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在中國的最東邊,是中國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素有"華夏東極"和"東方第一縣"之美譽。
撫遠距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市航道距離僅65公裡,其黑瞎子島位於中俄邊界,俗稱「兩國一島」,就是說黑瞎子島一邊是中國,另一邊是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市。
黑瞎子島景區佔地3.6萬平方米,包括東極廣場、太陽亭、遊廊、極標、華表、水榭、界碑、四極文化牆、中國地圖、入口文化石、遊船碼頭、漢白玉圍欄等。
東極廣場上的東極寶塔塔身高81米,為漢唐風格,九層八角形樓閣式塔身,是最早迎接太陽的寶塔,可謂紫氣東來。東極廣場是我國陸地領土最東端的地標性景觀。
在東極廣場還可以清楚看到對面的俄羅斯哨所。生態在這裡如同一張白紙,從未被玷汙,從奔騰不息的兩江,到綠樹成蔭的河岸,撫遠利用自身的發展在其中點綴,從不過分索取,使之生態保持了平衡。
撫遠被譽為中華鱘鰉魚之鄉、大馬哈魚之鄉、三江之地,這裡的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所以這裡也修建了一座魚博館,是撫遠必去的景點之一。它靠近撫遠口岸,是俄式風格鮮明的大型建築,暗紅色的外牆,墨綠色的尖頂,宏偉壯觀且美輪美奐。
這裡有一個巨大的水族長廊,裡面全是偌大的中華鱘,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和這麼大的中華鱘,讓人非常震撼和激動,這裡也是拍照的網紅打卡點,隨便一拍都會引爆你的朋友圈。
除了中華鱘,旁邊的小水族箱內還有很多不同品種的魚類,都是產自撫遠這一帶,看著都非常美味可口。
在這裡參觀了解到我國的鱘鰉魚人工繁殖技術,在50年代末就已經獲得了成功,撫遠的鱘鰉魚繁殖養育基地始建於1998年,自2002年以來,累計放流鱘鰉魚、大馬哈魚苗1500萬尾,價值3600萬元。
這裡詳細介紹了大馬哈魚的洄遊路線和洄遊原因。每年4月,大馬哈魚的小魚們沿著黑龍江而下,繞過庫業島,渡鄂霍次克海峽經過2萬多公裡長途跋涉來到太平洋,待生長成熟後再原路返回,在黑龍江產卵繁殖,最後死在魚卵旁邊,據說還不會漂走。問及導遊,為何會如此,導遊說,因為這些魚媽媽魚爸爸是為了小魚們能更好的成長,將自己的身體當作了哺育的食物,給這些小馬哈魚提供生長養分,小馬哈魚們就是吃父母死後的身體長大,瞬間有些驚嘆,這真是偉大的父愛和母愛啊!
漁業,在這裡如同一輪指針,指引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在城市高速建設的同時,保持著大自然的環境本態,無論是放流站中成群回江的魚苗,還是加工廠中遠銷海外的魚產品,生態和諧的共處之道都將使撫遠走的穩健,飛得更高。
黑龍江佳木斯的撫遠,一年四季氣候宜人,春夏秋冬各自有著不同的絕美風景,且這裡有美味的鱘鰉魚和大馬哈魚等,的確是個旅遊的好地方,有機會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