鰉魚、中華鱘傻傻分不清 ,「天價魚」背後其實是魚販子的詭計

2021-01-15 老薩有發現

「天價魚」鰉魚真容——這麼萌的魚,我是不好意思吃,您呢?


隨著調查的深入,哈爾濱的「天價魚事件」逐漸現出真容。魚,不是野生的,品種也不對,顧客籤字是假的,還有營業執照到期,導遊提成等諸多問題,隨著官方表態處罰,為漁村洗地的事情大概可以休矣。這不是一個吃得起吃不起的問題,擱誰花幾倍十幾倍的錢買東西,那不是傻二炫富便是缺心眼,難道是什麼好名聲麼?


然而,這件事背後其實有個蠻有意思的細節——那被稱作「天價魚」的鰉魚,魚頭能賣將近五百塊一斤,這到底是一種什麼魚啊?它有可能上餐桌嗎?


如果上網去查,你會查到一大堆五花八門的答案,比如有的說鰉魚就是中華鱘,長在南方就是中華鱘,長在北方呢,就是鰉魚;還有的說陳先生在漁村吃的是鰉魚和中華鱘的雜交品種。


問了問水生動物研究所的朋友,對方強烈懷疑若干條目是魚目混珠的魚販子編寫的,因為每一種說法都對賣魚非常有利。


鰉魚(Huso Dauricus)和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不但是兩種魚,而且至今沒聽說有雜交品種。


前者生活在黑龍江流域,後者生活在長江流域,它們的生活沒有交集。中華鱘是一種在繁殖上很「獨」的動物,不要說和鰉魚,就是和同在長江的達氏鱘也沒有成功案例。


野生鰉魚和中華鱘都是不大可能出現在餐桌上的,因為它們都過於珍貴。中華鱘不用說了,去年我國第一次觀察不到野生中華鱘的洄遊產卵,它的自然洄遊路線是從東海到金沙江,看看長江裡的船隻和汙染情況,就應該明白放了那麼多養殖仔魚,也很難挽救其種群。


真的野生鰉魚即便在古代也十分珍貴。說到鰉魚的珍貴,還有一個作家鬧過笑話。


按照曹雪芹的說法,賈寶玉他們家應該是吃過鰉魚的,烏莊頭給賈府送來的年禮這樣寫道:「鱘鰉魚二個」,這裡面說的「鱘鰉魚」,推測便是黑龍江的鰉魚(達氏鰉)或鱘魚(施氏鱘)。因為曹雪芹沒把《紅樓夢》寫完,高鍔先生續的時候看到這段覺得不正常,一抬手改成了「鱘鰉魚二百個」。


這就是有生活和沒生活的區別了,曹雪芹晚年乾隆爺當政的時候,鰉魚(在金朝稱為牛魚,開始進貢)已經很少了,估計只能用施氏鱘(Amur sturgeon)代替。這兩種魚大小差不多,產地差不多,論起來施氏鱘的味道還要好些。於是便含糊稱之為「鱘鰉魚」。


但是從檔次上,其實施氏鱘被視為低於鰉魚,這是因為顏色的原因。施氏鱘是黑色的,而野生鰉魚身軀側面和下方是特有的金黃色,被認為和皇家貴氣相通,因此視為珍物。


施氏鱘


鰉魚


可以清楚看到兩者顏色的差異和頭部形狀的不同。


鰉魚和中華鱘屬於同一科——鱘科,這些年來魚販子幾乎把所有較大的鱘科魚都當中華鱘賣過,比如俄羅斯西伯利亞鱘,或者長江中另一種達氏鱘,它們都是養殖魚種,人工養殖的並不珍稀。


看來是把中華鱘的名聲賣砸了,賣不出高價了,現在又開始炒鰉魚。


達氏鱘,和中華鱘有些相似,但個頭較小,中華鱘古稱「大臘」,達氏鱘古稱「小臘」。


現在被冒充的鰉魚和中華鱘其實都非常有特色,難以冒充。


中華鱘的特徵是頭部到嘴尖過渡比較平滑,像炮彈而不像大多數鱘類伸出一個避雷針,同時,它的嘴巴比鰉魚小,像吸塵器。


鰉魚鼻尖嘴大,看著有些賊眉鼠眼。


瞧,國外教科書裡也有這種嘴比臉寬的魚。


現在鰉魚已經很少了,俄羅斯稱2010年調查,根本就沒找到十年以上的鰉魚(這時候鰉魚才剛剛可以繁殖),而我國建國以來在松花江水系只捕捉到一條鰉魚,黑龍江水域同江以上沒有,以下撫遠等一百餘公裡江段,2001年統計連大帶小八百多條,如今多少就不好說了。總之,今天野生鰉魚沒到能上餐桌的地步。黑龍江有關部門曾宣布去年一年野捕鰉魚一百多噸,最後一統計,基本是施氏鱘。


那麼,有消息說陳先生在飯店吃的是雜交養殖「鱘鰉魚」,這倒是可信的。


從生物學而言,鰉和鱘不是一種,甚至也不是一屬,自然界中不會雜交。


這是什麼概念呢?


老虎,獅子和貓都是貓科動物,但是老虎,獅子是豹屬,貓則是貓屬,區別就這麼大。


在野生條件下,黑龍江有鰉魚,也有施氏鱘,但由於繁育時間,地點,習慣都不一樣,它們是沒有共同後代的。


不過人類的確是很偉大,竟然超越自然確實成功地探尋出了施氏鱘和鰉魚的雜交技術。這項技術是1958年由中國水產科學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孫大江先生完成的,生出來的就是新版的「鱘鰉魚」,容易飼養而且長肉頗快。孫先生為此頗為得意,因為此前東北漁民養殖這兩種魚很是無趣,施氏鱘好吃易飼養但長得慢,鰉魚基本養不活,不好吃(真的?那皇上還要了當貢品?據說肉質太粗糙,的確不好吃,皇上是圖個名聲),但是長得快,鱘鰉魚兼顧兩者優勢。估計孫先生做夢也想不到後來的魚販子會拿這種雜交魚冒充鰉魚去賣,因為它比鰉魚好吃嘛。


但是物以稀為貴,誰讓人家帶個「鰉」字呢?



囉裡囉唆寫了一大堆,其實真要說的是後邊這段話。


達氏鰉,達氏鱘,中華鱘,施氏鱘,俄羅斯鱘,鱘鰉魚……您覺得亂不亂?雖說有些區別,抓一條來能認清嗎?


區分它們對大家來說基本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雜交魚,更是父母各有一點相似。不過,它們的營養價值和味道,甚至烹調方法基本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大區別。


所以,咱們犯得著專門花那麼大心思去吃又貴又珍稀的鰉魚和中華鱘嗎?


人家舉著刀,咱犯不著送去挨宰吧。


有這點兒自知之明,從根上就斷了有些人開黑店的毛病。


[]

長按二維碼,關注薩書場(sashuchang2015)

相關焦點

  • 東北「天價」鱘鰉魚被指或產自湖北 市場價並不高
    荊楚網消息(記者周三春)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東北「天價魚」事件終於塵埃落定。其間,有媒體探訪曝出,哈爾濱市場上並沒有到野生鰉魚,當地鱘鰉魚多來自湖北。荊楚網記者近日了解到,鱘魚尤其是大斤兩鱘鰉魚在國內卻為湖北地區養殖的較多,然而上岸銷售價目前並不高。  「『天價魚』的事兒我們早就看了,商家行為我們不評論。我們這邊走的魚肯定明碼實價,現在整個市場行情也一般。基本上銷售價都是成本價。」荊州一家大型鱘魚養殖場的負責人表示。她介紹,其養殖的以雜交鱘魚、鱘鰉魚居多。
  • 楓樹、槭樹,傻傻分不清?這其實是個懸案
    傻傻分不清啊!於是,小魚坐不住了,古詩、古籍、植物鑑賞都來查了一遍,結果槭樹還是楓樹,這居然是一個至今沒有定論的懸案!這也引起了學術界的爭論。有些教授認為,我們存在兩種錯誤:1.我們錯誤的把楓樹和楓香樹認為是同一種植物。2.我們常常把楓樹和槭樹混為一談。比如,我們很熟悉的五角楓,它的學名卻被叫做五角槭,屬於槭樹科。
  • 這魚橫行霸道上億年,從未出現過天敵,網友:「中國吃貨」歡迎你
    今天,摘星要講的,就是一條魚,它叫鰉魚。鰉魚跟被稱為「活化石」的中華鱘屬於一個科,長相也有些類似,不過它的外形更加的豐滿,尤其是一張大嘴,讓人望而生畏。不過當「中國吃貨」嘗到它的美味後,這條魚也成了餐桌上的主角。
  • ...鰉魚嗎?一種肉食性淡水魚。鰉魚凍成「木頭」,魚販賣魚靠鋸子鋸...
    有多少朋友知道鰉魚的?如果是生在東北的朋友或許就比較清楚了,至於其他地方的朋友恐怕大部分是不知道的了。這種鰉魚又叫達氏鰉,頭尖、尾歪、體長,顏色黃褐,身上無鱗,而在背脊和兩側有5列菱形的骨板(硬鱗)。鰉魚長可達5.6米,重可達1000千克。在我國目前也只有黑龍江河才有它們的存在。
  • 「天價魚」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明碼標價不違規
    「天價魚」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明碼標價不違規 2016-02-16 08:03:20來源:北京晨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鑫
  • 27歲「魚爸爸」守護中華鱘引熱議,關於瀕危鱘魚你了解多少
    今日,微博上一條「27歲魚爸爸守護7條中華鱘魚」引起熱議,講述了蘇州常熟漁政執法隊27歲的嚴御誠和同事們盡心盡力救護7條中華鱘的事跡。昨天剛度過一個以「與子同舟,保護未來」為主題的世界地球日,再聽到這樣的故事,無疑是讓人心生感觸。
  • 血清、血漿和全血傻傻分不清?
    血清、血漿和全血傻傻分不清?其實這與我們進行的化驗是需要全血還是血清或血漿有關。那麼這三者到底有什麼不同呢?血液經抗凝處理後的全部血液為全血;離心除去血細胞後所得到的淡黃色液體為血漿。
  • 中國最東端的撫遠,和俄羅斯兩國一島,是鱘鰉魚和大馬哈魚之鄉
    撫遠被譽為中華鱘鰉魚之鄉、大馬哈魚之鄉、三江之地,這裡的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所以這裡也修建了一座魚博館,是撫遠必去的景點之一。它靠近撫遠口岸,是俄式風格鮮明的大型建築,暗紅色的外牆,墨綠色的尖頂,宏偉壯觀且美輪美奐。
  • 魷魚、章魚、墨魚,傻傻分不清?
    魷魚的親戚這麼多,很多還長得很像,很多人魷魚、章魚和墨魚傻傻分不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圖片來源於網絡魷魚、章魚、墨魚介紹魷魚魷魚,十隻觸爪,身體呈圓錐圓筒形,雖然不像墨魚和章魚那樣是玩墨的高手,但也有一點噴墨技能,身體內部只有一塊類似透明塑料的薄殼。
  • 市場賣10塊錢一斤的龍利魚,魚販子自己都不吃,很多人還傻傻不知
    龍利魚是一種海魚,口感爽滑,味鮮鮮美,營養價值相對較高,常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老媽也愛吃龍利魚,經常去超市購買生龍利魚片,還自誇的說:「這魚真便宜,才8塊錢一斤,用來煮粥真不錯」,看到這您各位應該明白,這價格肯定買不到真正的龍利魚,是它的近似魚類,是用巴沙魚冒充的,雖然外形不一致,但宰殺後幾乎分不清,巴沙魚也表示很冤枉,「長得相似
  •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記者帶你走近中華鱘。一問: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首先,中華鱘是一條「古老」的魚。中華鱘是鱘魚的一種,鱘魚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動物,在距今約1.4億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堊紀就已經出現了,曾經是恐龍們的小夥伴。我國先民很早就認識並命名了中華鱘,據文獻記載,在周代,中國人就已經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
  • 別再傻傻分不清!魚肝油當魚油長期服用或致中毒
    原標題:魚油還是魚肝油,別再傻傻分不清 父親節將至,關注老人健康的子女尤其青睞保健品 尤其很多人反映,對魚油、魚肝油兩者傻傻分不清,以致在服用時產生混淆,魚肝油和魚油僅一字之差,但實際上完全不同,錯誤服用,不僅起不到預期效果,還可能損傷健康。
  • 那些紅頭鼠,還在傻傻分不清!?
    紅頭系列鼠魚一直都廣受魚友喜愛。但就紅頭系列鼠魚來說,種類就有不少,有的極為相似,區分起來也是難度不小。很多朋友看到後,也都大呼傻傻分不清楚呀!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先一起來分辨一下紅頭短吻型鼠魚,看看他們都各有哪些特點:
  • 傻傻分不清:陰超?腹超?肛超?
    傻傻分不清:陰超?腹超?肛超?檢查採取的體位多是截石位,它的優勢在於不需要大量喝水,不需要憋尿,檢查圖像顯示較腹部超聲更清晰,常用於孕前監測卵泡,檢查子宮、卵巢是否有異常等。早孕期間看胚囊、卵黃囊、胚芽發育情況,排除宮外孕,陰超優勢明顯。另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陰超不會誘發流產!陰超不會誘發流產!陰超不會誘發流產!!!
  • 生蠔、牡蠣、海蠣子,傻傻分不清?其實區別,就一句話這麼簡單!
    海鮮可以說品種繁多,有很多的海鮮名字都叫不出的。而且蛋白質含量特別高,補充微量元素,而以打魚為生的漁民們確實沒有不知道的。生活中,在不同的地方走進當地的燒烤小店,「現烤生蠔」「現烤牡蠣」「烤海蠣子」……等等花式菜名總會進入我們的視野。等到美味上桌,才發現從外形和食用體驗上看,這些名稱似乎都指代的是同一種東西。
  • 花開知多少:兩種傻傻分不清孿生姐妹花
    韭蓮:粉紅色的花瓣單聽名字,似乎他們兩個差別並不大,其實它們有很多不同點。也許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或見過蔥蓮和韭蓮,而且儘管二者有很多不同點,但我們總是傻傻分不清到底誰是蔥蓮或者誰是韭蓮。相信大家都吃過大蔥和韭菜,它們有什麼區別?我們知道,蔥的葉子一般呈圓柱狀,而韭菜的葉子呈扁平狀,這就是蔥與韭菜的很明顯的區別。所以,當我們區分蔥蓮和韭蓮時,我們可以從它們本身的名字進行區分,蔥蓮的葉子一般細長,雖然不是圓柱形,但其更接近圓柱狀而且更窄,而韭蓮的葉子如大葉韭菜般扁平而寬。
  • 傻傻分不清的早開堇菜與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是一味常見的中藥,也是很多小夥伴常見卻又傻傻分辨不清的一種植物,特別是與它的「孿生姐妹」早開堇菜
  • 樹懶樹獺傻傻分不清
    (原標題:樹懶樹獺傻傻分不清) 《瘋狂動物城》熱映帶動影迷惡補動物知識
  • 胎兒打嗝和胎動,你會傻傻分不清嗎?
    經歷過孕期的寶媽都知道胎兒時期胎兒出現打嗝,大部分孕媽媽都能辨別,可能有少部分的孕媽媽還傻傻分不清。那對新手準媽媽來說,如何辨別打嗝和胎動呢?當胎兒打嗝或胎動時孕媽媽肚皮都在動,到底哪種動是打嗝?哪種又是胎動呢?
  • 中華鱘:國之瑰寶,生命消亡抑或延續?
    國寶中華鱘隱憂,並不如煙的往事許多年以來,我都在迴避一個話題,即:不談中華鱘。因為涉及這個話題時,我總繞不開一樁往事:1980年初,我尚在鄂東的黃石電廠工作。那是一個大熱天的傍晚,我下班去幼兒園接兒子,回家路過黃石港沈家營段江堤時,發現一大堆人圍在堤上看熱鬧。走攏一瞧,我大吃一驚:一條近5米長的非蛇非魚亦非龍的龐然大物,不知被誰拖在堤上,頭部已腐爛發臭了。人們七嘴八舌,不知此謂何物。說是龍吧,卻身無鱗甲;講它是蛇蟒吧,頭型也不是我們常見的蛇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