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有的銀杏,明明滿大街卻是極其珍稀物種?基因揭示古老秘密

2020-11-04 五味凡間

秋天,被稱為是豐收的季節,同時是落葉歸根的日子。絕大多數落葉植物都在秋天來臨之際,將布滿全身的葉子脫下,做好應對寒冬的準備。「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也有人說這是它們對於自然的一種回饋。準備也好,回饋也罷,我們都不難發現,在這些落葉飄落的秋天,它們會不自然地匯集在地面上,鋪起厚厚的一層,別有一番風味。所以每年也會有不少人專門來到落葉飄灑的地方,感受不一樣的自然風景。

說到落葉風景,最美的莫過於銀杏葉了吧。每到秋天,其葉子漸漸泛黃,然後隨著秋風徐徐飄下,鋪就出一條金黃色的大道,讓人們在不經意間產生一種對生命的敬畏感,在不知不覺中安靜下來體會生命的奧秘。

銀杏樹,是落葉喬木,屬於裸子植物。相信不少人在小學都學過一篇活化石的文章,而銀杏樹儼然就屬於活化石的一種。為什麼會將這樣一顆感覺處處可見的樹木歸結為活化石呢?要知道,化石几乎都是成千上百年,經過歲月的沉澱後,保留下的無生命體徵的東西。而銀杏樹儼然是一種「精力旺盛」的植物。

其實銀杏樹之所以被外界稱之為活化石,就是因為其兼具了這兩點保留著原始的生命體型特徵和在當下又充滿生命力,所以才被稱之為「活化石」。曾經有科學家發現過距今大約上億年的銀杏葉化石,結果發現其形態特徵與當下銀杏葉幾乎並沒有什麼差異,甚至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伴隨著該研究的發表,銀杏樹也正式坐實了自己「活化石」的稱號。

難道銀杏樹始終沒有發生變異進化嗎?滄海桑田,大自然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當下中國的環境與建國初期相比,都已經有很大不同了,不少動物甚至都因此產生了一些變異,為什麼銀杏樹在上億年的時光裡都保持了一種形態呢?難道說這種形態是萬能的?

這種猜測自然是不成立的。銀杏樹之所以能夠歷經上億年而不變,主要是由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銀杏樹本身不容易發生形態上的變異,生物學家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形態靜滯」。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銀杏樹普遍有著極長的壽命。以當下存在的野生銀杏樹而言,大部分都有成百上千年的樹齡了,甚至有傳言說,最老的銀杏樹甚至都已經3000多歲了,還有人說在貴州有一棵6000年的銀杏樹,但不知道是真是假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銀杏樹的生命力是十分頑強的,不論是從基因上來看,還是從壽命上來看。但即使如此,如今這個幾乎處處可見的銀杏樹也已經成為了國家珍稀物種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基因揭示古老秘密。在上文我們已經提到過了,當下已存的銀杏樹其實都是曾經所遺留下來的,截止目前為止,已經很少再有新的野生銀杏樹產生了,或者說是根本沒有。雖然我們能夠當下仍然能夠看到不少新生的銀杏樹,但這些都是人工扦插,採用無性生殖的手法獲得的。這種形式獲得的銀杏樹會讓本就難以發生變異的銀杏樹變異機率進一步降低。在不斷變換的環境中,銀杏樹如果難以發生基因突變,最終也必將被歷史所淘汰

其實當下銀杏樹已經不再是處處可見的了,而國人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身處中國而已。曾經,歐洲、亞洲以及北美洲,幾乎都能夠輕而易舉的見到銀杏樹,但當下在其他國家已經不是那麼容易見到了,尤其是一些古老的品種。而相關調查顯示,之所以我國還能夠保留這麼多珍貴的古老銀杏樹,是因為其他地區的銀杏樹都是從中國傳出去的,銀杏是中國獨有的,中國是銀杏樹的發源地,是最適合銀杏樹生長存活的地方。然而當下的事實卻是,即使是中國,也難以產生純天然野生的銀杏樹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道,銀杏樹是怎麼漂洋過海傳到其他國家去的呢?曾有傳言說,中國銀杏最初是傳向了朝鮮、日本這些鄰國,而之後再由日本進行了下一步擴展傳遞。但是生物學家對基因序列做比對後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歐洲的銀杏樹根源與日本的並不相同,而是來自於我國的另一個品種

中國科學家曾對中國以及世界範圍內的所有銀杏樹進行了標本採集以及基因分析,結果發現,世界上所有的銀杏樹其實歸根到底都是來自中國的這三個品種,分別是以浙江天目山為代表的東部種群,以貴州務川和重慶金佛山為主要來源地的西南種群以及以廣東南雄和廣西興安為主要代表的南部種群。而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大部分都是來自浙江天目山的東部種群。因為相對而言,這類銀杏樹有著更強的適應能力和生活能力,在不同的環境下更容易存活下來。

而銀杏樹的大範圍傳播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南北朝時期,中國向朝鮮半島進行傳播,銀杏樹開始初步擴展,第二階段則是隋唐的盛大時期,開始向日本以及歐洲各國進行傳播。自此,銀杏成為了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國的活化石

活化石生命力縱然頑強,但在人們的不斷「摧殘」下,最終也難逃滅亡的命運。沒有新生的有性生殖的天然銀杏樹,有的只是人為種植的自我安慰與欣賞,這些真的能夠長期保留下來嗎?即使保留下來了他們還是活化石嗎?那時的銀杏樹應該不能再說是活的化石了吧。

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也在變得更加美好,然而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卻越來越糟糕。長期以往下去,滅亡的可能不僅僅是銀杏樹等動植物,而是人類了。對大自然的肆意破壞,終究會讓人們自食惡果,想要長久地發展繁衍下去,根本出路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以及儘快恢復自然。

中國獨有的銀杏,明明滿大街卻是極其珍稀物種?基因揭示古老秘密。對此,你有著怎樣的看法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

相關焦點

  • 滿大街的銀杏樹,為什麼要比大熊貓還瀕危?基因揭露古老秘密
    滿大街的銀杏樹,為什麼要比大熊貓還瀕危?基因揭露古老秘密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國家有著許許多多瀕臨滅絕的生物,比如說我們國家的國寶大熊貓,除了動物以外,也有很多瀕臨滅絕的植物,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銀杏樹,對此很多人都會不認同,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往往都能夠看到許多的銀杏樹,無論是在校園和子啊公元當中,都會有銀杏樹的身影,但是實際上,這生機勃勃的銀杏樹確確實實是瀕臨滅絕的物種。
  • 滿大街的銀杏!怎麼就是瀕危物種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銀杏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樹種之一,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並且如今我們看到滿大街的銀杏樹,也是唯一古老的銀杏家族的倖存成員,所以如今的銀杏樹保留了億萬年前的植物模樣
  • 滿大街的銀杏,為何瀕危程度比大熊貓還要高?
    ,再加上其他疾病橫行,一些處於食物鏈末端的生物已經滅絕了,比如渡渡鳥、中國犀牛、新墨西哥狼等,而另一些生物雖然沒有滅絕,但是數量極少已經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這些動物統稱為瀕危動物,在所有瀕危動物中,最著名的瀕危動物當屬於中國的國寶--大熊貓。
  • 滿大街的銀杏樹,到底瀕危在哪裡?
    小時候課本上說銀杏樹是活化石,說銀杏樹是比大熊貓還要瀕危重要的物種,但現在出門一看大街上、弄堂裡、學校周圍遍布著銀杏樹,那麼滿大街的銀杏樹到底瀕危在哪裡了?到底誰在說謊?,並且只存在單一物種,因此中國又被稱為銀杏的故鄉。
  • 滿大街的銀杏,為何瀕危程度比大熊貓還高?
    大熊貓、雪豹等動物很少,所以是瀕危;然而我們平常隨處可見的銀杏,其實也是一種瀕危植物,甚至比熊貓還瀕危!這是什麼道理呢?或許對動物來說,從數量確實可以判斷它是否瀕危,但植物的生理構造和繁殖方式都和動物不同,所以並不能這樣簡單地來看。可以說,植物的基因多樣性越高,它的瀕危程度就越低。這就要涉及到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者之間的區別問題。
  • 植物所合作揭示活化石銀杏的種群進化歷史
    活化石類群起源古老,往往一個支系僅現存一個物種,形態性狀保守,現存分布範圍狹窄,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因此達爾文認為活化石是研究物種滅絕、競爭、適應性等進化生物學核心問題的絕佳體系。銀杏(Ginkgo biloba L.)
  • 明明滿大街都是銀杏樹,為什麼銀杏比大熊貓還要瀕危?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雖然銀杏樹滿大街都是,但實際上它們屬於瀕危物種,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只是在三疊紀末大滅跡,以及白堊紀末大滅絕中,由於地球環境突變,導致一大批不適應地球環境的裸子植物消失了,而銀杏綱更是損失慘重,目前該綱之中只有銀杏這一個物種,可謂是家業凋零。
  • 浙江17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植物 有一種建德獨有!
    浙江於去年9月編制了《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繼續對29個種(類)開展拯救性保護。浙江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其中有一種植物可是咱建德獨有的!你知道它長什麼模樣?
  • 武漢植物園古老孑遺植物群體基因組學和適應性進化研究獲新成果
    揭示環境多元的異質性與生物遺傳變異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物種進化歷史的關鍵,為研究全球氣候變化下生物的適應性進化和瀕危物種的保護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然而,對於非模式物種,環境變化如何促進物種分化以及適應性進化的遺傳基礎知之甚少。
  • 滿大街銀杏樹,怎麼就成瀕危物種了?基因測序揭示驚人事實
    中國種植銀杏的歷史非常悠久,邳州的一顆銀杏樹種植於北魏正光年間,距今已經有1500年歷史。中國的銀杏是怎麼走向世界的全世界的銀杏樹都源自中國,銀杏從中國向全世界「漫遊」的時間集中在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南北朝時期,中國的銀杏樹傳播到了朝鮮半島,第二個階段是隋唐時期,日本遣唐使和僧人從海路將銀杏引進到了日本!
  • 銀杏屬於瀕危植物,為何在很多公園都有?基因測序告訴你答案!
    銀杏在世界自然保護名錄中屬於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也是我國獨有的植物。我們經常在公園或者馬路邊看到的銀杏,基本上都是通過人工培育(無性繁殖)得到的,基因測序表明,世界其他地方的銀杏幾乎都來自於浙江省天目山,現有銀杏已經失去了基因的多樣性,屬於孑遺物種,自然繁衍下去大概率會滅絕。
  • 銀杏長壽千年秘密揭開
    科技日報訊 (吳錫平 餘磊記者過國忠)銀杏原產中國,是著名的長壽樹種,在我國各地有大量分布。1月15日,記者從揚州大學獲悉,該校銀杏研究團隊、北京林業大學林金星團隊和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中心合作,歷經7年時間,綜合運用細胞學、生理學、多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科學鑑定手段,發現銀杏古樹長壽並非某單一的長壽基因調控,而是生長與衰老過程中多個因素綜合平衡的結果。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雜誌在線發表。  「長壽機制一直是生命科學領域關注的焦點和研究的熱點之一。
  •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銀杏,為什麼比國寶大熊貓還瀕危?
    為了更好地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各種生物按照數量規模,棲息地大小,受威脅程度等多種因素,將物種編入9個不同的保護級別,滅絕風險從高到低分別是絕滅,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低危,數據缺乏和未評估。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評判標準,我國的大熊貓屬於易危生物,然而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銀杏樹卻被評為了瀕危生物,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跟銀杏一樣古老?穗花杉起源至少1.6億年
    侏羅紀植物化石揭示穗花杉
  • 幾近滅絕的銀杏為何能延續至今?
    Carr自1997年開始就在銀杏林工作,他說秋天變暖和銀杏落葉時間延後的趨勢非常明顯。「現在落葉時間似乎更接近10月底或11月的第一個星期。」  不過,這並不是這一古老物種第一次面臨重大的氣候變化。銀杏的故事並不是人們所熟悉的人類忽略大自然的又一個案例。
  • 中國有極其豐富的生物物種,常用殺蟲劑有損鳥類的多樣性
    中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中國國土遼闊,海域寬廣,自然條件複雜多樣,加之有較古老的地質歷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區已抬升為陸地),孕育了極其豐富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物種,及其繁複多彩的生態組合,是全球12個「巨大多樣性國家」之一。
  • 雲南保山現罕見珍稀野生動物 似豹非豹似貓非貓極其稀少
    七彩雲南昆明9月14日訊(簡南俊)9月14日,雲南保山高黎貢山出現珍稀野生動物「雲貓」的消息聚焦關注。相關消息顯示,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了大量雲貓的活動身影。雲貓,似豹非豹,似貓非貓,極其稀少。
  • 盤點中國十大珍稀植物
    盤點中國十大珍稀植物~實在太漲姿勢了,趕快來學習吧!水杉水杉屬在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約有6~7種,過去認為早已絕滅,1941年中國植物學者在四川萬縣謀道溪(今稱磨刀溪)首次發現這一聞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遺樹種。
  •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揭示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秘密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揭示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秘密 原標題: 4億多年前的麒麟魚如何揭示脊椎動物頜演化之路?華北15.6億年前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的發現,揭開了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哪些秘密?  3月22日,有著88年歷史的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北京發布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我國科學家在古生物學各分支領域取得的科學成果,有力地推動著世人對地質歷史時期生命演化歷程的認識。
  • 中國獨有的珍稀毒蛇和蛇博士的故事
    原標題:中國獨有的珍稀毒蛇和蛇博士的故事 說起毒蛇,大家都知道響尾蛇的鼎鼎大名,其實中國是沒有響尾蛇的,但中國有一種毒蛇毒性堪比響尾蛇,而且是蛇類中很珍貴的一種,那就是中國特有的莽山烙鐵頭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