鰉 魚

2021-01-15 黑瞎子島旅遊

 

    鰉魚是中國淡水魚中體型最大的魚類。鰉魚屬鱘科,是鱘魚的一種,學名為達氏鰉,主產於黑龍江水域,故鄉為黑龍江,身軀龐大,一般體重50~100公斤,大者可達1000公斤以上,為大型食肉性魚類。以其壽命長,身體大,食量多,力量強而著稱,被譽為「水中活化石」、「水中熊貓」,有淡水魚王的美稱。在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從上遊至下遊,烏蘇里江、松花江下遊均有分布。屬世界瀕危滅絕物種二類保護動物。1998年,聯合國華盛頓公約將全世界野生鱘魚認定為瀕危動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使用價值


  鰉魚 是黑龍江流域的珍貴產品,著名的東北特產,其肉質鮮嫩,受到人們的喜愛,此外其他地方都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用其鰾製成的菜餚均是宴席上的名菜,鰉魚鰾還可入藥,其成份含骨膠原達80%,加水煮沸則水解成明膠。其性味甘、鹹平,有滋補強壯之功效,用以主治婦女白帶過多、惡性腫瘤以及男子腎虛遺精等症。
  脊索是工業用的高級魚膠,魚皮可製成箱包和美觀耐用的高級工藝品。特別是其鰉魚子,製成的魚籽醬,受到國際上的認可。



鱘魚類為古老魚類,起源於1億3千萬年前,世界現存約28種,我國有8種,其中具有經濟意義和現實捕撈價值的僅為黑龍江的施氏鱘(鱘魚)和達氏鰉(鰉魚),合稱黑龍江鱘鰉魚。施氏鱘和達氏鰉同為黑龍江水域的名貴經濟魚類。鱘卵和鰉卵都用以製作魚子醬,營養豐富,價格昂貴,被國際上稱為「黑色軟黃金」。鱘鰉魚,由於是黑龍江的名產,個大體重,肉味鮮美,全身是寶,古代曾是向皇帝敬獻的貢品。此魚肉鮮味美,骨脆而香,全身幾乎沒有廢料,胃、唇、骨、鰾、籽都是烹製名菜的上等原料。施氏鱘早已經是國家級保護動物,捕撈和食用皆是違法。所以我們能談的只有達氏鰉,也就是生活在我們中國黑龍江水域的鰉魚。

鰉魚魚籽醬


漁民捕撈的鰉魚

    早在唐代,室韋族便已有對鱘鰉魚捕撈的記載。宋遼時候被稱為牛魚。宋代程大昌所著的《演繁露》有記,遼代君主每年伊始都會從都城遠赴混同江(松花江)去鑿冰捕獲這一年第一尾鱘鰉魚。並舉行頭魚宴來祭祀上天,以求得這一年的豐收。遼國滅亡之後,取而代之的金國國宴上牛魚依然是招待使臣的珍貴食材,只是到了這時鱘鰉魚的名字已經變成了「秦王魚」。並且從金代開始,盛產鱘鰉魚的地方年年歲歲都要將捕獲的鱘鰉魚進獻至都城上京,以供王室享用和祭祀之用,這就是所謂的鰉魚貢。




上數第二條體型最大的就是我們的主角達氏鰉(鰉魚)

以後由元至明清,鰉魚貢愈來愈盛。《明一統志》有記:「盛京之魚,肥美甲天下,而鱘鰉尤奇。」到清代時,因它淡水魚王的碩大的體形,可彰顯皇家的威嚴,康熙帝不但特將其命名為鰉魚,又親筆書《御製鰉詩》誇讚鰉魚:「更有巨尾壓船頭,載以牛車輪欲折。水寒冰結味益佳,遠笑江南誇魴鯽。」清朝廷不但有專門的鰉魚貢制度,而且還有專門的衙門和官員負責此事,「每歲以時採捕,俱有定所、定額,核其多寡而賞罰之,或特遣大人監督,慎重其事。」此時的鰉魚已經是清朝宮廷中與人參、貂皮、海東青齊名的必備祭品,也是帝王后妃品嘗及賞賜臣僚的珍品。民間不得私捕,更不許擅自食用,違者是要砍頭的。

十九世紀末俄羅斯人從黑龍江裡捕獲的大鰉魚

鰉魚貢的立項,除大年除夕祭天祭祖和新皇繼位大典,必由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督責各地按數量及規格進奉之外,吉林將軍須在每年穀雨、立冬、萬壽節進貢鰉魚。萬壽節貢魚油炸鱘鰉魚肉丁;穀雨貢鱘鰉魚十尾,其中超過一丈長的二尾;立冬貢與穀雨貢同。每貢單先呈皇上御覽,由皇上圈點批示,按批令數呈進。鰉魚體大數少,性情兇猛,力可翻船,平時潛伏深水急流中,伺機捕取食物,行動遲緩,一旦活躍起來,能量極大,在水中倒豎,搏擊波浪。口方如袋,潛入水中吸食魚蝦,七八斤重的狗魚和十餘斤重的鯉魚常是它腹中之物。由於鰉魚極難捕撈,漁戶依靠鉤釣法、叉捕法、擋亮子法或悶槓法、網捕法捕撈鰉魚。無論用哪種方法,總要千難萬險、耗費時日,才能捕撈到一兩尾符合貢品規格的鰉魚。

一九二一年俄羅斯人從黑龍江裡捕獲的超大鰉魚

捕到的鰉魚,要由『務戶裡達』命名造冊,記錄身長、胸圍、花色等數據和特徵,上報『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存檔,然後將魚送到利用江岸內凹或河區建成的與江水相通的『鰉魚圈』裡去飼養。迨至隆冬季節,破冰下網撈出鰉魚,凍挺後用黃綾子裹好,裝進特製的桃木小車,運送北京。選定起程日後,護送人員須提前三日沐浴更衣,食宿在衙署。出發時,車上插『貢』字小旗,路上每至驛站,更換鏢丁,負責保護貢品不受損壞和押貢人員的安全。沿路府州廳縣等地方官員在貢車經過時要有迎送儀式,有的還要捐贈錢物。能享用到鱘鰉魚的人除了皇帝后妃之外,非得是皇親國戚、達官顯貴不可。《紅樓夢》裡門下莊頭孝敬賈府的單子裡就赫然有鱘鰉魚在列。俱載,琉球使臣與清帝一起吃飯的時候也被賞過鰉魚一尾和葡萄一袋。直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月十八日,沙俄軍隊侵入伯都訥新城,守城文武官員棄城逃走。俄軍將伯都訥新城劫掠一空後撤離。同年,鰉魚貢停。

封建的落後的生產方式嚴重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鰉魚的生態環境遭嚴重的破壞,鱘鰉魚需16年以上才能達到性成熟期,開始繁育後代,但在它們尚未成熟時早已被捕殺,乃至於要絕跡。直至今日可以人工繁育鱘鰉魚了,撫遠市政府大力推進每年進行鱘鰉魚苗黑龍江放流,我們才有幸可以吃到黑龍江的鰉魚。

小編  撫遠人,願意和大家聊聊,吃魚,釣魚,電話 微信13644684450

相關焦點

  • 達氏鰉9萬個孩子,回家了
    活動中9萬尾達氏鰉幼魚放歸黑龍江。這些達氏鰉幼魚是一條長2.9米長、體重約300斤、已生長30年左右的達氏鰉的後代。這條達氏鰉在一個月前因受傷被漁民誤捕,經遜克瀕危魚類救護基地救助後,對其進行人工催產輔助產卵培育了9萬尾魚苗。今年6月10日,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捕撈作業時誤捕一尾達氏鰉。接到報告後,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立即啟動鱘鰉魚救治救護應急預案,並迅速採取有效措施。
  • 漁民誤捕300斤達氏鰉,已放歸黑龍江
    這條受傷的達氏鰉,經過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專家救治救護10餘天,並在其產卵後,健康地放歸黑龍江。此為我省目前救治救護最大的一尾達氏鰉。資料片6月10日,接到漁政部門通知「有達氏鰉受傷」後, 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立即啟動鱘鰉魚救治救護應急預案,第一時間通過電話指導現場漁政人員用雲南白藥塗在魚鰓部止血、紅黴素軟膏塗抹表皮傷口消炎,並用浸泡水的被子覆蓋魚體,擔架抬魚,帶水運輸到最近的救治救護地暫養池暫養。
  • 黑河一漁民誤捕一條大鰉魚,重約300斤,長約3米的達氏鰉!
    近日在黑龍江省黑河市,有位漁民在黑龍江河流上正常作業時,誤捕一條大鰉魚,重約300斤,長約3米的達氏鰉,立即通知漁政局,漁政局也迅速選派專家趕赴黑河,對達氏鰉的救治進行指導。據介紹:達氏鰉是黑龍江水域的特產魚類,是黑龍江流域才有的珍貴魚種,這條被誤捕的達氏鰉是一條雌性的野生達氏鰉,體長290釐米、體重約300斤,據估算年齡在60至70歲,是一條非常稀有品種的達氏鰉。
  • 現實中的歐鰉,不僅壽命極長,還是能產「黑色黃金」的淡水魚之王
    但運氣好的玩家畢竟是少數,所以非酋們就使用各種方式抵制歐皇,在雙方的爭鬥當中,有一種動物被卷了進來,它就是真正的歐鰉。多年前的一部奧地利紀錄片《追逐陽光的生靈》當中就講述了歐鰉這種動物,片中有一句「歐鰉壽命極長」的臺詞,也被改成了「歐鰉壽命極短」,用來diss那些到處炫耀的歐皇。
  • 黑河市愛輝區現300斤達氏鰉 堪稱「水中活化石」
    據該中隊負責人介紹,這條魚是6月10日9時30分許,幸福鄉漁民在黑龍江長發村段的網灘作業點進行最後一網作業時,誤捕上來的一條巨型雌性達氏鰉,魚齡在60歲以上,現場勘察發現魚的背鰭有劃傷,腮腺出血,尾部還有陳舊傷,所以愛輝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漁政中隊第一時間決定將該魚接收到具備條件的產所進行檢查
  • 黑龍江撫遠漁民誤捕一條待產的20歲野生達氏鰉!幸虧民警及時救助
    龍頭新聞訊(記者 孫海穎)5月27日,黑龍江佳木斯邊境管理支隊沿江邊境派出所接到灘地警務室民警反饋,在黑龍江72公裡處有漁民誤捕一條達氏鰉,該條魚在捕撈過程中受傷,急需救助。民警立即到達現場,並同時聯繫了當地的漁業部門,在漁船上經技術人員鑑定,這條鱘鰉魚為雌性達氏鰉,捕撈過程中魚尾和背部受了傷,但不嚴重,需要送往撫遠市鱘鰉魚放流站進行救治。隨後,民警與技術人員用布包裹鱘鰉魚,將它送到救治站水池內。經檢查測量,這條達氏鰉體重88斤,年齡在20歲以上,雌性,腹內有籽,正在待產期。
  •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排名 歐洲鰉可以長到20英尺
    如果你認為只有海魚很大那你就錯了,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也有很多長的比較大的魚,它們都比較親近人類,是一種性情很溫和的魚。
  • broncolor 2018年度掛曆《瀕危》拍攝背後的故事 - ​1月:歐洲鰉
    學名: 達氏鰉 - IUCN紅色名單:極度瀕危。我們很多人都很熟悉白鯨魚子醬的味道,儘管可能對魚本身並不熟悉。儘管有保護立法和圈養繁殖計劃的支持,野生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鱘魚正瀕臨滅絕。這張照片可能給人的印象是在開放水域拍攝的,但實際上是在莫斯科水族館的一個水箱裡。因為水裡的沉積物可能會造成錯覺。
  • 體長2米9,重300斤,這是什麼魚?"!體長2米9,重300斤,這是什麼魚?
    2020年6月10日,黑龍江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黑龍江長發村的網灘作業點進行捕撈時,捕獲了一條體長2.9米,體重達150千克的巨型達氏鰉,專家稱這條魚至少已經有60歲了,是黑龍江流域極其珍稀的魚類,堪稱「水中大熊貓」!
  • 這魚沒有天敵,橫行了「1億年」,現在輸在「中國吃貨」的嘴裡
    今天小編要來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種輸在「中國吃貨」嘴裡的魚。這種魚在水裡的時候,幾乎是沒有天敵的,可以說是橫行了1億年,不過現在卻是差點就被吃貨吃「滅絕」了。那麼這種魚到底是什麼呢?它就是鰉魚(達氏鰉)了。可能有人不知道這種魚,那麼小編就先來講講它的歷史吧。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時間:2017-05-11 18:50   來源: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據了解,10日中午當地邊防派出所接到漁民周某、張某報警稱   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這種魚一條賣20多萬英鎊,破金氏世界紀錄,已經存活了兩億年
    歐洲鰉又稱歐鰉,是全世界僅有的兩種鰉魚之一,另一種就是生活在黑龍江流域的達氏鰉(達烏爾鰉)。歐鰉屬於鱘形目魚類,鱘形目是存在了兩億年的古老魚類群體,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現存僅兩科二十餘種,分布在北半球,大多數都是洄遊性魚類,可以在淡水和海水中生存。
  • 鰉魚籽打破國外魚子醬的壟斷地位
    廣州先步農業科技公司出品的鰉魚籽從外觀上看,鰉魚籽如綠豆粒般大小,通體墨綠,所以又有「綠寶石」、「黑珍珠」的美稱。鰉魚籽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吃多了可能會導致高血壓、高血脂、通風,一般魚子醬每天的食用量要小於50克。享用鰉魚籽其實應當摒棄花哨的食物堆砌,直接食用即是最美味。但舀取鰉魚籽時,一定要用非金屬的器皿,不鏽鋼或是銀的勺子會輕易地氧化這些鮮美的魚籽並且染上金屬味道。
  • 這種魚一條賣20多萬英鎊,破金氏世界紀錄,我猜你一定沒聽說過
    歐洲鰉又稱歐鰉,是全世界僅有的兩種鰉魚之一,另一種就是生活在黑龍江流域的達氏鰉(達烏爾鰉)。1922年在伏爾加河河口捕獲一條1220公斤的雌性歐洲鰉。1924年在俄羅斯季哈亞索斯納河捕獲了一條1227公斤的歐洲鰉,價值20萬3000英磅,成為【金氏世界紀錄】最有價值的魚。烏拉爾河口和亞塞拜然捕獲過1000公斤以上的歐洲鰉。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水中活化石」被賣86000元(組圖)
    網絡配圖  近日,一則漁民捕獲罕見鱘鰉的新聞引發社會熱議,5月10日消息,漁民捕獲罕見鱘鰉:重達450斤,是有記錄以來,體型最大的鱘鰉,此消息一出,引無數釣魚愛好者神往。
  • 養這種魚才能發家致富,魚卵比肉貴,40g賣5百元,遠銷歐洲!
    不過這些魚只是長得比較大,但是在中國還並不是最大的魚。鱘鰉魚生活在黑龍江,他是我國體型最大的淡、水魚。它最長可以長到5米,2000多斤那麼重。這種魚數量比較少,所以,國家也一直在保護這種魚類。但是,實際上,鱘鰉魚並不是世界上長得最大的魚。在歐洲,還有一種魚,它的體型,比鱘鰉魚還要大。它可以活到100多歲,體重可以達到一噸這麼重。是世界上最大的在淡水、中生活的魚。
  • 黑龍江漁民捕到巨型魚!體長2米9!專家:至少60歲,價值七萬
    6月10日上午九點多,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黑龍江長發村的網灘作業點進行捕撈時,捕上來一條巨型達氏鰉。黑河市愛輝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漁政中隊長 周焱霞經現場勘驗,該魚為達氏鰉,雌性,體長兩米九,體重約三百斤。
  • 重慶發現「怪魚」長2.18米重120斤 號稱「水中大熊貓」
    【男子長江岸釣上「怪」魚:身長2.18米重120斤,號稱「水中大熊貓」】#重慶發現2.18米長江鱘#?其實是達氏鰉!11月21號,重慶江津一男子在長江釣起一條長2.18米,重量超百斤的大魚。經相關專家鑑定該魚為達氏鰉,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長江流域較為罕見。
  • 鰉魚、中華鱘傻傻分不清 ,「天價魚」背後其實是魚販子的詭計
    「天價魚」鰉魚真容——這麼萌的魚,我是不好意思吃,您呢?隨著調查的深入,哈爾濱的「天價魚事件」逐漸現出真容。魚,不是野生的,品種也不對,顧客籤字是假的,還有營業執照到期,導遊提成等諸多問題,隨著官方表態處罰,為漁村洗地的事情大概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