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島路千人掘地三尺挖花蛤 文昌魚的家"鏟"不忍睹

2021-01-13 廈門房地產聯合網(xmhouse.com)

上千人挖花蛤

文昌魚

  每月農曆十五,環島路會展中心一帶海域潮水退得遠離岸邊,總有許多人,有時甚至有上千人蹚著淺淺的海水挖花蛤。昨天,不少市民致電本報市民熱線表示擔心:那片海灘是文昌魚保護區,那麼多人帶著鏟子挖花蛤,會不會傷到文昌魚?

  擔心

  一鏟子下去 文昌魚經得起折騰嗎?

  昨天退潮期間,記者來到會展中心附近海灘,海水並不像本月農曆十五那天退潮時離岸那麼遠,遊客很多,但並不是在挖花蛤。

  家住前埔的居民陳先生說,幾年前,就有許多附近的居民到這片海域挖花蛤,這兩年,農曆十五前後跟風前來挖花蛤的人數每天達到1000多人,因為農曆十五是大潮,退潮後,蹚著海水離岸走一兩公裡,能挖到不少花蛤,但是這非常危險。

  陳先生說,之前聽說過,這片海域是文昌魚保護區,文昌魚都生活在很淺的沙灘裡,挖花蛤就好像淘金一樣,把一鏟沙子鏟進網罩,再在水中將沙子「過濾」掉,如果有文昌魚,也肯定會一併鏟進來,文昌魚脆弱的生命,能經得起這樣的折騰嗎?

  呼籲

  沒了家四處逃竄,容易被天敵吃掉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方永強教授是研究文昌魚的專家,他說,文昌魚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廈門,文昌魚主要把家安在了環島路沿線的前埔-黃厝海域,此地已經被確定為文昌魚四大保護區之一,另外還有大小嶝海域、鱷魚嶼保護區和靠近金門的保護區。

  之前,對文昌魚造成影響的主要是挖沙和炸魚,現在經過廈門市漁業部門監管,這方面的影響已經逐漸減少。「挖花蛤主要會對文昌魚的生存環境造成破壞。」方永強說,文昌魚主要生活在淺海,水深為5米至10米以下的中粗沙地上,退潮的時候,挖花蛤的人們用鏟子鏟,必然會對文昌魚的棲息地造成破壞。

  方永強解釋說,目前為止,發現最長的文昌魚有60多毫米長,因此推斷文昌魚的壽命為六七年左右,比原先公布的壽命還要多一歲,它主要是鑽入沙中,半穴居生活,只露出一點點,食用硅藻,挖花蛤時,翻動沙子,就把泥巴翻騰起來,沙子被破壞了,就相當於拆了文昌魚的家。

  方永強說,文昌魚的家被破壞了,活著的文昌魚就四處逃竄,一旦被魚類、蝦、螃蟹或海星等天敵發現,就會被吃掉。

  難題

  文昌魚只吃硅藻

  大規模養殖難度大

  方永強教授說,現在前埔和黃厝海域的文昌魚已經越來越少,一平方米僅有三五頭文昌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平方米幾十上百條的文昌魚「盛況」如今已一去不復返。

  文昌魚能否養殖?方永強說,如果小範圍實驗養殖,技術上已經實現;但要大規模的進行養殖難度大。文昌魚對水質要求很高,必須經常性換入新鮮海水。其次,文昌魚的食物只能是硅藻,而且生長周期長,人工養殖的成本較高。

  方教授說,要使文昌魚繼續在廈門海域繁衍生息,除了繼續加強管理和保護,定期檢查資源變動情況外,還要定期人工繁殖、幼體培育、放流。

  提醒

  花蛤對毒素不敏感

  赤潮區的花蛤別吃

  此外,方教授提醒,花蛤喜歡吃海洋藻類,有些藻類是有毒的,包含神經毒素,但花蛤偏偏不敏感,食用後只是保存在體內,人食用後會中毒,因此如果海域發生赤潮,那這片海域的花蛤就不宜食用。不過,目前,前埔和黃厝海域沒有發生有毒赤潮,花蛤還可以食用。

  小資料

  文昌魚

  文昌魚,俗名鱷魚蟲,又名蛞蝓魚,以鮮美著稱。文昌魚體形小,只有3-6釐米長,每千克有四五千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外形上具有通透玲瓏的美感,國外又稱「雙尖魚」。事實上文昌魚不是魚,只是外形像小魚,是比魚類低等的動物,屬於古老的脊索動物,被譽為「活化石」。

  1923年,時任廈門大學教授的美國生物學家萊德在考察廈門郊縣海區時,第一次在同安劉五店海域發現中國文昌魚。(文/記者 李曉輝 圖/劉東華)

null

相關焦點

  • 天文大潮廈門千人趕海挖花蛤(圖)
    環島路市民撿花蛤的場景(圖片來自網友「廈門大城小事」的微博)  閩南網7月24日訊 「我們組隊去挖花蛤吧!」原來,這兩天恰逢陰曆十五、十六日,又趕上了天文大潮,在廈門環島路海水退潮時,海水「後撤」到離海岸一兩公裡的遠處,露出大片海灘,引來上千群眾下海挖花蛤。  昨天,陳先生在網上看到很多人來到環島路海邊挖花蛤,有的還曬上自己的戰利品,隨即便決定帶上家人一起過來。沒想到,來到海灘上便看到黑壓壓的一群人,好多人,估計上千了吧。有老有少,還有許多像他們這樣一家子齊上陣的「隊伍」。
  • 黃厝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現違法偷捕者 還文昌魚一個清靜的家
    由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市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衛海寧物業管理公司、思明區政府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合行動小組經嚴密部署,在昨日行動中共查扣非法電魚漁具3套、非法採補花蛤工具多套,沒收非法採捕花蛤和小雜魚數十公斤並放回大海,勸離教育違法捕撈人員數十人;同時,行動人員還對現場的數百名市民遊客進行了教育勸導。
  • 莆田城廂靈川下尾村:「花蛤第一村」面臨第三次轉型當口
    原標題:莆田城廂靈川下尾村:「花蛤第一村」面臨第三次轉型當口 記者手記 花蛤行業期待新農人 與種植業相比,花蛤養殖業更早地實現了機械化、規模化生產,因此給養殖戶帶來了可觀的規模效益。然而,與種植業近年來興起的精緻農業、觀光農業、網際網路+農業等新業態相比,花蛤養殖業依然停留在以規模取勝的階段,沒有鮮明的產品分級,沒有營銷手段的創新。歸根結底,是這一行當缺乏新農人。 花蛤產品,需要新農人給予重新定位。花蛤一直被稱為「平價海鮮」,水產市場中銷售的花蛤一般只有兩種等級,價格相差也不大。
  • 六月初一適逢大潮 環島路海灘眾多市民遊客潮間趕海
    記者 陳理傑 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陳理傑)昨日是農曆六月初一,適逢大潮,傍晚6時許,潮水處於低位,在廈門環島路海灘上,眾多市民和遊客拎著袋子或塑料桶討海,從泥沙中挖出花蛤、沙蟲、螃蟹等海洋生物。
  • 合江千人下河挖「玉石」 專家:是普通石英 一文不值
    村民剛挖出來的長江奇石。因石中有「玉」的傳言,近一個月來,瀘州合江縣南灘鎮的河灘上熱鬧非凡。上千村民開挖河道晝夜尋寶,河灘被挖得千瘡百孔。17日凌晨5點半,南灘鎮攀灣村的村民楊建來到鎮內的河道挖石點——洗豬灘。能「慧眼識玉」而成了「名人」的楊建將鎮上蛋糕店的小杜也帶來了,小杜說,這是他第一次來挖。沿途,有幾十名村民返回。「今天挖了好多?」每遇村民,楊建便問。17日下午,記者將村民贈與的兩塊「合江奇石」帶到了四川省地質礦產局113地質隊礦勘院鑑定。
  • 花蛤是麻雀變的,老虎是魚變的:中國古代的「神奇動物」
    它在中國從黃海到南海都有,能長到三米多,身體粗壯,體側有縱條紋,酷似虎紋。因此在英語裡叫「Tiger shark」。居氏鼬鯊正是「無所不食,諸魚鹹畏」,魚、海龜、海鳥,什麼都吃,也有眾多傷人記錄。巨大的身體、身披虎紋、口大牙多、常常傷人,可以說完美匹配傳說中的「虎鯊」。另外,噬人鯊(大白鯊)中國海裡也有,也是化虎之鯊的可能原型。
  • 廈門名貴特產「文昌魚」
    本期內容文昌魚
  • 金環胡蜂安營地下 消防掘地三尺強拆蜂巢
    金環胡蜂安營地下 消防掘地三尺強拆蜂巢 來源:紅網 作者:鄧微 編輯:楊潔 2014-11-14 16:09:30
  • 跟海邊人學的炒花蛤,前三步最重要,少一步,一口花蛤一口沙!
    說起大排檔,說起辣炒花蛤,我想很多人除了會想到好吃還會想到泥沙,夏天吃花蛤我覺得最煩人的就是吃得滿嘴都是泥沙,特別是去飯店點這道菜,完全就是看運氣,運氣好能吃到乾淨的花蛤,運氣不好,一口花蛤一口泥沙。
  • 為什麼文昌魚不是魚?
    並文昌魚嘴的前端長有口笠觸手,起到感覺器官和過濾進入口中的海水的作用。文昌魚擁有血管系統,但沒有心臟,血液由一部分血管的脈動帶動。中國青島、廈門是文昌魚的兩個主要棲息地。此外,整個東南亞沿海均有發現文昌魚。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佛羅裡達州也有分布。
  • 美食推薦:醬焗魚頭、乾鍋香辣脆藕、蔥油花蛤製作方法
    4、攪拌均勻,蓋上蓋子,或者用保鮮膜覆蓋在盆口,密封入冰箱冷藏室半個小時,期間準備配菜:土豆、豆腐、芹菜、蒜苔、辣椒; 5、鍋內熱植物油,分別將豆腐塊和土豆條炸至表面金黃,炸好的豆腐塊和土豆條,這兩種東西都是特別容易吸收入味、好吃的食材; 6、留底油,放入蔥白、生薑片、大蒜(整粒)煸炒出香味,挖1
  • 花蛤這麼吃,比大排檔好吃一百倍花蛤這麼吃,比大排檔好吃一百倍
    相信花蛤(huage)大家都喜歡吃,尤其是夏天在大排檔的時候,毛豆花生跟花蛤應該是大家最長點的吧。但是吃來吃去似乎也就是辣炒花蛤一道菜了。不得不說花蛤就這麼一個吃法還能經久不衰絕對說明花蛤作為食材的潛力是相當大的,今天小編要做的就是將花蛤的潛力都激發出來,不僅要教你做出一道美味的辣炒花蛤,還在辣炒花蛤的基礎上做一道改進的美食,只要你學會了辣炒花蛤就相當於學會了兩道菜,是不是迫不及待了呢?第一個就是咱們最長吃的了,也就是辣炒花蛤。
  • 「活化石」文昌魚 臺灣金門繁殖成功(圖)
    原標題:「活化石」文昌魚 臺灣金門繁殖成功(圖) 文昌魚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生物演化研究的重要物種之一的文昌魚在臺灣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在室內繁殖成功並保存。文昌魚外觀形態在漫長的演化歷史並沒有明顯變化,因此有「活化石」之稱。  金門公園管理處在2010年5月曾委託學者調查研究金門沿岸文昌魚生態,在金門西側與南側海域的料羅灣、金烈水道與小金門周遭海域規劃34個測站採集文昌魚,只在3個底質為中等佳到尚佳的粗砂環境測站中,有文昌魚捕獲的紀錄。
  • 工人掘地三尺 生擒25歲巨大白蟻
    根據痕跡,他們在附近的綠地挖了3天,在離地面1米7左右,挖到了螞蟻槽最深的地方,終於找到了蟻巢,並在蟻巢裡發現了只25歲大的蟻后,這隻黑翅土白蟻蟻后,長約5釐米,整體呈淡黃色。黑翅土白蟻是白蟻中群體最大的一種,一般築巢在潮溼的地底下,繁殖能力非常強,數量眾多,以樹皮和木纖維為食,會分泌酸性物質,連鋼筋水泥都能洞穿,對建築物危害非常大。
  • 蒸著吃的花蛤更鮮美,幾塊錢一大盤,夏天就愛這口
    以下,和大家分享一道蒜蓉粉絲蒸花蛤的做法,這樣做好的花蛤吃起來特別特別鮮嫩,每一口都有滋有味,喜歡的親們一定要試試看~具體製作方法第一步:準備食材。花蛤400克、粉絲1小把、剁椒少許、蒜適量、香蔥適量、香菜適量。
  • 粉紅燕鷗成群光臨廈門環島路
    阿卉攝小鳥在海邊淺灘躍躍欲試;大鳥像炮彈一樣砸入海中;鳥爸爸鳥媽媽捕到魚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將魚兒餵給小鳥,而是讓它們奔跑過來……6月30日下午,一場鳥類嬉戲覓食的場面在會展海灘盛大上演,吸引眾多鳥友和攝友圍觀。觀鳥愛好者、85歲的馮老先生讚嘆:「我喜歡觀察記錄鳥兒生活的全過程,求偶、嬉戲、孵蛋、捕食……每一幕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 中國珍稀物種「活化石」文昌魚被搬入螢屏
    進化觀點認為,文昌魚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億年之久,其大部分特徵類似無脊椎動物,所不同的是文昌魚的背部存在脊索。文昌魚的脊索億萬年之久仍然沒有「升級」為脊椎,令進化論的持有者如獲至寶,文昌魚的脊索被視為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證據,而文昌魚也被視為「存活至今的化石」,一直是生物演化領域的「明星物種」。
  • 洗花蛤時,萬萬不可只加鹽,老漁民:牢記一招,花蛤瘋狂快速吐沙
    大家好,很多人都很喜歡吃花蛤,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對花蛤能都是很愛吃的。花蛤是一種最常見的海鮮食材,花蛤它和花甲是不同類型的品種,雖然外表長得像花甲,但是花蛤它的肉質,會比花甲更好吃。花蛤的做法有很多,我們可以把花蛤炒著吃,煮著吃或者蒸著吃,但是最入味的吃法,是採用爆炒的方式,去對其進行製作,味道會更香。但是買回家以後的花蛤,如果花蛤處理不好的話,它就會像花甲一樣,裡面會殘留很多的泥沙,從而嚴重影響到其口感。所以買回家的花蛤,我們一定要先對其內部的泥沙進行處理,以免在吃的時候,會誤食到沙子。
  • 廣西老鄉挖野菜,卻挖出魚來,這啥原理?
    草地裡挖野菜還能挖出魚來?在南方,冬季挖野菜並不是多麼稀奇的事,然而在廣西,幾位老鄉去荒地裡挖野菜時,卻上演令人目瞪口呆一幕……——野菜沒找著,兩位老鄉竟在野草底下捉出幾條大魚來。這些魚全身烏黑,尖頭硬鱗,應該是農村水溝裡常見的掠食魚,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