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4月12日電(記者 宗晨亮)「中國珍稀物種」系列電視紀錄片《文昌魚》即將在上海電視臺播出,記者從12日在上海科技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片的制播有望喚起國人對這一極具科研價值的珍稀物種的關注。
進化觀點認為,文昌魚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億年之久,其大部分特徵類似無脊椎動物,所不同的是文昌魚的背部存在脊索。文昌魚的脊索億萬年之久仍然沒有「升級」為脊椎,令進化論的持有者如獲至寶,文昌魚的脊索被視為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證據,而文昌魚也被視為「存活至今的化石」,一直是生物演化領域的「明星物種」。
然而記者獲悉,由於近年來栖息地被嚴重破壞,絕大多數人多文昌魚都是只聞其名不見其面。為了揭開文昌魚的神秘面紗,上海科技館與上海真實傳媒有限公司合作,第一次用影像方式全面記錄文昌魚。紀錄片《文昌魚》於2012年4月開拍,拍攝過程歷時1年。
影片主創人員介紹道,此番拍攝首度捕捉到了文昌魚的繁殖和捕食等行文。主創團隊在充分理解科學原理的基礎上,將文昌魚的內部構造和生理過程藉助動畫的方式進行演繹,影片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影響價值。
同時記者獲悉,「中國珍稀物種」系列片中,《中國大鯢》、《揚子鱷》、《震旦鴉雀》、《巖羊》已經陸續在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播出。儘管相較於歐美的紀錄片,國內科普紀錄片正處於起步階段,但優秀國產科普片的需求量很大,以上這些科普片的收視率超過了央視記錄頻道當日的平均收視率,正說明了這些影片的科技傳播價值。
記者另外獲悉,由上海科技館以主創身份參與開放的第三部4D電影《魚龍勇士》12日首映。影片以科學為基礎,採用卡通娛樂的風格,向觀眾展示了侏羅紀海洋中複雜的生物關係和變幻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