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厝生物】歐厝兒時的昆蟲——侏儒蜻蜓(哦啊~)

2021-01-19 翔安歐厝閩南漁村

學名:Diplacodes trivialis (Rambur, 1842 )


科名:蜻蛉目Odonata  蜻蜓科Libellulidae


別名:紋藍小蜻


歐厝人叫它為:哦啊~


體長30-32mm,體型比一般蜻蜓短小很多,此為命名的由來。

    雄蟲複眼藍色,胸部及腹部 淺灰藍色,腹末7-10節黑色,攫握器灰白色,翅膀透明。

    雌蟲複眼上褐下綠,胸部及腹部綠色,腹部背面中央及兩側具3條縱向的黑色條紋,尾毛灰白色。未熟雄蟲近似雌蟲但可從腹末節的攫握器或尾毛分辨。


    常見於水田、池塘及空曠的草地上活動,雌蟲以點水方式產卵。


更多閩南文化原創文章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以閩南為軸心,尋找記憶中閩臺傳統文化

在傳統文化漸漸遺失,我們一起找尋自己的根本





關於翔安歐厝閩南漁村

介紹翔安歐厝一個海邊小村的歷史風情、閩南文化、飲食文化以及海鮮介紹

以歐厝為軸心,尋找記憶中閩南傳統文化

在傳統文化逐漸遺失,我們一起找尋自己根本


你與閩南海邊小村風情只差一個二維碼的距離

即刻掃一下二維碼,隨時接收最新訊息!


聯繫小編 微信號:alienwjq


新浪微博:翔安歐厝閩南漁村



相關焦點

  • 四川發現「侏儒蜻蜓」,是世界上最小的蜻蜓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的負責人,在整理新收集到的一批蜻蜓標本時,竟然意外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小蜻蜓——侏紅小蜻的身影,這也是在我國四川地區第一次發現這種蜻蜓界的迷你限量版。「侏儒蜻蜓」——侏紅小蜻相信很多朋友在童年時期都有過捕捉蜻蜓的經歷,蜻蜓有多大呢?根據資料顯示,目前蜻蜓界的普遍大小,都在3-4釐米身長之間。
  • 「侏儒」蜻蜓 體長不足15毫米
    近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區採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這批蜻蜓標本中還發現了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小蜻蜓個體,其體長不足15毫米。
  • 世界最小蜻蜓侏紅小蜻現身青原山 這一顯示生態環境狀況標誌性昆蟲...
    吉安新聞網訊 11月2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慶明給記者來信,反映他8月初在青原山景區遊玩時偶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蜻蜓——侏紅小蜻的情景,想以科學的方式向家鄉的父老鄉親介紹廬陵本土發現的這一物種。
  • 體型巨大的昆蟲,巨脈蜻蜓
    在石炭紀中後期,天空中出現一群體長可達0.75米長的遠古昆蟲,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巨脈蜻蜓。巨脈蜻蜓的出現,改變了當時許多動物頗為」安逸舒適「的生活,而巨脈蜻蜓也用它們的實力譜寫了地質史上頗為傳奇的一頁。晚石炭紀,空中是昆蟲的天下早在石炭紀之前,昆蟲就已經存在。在那之前,昆蟲作為食物鏈底端的生物,只能低調的活著,每天都惶惶不可終日,東躲西藏好不悽慘。
  • 四川華希昆蟲博物館發現世界最小蜻蜓
    ▼ 11月24日消息,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曬出了世界上最小蜻蜓個體,最小個體甚至不足15毫米。據了解,這種蜻蜓名叫侏紅小蜻,又名八丁蜻蜓(英文名:Nannophya pygmaea),一般體長17~19毫米之間 ,是蜻蜓中的侏儒。
  • 歷史生物,繁殖力最強的昆蟲,石炭紀,最大的蜻蜓
    雖然在泥盆紀中期(約37000萬年前),陸地上已經有了昆蟲的蹤跡。但是在石炭紀以前,由於沒有森林,昆蟲只能在地面上生活,所以一直也沒有長出翅膀來。大約在石炭紀早期,才有了帶翅膀的昆蟲。開始時只是藉助於胸背側突在樹與樹之間滑翔,經過反覆的動作,通過自然選擇,胸背側突逐漸擴展,慢慢地形成了翅膀。翅膀的出現,是昆蟲進化史上的大事,使昆蟲胸部的結構和整個身體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開拓了極為廣闊的生活道路。
  • 盤點9種世界上最小的昆蟲
    昆蟲早已能夠引起人類的巨大反應。但是,有些人在雷達下飛行,遊泳和爬行,它們是如此之小,以至於肉眼根本看不見它們。這些生物具有適當的可愛名字,例如侏儒藍蝴蝶和小叮噹黃蜂。不幸的是,對其中一些物種知之甚少,因為它們的大小不僅使它們難以發現,而且使研究它們成為科學家的挑戰。
  • 廈門的傳統名貴特產——歐厝文昌魚
    在翔安歐厝海域上生長著一種不是魚的活化石,歐厝漁民捕撈該活化石已有上百年的時間,吃上一口好幾百塊錢。到底這是一種什麼生物呢?
  • 蜻蜓是昆蟲嗎?
    蜻蜓別稱丁丁、螞螂、負勞等,為蜻科和蜓科的通稱,包括人們熟悉的蜻蜓、豆娘等,可在空中飛行捕捉害蟲,其幼蟲稱為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而且不同種類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蜻蜓是不是昆蟲吧!
  • 昆蟲飛啊飛 陰陽師妖怪屋中昆蟲的作用
    通過捕捉昆蟲,還可以解鎖昆蟲圖鑑,當捕捉的昆蟲達到一定數量時,能夠領取額外的捕捉獎勵。當然,昆蟲還有最簡單的作用,那就是出售賣金幣。但要注意,和覺醒材料搭邊的昆蟲需要滿足一定條件以後才能進行出售,畢竟不能為了金幣而虧待自己的崽啊。
  • 青城山發現"巨型蜻蜓" 系世界最大水棲昆蟲(圖)
    巴掌大小,外形像蜻蜓,頭部卻長了一對長長的牙齒……日前在青城後山出現這樣一種怪蟲,讓當地村民嚇了一跳。昨日,記者從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了解到,原來這是一種叫越中巨齒蛉的水棲昆蟲。據博物館館長、高級生物工程師趙力介紹,此次發現的越中巨齒蛉為四川地區首次發現,也是迄今為止世界發現過的現存最大水棲昆蟲標本。  「巨型蜻蜓」 嚇壞青城山回家村民  「這個長的像蜻蜓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啊,還長了牙齒?」本月16日晚,在青城後山,幾名路過的村民被路燈下幾隻長牙的「巨型蜻蜓」嚇了一跳。
  • 科學網—小蜻蜓打破昆蟲遷徙紀錄
    新的遠距離昆蟲飛行紀錄誕生了:一種長度僅有4釐米但能揮舞著翅膀飛越海洋和大陸的小蜻蜓。 這個名為薄翅蜻蜓的物種(如圖所示),在尋找水池產卵時可能會遷徙1.4萬~1.9萬公裡。在昆蟲當中,此前的紀錄保持者——帝王蝶在每年的「旅行」中總共飛越8000公裡左右的路程。北極燕鷗則創下了所有動物中飛行距離最長的紀錄——每年飛行約4萬公裡。科學家曾懷疑蜻蜓是一個能跨越全球的單獨種群的成員。
  • 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 這小蜻蜓名叫侏紅小蜻
    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 這小蜻蜓名叫侏紅小蜻時間:2020-11-24 17: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 這小蜻蜓名叫侏紅小蜻 近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
  • 蜻蜓——神農架重要的環境指示生物
    神農架擁有豐富的蜻蜓資源。在神農架超過30個樣點進行採樣調查,共發現蜻蜓目昆蟲2亞目13科67種,結果顯示,神農架地區的蜻蜓資源十分豐富,不僅蜻蜓目的物種多樣性較高,而且大多數種類的種群數量十分穩定,這也反映了神農架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
  • 【昆蟲攝影】蜻蜓出殼
    天氣暖和了,蜻蜓的幼蟲在水中完成了十多次蛻變後從水裡爬出來,它要變成一隻漂亮的蜻蜓。它找到了一棵植物,用六隻腳牢牢地扒住,把身體固定好,靜靜地不動,等待出殼的偉大時刻。       同時被拔出來的還有一對小小的翅膀,這四片晶瑩剔透的翅膀像摺疊雨傘一樣收藏在背部的四個小「傘套」裡,剛拔出來時,這四片翅膀又短又皺,一點也不像能飛時的樣子。
  • 蜻蜓和恐龍一樣古老 昆蟲專家教你怎樣欣賞
    前些日子,恰好浙大應用昆蟲研究所副所長、浙江省昆蟲學秘書長陳學新教授從新疆考察回來。記者帶上劉建人整理的14張蜻蜓照片,請陳教授鑑定。
  • 蜻蜓是最上鏡的昆蟲之一,你是如何拍攝蜻蜓的?
    蜻蜓是最上鏡的昆蟲之一。它們通常有明亮的對比色,使它們在自然環境中脫穎而出,而且它們的大尺寸讓它們很容易用標準的長焦鏡頭拍攝。然而,給它們拍照也有一些困難:它們很容易被嚇到,有時它們似乎永遠不會降落到某個地方休息一下,這樣你就可以給它們拍照了!所以,在拍攝這些神奇的昆蟲時,有幾點需要牢記在心:1。
  • 四川發現目前已知世界最小蜻蜓個體
    這是在四川發現的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小蜻蜓個體(10月2日攝)。新華社發(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供圖)據新華社成都11月23日電 近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在這批標本中還發現了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小蜻蜓個體,其體長不足15毫米。
  • 史上最大昆蟲,巨脈蜻蜓體長2.4米,誕生和滅絕皆由於氧氣含量
    在地球生物中,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但仍有許多種類尚待發現。在人們認知中,昆蟲也是一種比較小的物種,現存世界最長昆蟲品種是一種竹節蟲,體長62.4釐米,而在已知地球上曾出現過的最大的昆蟲物種,是一種蜻蜓——巨脈蜻蜓。
  • 科學發現恐怖史前巨型昆蟲 蜻蜓翼展長達70釐米
    昆蟲算是地球上最微小的生物之一了,目前翼展最大的昆蟲是蝴蝶和蛾類,但也不過20、30釐米,但在3億年前,巨型昆蟲卻是隨處可見的,其中最神奇的應是巨型蜻蜓,它們的翼展可以達到70釐米,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  遠古時代,地球大氣層中氧含量遠遠超出了今天的標準,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猜測,也許是大氣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在它們的興亡中起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