次 我要評論   捕撈  村民撈起無鱗怪魚  舒蘭市法特鎮王大村村民金橫彪家有個水塘,養了不少魚,他有多年的養魚經驗。6月27日下午,金橫彪走到永舒灌區九乾渠法特王大段時,發現水渠裡有動靜,憑經驗,他判斷水中有一條大魚。金橫彪馬上跑到村裡叫來黃成立,兩個人拿起網跑去撈魚。
  • 湖南耒河連發現"怪魚" 疑為野生中華鱘/圖
    發現「中華鱘」的耒陽市黃市鎮水段  湖南在線5月31日訊(實習記者 劉樂)「耒河裡發現了野生的中華鱘!兩天內連續兩條被卡在水電站的閘門裡。」近日,耒陽網友黃市鎮村民李金鍵向記者爆料:在耒陽市耒河段發現了中華鱘,並稱此事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震驚。  據李金鍵回憶,5月23日中午,當地的上堡水電站放閘時,一條大魚被閘門卡住。一村民見魚不小,便在水還沒放完的情況下就冒險下河撈魚。撈上來一細看,村民傻眼了:只見那條魚頭部細尖,體呈紡錘形,魚脊上披著「硬甲」,長相十分怪異。
  •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侯雪靜)14日500尾中華鱘在宜昌放歸長江,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0次中華鱘放流活動,也是我國中華鱘放流史上年齡梯隊最豐富的一次,對中華鱘野生資源具有系統性的補充作用。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中華鱘會像白鱀豚一樣滅絕嗎?既然物競天擇,為什麼要保護它?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組圖)( 1 / 4 )
    3.3米,重700多斤的巨型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條已經懷孕的「大魚」於昨晚被轉運到位於荊州的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將對其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後放生長江。剛才還暴跳如雷的中華鱘,工作人員為他體檢時顯得還是很溫順的。佚名/東方IC中國網11月19日訊 這是一條與大熊貓一樣珍貴的「大魚」,屬國家一級保護的瀕臨滅絕動物長江中華鱘,它的體長3.3米,重量達700餘斤。昨天被漁民誤捕後讓周圍數百村民目睹了這條國寶的尊容。
  • 漁民從甌江捕獲中華鱘?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漁民捕撈上來的鱘魚  昨天中午,龍灣漁民老林在甌江裡捕魚時,撈起一條長相奇特的怪魚,經上網查詢,發現它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很像,隨即報警。經專家鑑定,這是一條人工養殖的鱘魚,可能來自四川宜賓的中華鱘養殖基地。  甌江裡捕撈上中華鱘?  老林說,他在甌江打了30多年的魚,這還是第一次撈到這麼奇怪的魚。他說,當天中午起網時,感覺漁網很沉,將漁網拉出水面後,發現網裡有一條嘴巴尖尖、跟鯊魚有點像的怪魚。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圖)
    [摘要]湖北漁民在長江打魚時,意外捕獲一條約700斤重的中華鱘。中華鱘在漁網中掙扎時,鼻子受了輕傷,且尾部有舊患,它身上有多處黑色斑點,應患有內傷。這是近20年來該區發現的最大一條中華鱘。這條已經懷孕的「大魚」於昨晚被轉運到位於荊州的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將對其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後放生長江。漁民夫妻長江誤捕「國寶」昨天上午11點,記者來到新洲雙柳牧鵝洲岸邊,雙柳漁業隊的漁民張錦夫婦講述了誤捕「大魚」的經過。
  • 溫州漁民捕到五六十斤重大魚像極了中華鱘
    4月26日傍晚,在溫州甌江捕撈的橋頭白下村民陳權忠準備收完最後一批刺網就回家,突然發現這一網特別沉,拉起來一看,發現網上纏著一條五六十斤重的大魚,尖頭歪尾,全身無鱗片,長1.5米多,和媒體報導的中華鱘非常像
  • 千島湖巨型青魚重180斤 盤點被人類活捉的大魚
    結果讓人合不攏嘴——這是一條大青魚,175釐米長、近180斤重。下面小志給大家盤點下,曾經被人類活捉的那些大魚。英國垂釣愛好者湯森在南美洲蓋亞那釣上來這條巨大的野生巨滑舌魚,重250磅(約113公斤)。野生巨滑舌魚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名叫湯森(Steve Townson)的這位垂釣愛好者在埃塞奎博河釣上來的這條魚,重達250磅(約113公斤,226斤)。湯森僅用了2磅的水虎魚作誘餌,就將這條大魚釣了上來。
  • 捕獲27斤中華鱘 魚中活化石「水中大熊貓」驚呆漁民
    2016年3月10日訊,江西鄱陽縣一漁民日前在鄱陽湖水域捕獲一條樣貌奇怪的大魚。經過漁政部門鑑定,這是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這條中華鱘長1.3米,重約27斤,為目前在鄱陽湖所發現的最大一條中華鱘。
  • 野生中華鱘瀕危調查:水體汙染致魚畸形(圖)
    自從葛洲壩建成後截斷中華鱘產卵路徑,32年來頭一次,這群從海洋溯遊回來的大魚沒有產下卵子。船艙裡,長江水產研究所中華鱘課題組助理研究員吳金明專注地盯著21寸的顯示器。畫面中,透過淡綠的江水是搖曳的水草和一片亂石,這是水下視頻系統傳輸上來的江底畫面。吳金明仔細辨認是否有附著江底的卵子。   水下視頻覆蓋了5公裡江段內的120個位點,但均未發現魚卵。   科研人員還採用解剖食卵魚和江底採卵的方法進行監測。
  • 有人長江遊玩,拍到幾百斤大魚靠岸,長江裡還有這麼大的魚?
    如今,長江黃河等大型江河裡,航道縱橫加上歷史酷捕,大魚已鮮能看見。然而前不久,卻有網友稱在長江邊遊玩時,拍到一條「幾百斤」的大魚從江中緩緩遊過岸邊,場面震撼!一條烏黑的「尖嘴魚」,體型粗壯驚人,緩緩從深水區遊到岸邊。這條大魚實在太大,在水中遊動仿佛一艘小船,岸邊看到這條大魚的人都是發出一陣陣驚呼聲。長江裡還有這麼大的魚?並且會浮遊靠岸?許多人第一眼這一幕,估計都非常震驚,且很難相信。
  • 中華鱘在葛洲壩建成32年後由1萬餘尾銳減至57尾
    自從葛洲壩建成後截斷中華鱘產卵路徑,32年來頭一次,這群從海洋溯遊回來的大魚沒有產下卵子。  唯一的產卵場落空  葛洲壩下遊的野生中華鱘產卵場,去年繁殖季節,未監測到任何卵和受精卵  對於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中華鱘專家們來說,今年9月的尋訪結果壓滅了他們「最後的一線希望」。
  • 海上釣到大魚,船都傾斜差點進水了,這樣的大魚沒人幫助難拉上來
    其中一男子很快有魚上鉤了,拉魚竿的時候,魚竿都變形了,看魚竿都這樣了,猜想釣到的肯定是大魚的了。花了不少時間才將魚拉到船邊來,看到船邊的魚,大夥都放下自己手中的魚竿,過來幫忙將魚拉上船了。不過魚太大個了,看過去都比船上的任何人還要大呢,所以想要拉上來也是件難事,而且沒有幾個人一起拉,估計拉不上來。
  • 大魚哪裡來?送你回東海!舟山海灘出現一條三四百斤的傢伙……
    「大魚」擱淺,他幾次試圖把它推回海裡,但是仍被浪衝上來,眼看著「大魚」在酷熱之下越來越虛弱,只好報警求助。六橫消防中隊指導員耿明磊和隊員們趕到現場,一條「大魚」正在水中不斷擺動。據現場目測,這條「大魚」有近3米長,重約三四百斤,有輕微受傷,背部有兩個不對稱的氣孔,不時噴出氣體。
  • 釣上像荷葉一樣寬大的魚,沒有大網,很難拉上來,真正的大傢伙了
    釣到大魚並不是每個人想釣到就釣到的,但是有時候運氣來了,就有大魚上鉤了。話說平時我們釣到的大魚,一般都是胳膊大小,但是有的人卻釣到了又寬又大的魚,看過去就像一片大荷葉。平時釣魚大部分都是一個人,因為時間對不上,所以也難約上朋友一起釣魚。
  • 石獅漁民一個月內又撈一條鯨鯊 全長4.45米(圖)
    時間:昨日上午7點30分左右  地點:石獅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  閩南網8月20日訊 事件實錄:石獅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又迎來了一條鯨鯊,該鯨鯊全長4.45米、重0.629噸。這已經是本月石獅漁民第二次捉到鯨鯊了——本月1日,祥芝漁民捉到一條長4.5米的鯨鯊,重約2噸。
  • 新洲漁民長江中誤捕巨型中華鱘 3.3米長重約700斤(圖)
    圖為:中華鱘頭部有明顯傷痕。(視界網曾吉清 王東升 攝)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揭明玥 通訊員王東升)昨日上午,新洲區雙柳街一漁民在長江打魚時,意外捕獲一條約700斤重的中華鱘。因其身體有多處傷痕,已被送至長江水產研究所治療。  34歲的漁民張錦說,昨日上午9時許,他在長江新洲牧鵝洲附近張網捕魚時,突然發現在離岸400米處的漁網中有很大動靜。他趕緊過去查看,發現網中有一條罕見的大魚。
  • 再不降低水溫,野生中華鱘真的會滅絕
    無法婚配、無法生娃——深受其苦的不光是你,還有中華鱘。11月1日「小光棍節」這天,《當代生物學》在線發表了一項令人悲傷的結論:未來10到20年內,野生中華鱘種群就會消失。而降低水溫可能是挽救它們的最後一線希望。
  • 捕起一條中華鱘致其死亡,漁民被檢察院提起公訴
    來源標題:捕起一條中華鱘致其死亡,漁民被檢察院提起公訴 為保護中華鱘,5月14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該《條例》是上海第一部單一特定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將於6月6日起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