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活化石」文昌魚 臺灣金門繁殖成功(圖)
文昌魚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生物演化研究的重要物種之一的文昌魚在臺灣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在室內繁殖成功並保存。
文昌魚屬脊索動物門的頭索動物亞門,寒武紀地層中就發現文昌魚化石。文昌魚外觀形態在漫長的演化歷史並沒有明顯變化,因此有「活化石」之稱。
金門公園管理處在2010年5月曾委託學者調查研究金門沿岸文昌魚生態,在金門西側與南側海域的料羅灣、金烈水道與小金門周遭海域規劃34個測站採集文昌魚,只在3個底質為中等佳到尚佳的粗砂環境測站中,有文昌魚捕獲的紀錄。
研究也發現,金門水域捕獲的文昌魚,分別是白氏文昌魚與日本文昌魚,這2種文昌魚的吻鰭、前臀鰭腔室、尾鰭形態不同。
近年大陸沿海經濟開發與環境變遷,文昌魚族群大量減少,因此大陸已將文昌魚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與廈門一水之隔的金門,因限制沿岸的開發,自然環境未受太大的破壞,相對地保持許多野生動物棲地的完整性。有位美國科學家曾發表文章,敘述廈門與金門間海域有大量的文昌魚棲息與漁民捕撈文昌魚的工具、生產活動。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