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在黑龍江遜克江段舉辦了2020年黑龍江幹流鱘鰉魚增殖放流活動。活動中9萬尾達氏鰉幼魚放歸黑龍江。這些達氏鰉幼魚是一條長2.9米長、體重約300斤、已生長30年左右的達氏鰉的後代。這條達氏鰉在一個月前因受傷被漁民誤捕,經遜克瀕危魚類救護基地救助後,對其進行人工催產輔助產卵培育了9萬尾魚苗。
今年6月10日,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捕撈作業時誤捕一尾達氏鰉。接到報告後,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立即啟動鱘鰉魚救治救護應急預案,並迅速採取有效措施。既保住了這條雌性達氏鰉魚體活力,又通過人工催產採集了魚卵。經過10天救治,恢復健康的達氏鰉被放歸黑龍江。一個多月後,經過近30天的精心培育,它的9萬尾後代也回歸江河。
據悉,這已是今年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進行的第六次增殖放流活動,活動共增殖放流鱘鰉魚幼魚49萬尾。增殖放流對涵養水生生物資源,維護黑龍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養護黑龍江瀕危水生動物,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誤捕達氏鰉放歸黑龍江
2020年6月10日,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長發村網灘作業點進行捕撈作業時誤捕一尾達氏鰉。接到漁政部門通知後,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迅速反應,立即啟動鱘鰉魚救治救護應急預案,第一時間通過電話指導現場漁政人員用雲南白藥塗在魚鰓部止血,紅黴素軟膏塗抹表皮傷口消炎,用浸泡水的被子覆蓋魚體,擔架抬魚,帶水運輸到最近的救治救護地暫養池暫養。隨後派出兩名技術專家攜帶救治救護器材、藥品等迅速趕赴現場。
經現場勘驗,這條被誤捕的達氏鰉為雌性,體長2.9米,胸圍1.17米,體重約300斤,推算該魚已經生長30年左右。鑑於魚腮部有出血現象,背部有劃傷,尾部有陳舊傷,該中心2名技術專家就近在黑河市愛輝區暫養地進行救護,每小時觀察魚活動狀態,暫養池每天換水,保持溶氧充足,水質清新,並在魚的背鰭尾端打上標記以便今後跟蹤識別。經過近10天的精心救護,受傷的達氏鰉身體狀況恢復較好,活動正常,體表光滑無異常,具備放流條件,可以放歸自然。
經中心技術專家檢查,該魚魚卵已成熟,專家組研究決定對其進行人工催產後再進行放流。經過兩次人工催產,6月19日下午14時,親魚開始排卵。晚上20時,進行活體擠壓腹部人工輔助排卵,成功獲得受精卵40萬粒,分別送到黑龍江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基地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基地進行人工孵化,培育苗種,待培育達到放流規格時,再進行人工增殖放流。6月20日下午16時,經中心技術專家檢查確認,親魚產後體質恢復良好,具備野外生存能力,於是將這尾歷經10天救治救護的達氏鰉放歸黑龍江。
對體重達300斤的達氏鰉成功救治救護並進行人工催產在我省尚屬首次,為今後救治救護達氏鰉等大型瀕危魚類提供了成功經驗。
王軼韜記者黃春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