鰉魚是中國淡水魚中體型最大的魚類。鰉魚屬鱘科,是鱘魚的一種,學名為達氏鰉,主產於黑龍江水域,故鄉為黑龍江,身軀龐大,一般體重50~100公斤,大者可達1000公斤以上,為大型食肉性魚類。以其壽命長,身體大,食量多,力量強而著稱,被譽為「水中活化石」、「水中熊貓」,有淡水魚王的美稱。在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從上遊至下遊,烏蘇里江、松花江下遊均有分布。屬世界瀕危滅絕物種二類保護動物。1998年,聯合國華盛頓公約將全世界野生鱘魚認定為瀕危動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鰉魚 是黑龍江流域的珍貴產品,著名的東北特產,其肉質鮮嫩,受到人們的喜愛,此外其他地方都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用其鰾製成的菜餚均是宴席上的名菜,鰉魚鰾還可入藥,其成份含骨膠原達80%,加水煮沸則水解成明膠。其性味甘、鹹平,有滋補強壯之功效,用以主治婦女白帶過多、惡性腫瘤以及男子腎虛遺精等症。
脊索是工業用的高級魚膠,魚皮可製成箱包和美觀耐用的高級工藝品。特別是其鰉魚子,製成的魚籽醬,受到國際上的認可。
鱘魚類為古老魚類,起源於1億3千萬年前,世界現存約28種,我國有8種,其中具有經濟意義和現實捕撈價值的僅為黑龍江的施氏鱘(鱘魚)和達氏鰉(鰉魚),合稱黑龍江鱘鰉魚。施氏鱘和達氏鰉同為黑龍江水域的名貴經濟魚類。鱘卵和鰉卵都用以製作魚子醬,營養豐富,價格昂貴,被國際上稱為「黑色軟黃金」。鱘鰉魚,由於是黑龍江的名產,個大體重,肉味鮮美,全身是寶,古代曾是向皇帝敬獻的貢品。此魚肉鮮味美,骨脆而香,全身幾乎沒有廢料,胃、唇、骨、鰾、籽都是烹製名菜的上等原料。施氏鱘早已經是國家級保護動物,捕撈和食用皆是違法。所以我們能談的只有達氏鰉,也就是生活在我們中國黑龍江水域的鰉魚。
鰉魚魚籽醬
漁民捕撈的鰉魚
早在唐代,室韋族便已有對鱘鰉魚捕撈的記載。宋遼時候被稱為牛魚。宋代程大昌所著的《演繁露》有記,遼代君主每年伊始都會從都城遠赴混同江(松花江)去鑿冰捕獲這一年第一尾鱘鰉魚。並舉行頭魚宴來祭祀上天,以求得這一年的豐收。遼國滅亡之後,取而代之的金國國宴上牛魚依然是招待使臣的珍貴食材,只是到了這時鱘鰉魚的名字已經變成了「秦王魚」。並且從金代開始,盛產鱘鰉魚的地方年年歲歲都要將捕獲的鱘鰉魚進獻至都城上京,以供王室享用和祭祀之用,這就是所謂的鰉魚貢。
上數第二條體型最大的就是我們的主角達氏鰉(鰉魚)
以後由元至明清,鰉魚貢愈來愈盛。《明一統志》有記:「盛京之魚,肥美甲天下,而鱘鰉尤奇。」到清代時,因它淡水魚王的碩大的體形,可彰顯皇家的威嚴,康熙帝不但特將其命名為鰉魚,又親筆書《御製鰉詩》誇讚鰉魚:「更有巨尾壓船頭,載以牛車輪欲折。水寒冰結味益佳,遠笑江南誇魴鯽。」清朝廷不但有專門的鰉魚貢制度,而且還有專門的衙門和官員負責此事,「每歲以時採捕,俱有定所、定額,核其多寡而賞罰之,或特遣大人監督,慎重其事。」此時的鰉魚已經是清朝宮廷中與人參、貂皮、海東青齊名的必備祭品,也是帝王后妃品嘗及賞賜臣僚的珍品。民間不得私捕,更不許擅自食用,違者是要砍頭的。
十九世紀末俄羅斯人從黑龍江裡捕獲的大鰉魚
鰉魚貢的立項,除大年除夕祭天祭祖和新皇繼位大典,必由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督責各地按數量及規格進奉之外,吉林將軍須在每年穀雨、立冬、萬壽節進貢鰉魚。萬壽節貢魚油炸鱘鰉魚肉丁;穀雨貢鱘鰉魚十尾,其中超過一丈長的二尾;立冬貢與穀雨貢同。每貢單先呈皇上御覽,由皇上圈點批示,按批令數呈進。鰉魚體大數少,性情兇猛,力可翻船,平時潛伏深水急流中,伺機捕取食物,行動遲緩,一旦活躍起來,能量極大,在水中倒豎,搏擊波浪。口方如袋,潛入水中吸食魚蝦,七八斤重的狗魚和十餘斤重的鯉魚常是它腹中之物。由於鰉魚極難捕撈,漁戶依靠鉤釣法、叉捕法、擋亮子法或悶槓法、網捕法捕撈鰉魚。無論用哪種方法,總要千難萬險、耗費時日,才能捕撈到一兩尾符合貢品規格的鰉魚。
一九二一年俄羅斯人從黑龍江裡捕獲的超大鰉魚
捕到的鰉魚,要由『務戶裡達』命名造冊,記錄身長、胸圍、花色等數據和特徵,上報『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存檔,然後將魚送到利用江岸內凹或河區建成的與江水相通的『鰉魚圈』裡去飼養。迨至隆冬季節,破冰下網撈出鰉魚,凍挺後用黃綾子裹好,裝進特製的桃木小車,運送北京。選定起程日後,護送人員須提前三日沐浴更衣,食宿在衙署。出發時,車上插『貢』字小旗,路上每至驛站,更換鏢丁,負責保護貢品不受損壞和押貢人員的安全。沿路府州廳縣等地方官員在貢車經過時要有迎送儀式,有的還要捐贈錢物。能享用到鱘鰉魚的人除了皇帝后妃之外,非得是皇親國戚、達官顯貴不可。《紅樓夢》裡門下莊頭孝敬賈府的單子裡就赫然有鱘鰉魚在列。俱載,琉球使臣與清帝一起吃飯的時候也被賞過鰉魚一尾和葡萄一袋。直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月十八日,沙俄軍隊侵入伯都訥新城,守城文武官員棄城逃走。俄軍將伯都訥新城劫掠一空後撤離。同年,鰉魚貢停。
封建的落後的生產方式嚴重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鰉魚的生態環境遭嚴重的破壞,鱘鰉魚需16年以上才能達到性成熟期,開始繁育後代,但在它們尚未成熟時早已被捕殺,乃至於要絕跡。直至今日可以人工繁育鱘鰉魚了,撫遠市政府大力推進每年進行鱘鰉魚苗黑龍江放流,我們才有幸可以吃到黑龍江的鰉魚。
小編 撫遠人,願意和大家聊聊,吃魚,釣魚,電話 微信1364468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