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在海邊淺灘躍躍欲試;大鳥像炮彈一樣砸入海中;鳥爸爸鳥媽媽捕到魚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將魚兒餵給小鳥,而是讓它們奔跑過來……6月30日下午,一場鳥類嬉戲覓食的場面在會展海灘盛大上演,吸引眾多鳥友和攝友圍觀。觀鳥愛好者、85歲的馮老先生讚嘆:「我喜歡觀察記錄鳥兒生活的全過程,求偶、嬉戲、孵蛋、捕食……每一幕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當天的主角是白額燕鷗、黑枕燕鷗和粉紅燕鷗。它們是廈門的夏候鳥,每年夏天,都會飛來廈門繁衍生息。特別是粉紅燕鷗,一般在遠離岸線的無人島礁活動,這次來到海灘和人類近距離接觸,實屬少見。
期待
下一秒鏡頭裡出現什麼畫面?真不知道
上周,市觀鳥協會會員柯玉坤發現,漲潮時,環島路會展海邊就會出現成群燕鷗捕魚的盛況,甚至有平時難得一見的粉紅燕鷗。信息在群裡一發布,鳥友們立即炸了鍋,大家相約要去會會這群小精靈。
6月30日下午4點左右,太陽炙烤著沙灘,海邊熱浪滾滾。記者來到海邊時,已有3名鳥友在拍攝了,長槍短炮、帽子、小馬扎、望遠鏡、毛巾、袖套,裝備十分齊全。市民狄先生家住前埔南區,住得最近所以也來得最早,他說:「我怕曬,又想拍好畫面,因此準備要做得齊全一些。」
此時,海面上飛翔的多是黑枕燕鷗和白額燕鷗。狄先生一路追隨著鷗群,非常興奮。他說,他早上就來過一趟,當時海水十分清澈,小魚兒成群跳躍,但捕食的燕鷗較少,沒想到再來時,發現燕鷗們數量增加了,而且戰鬥力十足。
「我就想拍到燕鷗捕魚的畫面。」狄先生說,平時他拍的都是鳥兒展翅高飛的畫面,這次它們集體捕魚,非常吸引他,「你不知道下一秒鏡頭裡會出現什麼畫面,都是鳥兒帶給你的驚喜。」
感悟
什麼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看看它們
下午將近5點,海邊的淺灘上仍是白額和黑枕燕鷗的主場。一隻黑枕燕鷗飛快掠過水麵,迅速下墜砸入水中,再飛起時,嘴裡已叼著一隻小魚。有趣的是,當它來到小鳥們身邊時,並沒有第一時間將魚兒餵給「孩子們」,而是飛到另一邊淺灘。嗷嗷待哺的孩子們追著飛了一段,它才把魚兒餵給「孩子們」。
市觀鳥協會資深會員凌飛鶴感慨道:「什麼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看看它們就知道了。燕鷗成鳥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在鼓勵幼鳥多練習飛行,餵食教育兩不誤。」
淺灘邊,此時風還不算太急,幼鳥們嘗試張開翅膀短距離飛行,海浪湧來時,多隻幼鳥躲閃開,不過仍有一隻立在潮中,潮水退去後,它仍穩立不動。稍後,它試探地把一隻爪子探入淺水,儘管沒有收穫,但還是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這是它成長的一步,今後它就要自行覓食了。
驚喜
長槍短炮在守候什麼明星?粉紅燕鷗
下午5點半,海邊一處堤岸成了「C位」觀鳥地,多位鳥友架起了長槍短炮。此時,鳥兒們在疾風中飛翔觀察著,一看到食物便俯衝而下,遠看像一顆顆炮彈砸入水中。一位市民感嘆:「最初我還以為它們被風打進海裡了,後來才發現是在覓食,就像坐跳樓機一樣,太刺激了!」
下午6點,觀鳥的隊伍更壯大了,人和機器搭成了一堵「觀鳥圍牆」。
「來了!粉紅來了!」凌飛鶴最先注意到粉紅燕鷗闖入鏡頭。不同於熱衷群體行動的黑枕燕鷗,姍姍來遲的粉紅燕鷗三三兩兩齣現。它們旁若無人,眼中只有食物,對不遠處的長槍短炮和興奮的人群絲毫不理睬,頗有點明星範。到場後,它們表現得「快準狠」,一次又一次朝海裡猛扎。
此時潮水已升高,風大浪急,海風的呼嘯和海浪的拍擊聲裹挾著燕鷗的鳴叫,分外喧囂,而堤岸上顯得十分寂靜,反差鮮明而有趣。
「粉紅燕鷗、黑枕燕鷗……」舉起望遠鏡,一隻只細數闖入鏡頭的燕鷗,就讀於何厝小學6年級的鄒文露顯得很專業。因為喜歡畫鳥,她媽媽從三年級起便帶她一同觀鳥,「為了觀鳥,她凌晨4點多一叫就起來,跟著她,我也學到很多。」文露媽媽說。
【科普一下】
粉紅燕鷗
體型中等,喙直,燕形尾。擅長俯衝潛水,但多不常遊泳。以小型魚類為主要食物,也取食昆蟲和海洋無脊椎動物等。雌鳥雄鳥相似。
在繁殖季節,它們的胸呈粉紅色,故而得名粉紅燕鷗。成年後,尾巴深叉,頭頂呈黑色,翅膀為珍珠色,腳為紅色。
【分析】
為何這次離人這麼近
市觀鳥協會資深會員介紹,燕鷗因與家燕的尾型相似而得名,是鷗科中體型較小的類群,種群較多。在華南地區,繁殖季一般在4月到8月左右,通常成小群棲息於沿海島嶼和內陸湖泊等處,黑枕燕鷗、白額燕鷗、粉紅燕鷗是廈門的夏候鳥。
廈門常見的燕鷗有黑枕燕鷗、白額燕鷗、粉紅燕鷗、大鳳頭燕鷗等。粉紅燕鷗並不少見,但一般在遠離岸線的無人島礁活動,今年在近岸處聚集覓食,應該是因為魚群密集,吸引燕鷗聚集,因而產生了觀察機會。
往年,燕鷗常見於環島路書法廣場、白城到胡裡山炮臺海邊一帶。「燕鷗數量的增長和氣候、食物、附近海島人為活動情況等多種因素都有關。」他說,相較於附近幾個海島,環島路沙灘一帶退潮後較為平整,食物豐富,是燕鷗幼鳥學習覓食、飛行的好場所。
溫馨提示
市民遊客觀鳥時,最好與鳥兒保持20米左右的安全距離,不要驚擾它們正常捕食、餵食及生活,儘量不要在附近釣魚。此外,環島路堤壩邊沒有圍欄,觀鳥時要留心腳下。
來源:廈門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