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長江中誤捕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巨型中華鱘

2020-11-24 紅網

漁民長江中誤捕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巨型中華鱘

來源:長株潭報 作者: 編輯:見習編輯:曉柒 2014-11-17 09:09:59

時刻新聞

—分享—

  據新華社電記者16日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獲悉,湖北一漁民近日在長江打魚時,意外捕獲一條長約3.3米的野生中華鱘。
  
  據介紹,此次誤捕的中華鱘長約3.3米,重620餘斤,體型修長,15日上午由一名漁民在長江新洲牧鵝洲江段捕獲。經檢查,該條中華鱘身上有多處傷痕,漁政、水產部門將其送至長江水產研究所荊州太湖中華鱘實驗基地治療。
  
  中華鱘是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在地球上已繁衍生息1.4億年,被譽為「水中活化石」。由於數量稀少,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長江水產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組組長危起偉說,隨著野生中華鱘個體越來越少,中華鱘種群的延續更多寄希望於人工繁殖。中華鱘人工繁育近年面臨近親繁殖的危險,這條野生中華鱘的捕獲,將對提高中華鱘人工繁殖遺傳多樣性起到積極意義。

相關焦點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圖)
    [摘要]湖北漁民在長江打魚時,意外捕獲一條約700斤重的中華鱘。中華鱘在漁網中掙扎時,鼻子受了輕傷,且尾部有舊患,它身上有多處黑色斑點,應患有內傷。這是近20年來該區發現的最大一條中華鱘。通訊員 向軍 攝昨天,新洲一對漁民夫妻誤捕了一條長3.3米,重700多斤的巨型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溫州漁民捕到五六十斤重大魚像極了中華鱘
    經縣漁政執法人員及水產技術人員初步鑑定,該魚不是中華鱘,是雜交鱘。為慎重起見,又請省內鱘魚養殖專家鑑別,也認定為雜交鱘,很可能是鱘魚鰉魚的雜交種。這是我縣漁民首次在甌江水域捕獲雜交鱘,可能是養殖水域逃逸或市民放生所致。漁政執法人員表揚了漁民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和行為,並告訴漁民這是外來物種,不要放回自然水域。如何辨別雜交鱘和中華鱘?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時間:2017-05-11 18:50   來源: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中新網消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邊防支隊10日發布消息,當日12時許,黑龍江撫遠市漁民在中俄界江(撫遠市境內)捕魚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重達450斤的雌性鱘鰉魚。 據了解,10日中午當地邊防派出所接到漁民周某、張某報警稱   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中華鱘並非長江特有物種,它的「正統」或許在珠江
    作為古老的脊椎動物,它被稱為「水中活化石」,因為種群瀕危,它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中華鱘的模式產地和首次標本採集地在珠江水系,但作為一種遷徙能力較強的洄遊性魚類,中華鱘的分布區並不局限在中國,黃海、東海和南海北部及其周邊水系均有它的身影,但因主產地在長江,因而通常被誤會為長江特有物種。 《中國動物志》描述:中華鱘生活在大江和近海中,為底層性、洄遊或半洄遊性魚類。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組圖)( 1 / 4 )
    3.3米,重700多斤的巨型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條已經懷孕的「大魚」於昨晚被轉運到位於荊州的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將對其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後放生長江。剛才還暴跳如雷的中華鱘,工作人員為他體檢時顯得還是很溫順的。佚名/東方IC中國網11月19日訊 這是一條與大熊貓一樣珍貴的「大魚」,屬國家一級保護的瀕臨滅絕動物長江中華鱘,它的體長3.3米,重量達700餘斤。昨天被漁民誤捕後讓周圍數百村民目睹了這條國寶的尊容。
  • 新洲漁民長江中誤捕巨型中華鱘 3.3米長重約700斤(圖)
    圖為:中華鱘頭部有明顯傷痕。(視界網曾吉清 王東升 攝)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揭明玥 通訊員王東升)昨日上午,新洲區雙柳街一漁民在長江打魚時,意外捕獲一條約700斤重的中華鱘。因其身體有多處傷痕,已被送至長江水產研究所治療。  34歲的漁民張錦說,昨日上午9時許,他在長江新洲牧鵝洲附近張網捕魚時,突然發現在離岸400米處的漁網中有很大動靜。他趕緊過去查看,發現網中有一條罕見的大魚。
  • 捕獲27斤中華鱘 魚中活化石「水中大熊貓」驚呆漁民
    2016年3月10日訊,江西鄱陽縣一漁民日前在鄱陽湖水域捕獲一條樣貌奇怪的大魚。經過漁政部門鑑定,這是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這條中華鱘長1.3米,重約27斤,為目前在鄱陽湖所發現的最大一條中華鱘。
  • 漁民捕到300斤大魚!專家檢查後發現不得了
    6月10日,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黑龍江上誤捕了一條重約300斤的大鰉魚。經過精心救治,這條鰉魚於20日被放歸大自然。記者從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了解,近年來,黑龍江省流域水質明顯提升,許多與大鰉魚一樣的水生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回歸。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2013年-2019年,7年中有5年未發現中華鱘自然產卵行為,也未監測到這些年份所孵化的中華鱘幼魚。「即便監測到產卵,數量也是個位數。」5月25日劉健對界面新聞記者介紹道,除了種群數量極度稀少外,中華鱘種群比例也非常不平衡。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溯河洄遊性魚類, 為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曾與恐龍同期生活,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億年,素有「活化石」之稱,也被稱為「水中國寶」。
  • 昨天,奉賢漁民捕獲了一條「怪魚」
    昨天,奉賢區海灣旅遊區的漁民捕獲了一條怪魚。這條魚嘴尖而突,口長在下腹,呈現「一」字形,口前有四條明顯的觸鬚。魚的背部有菱形的骨板。中華鱘是白堊紀殘留至今最為古老的現生魚類之一,有「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之稱。長江上海段水域是目前中華鱘的重要生存區域。
  • 1斤多「怪魚」128元 經辨認是條中華鱘[圖]
    這條身上多處受傷的「怪魚」來自贛江泰和段,是一漁民打撈上來的。當天,一些前來就餐的客人指出這條「怪魚」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聽這麼一說,溫建榮立即託朋友請專家來鑑定。誤捕並被銷售的中華鱘  21日下午,經水產專家鑑定,這條「怪魚」確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可能是被漁民誤捕後送往市場銷售的。
  • 捕起一條中華鱘致其死亡,漁民被檢察院提起公訴
    來源標題:捕起一條中華鱘致其死亡,漁民被檢察院提起公訴 為保護中華鱘,5月14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該《條例》是上海第一部單一特定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將於6月6日起正式實施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在論文中稱,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應該早一點公布這個消息。」危起偉告訴新京報記者。據他解釋,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該物種自然壽命期限,其間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可認定物種滅絕。
  • 黑河市愛輝區現300斤達氏鰉 堪稱「水中活化石」
    近日,一條體長兩米九,體重約三百斤的巨型受傷鰉魚,在黑河市愛輝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漁政中隊的護送下抵達黑河鱘魚養殖中心臨時救護點進行暫養救治。
  • 漁民珠江口捕獲200斤鱘魚 經鑑定系雜交鱘(圖)
    廣州日報記者邱偉榮 攝  疑似中華鱘 經鑑定系雜交鱘 這表明鱘類仍可在此生活  文/ 廣州日報記者劉幸  圖/ 廣州日報記者邱偉榮  珠江口驚現長逾2米,重達200斤的巨魚,是否中華鱘?昨日,記者從珠江水產研究所獲悉,有漁民於上周六在珠江口捕獲巨魚,疑似中華鱘,立馬上報漁政管理部門。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它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危起偉介紹,白鱘的產卵在長江上遊宜賓一帶,從1991年以後,再未發現白鱘的自然繁殖。1993年以前,每隔一兩年都有白鱘被誤捕的記錄,但此後很長時間沒有發現。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白鱘滅絕的結論,主要基於現場調查和白鱘誤捕記錄的理論推導。2017年至2021年,農業農村部支持開展「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工作,在全流域布置65個調查站位,20餘家單位參加,在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調查工作中未發現白鱘。理論推導,則主要基於從80多篇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1981年至2003年間共210尾白鱘誤捕記錄,反推得出滅絕可能性。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它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危起偉介紹,白鱘的產卵在長江上遊宜賓一帶,從1991年以後,再未發現白鱘的自然繁殖。1993年以前,每隔一兩年都有白鱘被誤捕的記錄,但此後很長時間沒有發現。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也已「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白鱘滅絕的結論,主要基於現場調查和白鱘誤捕記錄的理論推導。2017年至2021年,農業農村部支持開展「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工作,在全流域布置65個調查站位,20餘家單位參加,在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調查工作中未發現白鱘。理論推導,則主要基於從80多篇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1981年至2003年間共210尾白鱘誤捕記錄,反推得出滅絕可能性。
  • 千島湖巨型青魚重180斤 盤點被人類活捉的大魚
    原標題:千島湖巨型青魚重180斤 盤點被人類活捉的大魚 18日上午10點左右,杭州千島湖中心湖區十多萬斤包頭魚在跳躍翻滾,捕撈隊隊員在網中發現了異常:有一條魚急速遊動,從水波和速度看,這魚一定不是包頭魚,而且體型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