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文昌魚。(資料圖)
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訊(記者 劉筠)「中國珍稀物種」系列電視紀錄片第5部——《文昌魚》昨晚十點,通過上海紀實頻道《華夏》欄目播出(今日10:00,15:00重播)。
《文昌魚》於2012年4月開拍,歷時1年。由於文昌魚個頭很小,加之近年棲息地被嚴重破壞,所以儘管很有名氣,但真正見過文昌魚的人卻很少。除了青島、廈門兩個產地的沿海漁民有些印象之外,絕大多數人都是只聞其大名而不見其面目。為了揭開文昌魚的神秘面紗,上海紀實頻道赴廈門劉五店取景,首次用影像方式全面記錄文昌魚。
據導演項先堯介紹,由於文昌魚體形細小,動作敏捷,又有水下鑽沙的習性,對拍攝者的耐心、技術和觀察力都是一種挑戰。攝製組通過高速攝影、顯微攝影等手段及其周密的安排,最終獲得了一系列珍貴的鏡頭。紀錄片還採訪了廈大多位教授,將文昌魚這一「活化石」完整展現在觀眾面前。
連結>>
文昌魚已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億年之久,它的脊索被視作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證據,是「存活至今的化石」。正因如此,多年來文昌魚一直是生物演化領域的「明星物種」而備受關注,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