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水中活化石」被賣86000元(組圖)

2020-11-24 中國網

  網絡配圖

  近日,一則漁民捕獲罕見鱘鰉的新聞引發社會熱議,5月10日消息,漁民捕獲罕見鱘鰉:重達450斤,是有記錄以來,體型最大的鱘鰉,此消息一出,引無數釣魚愛好者神往。

  據了解,此次被捕獲的鱘鰉魚也是街津口地區今年捕撈上的第一條過百斤的鱘鰉魚。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邊防支隊10日發布消息,當日12時許,黑龍江撫遠市漁民在中俄界江(撫遠市境內)捕魚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重達450斤的雌性鱘鰉魚。

  據了解,10日中午當地邊防派出所接到漁民周某、張某報警稱:他們在撫遠市通江鄉小河子村捕魚作業時捕獲一條長達300釐米、重達450斤的雌性鱘鰉魚。轄區邊防派出所官兵趕到現場後幫助漁民把這條鱘鰉魚妥善安置在了岸邊的深水區。

相關焦點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時間:2017-05-11 18:50   來源: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中新網消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邊防支隊10日發布消息,當日12時許,黑龍江撫遠市漁民在中俄界江(撫遠市境內)捕魚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重達450斤的雌性鱘鰉魚。 據了解,10日中午當地邊防派出所接到漁民周某、張某報警稱   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農博園「水中活化石」鱘鰉魚 祖先曾與恐龍共生
    李丹/攝  來頭不小號稱「水中活化石」  這鱘鰉魚到底是什麼來頭?  說起鱘鰉魚,就要追溯到距今一億三千萬年的白堊紀,鱘鰉魚學名達氏鰉,它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素有「淡水魚王」之稱,也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最大個體可達520kg以上,體長可達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如此令人嘆為觀止的淡水生物,平日裡並不多見,稱它是長春農博園漁業展館的「鎮館之寶」絕對實至名歸了。  那它們的家鄉是哪兒啊?
  • 黑龍江邊地,瀕臨滅絕的「水中大熊貓」——鱘鰉魚重生記
    因人類的無窮索取和自然的變遷,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江」流域盛產的「水中活化石」──鱘鰉魚產量銳減。魚子醬營養豐富,價格昂貴,被國際上稱為「黑色軟黃金」,每公斤的價格達數萬元,因此,漁民都希望捕獲到鰉魚和鱘魚。為什麼人們把鰉魚和鱘魚統稱為鱘鰉魚呢?這還得追溯歷史的淵源。據史料記載,鱘魚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由於其原始古樸的外形2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故有水中「活化石」之稱和「水中大熊貓」的美譽。
  • 鰉 魚
    鰉魚屬鱘科,是鱘魚的一種,學名為達氏鰉,主產於黑龍江水域,故鄉為黑龍江,身軀龐大,一般體重50~100公斤,大者可達1000公斤以上,為大型食肉性魚類。以其壽命長,身體大,食量多,力量強而著稱,被譽為「水中活化石」、「水中熊貓」,有淡水魚王的美稱。在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從上遊至下遊,烏蘇里江、松花江下遊均有分布。屬世界瀕危滅絕物種二類保護動物。
  • 愛輝區多舉措保護鱘鰉魚
    從今年禁漁期結束至今,愛輝區漁民每天捕獲小體鱘鰉魚10餘條,目前已累計捕獲300多條小體鱘鰉魚,都立即放歸黑龍江,有效保護了鱘鰉魚資源。  鱘鰉魚是施氏鱘和達氏鰉兩種魚類的統稱。鱘鰉魚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特產魚類。據史料記載,鱘鰉魚為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稱,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屬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 捕獲"水中大熊貓a漁民捕獲"水中大熊貓"!體長2米9,重300斤,這是什麼魚?"!體長2米9,重300斤,這是什麼魚?
    2020年6月10日,黑龍江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黑龍江長發村的網灘作業點進行捕撈時,捕獲了一條體長2.9米,體重達150千克的巨型達氏鰉,專家稱這條魚至少已經有60歲了,是黑龍江流域極其珍稀的魚類,堪稱「水中大熊貓」!
  • 重慶發現「怪魚」長2.18米重120斤 號稱「水中大熊貓」
    【男子長江岸釣上「怪」魚:身長2.18米重120斤,號稱「水中大熊貓」】#重慶發現2.18米長江鱘#?其實是達氏鰉!11月21號,重慶江津一男子在長江釣起一條長2.18米,重量超百斤的大魚。經相關專家鑑定該魚為達氏鰉,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長江流域較為罕見。
  • 黑龍江撫遠漁民誤捕一條待產的20歲野生達氏鰉!幸虧民警及時救助
    龍頭新聞訊(記者 孫海穎)5月27日,黑龍江佳木斯邊境管理支隊沿江邊境派出所接到灘地警務室民警反饋,在黑龍江72公裡處有漁民誤捕一條達氏鰉,該條魚在捕撈過程中受傷,急需救助。民警立即到達現場,並同時聯繫了當地的漁業部門,在漁船上經技術人員鑑定,這條鱘鰉魚為雌性達氏鰉,捕撈過程中魚尾和背部受了傷,但不嚴重,需要送往撫遠市鱘鰉魚放流站進行救治。隨後,民警與技術人員用布包裹鱘鰉魚,將它送到救治站水池內。經檢查測量,這條達氏鰉體重88斤,年齡在20歲以上,雌性,腹內有籽,正在待產期。
  • 漁民珠江口捕獲200斤鱘魚 經鑑定系雜交鱘(圖)
    漁民在珠江口捕獲的鱘魚長約兩米,重約200斤。廣州日報記者邱偉榮 攝  疑似中華鱘 經鑑定系雜交鱘 這表明鱘類仍可在此生活  文/ 廣州日報記者劉幸  圖/ 廣州日報記者邱偉榮  珠江口驚現長逾2米,重達200斤的巨魚,是否中華鱘?昨日,記者從珠江水產研究所獲悉,有漁民於上周六在珠江口捕獲巨魚,疑似中華鱘,立馬上報漁政管理部門。
  • 黑河市愛輝區現300斤達氏鰉 堪稱「水中活化石」
    據該中隊負責人介紹,這條魚是6月10日9時30分許,幸福鄉漁民在黑龍江長發村段的網灘作業點進行最後一網作業時,誤捕上來的一條巨型雌性達氏鰉,魚齡在60歲以上,現場勘察發現魚的背鰭有劃傷,腮腺出血,尾部還有陳舊傷,所以愛輝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漁政中隊第一時間決定將該魚接收到具備條件的產所進行檢查
  • 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魚類,素有「水中熊貓」和「水中活化石」之稱
    鱘魚是世界上現有魚類中體形大、壽命長、最古老的一種魚類,迄今已有2億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素有「水中熊貓」和「水中活化石」之稱,1994年3月18日,為了宣傳保護珍稀瀕危動物的意義,郵電部發行了《珍稀魚類--鱘》特種郵票,全套4枚。(4-1)為「鰉」。
  • 水中活化石,一隻百年鱘魚被發現了
    1992年10月27日百年巨鱘首次被捕獲1992年10月下旬,一條罕見的百年巨鱘,由長江葛洲壩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在長江古老背江段捕獲。中華鱘魚是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水生物,人稱水中活化石。這次捕獲的鱘魚為雌性,身長5.2米,胸圍2.5米,體重近500公斤。據專家考證,這條巨鱘年紀在百歲左右。如此年老巨大的中華鱘在長江中被捕獲還是首次,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 漁民東海遭遇罕見大黃魚群,千元一斤不愁賣?一千五百斤輕鬆賣光
    長江君給大家科普了不少我國淡水魚的知識,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則近日在漁業圈熱傳的「黃金盛宴」——奉化漁民在東海捕魚時,意外遭遇罕見大黃魚群,一網捕獲一千五百多斤,價值數百萬....
  • 漁民捕獲537斤達氏鰉魚 生性兇猛被稱"水中活化石"
    (視頻截圖)   據龍視都市頻道《新聞夜航》節目報導,8月25日,漁民白文杰遇上了大喜事,他用幾張漁網網住了一條特別大的魚,用他的話說,自己抓住的魚和海豚似的。那麼這條魚到底有多大?長兩米七,重537斤!   白文杰把魚嘴拴在船上,讓船停在深水區,直到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接到他的電話趕來,白文杰才把魚拽到了岸邊。
  • 漁民長江中誤捕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巨型中華鱘
    漁民長江中誤捕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巨型中華鱘 來源:長株潭報 作者: 編輯:見習編輯:曉柒 2014-11-17 09:09:59—分享—   據新華社電記者16日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獲悉,湖北一漁民近日在長江打魚時
  • 滿清侯爺微服私訪,責令圈養鱘鰉魚,待封凍後千裡迢迢晉貢給朝廷
    之所以叫黃魚圈,是因為此處盛產鱘鰉魚,曾被滿清王朝的一位少年侯爺私訪發現,於是指令在水中圈養,冬季作為貢品進貢朝廷。松花江在古時候叫鴨子河,水草豐美,是一個「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好地方,特別是以出產鱘鰉魚聞名。此魚背上有甲,嘴上有須,皮肉皆黃,金光四溢,大者可達一、二百斤,味道極其鮮美。鱘鰉魚兇猛異常,一般的漁網根本無法捕獲。
  • 漁民誤捕300斤達氏鰉,已放歸黑龍江
    漁民誤捕300斤達氏鰉,已放歸黑龍江 2020-06-29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國首次捕獲白鱘 五問「長江活化石」前世今生
    我國首次捕獲白鱘 五問「長江活化石」前世今生   2002年12月16日04:50  北京青年報
  • 黑龍江漁民捕千斤大鰉魚 重達1028斤價值20萬元
    《看龍江》消息,5月19日下午,黑龍江三位漁民合力捕獲一條大鰉魚,先是用800斤的磅秤稱重,沒稱了。大家議論紛紛,認為可能過千斤。換了更大的秤,一量,竟然重達1028斤。據在現場的同江市江魚一商店葛星延、許宏晨介紹,漁民馬先生等三人,今天下午在黑龍江灘頭用了一個多小時,捕獲了這條大鰉魚。上岸後,這條大腹便便的母鰉魚引來近百人圍觀。這是同江、撫遠十幾年來捕獲的最大的一條大鰉魚,去年,黑龍江裡捕獲過一條九百多斤重大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