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翔安歐厝海域上生長著一種不是魚的活化石,歐厝漁民捕撈該活化石已有上百年的時間,吃上一口好幾百塊錢。到底這是一種什麼生物呢?下面就為您帶來解答。
歐厝海邊的文昌魚保護區
文昌魚,不是魚
文昌魚是廈門的傳統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又名蛞蝓魚,以鮮美著稱。文昌魚體形小,只有三釐米至六釐米長,每千克有四、五千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外形上具有通透玲瓏的美感,國外又稱「雙尖魚」。事實上文昌魚不是魚,只是外形像小魚,是比魚類低等的動物,屬於古老的脊索動物。
1923年,時任廈門大學教授的美國生物學家萊德在考察廈門郊縣海區時,第一次在同安劉五店海域發現中國文昌魚。當地漁民告訴萊德,這東西叫做鱷魚蟲,每年當文昌帝君(閩南一帶傳說中的神祗)誕辰前後,這種魚才出現,數百年前漁民就開始捕撈,有何稀奇。萊德震驚於廈門文昌魚數量之多,並形成一種規模漁業,遂以《廈門文昌魚的生態分布和棲息環境》為標題在美國《科學》雜誌發布,向世界宣布這一發現。為尊重傳統,沿用了「文昌」之名。文章引起了國際生物學界的震動,從此文昌魚成為了廈門近百年來的生物學名片。
活化石傳奇
達爾文曾說過一句話:「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它提供了揭示脊椎動物起源的鑰匙。」因為至今為止,古生物學家尚未找到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之間的過渡類型的化石。5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由無脊椎到脊椎的過渡——脊索動物在海洋出現,這就是文昌魚。經過了漫長的歲月,脊索動物演化為各種脊椎動物,其中包括類人猿,因此文昌魚在物種起源方面具有世界意義。文昌魚沒有脊椎骨,不容易留下化石的遺蹟,但神跡般沒有滅絕,成為了歷史見證者般的「活化石」。8世紀以前,這種生物是以名貴食材的方式被人們所認知。地中海、馬來西亞、日本、北美洲等全球12個海洋邊岸都出產這種魚,但產量稀少,且沒有漁場,被貴族食客視為珍品。文昌魚在生物學意義上被發現是在1774年,P.S.Pallas在英國南部Cornwall海濱採集到1尾標本,當時他命名為蛞蝓屬,歸類為軟體動物,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文昌魚。後來德國、美國亦有發現,但數量極其稀少。我國在尚未發現文昌魚之前,為了教學需要,曾以極高昂的價格向國外購買。但1923年以後,世界上有關文昌魚的研究,無不取材廈門文昌魚。
美味與價值
在萊德的生物學發現之前,廈門翔安歐厝漁民捕撈文昌魚已經有300餘年歷史了。從前華僑們回到廈門,最想帶走的東西就是文昌魚乾。在他們眼裡,這是最能代表家鄉的東西。文昌魚作為一個特殊的物種在世界上極為罕見,卻在廈門附近淺海大量分布。據歐厝老人回憶,上世紀50年代,在夏季經常可見漁民挑擔叫賣文魚,每斤僅需幾毛錢。然而由於產量驟減,現在1公斤魚乾的價格達到了5000元,只能在黑市買賣。
文昌魚肉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製成幹品可存放兩年。文昌魚是高級的食用蛋白,廈門人視為人間美味,常作兒童和老年人的補品。除了用幹品當下酒菜,還可以熬湯,據地方志記載的最佳吃法是把文昌魚放在鍋裡加生油焙乾。科學家分析了文昌魚的營養成分,發現它體內蛋白質含量高達70%,還含有較高的碘、磷、種無機鹽和碘質,且脂肪含量幾乎為零。與真正的魚類,例如公認營養價值最高的挪威三文魚進行對比,文昌魚明顯勝出。每100克的挪威三文魚約含18.4克蛋白質和19.8克胺基酸,膽固醇70毫克。
歐厝漁村文昌魚捕撈方法
文昌魚分布在熱帶和溫帶海域,水溫低於12度就不能生存。它們棲息於水深5至10米,溫暖淺海域的底砂中,僅露出前端濾食,以泥土中的硅藻為食物。壽命為5至6年,繁殖季節為每年6到8月。文昌魚幾乎沒有自衛能力,卻有驚人的鑽土本領。歐厝漁民捕撈文昌魚的工具十分獨特而原始,不是傳統使用的漁網,而是用一種特製的很寬的鋤頭。當特定海域的潮汐退到最低點時,漁民撐著小船,將鋤頭綁紮在兩米長的竹竿一端,像耕田般在海底沙中揮舞鋤頭,從海底掏挖起一塊泥沙,再舀起一瓢海水,把泥沙衝到簸箕裡。沙被水一衝,又隨水流進海裡,箕底裡只留下一些又細又扁的小東西就是文昌魚。
關於歐厝村文昌魚的保護
2007年11月,民盟廈門市委接到盟內從事海洋生物研究的專家反映,我市東海域文昌魚自然保護區內非法採沙猖獗,文昌魚面臨滅絕危險,希望有關部門及時制止。接到反映之後,民盟市委朱獎懷副主委立即組織盟市委調研部同志和部分民盟界別政協委員前往翔安歐厝等地調研視察,並由林濤同志將了解到的情況採寫成信息《制止大規模盜砂、採砂,保護文昌魚棲息地》報送給《廈門政協信息》,市政協信息處及時以專報形式報潘世建副市長,受到潘世建副市長的批示。同時由詹永智撰寫了《廈門東海域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刻不容緩》的調研報告,受到何立峰書記和潘世建副市長的批示和重視。
- 歐厝的海邊
12月4日,潘世建副市長召集市府辦、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翔安區政府、環東海域建設指揮部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文昌魚保護有關事宜,並特邀民盟廈門市委參加。盟市委副主委陳昌生教授、秘書長王東良、調研部詹永智以及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副教授翁朝紅參加了會議。
會上,市海洋與漁業局對廈門市文昌魚保護的總體情況作了介紹,分析了目前文昌魚保護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比如海域保護面積大、保護區標誌不明顯、執法力量薄弱以及多頭管理等體制問題,加上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建設對沙的需求量巨大,造成非法盜沙屢禁不止,現在非法採沙船甚至跑到金門海域盜沙,造成金門方面文昌魚和中華鱟的生態環境破壞,金門方面意見很大。民盟海洋生物專家也將了解到的情況在會上做了介紹。
潘世建副市長認真聽完有關介紹後,非常務實地和與會人員一起探討、研究文昌魚保護對策和方案。潘副市長說,十七大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對珍稀動物的保護關係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絕不可掉以輕心。他說,我們一定要轉變發展的觀念,相比沙資源,文昌魚是廈門無窮無盡的資源,並且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具有豐富的營養、科考、旅遊價值,東海域整治後沙就沒用了,但文昌魚是世世代代的財富,一定要認真保護,否則有一天當我們感到文昌魚的價值時文昌魚已經找不到了。現在的採沙船不是螞蟻搬家,簡直就是餓虎撲食,保護一定要快,而且要保護就認認真真保護。會議還就如何進行保護達成了以下共識:
一要處理好黃厝文昌魚保護區物種保護和旅遊開發的關係,要明確設定黃厝文昌魚保護區重點範圍界標,並採取措施控制起來,嚴禁遊客進入,以減少人為的幹擾和破壞。
二要明確設定翔安區歐厝的文昌魚保護區重點範圍界標,建立醒目的警示浮標,布控觀測船、巡查船,嚴禁在該範圍內採砂。
三要加大巡查力度,可聘請村民成立保護區巡查小組,採用租船定點巡查的方式,制止非法採砂活動。
四要加大禁止採砂、保護文昌魚的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宣傳媒體,特別要通過現場發放宣傳單、廣播等方式反覆宣傳相關法律法規。
五要考慮保護和開發相結合,在保護的同時,推出文昌魚保護區科普旅遊等活動。會議要求市海洋和漁業局要認真研究民盟廈門市委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爭取在12月制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文昌魚保護方案提交市政府研究,並列入市海洋和漁業局2008年重點工作。
歐厝文昌魚是歐厝的文化名片之一,我們應該保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