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4日訊(郭明儒 記者 王亮)「中國鰉魚之鄉」不是一個鄉,它是指地處三江交匯處的同江市憑藉轄區內206公裡長的水域、7萬畝的水域灘涂養殖面積,因漁業資源豐富,故贏得了美名。近些年,黑龍江省大力發揚漁業,撫遠市、同江市等18個邊境縣(市、區),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推進休閒漁業和冰雪漁業發展,漁業經濟產值達到20.57億元,佔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的21%。
「6月初,黑龍江省水產良種引育種中心從撫遠市運回「施氏鱘」活體胚胎」「7月12日,中國北疆首次在黑龍江上遊放流12萬尾施氏鱘」「7月20日,615萬尾魚苗放流松花江」……黑龍江省多年來一直人工繁育魚苗,每年向黑龍江、松花江等流域裡放流。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了解到,2018年,全省18個邊境縣(市、區)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04.8萬畝,佔全省養殖面積的17.5%;水產品產量7.86萬噸,佔全省水產品產量的12.8%;名特水產品養殖產量1.91萬噸,其中,鱘鰉魚322噸,河蟹400噸。
鱘鰉魚養殖是我省名特水產品養殖代表之一。近幾年,黑龍江省政府高度重視鱘鰉魚生態保護,連續多年實施人工放流,近三年累計向黑龍江流域放流116.64萬尾鱘鰉魚苗,並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鱘鰉魚保護。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農發行黑龍江分行、阿里巴巴集團等政府機構、銀行、企業分別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大力發展水產漁業。
日前,撫遠市農發行向撫遠市鱘鰉魚繁育養殖有限公司發放漁業短期流動資金扶貧貸款540萬元,這已是農發行連續第11年向鱘鰉魚公司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累計發放貸款4700萬元。同時,阿里巴巴集團已連續三年無償捐助共計600萬元公益資金。這些資金投入助力鱘鰉魚生態保護,並有效解決了企業生產流動資金不足問題。
據了解,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邊境漁業資源優勢正在凸顯。近兩年,我省以規模化、集約化和漁業健康養殖為重點,通過大力發展特色水產品養殖和建設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區項目等,打造了特色鮮明、品質優良的邊境漁業。在邊境地區漁政基礎設施建設、漁業資源養護、漁政執法經費等方面共計投入1億多元。
名詞解釋:鱘鰉魚學名達氏鰉,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素有「水中活化石」「水中熊貓」之稱,是施氏鱘和達氏鰉兩種魚類的總稱,人們常將兩者相提並論,稱鱘鰉魚,成年魚的體重最高可達1000公斤,是我國淡水魚類中體重最大的魚類,在我國主要生長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1998年聯合國華盛頓公約將鱘鰉魚認定為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