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現恐怖史前巨型昆蟲 蜻蜓翼展長達70釐米

2021-01-08 搜狐網
3億年前的巨型蜻蜓,翼展長達76釐米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千裡鶯啼綠映紅,我們在聆聽鳥兒帶來美妙配樂的同時,也應該感激鳥為我們除掉了恐怖的「巨型昆蟲」。昆蟲算是地球上最微小的生物之一了,目前翼展最大的昆蟲是蝴蝶和蛾類,但也不過20、30釐米,但在3億年前,巨型昆蟲卻是隨處可見的,其中最神奇的應是巨型蜻蜓,它們的翼展可以達到70釐米,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

  遠古時代,地球大氣層中氧含量遠遠超出了今天的標準,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猜測,也許是大氣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在它們的興亡中起了關鍵作用。現在,古生物學家開始探究這些大小與現在的老鷹相當的遠古蜻蜓、蟑螂以及其它超型昆蟲的興亡是否與超高的氧含量有關,是不是當時的高氧大氣造就了古代的巨型昆蟲?不久前,來自聖克魯茲,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馬修-庫魯波姆和同事肯定了這個猜測。

  古生物學家——馬修-庫魯波姆和同事建立了龐大的昆蟲化石資料庫,他們搜集了自3.2億年前至今的10500份昆蟲化石樣本,報告中指出,石炭紀時地球大氣層中氧氣的濃度高達35%,比現在的21%要高很多,許多節肢動物是通過遍布它們肌體中的微型氣管直接吸收氧氣,而不是通過血液間接吸收氧氣,所以高氧氣含量能促使昆蟲向大個頭方向進化。同時他們通過化石記錄發現,當氧氣含量上升,昆蟲的體型也會隨之變大,反之亦然。

  巨型蜻蜓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昆蟲,3億年前,這些物種曾經昌盛一時,但經過大約5000萬年,從二疊紀的中期到晚期,由於鳥類鼻祖的出現,打破了巨型昆蟲的「霸王時代」,鳥的出現,對於巨型昆蟲來說是一種災難,報告稱,氧氣含量的上升沒能讓昆蟲的體型繼續變大,而是縮小了。

  馬修提出:「目前的爭論是,氧氣對於昆蟲體型來說是一個極重要的因素,但自從鳥的出現,很明顯它們對於限制昆蟲體型的約束作用更大」。那麼為什麼這些巨型昆蟲敗給了鳥呢?馬修補充說道:「任何飛行生物的靈活性都是由體型來衡量的,基於這點,小體型飛物會比大體型飛物佔有優勢,換言之,相對笨拙的巨型昆蟲更容易變成獵物,另一點可能就是,鳥霸佔了這些巨型昆蟲的午餐,而蜻蜓又是捕食性昆蟲,在二疊紀的中晚期,巨型蜻蜓很可能跟這些鳥為同樣的食物競爭,小鳥靈活的優勢為他們帶來了更豐富的食物,而巨型蜻蜓長長的華麗翅膀,卻顯得相形見絀了」。但奇怪的是,在會飛的爬行動物獵食物化石中,研究人員並沒有發現任何昆蟲化石的跡象,也就是說,這些巨型昆蟲並沒有被飛鳥所獵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它們的滅亡,目前科學家還很難回答。(尚力)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大昆蟲,巨脈蜻蜓體長2.4米,誕生和滅絕皆由於氧氣含量
    在地球生物中,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但仍有許多種類尚待發現。在人們認知中,昆蟲也是一種比較小的物種,現存世界最長昆蟲品種是一種竹節蟲,體長62.4釐米,而在已知地球上曾出現過的最大的昆蟲物種,是一種蜻蜓——巨脈蜻蜓。
  • 全球10大巨型昆蟲 史前蜈蚣蟲體寬2米多(組圖)
    巨脈蜻蜓翼展約有2.5英尺(合0.75米),主要靠捕捉其他小型昆蟲及早期由水生轉為水陸兩棲的小型動物為生。而遠古蜈蚣蟲的橫寬(從左腳到同排右腳)就有8.5英尺(約合2.6米),主要依靠吞噬植物及小型動物為生。  而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遠古蠍類為上圖展示的廣翅深海蠍。這種深海蠍生活在4.6億至2.55億年前,身長約為8英尺(約2.4米),生性兇猛,在遠古時代為海洋一霸。
  • 10種巨型遠古昆蟲,被遺忘的上古統治者
    後來,大氣中氧的含量驟然下降,才使這些史前巨獸無奈地選擇退出歷史舞臺。自然界,永遠是強者統治弱者!上古時期,昆蟲家族迎來了鼎盛時期,曾一度成為地球的統治者。它們打亂了原有的食物鏈系統,同時,也斷送了自己的輝煌時代。體型巨大、無法飛行,導致它們根本無法適應後來「缺氧少食」的氣候環境,最終走向滅絕!
  • 我國首次發現「變異」蜻蜓,體型變大變黑,長出可怕獠牙
    ,這是基於我們用肉眼隔著一定距離觀察它們的前提下形成的,一旦我們用放大鏡、顯微鏡去觀察細小的昆蟲,就會發現它們的外表其實並不友好,因為有些昆蟲的複眼十分密集,有些昆蟲渾身都長滿了毛刺等等。  像巨齒蛉這樣的巨型昆蟲在如今這個世界上卻是比較罕見,但是在史前地球上,巨型昆蟲比較常見,其中就有巨型蜻蜓。
  • 世界十種體積最大的蟲:古老巨型蟲體長達2.4米
    古老的巨型蟲 古老的巨型蟲 巨脈蜻蜓的翼展達2.5英尺(0.75米) 科學家認為它們主要吃其他會飛的和爬行昆蟲地質、環境等因素不斷發生變化,對遺傳信息產生持續性影響,地球上的生命史是一個漫長而又複雜的故事。
  • 蜻蜓體型小巧玲瓏?這種巨型昆蟲一旦復活可以造成人類危機!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昆蟲的體型都是比較小的;不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些體型較大的昆蟲。提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昆蟲,說法眾說紛紜,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是竹節蟲,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這種蟲類的體形長得極像竹子,最大的可以長到62.4cm。
  • 巨沙螽引發關注:全球10大巨型昆蟲醜陋驚人
    成年巨型食鳥蜘蛛的橫展(從左邊腳到同排右邊腳)約為11英寸(合25釐米),體重約為6盎司(170克)。因為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這種蜘蛛時,它正在捕食一隻蜂鳥,故被命名為食鳥蜘蛛。  巨型食鳥蜘蛛主要生活在亞馬遜雨林地區,性情較為溫和。儘管成年巨型食鳥蜘蛛的毒牙約有1.5英寸長(合3.8釐米),但毒牙僅帶有少量毒性,對人體損害不大。
  • 世界十種體積最大的蟲:古老巨型蟲體長達2.4米-世界,最大,蟲——快...
    巨脈蜻蜓的翼展達2.5英尺(0.75米)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鳥類、魚類和昆蟲在過去都曾產生過龐然大物,因此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些史前的最大昆蟲,以便更加全面地認識現在它們的後代。最出名的遠古巨型昆蟲生活在大約3億年前的石炭紀,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巨型蜻蜓——巨脈蜻蜓(Meganeura)(上圖)和巨型蜈蚣——遠古蜈蚣蟲(Arthropleura)。
  • 世界最大的水生昆蟲現身青城山 翅展達21.6釐米創吉尼斯紀錄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羅向明)金氏世界紀錄首次出現了中國昆蟲的身影。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發現的一隻越中巨齒蛉個體,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最大的水生昆蟲。    2015年7月,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在四川青城山發現一種看起來像著長牙的巨型蜻蜓的怪蟲,經鑑定是一種叫越中巨齒蛉的水生昆蟲。對標本測量後發現,最大個體翅展達21.6釐米。這個發現很快引起國際廣泛關注,因為過去公認生存於現代的最大水棲昆蟲,產於中南美洲的一種叫「直升機豆娘」的蜻蜓,其兩翼張開時有記錄的最大寬度為19.10釐米。而此次發現的最大的越中巨齒蛉翅展比前者寬近2釐米。
  • 青城山發現"巨型蜻蜓" 系世界最大水棲昆蟲(圖)
    青城山發現"巨型蜻蜓" 系世界最大水棲昆蟲(圖) 2014-07-21 10:53:33來源:成都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 遠古時代的巨型怪物, 巨大蜈蚣體長超2.4米, 蜻蜓竟以松鼠為食!
    巨大蜻蜓!現代的蜻蜓體型較小,但是它們的祖先卻十分龐大,遠古時期巨大蜻蜓翼展達到60釐米,身體長度接近40釐米。這種龐大身體讓研究人員猜測它可能以青蛙、松鼠大小的動物為食。這種體型龐大的史前蜻蜓滅絕的原因是地球大氣層數百萬年前開始氧氣含量升高。遠古蜈蚣蟲!
  • 遠古蜈蚣長達三米!十大巨型動物盤點
    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些巨型動物吧!狐蝠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種類,最長可達2米以上,兩翼展開可達90釐米以上,由於頭部長的像狐狸而得名。巨型黃貂魚巨型黃貂魚是目前發現的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這種魚生活在幾百萬年前,沒想到現在還存在於這個世界。
  • 2米長的「巨型蜈蚣」你見過沒有?
    科學家認為節胸屬的成員普遍都為草食性,證據在於一些標本的腸道內與糞化石曾發現蕨類孢子與石松門植物的殘骸。節胸屬於二疊紀初期就滅絕,當時潮溼的氣候乾涸,破壞了雨林及造成沙漠化。因此,大氣的含氧量也大幅下降。巨型的節肢動物都不能在此乾涸及低氧的環境下生存。
  • 2米長的「巨型蜈蚣」你見過沒有?
    科學家認為節胸屬的成員普遍都為草食性,證據在於一些標本的腸道內與糞化石曾發現蕨類孢子與石松門植物的殘骸。節胸屬於二疊紀初期就滅絕,當時潮溼的氣候乾涸,破壞了雨林及造成沙漠化。因此,大氣的含氧量也大幅下降。巨型的節肢動物都不能在此乾涸及低氧的環境下生存。
  • 翅展最大達710毫米 蜻蜓老祖宗為什麼如此彪悍?
    目前發現的個頭最大的蜻蜓,翅展最大達710毫米,生活在距今2.8億年前的早二疊世,是世界已知最大的昆蟲。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輕盈的飛行高手在億萬年前擁有如此龐大的身軀呢?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單翅長101至102毫米,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A4紙短邊的長度),是我國中生代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  同樣是張海春團隊,幾年前在內蒙古寧城侏羅紀道虎溝化石層,還發現了1件保存近完整的蜻蜓前翅化石,單翅長107.6毫米,寬14.3毫米,據此推斷該蜻蜓翅展達225毫米,是我國已知蜻蜓目最大的種類,也是世界第四大的蜻蜓。
  • 史前恐怖「巨蟲時代」:蜻蜓比鳥大,蠍子近1米,「蜈蚣」2米多!
    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時代就是石炭紀,因為這個時期地球出現了最早有飛行能力的生物,同時也是一個「巨蟲橫行」的恐怖時代。其外表和現在的蠍子差不多,但體長將近1米(70釐米左右),屬於超大plus版。但相較於其他昆蟲,普莫諾蠍存在地球上的歷史很短,它們的化石僅在蘇格蘭的西洛錫安等地區被發現,加上出土量極少,所以它們的食性、生活方式都十分神秘,科學家只能推測其以小型四足動物或者其他節肢動物為食。
  • 3億年前巨脈蜻蜓,領先翼龍的空中霸主,翅膀展開長達76釐米
    有那麼一種巨型飛蟲,在史前世界異軍突起,甚至比翼龍更早地成為天空的霸主。史上最大昆蟲巨脈蜻蜓。巨脈蜻蜓生活於距今3億年前,沒錯比體型巨大的恐龍更早地存在於世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昆蟲,讓人不寒而慄的巨獸,飛行時速超過20公裡,雙額可將小型爬蟲咬成碎片。
  • BBC與怪獸同行:老鷹般大蜻蜓比恐龍先滅絕(圖)
    巨型蜻蜓竟有老鷹那麼大  蘭西  蜻蜓像鷹一般大,蜈蚣足有數米長,它們就像來自科幻電影中的外星生物。英國廣播公司(BBC)和600名科學家合作,利用兩年時間拍攝了科學紀錄片《與怪物同行》,首次向人們揭開恐龍之前地球生物的真實面貌。  攝製花了兩年  據英國媒體報導,該片是在參考化石證據的基礎上通過電腦特技攝製而成的。
  • 盤點9種世界上最小的昆蟲
    從不到一頭釘的蜘蛛到一釐米長的螳螂,這是世界上最小的昆蟲奇蹟。西方侏儒藍蝴蝶儘管它們看上去華麗而精緻,但史前化石表明已經存在了2億多年。在沒有什錦花粉盛宴的時代,現代蝴蝶的史前祖先在恐龍中飛舞。他們還設法度過了諸如冰河世紀這樣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 科普:不可思議的昆蟲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些昆蟲身上的神奇之處。石炭紀的巨型昆蟲石炭紀從距今它3.59億年前開始,延續到2.99億年前,由於這一時期全世界形成煤而得名。石炭紀的昆蟲以體型巨大而著稱,下圖中的蜻蜓叫做巨脈蜻蜓(學名:Meganeura monyi),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是3億年前石炭紀一種已滅絕的昆蟲,外型與現今的蜻蜓接近。翼展範圍自 65 cm到超過 70 cm,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曾出現最大的飛行昆蟲物種。它們是掠食者,以其他昆蟲及小的兩棲動物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