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被稱為是豐收的季節,同時是落葉歸根的日子。絕大多數落葉植物都在秋天來臨之際,將布滿全身的葉子脫下,做好應對寒冬的準備。「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也有人說這是它們對於自然的一種回饋。準備也好,回饋也罷,我們都不難發現,在這些落葉飄落的秋天,它們會不自然地匯集在地面上,鋪起厚厚的一層,別有一番風味。所以每年也會有不少人專門來到落葉飄灑的地方,感受不一樣的自然風景。
說到落葉風景,最美的莫過於銀杏葉了吧。每到秋天,其葉子漸漸泛黃,然後隨著秋風徐徐飄下,鋪就出一條金黃色的大道,讓人們在不經意間產生一種對生命的敬畏感,在不知不覺中安靜下來體會生命的奧秘。
銀杏樹,是落葉喬木,屬於裸子植物。相信不少人在小學都學過一篇活化石的文章,而銀杏樹儼然就屬於活化石的一種。為什麼會將這樣一顆感覺處處可見的樹木歸結為活化石呢?要知道,化石几乎都是成千上百年,經過歲月的沉澱後,保留下的無生命體徵的東西。而銀杏樹儼然是一種「精力旺盛」的植物。
其實銀杏樹之所以被外界稱之為活化石,就是因為其兼具了這兩點,保留著原始的生命體型特徵和在當下又充滿生命力,所以才被稱之為「活化石」。曾經有科學家發現過距今大約上億年的銀杏葉化石,結果發現其形態特徵與當下銀杏葉幾乎並沒有什麼差異,甚至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伴隨著該研究的發表,銀杏樹也正式坐實了自己「活化石」的稱號。
難道銀杏樹始終沒有發生變異進化嗎?滄海桑田,大自然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當下中國的環境與建國初期相比,都已經有很大不同了,不少動物甚至都因此產生了一些變異,為什麼銀杏樹在上億年的時光裡都保持了一種形態呢?難道說這種形態是萬能的?
這種猜測自然是不成立的。銀杏樹之所以能夠歷經上億年而不變,主要是由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銀杏樹本身不容易發生形態上的變異,生物學家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形態靜滯」。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銀杏樹普遍有著極長的壽命。以當下存在的野生銀杏樹而言,大部分都有成百上千年的樹齡了,甚至有傳言說,最老的銀杏樹甚至都已經3000多歲了,還有人說在貴州有一棵6000年的銀杏樹,但不知道是真是假。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銀杏樹的生命力是十分頑強的,不論是從基因上來看,還是從壽命上來看。但即使如此,如今這個幾乎處處可見的銀杏樹也已經成為了國家珍稀物種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基因揭示古老秘密。在上文我們已經提到過了,當下已存的銀杏樹其實都是曾經所遺留下來的,截止目前為止,已經很少再有新的野生銀杏樹產生了,或者說是根本沒有。雖然我們能夠當下仍然能夠看到不少新生的銀杏樹,但這些都是人工扦插,採用無性生殖的手法獲得的。這種形式獲得的銀杏樹會讓本就難以發生變異的銀杏樹變異機率進一步降低。在不斷變換的環境中,銀杏樹如果難以發生基因突變,最終也必將被歷史所淘汰。
其實當下銀杏樹已經不再是處處可見的了,而國人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身處中國而已。曾經,歐洲、亞洲以及北美洲,幾乎都能夠輕而易舉的見到銀杏樹,但當下在其他國家已經不是那麼容易見到了,尤其是一些古老的品種。而相關調查顯示,之所以我國還能夠保留這麼多珍貴的古老銀杏樹,是因為其他地區的銀杏樹都是從中國傳出去的,銀杏是中國獨有的,中國是銀杏樹的發源地,是最適合銀杏樹生長存活的地方。然而當下的事實卻是,即使是中國,也難以產生純天然野生的銀杏樹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道,銀杏樹是怎麼漂洋過海傳到其他國家去的呢?曾有傳言說,中國銀杏最初是傳向了朝鮮、日本這些鄰國,而之後再由日本進行了下一步擴展傳遞。但是生物學家對基因序列做比對後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歐洲的銀杏樹根源與日本的並不相同,而是來自於我國的另一個品種。
中國科學家曾對中國以及世界範圍內的所有銀杏樹進行了標本採集以及基因分析,結果發現,世界上所有的銀杏樹其實歸根到底都是來自中國的這三個品種,分別是以浙江天目山為代表的東部種群,以貴州務川和重慶金佛山為主要來源地的西南種群以及以廣東南雄和廣西興安為主要代表的南部種群。而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大部分都是來自浙江天目山的東部種群。因為相對而言,這類銀杏樹有著更強的適應能力和生活能力,在不同的環境下更容易存活下來。
而銀杏樹的大範圍傳播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南北朝時期,中國向朝鮮半島進行傳播,銀杏樹開始初步擴展,第二階段則是隋唐的盛大時期,開始向日本以及歐洲各國進行傳播。自此,銀杏成為了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國的活化石。
活化石生命力縱然頑強,但在人們的不斷「摧殘」下,最終也難逃滅亡的命運。沒有新生的有性生殖的天然銀杏樹,有的只是人為種植的自我安慰與欣賞,這些真的能夠長期保留下來嗎?即使保留下來了他們還是活化石嗎?那時的銀杏樹應該不能再說是活的化石了吧。
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也在變得更加美好,然而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卻越來越糟糕。長期以往下去,滅亡的可能不僅僅是銀杏樹等動植物,而是人類了。對大自然的肆意破壞,終究會讓人們自食惡果,想要長久地發展繁衍下去,根本出路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以及儘快恢復自然。
中國獨有的銀杏,明明滿大街卻是極其珍稀物種?基因揭示古老秘密。對此,你有著怎樣的看法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