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魚類,素有「水中熊貓」和「水中活化石」之稱

2020-12-03 天地瞬間

鱘魚是世界上現有魚類中體形大、壽命長、最古老的一種魚類,迄今已有2億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素有「水中熊貓」和「水中活化石」之稱,1994年3月18日,為了宣傳保護珍稀瀕危動物的意義,郵電部發行了《珍稀魚類--鱘》特種郵票,全套4枚。

(4-1)為「鰉」。描繪了珍稀魚類—「鱘」的形象。鰉亦稱「鱘鰉魚」。分布在黑龍江流域的水系中,屬肉食性魚類,兇猛貪婪。

(4-2)為「中華鱘」。描繪了珍稀魚類—「中華鱘」的形象。形狀奇特,與一般魚類差異很大。體梭形,頭大呈長三角形,眼睛以前部分扁平成犁狀,並向上翹。為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中華鱘

(4-3)為「白鱘」。描繪了珍稀魚類—「白鱘」的形象。白鱘又稱作中華匙吻鱘、中國劍魚,因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象鼻魚、箭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

白鱘

(4-4)為「達氏鱘」。描繪了珍稀魚類—「達氏鱘」的形象。外形與中華鱘相似,但成魚體長較短,體重較輕。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達氏鱘

相關焦點

  • 漁民長江中誤捕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巨型中華鱘
    漁民長江中誤捕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巨型中華鱘 來源:長株潭報 作者: 編輯:見習編輯:曉柒 2014-11-17 09:09:59    中華鱘是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在地球上已繁衍生息1.4億年,被譽為「水中活化石」。由於數量稀少,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長江水產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組組長危起偉說,隨著野生中華鱘個體越來越少,中華鱘種群的延續更多寄希望於人工繁殖。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時間:2017-05-11 18:50   來源: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據了解,10日中午當地邊防派出所接到漁民周某、張某報警稱   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17萬尾水中「活化石」幼魚放流黑龍江
    17萬尾水中「活化石」幼魚放流黑龍江 2020-07-09 0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種存活至今的古動物,第3種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鱷雀鱔,屬史前魚類,是一種大型兇猛魚類,被譽為是世界上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具有著良好的適應力,它們已經在地球上已存活了1億多年,如今已瀕臨滅絕。鱟,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在地球已經生存了4億多年,鱟有「活化石」之稱,它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並沒有進化,而是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樣貌。
  • 全城熱益動物科普:「水中熊貓」白鰭豚,530萬年前的活化石
    「水中熊貓」白鰭豚,530萬年前的活化石白鰭豚是中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白鰭豚也是古老的孑遺生物,化石證據表明530萬年前的上新世時期就已在長江出現。中國對白暨豚的認識和記述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最早的記載是秦漢時期的辭書《爾雅》,那時候名字叫做「鱀」,古老的人類曾經錯誤地把白暨豚歸為魚類。
  • 漁民捕獲537斤達氏鰉魚 生性兇猛被稱"水中活化石"
    (視頻截圖)   據龍視都市頻道《新聞夜航》節目報導,8月25日,漁民白文杰遇上了大喜事,他用幾張漁網網住了一條特別大的魚,用他的話說,自己抓住的魚和海豚似的。那麼這條魚到底有多大?長兩米七,重537斤!   白文杰把魚嘴拴在船上,讓船停在深水區,直到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接到他的電話趕來,白文杰才把魚拽到了岸邊。
  • 世界上最笨的魚,被稱為魚類「活化石」,捕捉它只需要一根棍子
    導語:世界上最笨的魚,被稱為魚類「活化石」,捕捉它卻只需要一根棍子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你們知道嗎?魚類也有聰明與笨之分。巨大的海底世界有豐富多彩的魚類,而魚兒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競爭,有專門的生物學家對海底的魚類進行調研,它發現世界上最聰明的魚會進行水中灌籃,而世界上最笨的魚卻因為其容易捕撈而出名,今天就讓小威帶領大家一起去認識一下這種世界上最笨的魚吧!巨骨舌魚便是世界上最笨的魚,為什麼說它又笨又傻呢?
  • 瀕危生物「桃花水母」現身雲南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近日,在雲南省富源縣十八連山林場的景觀池內,有市民發現形似桃花的不明水生物出現在水中。後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相關專家檢測鑑定,確認該物種為瀕臨絕跡的索氏桃花水母。這些水母形態猶如桃花,直徑大約在一到兩釐米,全身通透,仿佛一片片桃花散落水中,上下漂浮,十分優美,總數量約為360隻。據了解,桃花水母是世界一類瀕危的古老腔腸動物,至少有6億年的生存歷史,它的珍貴度可媲美大熊貓,有水中「活化石」之稱。它生活在淡水中,江河湖泊甚至人工池塘都可成為它的棲息場所。
  • 水中「活化石」罕見 廬山西海頻現「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通體透明遊動姿態非常優美桃花水母比恐龍還古老,可追溯到數億年前,是地球上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被喻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桃花水母個頭最大長兩釐米左右,通體透明呈白色,生長於溫帶淡水中。在水中遊動時,宛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瓣,遊動姿態非常優美。
  • 鱘龍魚:「水中活化石」營養豐富(圖)
    鱘龍魚的宴席上,答案即將揭曉。 「水中活化石」營養豐富 被稱作是「水中活化石」的鱘龍魚,據說是世界上現有的最古老的一種魚類,迄今已有近2億多年的歷史。 鱘龍魚的魚肉、軟骨、皮、肝、腸等能烹製出各式各樣的菜餚,其中魚身富含17種胺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藥效或美容保健功能,因此它也被譽為「水中寶」。
  • 水中「活化石」桃花水母現身雲南 你見過嗎
    水中「活化石」桃花水母現身雲南 你見過嗎 2020-06-28 15:19:13  來源:@央視新聞
  • 海南農家水井出現大量桃花水母 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海南農家水井出現大量桃花水母 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2020-07-06 14:49:21  來源:央視新聞
  • 廈門「活化石」文昌魚上螢屏 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據導演項先堯介紹,由於文昌魚體形細小,動作敏捷,又有水下鑽沙的習性,對拍攝者的耐心、技術和觀察力都是一種挑戰。攝製組通過高速攝影、顯微攝影等手段及其周密的安排,最終獲得了一系列珍貴的鏡頭。紀錄片還採訪了廈大多位教授,將文昌魚這一「活化石」完整展現在觀眾面前。
  • 海南農家水井出現大量桃花水母 據悉桃花水母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海南農家水井出現大量桃花水母 據悉桃花水母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時間:2020-07-06 14: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南農家水井出現大量桃花水母 據悉桃花水母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7月4日,海南省五指山市居民在當地農村的一口水井內,發現了大量桃花水母,據介紹
  • 黑河市愛輝區現300斤達氏鰉 堪稱「水中活化石」
    鰉魚學名達氏鰉,是黑龍江流域的珍貴魚種,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稱,也是中國淡水魚類中體重最大的魚類。作為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其原始外形一億多年來幾乎沒有改變,極具科研價值。
  • 水中「活化石」白鱘:從常見漁獲到滅絕,它經歷了什麼?
    它被稱為水中「活化石」,本來是長江中下遊常見的魚類,它與中華鱘生活在同一水域,每年都為長江兩岸的人們提供了大量的美味食材,而在2019年12月23日它卻被宣布滅絕,它就是白鱘。什麼是白鱘?白鱘又叫象鼻魚、中華匙吻鱘,和密西西比河裡的匙吻鱘屬於同一科,是從距今約一億五千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一直留存到現在的一種古老魚類。白鱘最大可達7米多,重500多千克,一般成年個體可以在2-3米長,重約3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白鱘和密西西比河的近親匙吻鱘外觀類似,白鱘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其寬大的頭部和突出的吻部。
  • 世界最古老腔棘魚再現 恐龍時代生物「活化石」
    據媒體報導,腔棘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類之一,被看作是一種活化石。
  • 農博園「水中活化石」鱘鰉魚 祖先曾與恐龍共生
    李丹/攝  來頭不小號稱「水中活化石」  這鱘鰉魚到底是什麼來頭?  說起鱘鰉魚,就要追溯到距今一億三千萬年的白堊紀,鱘鰉魚學名達氏鰉,它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素有「淡水魚王」之稱,也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最大個體可達520kg以上,體長可達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如此令人嘆為觀止的淡水生物,平日裡並不多見,稱它是長春農博園漁業展館的「鎮館之寶」絕對實至名歸了。  那它們的家鄉是哪兒啊?
  • 地球上最古老的12個動物,中國一個上榜,全都是「活化石」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地球上最古老的12種動物,我們中國的一個也有上榜,全都可以說是「活化石」。鸚鵡螺已經生活了五億多年,它們生長在熱帶印度洋的珊瑚礁水域,因為它的外形和習性變化非常的小,所以被稱為海洋中的活化石。
  • 冷水魚為什麼被稱為「水中活化石」?因為不怕冷?
    在我國,按照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不同,我們可以將魚類分為很多種「派別」。例如「溫水性魚類」適溫範圍廣(草魚、鯽魚、鯉魚),「熱水性魚類」水溫不能低於十二攝氏度(羅非魚、淡水白鯧、彩虹鯛),還有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冷水魚類。因為對水溫有著嚴格的要求,冷水魚所處的環境溫度不能高於20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