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珍稀物種「活化石」文昌魚被搬入螢屏

2021-01-13 手機鳳凰網

中新網上海4月12日電(記者 宗晨亮)「中國珍稀物種」系列電視紀錄片《文昌魚》即將在上海電視臺播出,記者從12日在上海科技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片的制播有望喚起國人對這一極具科研價值的珍稀物種的關注。

進化觀點認為,文昌魚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億年之久,其大部分特徵類似無脊椎動物,所不同的是文昌魚的背部存在脊索。文昌魚的脊索億萬年之久仍然沒有「升級」為脊椎,令進化論的持有者如獲至寶,文昌魚的脊索被視為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證據,而文昌魚也被視為「存活至今的化石」,一直是生物演化領域的「明星物種」。

然而記者獲悉,由於近年來栖息地被嚴重破壞,絕大多數人多文昌魚都是只聞其名不見其面。為了揭開文昌魚的神秘面紗,上海科技館與上海真實傳媒有限公司合作,第一次用影像方式全面記錄文昌魚。紀錄片《文昌魚》於2012年4月開拍,拍攝過程歷時1年。

影片主創人員介紹道,此番拍攝首度捕捉到了文昌魚的繁殖和捕食等行文。主創團隊在充分理解科學原理的基礎上,將文昌魚的內部構造和生理過程藉助動畫的方式進行演繹,影片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影響價值。

同時記者獲悉,「中國珍稀物種」系列片中,《中國大鯢》、《揚子鱷》、《震旦鴉雀》、《巖羊》已經陸續在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播出。儘管相較於歐美的紀錄片,國內科普紀錄片正處於起步階段,但優秀國產科普片的需求量很大,以上這些科普片的收視率超過了央視記錄頻道當日的平均收視率,正說明了這些影片的科技傳播價值。

記者另外獲悉,由上海科技館以主創身份參與開放的第三部4D電影《魚龍勇士》12日首映。影片以科學為基礎,採用卡通娛樂的風格,向觀眾展示了侏羅紀海洋中複雜的生物關係和變幻的生活環境。

相關焦點

  • 廈門「活化石」文昌魚上螢屏 揭開水中大熊貓面紗
    廈門文昌魚。由於文昌魚個頭很小,加之近年棲息地被嚴重破壞,所以儘管很有名氣,但真正見過文昌魚的人卻很少。除了青島、廈門兩個產地的沿海漁民有些印象之外,絕大多數人都是只聞其大名而不見其面目。為了揭開文昌魚的神秘面紗,上海紀實頻道赴廈門劉五店取景,首次用影像方式全面記錄文昌魚。  據導演項先堯介紹,由於文昌魚體形細小,動作敏捷,又有水下鑽沙的習性,對拍攝者的耐心、技術和觀察力都是一種挑戰。
  • 「活化石」文昌魚 臺灣金門繁殖成功(圖)
    原標題:「活化石」文昌魚 臺灣金門繁殖成功(圖) 文昌魚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生物演化研究的重要物種之一的文昌魚在臺灣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在室內繁殖成功並保存。文昌魚外觀形態在漫長的演化歷史並沒有明顯變化,因此有「活化石」之稱。  金門公園管理處在2010年5月曾委託學者調查研究金門沿岸文昌魚生態,在金門西側與南側海域的料羅灣、金烈水道與小金門周遭海域規劃34個測站採集文昌魚,只在3個底質為中等佳到尚佳的粗砂環境測站中,有文昌魚捕獲的紀錄。
  • 廈門「活化石」文昌魚上螢屏 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資料圖)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訊(記者 劉筠)「中國珍稀物種」系列電視紀錄片第5部——《文昌魚》昨晚十點,通過上海紀實頻道《華夏》欄目播出(今日10:00,15:00重播)。《文昌魚》於2012年4月開拍,歷時1年。由於文昌魚個頭很小,加之近年棲息地被嚴重破壞,所以儘管很有名氣,但真正見過文昌魚的人卻很少。
  • 青島西海岸將建國家級海洋公園 保護活化石文昌魚
    規劃期限為10年,以保護珍貴的活化石——野生文昌魚、野生刺參、西施舌等海珍品生態環境及海砂資源為重點,分兩個階段實施,近期將重點開展管理保護、生態監測、宣傳教育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遠期將打造成資源效益、生態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的海洋公園。
  • 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中國珍稀動物上榜
    &nbsp&nbsp&nbsp&nbsp2016年5月5日,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中國珍稀動物上榜。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很多的珍稀動物,有很多野生動物面臨滅絕的危險,近日,動物協會盤點了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中國的的幾種珍稀動物都排在其中,下面小編帶你看下全球僅存十大珍稀動物。
  • 廣東茂名海區發現大量恐龍時代海洋生物文昌魚
    廣東茂名海區發現大量恐龍時代海洋生物文昌魚
  • 40餘種珍稀植物亮相中國特色及世界珍稀植物展
    人民網北京10月3日電(池夢蕊)「每一種中國珍稀植物,都是一張中國的名片」。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北京植物園於10月1日至7日在熱帶展覽溫室內舉辦「世界奇珍——中國特色及世界珍稀植物展」。展覽展出中國特色植物及世界珍稀植物共40餘種100餘株。
  • 中國獨有的銀杏,明明滿大街卻是極其珍稀物種?基因揭示古老秘密
    相信不少人在小學都學過一篇活化石的文章,而銀杏樹儼然就屬於活化石的一種。為什麼會將這樣一顆感覺處處可見的樹木歸結為活化石呢?要知道,化石几乎都是成千上百年,經過歲月的沉澱後,保留下的無生命體徵的東西。而銀杏樹儼然是一種「精力旺盛」的植物。
  • 環島路千人掘地三尺挖花蛤 文昌魚的家"鏟"不忍睹
    陳先生說,之前聽說過,這片海域是文昌魚保護區,文昌魚都生活在很淺的沙灘裡,挖花蛤就好像淘金一樣,把一鏟沙子鏟進網罩,再在水中將沙子「過濾」掉,如果有文昌魚,也肯定會一併鏟進來,文昌魚脆弱的生命,能經得起這樣的折騰嗎?
  • 中國最珍稀的魚,中華鱘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魚是我們是最常見的一種食材,中國人吃魚的歷史有兩千多年了,不管是河裡的魚還是海裡的魚,經過大廚們的手都會變成一道道可口的佳餚。中華鱘在我國是非常有名的魚類,它們渾身都是寶,食用、藥用、科研價值很高。不過由於數量稀少,中華鱘十分珍貴,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下面小編帶你們來認識一下中華鱘!
  • 漁民深海捕怪魚「活化石」皺鰓鯊 該物種已在地球存活八千萬年
    2015年1月22日,據外媒報導,近日,澳大利亞漁民在拖網捕魚的時捕上一條「怪魚」。經鑑定,這是一條被稱為「活化石」的皺鰓鯊(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該物種已在地球上存活了8000萬年。
  • 全球十大活化石物種
    在地球物種進化歷程中,伴隨著生物災難末日和旺盛繁殖,其中許多物種像恐龍一樣逐漸退出了地球歷史生物圈,人們對它們的認識只能基於化石和標本。但地球上也存在著一些頑強的物種,曾經幾乎滅絕消失,現又重現其身影。
  • 中國紀念幣-宋慶齡誕辰100周年-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大熊貓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大熊貓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十八條明確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根據需要發行紀念幣。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限量發行的人民幣,包括普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紀念幣是可以作為商品進行買賣交換的人民幣。普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同屬於紀念幣的兩種不同類別,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但兩者有著很大的區別: 第一,材質。
  • 《人民日報》:長江活化石,法律來保護
    >12月3日,《人民日報》刊發題為《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制定 長江活化石,法律來保護》的報導。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中華鱘曾與恐龍同時期生活,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被譽為長江活化石。按照其生活習性,中華鱘常年在近海棲息生活,性成熟後,開始溯江而上,一直洄遊到長江中上遊進行繁殖,而後返回長江口,適應海水後回歸大海;孵出的幼魚則會洄遊至長江口停留數月,逐漸適應海水,然後入海生活,直至性成熟後再進入長江進行繁殖。
  • 我國稀有的珍稀植物
    下面就來認識幾種稀有的珍稀植物吧。藤棗,中國僅此1屬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Ⅰ級,僅見於雲南地區。果子呈橢圓形,個頭兒跟平時吃的棗子差不多,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和東南部地區。生長在海拔840-1500米的密林中。
  • 為什麼文昌魚不是魚?
    並文昌魚嘴的前端長有口笠觸手,起到感覺器官和過濾進入口中的海水的作用。文昌魚擁有血管系統,但沒有心臟,血液由一部分血管的脈動帶動。中國青島、廈門是文昌魚的兩個主要棲息地。此外,整個東南亞沿海均有發現文昌魚。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佛羅裡達州也有分布。
  • 百株中國特色及世界珍稀植物國慶植物園展出
    「活化石」之稱的桫欏、兩片葉子活千年的千歲蘭......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北京植物園10月1日至7日在熱帶展覽溫室內舉辦「世界奇珍——中國特色及世界珍稀植物展」。百餘株中國特色植物及世界珍稀植物展出。
  • 脊椎動物祖先的「活化石」:文昌魚
    此外,廈門及其附近地區的人還稱文昌魚為「扁擔魚」和「銀槍魚」。文昌魚得名「扁擔魚」是因為其兩頭尖中央寬,形似扁擔,而得名「銀槍魚」則是因為它看起來很像銀色的槍頭。現在,文昌魚已成為通用的中文名。文昌魚的「文昌」二字很可能源於「銀槍」的諧音,後來又與「文昌帝君」聯繫起來,變得富有神話色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