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邊地,瀕臨滅絕的「水中大熊貓」——鱘鰉魚重生記

2020-12-05 那拉君嘉

在黑龍江邊地,上了點兒年紀的人誰不會唱這首歌呢?

「烏蘇里江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

《烏蘇里船歌》曾以其悠揚的旋律描繪出黑龍江、烏蘇里江「兩江」流域人魚共處共生的美好畫面,如今「船兒滿江」依舊,「魚滿艙」卻成了遙遠的回憶。因人類的無窮索取和自然的變遷,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江」流域盛產的「水中活化石」──鱘鰉魚產量銳減。

每年的五月,黑龍江畔的街津山下,都會有一些粗獷豪放的漁民對著黑龍江頂禮膜拜,因為,在五月之後,他們將駕著漁船在黑龍江裡捕撈希望,如果能夠幸運地網捕到一條雌性鱘鰉魚的話,他們就能夠獲得數萬元收入,為此,他們虔誠地對著黑龍江跪拜,祈求大江的施捨……

生活在祖國的東北邊陲,漁人賴以生存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裡,生活著兩種珍貴的魚類,一種叫著鰉魚,一種稱作鱘魚;兩種魚的區別是:鰉魚體態巨大而鱘魚個頭小。鱘魚和鰉魚相同的特點是:兩種魚的卵都如小米粒一般大小,顏色呈黑色,都可以用來製作魚子醬。魚子醬營養豐富,價格昂貴,被國際上稱為「黑色軟黃金」,每公斤的價格達數萬元,因此,漁民都希望捕獲到鰉魚和鱘魚。

為什麼人們把鰉魚和鱘魚統稱為鱘鰉魚呢?這還得追溯歷史的淵源。據史料記載,鱘魚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由於其原始古樸的外形2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故有水中「活化石」之稱和「水中大熊貓」的美譽。

有了水中「活化石」的聲望,可見鱘魚的歷史久遠,在淡水魚中,鱘魚處於「太上皇」的地位。

接下來,再說說鰉魚了。別看鰉魚體態巨大,但是鰉魚卻是鱘魚的一種。鰉魚,是黑龍江的名產,體重可達幾百斤甚至上千斤,有淡水魚王的美稱。過去是向皇帝敬獻的貢品。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不僅是中俄界河,更是我國北方自然漁業的重要水域。這裡特產的鰉魚、鱘魚等珍貴魚類作為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其原始古樸的外形1億多年來幾乎沒有改變,具有珍貴的科研價值。鰉魚學名為達氏鰉,是鱘魚的一種,起源於一億三千萬年前,達氏鰉性情兇猛,屬於大型肉食性魚類,能活50年以上,現僅存於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之中。黑龍江省的鱘鰉魚肉含有比其他魚類高出3~5倍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造血維生素葉酸,而且赫赫有名的魚子醬就來自其卵,經濟價值很高,出口價格每斤高達近300美元。

巨大的經濟價值驅使「兩江」流域漁民競相捕撈,鱘鰉魚的數量逐年遞減。黑龍江省撫遠是鱘鰉魚之鄉,捕魚曾是撫遠的富民之路。撫遠市水產工作者李師傅回想過去感慨不已。他說,現在200條船的產量還不如那時一條船的產量。原先捕100多公斤的鱘鰉魚很平常,現在捕上了一條就成新聞了。

過去,大多漁民都覺得魚是大自然賜予的禮物,到什麼時候也撈不完,打不盡。如今,殘酷的現實證明,無限度的索取最終只能換來整個流域的荒涼。撫遠一位研究淡水魚的專家說:向大自然還債的陣痛,我們早晚都要承受,如果再繼續無限度捕撈下去,不僅我們捕魚艱難,我們的子孫後代將無魚可捕,到那時我們必將遭到大自然更為嚴厲的懲罰。

1994年,我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籤訂了《中俄關於黑龍江、烏蘇里江邊境水域合作開展漁業資源保護、調整和增殖的議定書》。1998年聯合國華盛頓公約將全世界野生鱘魚認定為瀕危動物。根據公約的要求和鱘鰉魚的現有資源量,黑龍江省頒布實施了《黑龍江省鱘鰉魚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建立鱘鰉魚保護區,強制休漁,為鱘鰉魚提供安全的生息繁衍場所。

政府有義務保護好公共資源。近年來,國家和黑龍江省圍繞鱘鰉魚類展開了一系列涵養增殖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工作,各級財政先後投資近4000萬元,相繼在黑龍江上又建立了4個鱘鰉魚放流站,率先成功研製出鱘鰉魚人工繁育、幼魚馴養、活體取卵技術。如今,全省每年能夠人工繁殖鱘鰉魚苗400~500萬尾;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在黑龍江各江段舉行放流儀式,規模一次比一次大,已累計放流鱘鰉魚幼魚845萬尾。令人欣慰的是,從2003年開始,在黑龍江撫遠、同江一帶,每年都能捕到帶有人工增殖放流標記的小體鱘鰉魚二三百尾,這表明放流已有成果。

有一年,在黑龍江撫遠的魚類繁殖季,一場規模盛大的「鱘鰉魚放流」活動震動了黑龍江兩岸,近萬群眾現場觀看了這一盛況。農業部漁業局、國家瀕危物種管理辦公室會同俄羅斯阿穆爾州、猶太州漁政局、俄濱海邊區太平洋研究所的專家同時參加放流活動。在鱘鰉魚主要棲息地──撫遠、同江、蘿北江段,50萬尾大小不一的鱘鰉魚幼魚被同時放生。

撫遠市教育漁民轉變觀念,為保護界江魚類資源,從2001年開始向中俄界江黑龍江、烏蘇里江投放鱘鰉魚、大馬哈魚等名優特魚類苗種,有力促進了中俄界江魚類種群的恢復。鱘鰉魚、大馬哈魚之鄉名不虛傳。上千萬投下,全國最大的鱘鰉魚人工繁育養殖基地建成,全國80%的鱘鰉魚受精卵和幼魚出自撫遠。魚苗賣到廣州、北京、河北等地,5000萬尾魚苗的年孵化能力,可達產值4000萬元、利稅500萬元的水平。

被國家授予「中國鱘鰉魚之鄉」稱號的黑龍江省撫遠,有效地利用和保護鱘鰉魚的資源出發,一手抓資源保護,一手抓優勢開發,實現了鱘鰉魚產業的可持續利用、經營與保護。現在,撫遠人工養殖的商品鱘鰉魚大規模上市,這標誌著鱘鰉魚在中國高寒地區人工養殖實現了新突破。

為了使撫遠的鱘鰉魚產業實現良性循環,通過學習和研究,在1998年成功實現了野生鱘鰉魚卵人工受精、孵化魚苗的技術。但是由於無法解決北方高寒地區特有養殖的技術難題,所以鱘鰉魚產業形成了北方生,南方養的尷尬局面。

通過水產技術人員的聯合攻關,先後解決了飼料和網箱養殖等技術難題。在2004年利用國內最規範的淡水網箱養殖技術,向禁區發起了挑戰。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2007年冬季終於攻克了人工加氧和增加溫度兩項技術難關,獲得了95%的越冬成活率。目前,撫遠僅出售養殖鱘鰉魚的商品魚就可實現經濟效益720萬元。

經過多年的努力,黑龍江省撫遠現在年生產鱘鰉魚受精卵1000萬粒,培育育苗200萬尾,銷售商品魚450噸,已攻克黑龍江鱘鰉魚及名特優冷水魚繁育養殖技術,鱘鰉魚在黑龍江撫遠重現生機。

鱘鰉魚在撫遠人的拯救下獲得了新生,用不了多少年,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又將是船兒滿江魚滿倉!

相關焦點

  • 農博園「水中活化石」鱘鰉魚 祖先曾與恐龍共生
    李丹/攝  來頭不小號稱「水中活化石」  這鱘鰉魚到底是什麼來頭?  說起鱘鰉魚,就要追溯到距今一億三千萬年的白堊紀,鱘鰉魚學名達氏鰉,它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素有「淡水魚王」之稱,也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最大個體可達520kg以上,體長可達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如此令人嘆為觀止的淡水生物,平日裡並不多見,稱它是長春農博園漁業展館的「鎮館之寶」絕對實至名歸了。  那它們的家鄉是哪兒啊?
  • 愛輝區多舉措保護鱘鰉魚
    從今年禁漁期結束至今,愛輝區漁民每天捕獲小體鱘鰉魚10餘條,目前已累計捕獲300多條小體鱘鰉魚,都立即放歸黑龍江,有效保護了鱘鰉魚資源。  鱘鰉魚是施氏鱘和達氏鰉兩種魚類的統稱。鱘鰉魚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特產魚類。據史料記載,鱘鰉魚為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稱,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屬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 捕獲"水中大熊貓a漁民捕獲"水中大熊貓"!體長2米9,重300斤,這是什麼魚?"!體長2米9,重300斤,這是什麼魚?
    2020年6月10日,黑龍江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黑龍江長發村的網灘作業點進行捕撈時,捕獲了一條體長2.9米,體重達150千克的巨型達氏鰉,專家稱這條魚至少已經有60歲了,是黑龍江流域極其珍稀的魚類,堪稱「水中大熊貓」!
  • 10萬尾鱘鰉魚幼魚放歸黑龍江幹流
    生活報8月12日訊 近日,記者從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獲悉,我省在蘿北縣肇興鎮舉行了2020年黑龍江幹流蘿北段鱘鰉魚增殖放流活動,10萬尾鱘鰉魚幼魚放歸黑龍江。據了解,此次增殖放流的鱘鰉魚分別是體長16釐米以上施氏鱘幼魚4萬尾、體長7.8釐米以上達氏鰉幼魚6萬尾。其中,增殖放流的達氏鰉幼魚,「母親」是今年6月10日黑河市愛輝區漁民誤捕的一尾體長2.9米、體重約300斤的雌性達氏鰉,這條「母魚」經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專家救治救護,並進行人工輔助催產、孵化、培育成功繁衍,此次放流的是其後代的一部分。
  • 東北邊城早市賣大鰉魚,120元一斤,這樣會不會賣不出去?
    鰉魚身軀龐大,一般體重都在50~100公斤,大的還可以大到1000公斤,是大型的食肉性魚類,它的壽命很長,身體大,食量多,力量強,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有淡水魚王的美稱。鰉魚是黑龍江中特有的魚類,有點像鯊魚。
  • 黑龍江撫遠市人民檢察院為鱘鰉魚維權
    東北網7月8日訊(魏巍 記者 佘雨桐)近日,黑龍江省撫遠市人民檢察院對一起非法捕殺販賣野生鱘鰉魚案件提起公訴及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這是該院公益訴訟「為鱘鰉魚維權」的第2起案件。庭審現場。公訴現場。檢察機關審查查明,2019年5月22日上午,王某某、劉某某和程某某在黑龍江撫遠水域九龍灘附近江面獵捕一條重達140斤的鰉魚,於13時左右將該魚以每斤55元的價格出售給鮑某某,所得共計7900元人民幣。當日王某某等3人被群眾舉報,次日鮑某某向公安機關自首。經司法鑑定,這條雄性達氏鰉魚剛剛成年,年齡在18--20歲之間,按照基準價值標準計算,價值在25000元左右。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時間:2017-05-11 18:50   來源: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中新網消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邊防支隊10日發布消息,當日12時許,黑龍江撫遠市漁民在中俄界江(撫遠市境內)捕魚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重達450斤的雌性鱘鰉魚。 據了解,10日中午當地邊防派出所接到漁民周某、張某報警稱   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17萬尾水中「活化石」幼魚放流黑龍江
    17萬尾水中「活化石」幼魚放流黑龍江 2020-07-09 0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的一種江魚——黑龍江鰉魚
    黑龍江鰉魚學名為達氏鰉,俗稱;鰉魚、東亞鰉魚、牛魚(古名),是鱘魚的一種。黑龍江裡有兩種鱘魚:施氏鱘和達氏鰉魚,故現黑龍江本地魚民統稱為鱘鰉魚。達氏鰉魚是一種大型的不洄遊入海的魚類,是我國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的魚類.
  • 現存活化石,但也差點被吃滅絕!!!
    :鱘形目科,所以也叫鱘鰉魚。主要分布我國黑龍江地區,松花江一帶,體重多大可達兩千多斤,體型龐大,一個成年人騎上去腳還能離地。鰉魚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呢?傳說古代黑龍江流域漁民捕捉到了一條奇怪的大魚,沒有見過,按照慣例要上報官府,官府也不知道呀,後來就被送到了京城,在後來就被送到了皇上身邊,皇上一看,大吃一驚,居然還有這麼大的魚?然後就沒忍住吩咐御廚做成佳餚,皇上吃後感覺是人間美味,上天饋贈,就賜名鰉魚,下令每年進貢。
  • 滿清侯爺微服私訪,責令圈養鱘鰉魚,待封凍後千裡迢迢晉貢給朝廷
    #故鄉好味道#在今松花江邊岸,有一個地方叫黃魚圈(juan)。之所以叫黃魚圈,是因為此處盛產鱘鰉魚,曾被滿清王朝的一位少年侯爺私訪發現,於是指令在水中圈養,冬季作為貢品進貢朝廷。松花江在古時候叫鴨子河,水草豐美,是一個「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好地方,特別是以出產鱘鰉魚聞名。此魚背上有甲,嘴上有須,皮肉皆黃,金光四溢,大者可達一、二百斤,味道極其鮮美。鱘鰉魚兇猛異常,一般的漁網根本無法捕獲。江邊有一漁民馬老大,以生絲加麻線織成一種大網,十分結實,能夠抵得住鱘鰉魚衝撞,才能捕到鱘鰉魚,漸成富戶。
  • 僅黑龍江才有,是最大淡水魚,因魚籽太出名,被瘋狂捕撈接近滅絕
    但是很多魚類也因為太好吃,或者有特殊用途,被人們無節制的捕撈,導致它們瀕臨滅絕。前幾日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了一種叫做「青海湖裸鯉」的魚類,讓大家了解了它,也知道了該如何去保護它,其實除了這種魚類之外,還有很多魚類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
  • 「中國鰉魚之鄉」漁業產值21億元
    「6月初,黑龍江省水產良種引育種中心從撫遠市運回「施氏鱘」活體胚胎」「7月12日,中國北疆首次在黑龍江上遊放流12萬尾施氏鱘」「7月20日,615萬尾魚苗放流松花江」……黑龍江省多年來一直人工繁育魚苗,每年向黑龍江、松花江等流域裡放流。
  • 佳木斯美食,鱘鰉魚卵,統體墨綠,故有綠寶石、黑珍珠的美稱
    佳木斯市,是黑龍江省地級市,黑龍江省域副中心城市,黑龍江省東北部區域中心城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祖國東北邊陲的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是中國陸地最東端的地級行政區;由南而北,蜿蜒起伏,直至松花江邊,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勢;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水中活化石」被賣86000元(組圖)
    網絡配圖  近日,一則漁民捕獲罕見鱘鰉的新聞引發社會熱議,5月10日消息,漁民捕獲罕見鱘鰉:重達450斤,是有記錄以來,體型最大的鱘鰉,此消息一出,引無數釣魚愛好者神往。  據了解,此次被捕獲的鱘鰉魚也是街津口地區今年捕撈上的第一條過百斤的鱘鰉魚。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邊防支隊10日發布消息,當日12時許,黑龍江撫遠市漁民在中俄界江(撫遠市境內)捕魚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重達450斤的雌性鱘鰉魚。
  • 中國最東端的撫遠,和俄羅斯兩國一島,是鱘鰉魚和大馬哈魚之鄉
    撫遠被譽為中華鱘鰉魚之鄉、大馬哈魚之鄉、三江之地,這裡的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所以這裡也修建了一座魚博館,是撫遠必去的景點之一。它靠近撫遠口岸,是俄式風格鮮明的大型建築,暗紅色的外牆,墨綠色的尖頂,宏偉壯觀且美輪美奐。
  • 那條體長3.59米,重達1028斤的大鰉魚,最後怎麼了?
    那條體長3.59米,重達1028斤,年齡逾百歲的大鰉魚,最後怎麼了?19日上午,撫遠漁民馬紅軍和另兩個漁民駛入黑龍江開始打漁。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尾鰉魚為雌性,體長3.59米,重達1028斤,年齡逾百歲,是撫遠市40多年首次捕撈到的體重超過千斤的鰉魚。運到活魚車間後,鰉魚專家對其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它並沒有被鉤子傷及臟器,只是表面有傷。
  • 60歲的達氏鰉魚現身黑龍江!「身高」2米9,觀察後將放歸自然
    10 日,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黑龍江正常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被稱為 " 水中熊貓 " 珍貴魚種——大鰉魚。記者從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了解,近年來,我省流域水質明顯提升,許多與大鰉魚一樣的水生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