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耒河連發現"怪魚" 疑為野生中華鱘/圖

2021-01-11 湖南在線

5月24號,網友買下「中華鱘」後暫養在家 圖片均由網友李金鍵提供

網友展示「中華鱘」

發現「中華鱘」的耒陽市黃市鎮水段

  湖南在線5月31日訊(實習記者 劉樂)「耒河裡發現了野生的中華鱘!兩天內連續兩條被卡在水電站的閘門裡。」近日,耒陽網友黃市鎮村民李金鍵向記者爆料:在耒陽市耒河段發現了中華鱘,並稱此事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震驚。

  據李金鍵回憶,5月23日中午,當地的上堡水電站放閘時,一條大魚被閘門卡住。一村民見魚不小,便在水還沒放完的情況下就冒險下河撈魚。撈上來一細看,村民傻眼了:只見那條魚頭部細尖,體呈紡錘形,魚脊上披著「硬甲」,長相十分怪異。 當地人從未見過這種魚,紛紛跑來看稀奇,甚至有人懷疑「撈上了怪物怕不是吉兆」。

  在場的李金鍵覺得這條魚極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於是立即跑回家上網查詢。通過和網上的中華鱘圖片做對比,李金鍵初步斷定被卡死的魚就是中華鱘。

  無獨有偶,5月24日早上6時許,在上堡水電站附近,李金鍵又遇到了一條外形一樣的魚。「當時一村民提著一條受傷的魚叫賣。賣魚的村民稱也是卡在放水閘門裡後被撈上來的。我瞧著那魚和前一天被卡死的魚一模一樣,便花40元把它買了回來。」李金鍵買下的這條「中華鱘」重約4斤,魚尾部位受傷嚴重。到家後,李金鍵趕緊向鄰居借了制氧機為其人工供氧,並撥打電話向耒陽市相關部門求助。

  11點左右,耒陽市畜牧水產局相關負責人趕到李金鍵家,確定李買下的為野生中華鱘,並對這條中華鱘展開搶救。因傷勢嚴重,中華鱘於當天下午4:25分死亡。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當地社區流傳的信息稱那幾天在黃市鎮下遊的泗門洲也有人發現了中華鱘。

    為此,記者聯繫了當地有關部門。黃市鎮鎮政府一鄭姓工作人員稱經專家鑑定,發現的怪魚確實為野生中華鱘。而耒陽市畜牧水產局卻未對此事給予正面回復。耒陽接連發現的怪魚是否就是野生中華鱘,耒河是否存在著野生中華鱘種群?本網記者將繼續關注。

  後附中華鱘簡介

相關焦點

  • 釣魚釣到中華鱘?湖南網友湘江釣獲怪魚,網友:放心吃
    然而,「意外」未必就是驚喜,有時候還可能是一場麻煩……比如下面這位湖南網友,在湘江支流垂釣時,意外釣起一條稀奇古怪的「尖頭魚」,他們從未見非常驚奇,但卻可能給他帶來不小麻煩……尖頭無鱗、背上有骨鰭,關心生態的朋友,一看就知道,這條魚「來頭不小」——很可能是長江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 有人叫賣「野生中華鱘」 專家稱買賣中華鱘犯法
    每天早上,耀萱農貿市場賣魚攤位有這種魚賣,吸引顧客的眼球。陳女士供圖)  紅網株洲站10月14日訊(株洲晚報見習記者 成姣蘭)日前,有市民網上發帖反映:賀家土農貿市場每天都有鱘魚賣,看著像中華鱘,攤主說是野生的中華鱘,賣這魚是不是犯法呢?    同時,市民陳女士也向反映,韶山路耀萱農貿大市場有人賣鴨嘴魚,每天早上,都有這種魚賣,一般就一條,很多人圍著看。
  • 成都青白江西江河現怪魚 疑似超小號中華鱘(圖)
    成都青白江西江河現怪魚 疑似超小號中華鱘(圖)推薦閱讀 超小號中華鱘?尖尖的魚頭、背部和腹部上還有板骨……7月28日傍晚,青白江區姚渡鎮西江河與毗河交界河段(石龍堰),吳逢兵等人捕到了一條怪魚,稱其外形與中華鱘很相似。
  • 野生中華鱘瀕危調查:水體汙染致魚畸形(圖)
    科研人員認為,這背後是一系列的原因,長江水體汙染、經濟發展對自然保護區的「割讓」、船隻漁網的誤傷,都讓中華鱘的生存空間和環境不斷受到擠壓,日益脆弱。中華鱘專家危起偉呼籲,中華鱘野生種群消失前,控制汙染、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為中華鱘營造新的生存空間迫在眉睫。
  • 中華鱘?南京長江流域頻繁有人釣起「尖頭魚」,網友:放心吃
    因此南京的釣魚人,常常釣起一些長江裡的「奇魚、怪魚」……比如近日,在南京有多名釣魚愛好者反映,在長江流域(幹支流)釣魚時,頻繁釣起一種「尖頭長尾」的怪魚。——這種魚個頭不小,但卻沒幾個人敢帶回家中食用,紛紛將其丟回江中……(南京周邊的長江支流、塘河裡都有這種尖頭魚出沒)原來,這些頻繁出沒、尖頭有須的怪魚,其獨特的外形,非常像是傳說中的長江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 1斤多「怪魚」128元 經辨認是條中華鱘[圖]
    本報泰和訊 梁生斌、江南都市報記者王文攝影報導:1月20日,泰和縣澄江鎮農民溫建榮從市場上花128元將重0.8公斤的「怪魚」買回了自己餐館。這條身上多處受傷的「怪魚」來自贛江泰和段,是一漁民打撈上來的。當天,一些前來就餐的客人指出這條「怪魚」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聽這麼一說,溫建榮立即託朋友請專家來鑑定。
  • 長江邊救起一條「怪魚」 竟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奇特」的魚,因為當時這條魚被漁網纏住,奄奄一息,小黨就把魚給救了起來。為了弄明白怪魚的身份,小黨的朋友在網上進行了查詢,結果讓大伙兒很興奮。根據數據比對,專業人員表示,這條「怪魚」既不是中華鱘也不是俄羅斯鱘,它的名字叫做長江鱘。
  •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侯雪靜)14日500尾中華鱘在宜昌放歸長江,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0次中華鱘放流活動,也是我國中華鱘放流史上年齡梯隊最豐富的一次,對中華鱘野生資源具有系統性的補充作用。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中華鱘會像白鱀豚一樣滅絕嗎?既然物競天擇,為什麼要保護它?
  • 杭州灣奉賢海域魚塘發現中華鱘,系20年來首次
    新民晚報訊(記者 李一能 通訊員楊鴻志 )今天上午,一條「怪魚」出現在奉賢區海灣旅遊區的靠近杭州灣的一個魚塘內,經過漁政部門的鑑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這也是20年來中華鱘首次現身奉賢區海域。
  • 昨天,奉賢漁民捕獲了一條「怪魚」
    昨天,奉賢區海灣旅遊區的漁民捕獲了一條怪魚。這條魚嘴尖而突,口長在下腹,呈現「一」字形,口前有四條明顯的觸鬚。魚的背部有菱形的骨板。經過漁政部門的鑑定,這條怪魚居然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而這也是奉賢海域內時隔20年之後,再次發現活體中華鱘的蹤跡。
  • 漁民從甌江捕獲中華鱘?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漁民捕撈上來的鱘魚  昨天中午,龍灣漁民老林在甌江裡捕魚時,撈起一條長相奇特的怪魚,經上網查詢,發現它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很像,隨即報警。經專家鑑定,這是一條人工養殖的鱘魚,可能來自四川宜賓的中華鱘養殖基地。  甌江裡捕撈上中華鱘?  老林說,他在甌江打了30多年的魚,這還是第一次撈到這麼奇怪的魚。他說,當天中午起網時,感覺漁網很沉,將漁網拉出水面後,發現網裡有一條嘴巴尖尖、跟鯊魚有點像的怪魚。
  • 野生中華鱘將絕跡長江重慶段 原因不能怪大壩
    這個消息的另一面是,今後野生中華鱘將告別長江重慶段。位於宜昌的中華鱘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劉燈紅昨日向記者透露,今後,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的中華鱘極有可能在三峽大壩上遊消失怠盡,但它的滅絕與三峽大壩並無直接聯繫。
  • 村民捕獲怪魚 沒想到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年來隨著杭州灣海域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一些瀕危的魚類又再現蹤跡,這不今天上午,奉賢區海灣旅遊區的漁民在靠近杭州灣的一個魚塘內意外的捕獲了一條怪魚,經過漁政部門的鑑定,居然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而這也是奉賢海域內時隔20年之後,再次發現活體中華鱘的蹤跡。
  • 水退後,我省多地現 「怪魚」!專家:切勿隨意處置!
    與此同時,在水落之後,一些「怪魚」身影也不斷出現在多地水域。水產專家提醒,遇到沒有見過的「怪魚」,應當謹慎應對,切勿隨意處置。 8月14日上午,宣城市宣州區狸橋鎮金鳳村漁民李桃文在當地南漪湖捕撈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怪魚」。這條魚身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李桃文判斷,該魚可能是國家保護動物中華鱘,於是在第一時間報告了水域管理部門。
  • 27歲「魚爸爸」照料7條中華鱘:就和擼貓差不多
    2016年8月,他從湖南農業大學水產專業畢業,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常熟市漁政監督大隊滸浦中隊工作。 為了守護中華鱘,嚴御誠和隊友經常打擊違法捕撈,每年平均出艇200多次,出車300多次。「第一塊負責的工作就是(救護)中華鱘,我沒有想到,於是開始研究魚類生理學、外傷處理、中華鱘的食性等,惡補這方面知識。」
  • 中華鱘首次未發生自然繁殖 野生種群存滅絕風險
    宜昌西壩附近,是目前發現的中華鱘唯一自然產卵場。正常產卵時,每條雌鱘的產卵數量可達30萬-120萬粒卵。專家統計,每100萬粒卵裡,只有3粒能夠真正長成魚。  中華鱘研究所姜偉博士說,野外監測中華鱘產卵最傳統的方式是捕撈黃顙魚、銅魚進行解剖,看其腹中有無中華鱘卵;然後是用魚探儀監測,最後才是沉網採卵。
  • 鰉魚、中華鱘傻傻分不清 ,「天價魚」背後其實是魚販子的詭計
    「天價魚」鰉魚真容——這麼萌的魚,我是不好意思吃,您呢?隨著調查的深入,哈爾濱的「天價魚事件」逐漸現出真容。魚,不是野生的,品種也不對,顧客籤字是假的,還有營業執照到期,導遊提成等諸多問題,隨著官方表態處罰,為漁村洗地的事情大概可以休矣。
  • 省公安廳交辦賣「中華鱘」 廣安「點殺野生魚」虛假廣告罰款240元
    現場點殺野生魚、翹課、黃辣丁、酸辣鵝掌、中華鱘等,1月8日,記者從廣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鄰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經過現場調查,石鍋魚府發布虛假廣告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規定,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消除影響並處罰款240元。
  • 浙江漁民捕獲巨型怪魚,經鑑定為一級國寶,該物種存在於2億年前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一些外出下海的漁民,經常會打撈奇奇怪怪的魚類這不,我國浙江象山就打撈了一條3米長,重達200公斤的巨型怪魚。當時可把漁民驚呆了,而且這條巨型魚身體特別健康。漁民也沒見過這種魚,立馬上報給有關部門。
  • 中國最珍稀的魚,中華鱘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魚是我們是最常見的一種食材,中國人吃魚的歷史有兩千多年了,不管是河裡的魚還是海裡的魚,經過大廚們的手都會變成一道道可口的佳餚。中華鱘在我國是非常有名的魚類,它們渾身都是寶,食用、藥用、科研價值很高。不過由於數量稀少,中華鱘十分珍貴,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下面小編帶你們來認識一下中華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