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大街的銀杏,為何瀕危程度比大熊貓還要高?

2020-08-28 六分鐘科普

地球是一顆神奇的地球,因為地球是目前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不僅存在生命而且還存在豐富多彩的生命,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天上飛的都有,幾十億年來,地球歷經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和復甦,最終形成如今多種多樣的生命形態。


地球生活有很多物種


地球生活有很多物種


據估計,目前地球上存活的生物多達850萬種,其中包括700萬種植物、150萬種動物和唯一的一種高智慧生物人類,人類是地球上繼恐龍之後出現的第二代生物霸主,由於人類在地球上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因此人類這種物種的數量非常多,現在有多達75億的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理論上來說,除了人類自己,沒有任何生物能夠威脅到人類的主宰地位,但是相對於人類來說,其他處於食物鏈中末端的生物就沒有那麼好運了,由於人類生存空間不斷地擴張,再加上其他疾病橫行,一些處於食物鏈末端的生物已經滅絕了,比如渡渡鳥、中國犀牛、新墨西哥狼等,而另一些生物雖然沒有滅絕,但是數量極少已經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這些動物統稱為瀕危動物,在所有瀕危動物中,最著名的瀕危動物當屬於中國的國寶--大熊貓。


誰能想到,滿大街的銀杏其實是一種瀕危物種


誰能想到,滿大街的銀杏其實是一種瀕危物種


根據科學家普查統計,截止2019年底,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2000隻,圈養的也只有600隻左右,這相對於其他物種數量動輒上億、幾十億來說,大熊貓的數量非常稀少,因此被列入瀕危物種,一般來說,衡量一種生物是否為瀕危物種,最重要的指標是看它的數量多少,如果數量很少那它肯定就是瀕危物種,如果數量很多,它就不應該被納入瀕危物種,可是在自然界中卻存在一種數量很多的生物,卻依然被納入瀕危物種,這是怎麼回事呢?


美麗的銀杏樹林


美麗的銀杏樹林


這種生物就是銀杏,說到銀杏很多人腦海裡面浮現的是滿大街都是,特別是一些公園、校園都種植有這種植物,到了秋天銀杏的樹葉會變成黃色非常美麗,就是這樣一種非常常見的植物,卻被列入瀕危物種,原因在於植物和動物不一樣,動物的珍稀程度取決於數量,數量幾乎是決定它是否成為瀕危物種的唯一標準,但是植物不一樣,植物是否被劃入瀕危物種,不只看它的數量多少,還要看這種植物基因豐富程度。


銀杏樹葉


銀杏樹葉


如果基因多樣性非常單一,即使物種的數量再多,它也會被納入瀕危物種的,因為植物不同於動物,動物的數量越多就意味著基因多樣性越豐富,而植物數量卻不能決定它的基因多樣性的豐富程度,原因在於植物的繁殖方式和動物的不一樣,動物幾乎都是依靠有性繁殖,可是有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卻是無性繁殖,銀杏就是使用無性繁殖進行後代繁殖的,它的繁殖方式就是利用銀杏的樹枝插入土裡,然後自行生長,由於這種種植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銀杏木材,所以銀杏的後代幾乎都延續了這種繁殖方式,可是這種繁殖方式讓銀杏產生了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導致它的基因多樣性過於單一,那如果植物的基因過於單一會有什麼後果呢?


秋天中的銀杏


秋天中的銀杏


毫不誇張地說,現在數量眾多的銀杏在幾百年前可能都是由一顆銀杏發展而來的,這些銀杏的基因幾乎都是一樣的,換句話說,100萬顆銀杏樹和1顆銀杏樹在基因多樣性上根本沒有區別,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抵禦環境改變和病毒的能力變得非常脆弱,比如銀杏一旦遇到一場只針對銀杏樹的病毒侵害,由於它們的基因太過於單一性,抵禦這種病毒的能力整體都很低,最終會造成大規模甚至全部銀杏樹都滅絕了,這種情況在自然界也並非沒有發生過,就拿我們平常最常見的香蕉來說,它其實也是一種瀕危物種,為什麼呢?


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也算是一種瀕危物種


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也算是一種瀕危物種


現在我們吃的香蕉叫做「華蕉」,華蕉的前身是大麥克香蕉,大麥克香蕉就是由於基因過於單一而毀滅於一種叫做黃葉病毒的病毒侵害,後來人類又培育出大麥克香蕉的後繼型香蕉,也就是華蕉,華蕉雖然繼承了大麥克香蕉外形好看,肉質鮮甜、易於種植的優點,但是它也繼承了大麥克香蕉基因單一性的缺點,所以如果未來再爆發一場針對華蕉的病毒,我們可能吃不到這麼好吃的香蕉,而那些野生的香蕉即使給你,你都不想吃。


銀杏的種子


銀杏的種子


銀杏被列為瀕危物種,除了它的基因過於單一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它缺少傳播中介,很多植物會長成鮮美多汁的果肉包裹著它們的種子,然後讓動物吃掉後消化掉果肉留下種子,這些種子隨著動物的遷徙被傳播到不同的地方,等動物通過排便排出種子後,植物就能夠實現遠距離繁衍後代,但是銀杏不一樣,它的果實裡面有毒,幾乎沒有動物肯食用,所以銀杏的種子都是落在母體身邊,母樹又會阻礙這些種子的生長,最終導致銀杏越長越少,從而加大了滅絕的風險,因此銀杏雖然數量很多,並不妨礙它是一種瀕危物種。

相關焦點

  • 滿大街的銀杏,為何瀕危程度比大熊貓還高?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判斷一種生物是否瀕危,當然看的就是它的數量有多少了。大熊貓、雪豹等動物很少,所以是瀕危;然而我們平常隨處可見的銀杏,其實也是一種瀕危植物,甚至比熊貓還瀕危!這是什麼道理呢?或許對動物來說,從數量確實可以判斷它是否瀕危,但植物的生理構造和繁殖方式都和動物不同,所以並不能這樣簡單地來看。可以說,植物的基因多樣性越高,它的瀕危程度就越低。這就要涉及到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者之間的區別問題。大家對於一般動物的的繁殖方式都很熟悉,那就是需要兩性的生殖細胞形成受精卵才能產生新的生命,人類也是其中之一。
  • 明明滿大街都是銀杏樹,為什麼銀杏比大熊貓還要瀕危?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雖然銀杏樹滿大街都是,但實際上它們屬於瀕危物種,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銀杏為什麼是瀕危生物令人很難想像的是,雖然銀杏遍布全世界,但它們卻實實在在是瀕危生物。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在生物學中,判斷一個物種是否瀕危,要看它們在野生條件下的生長狀況。
  • 滿大街的銀杏樹,到底瀕危在哪裡?
    小時候課本上說銀杏樹是活化石,說銀杏樹是比大熊貓還要瀕危重要的物種,但現在出門一看大街上、弄堂裡、學校周圍遍布著銀杏樹,那麼滿大街的銀杏樹到底瀕危在哪裡了?到底誰在說謊?何為瀕危?從定義上來看,一個物種由於自身原因(如環境適應性降低)或者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導致野外生存很困難,未來面臨滅絕的概率非常高。
  • 滿大街的銀杏!怎麼就是瀕危物種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銀杏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樹種之一,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並且如今我們看到滿大街的銀杏樹,也是唯一古老的銀杏家族的倖存成員,所以如今的銀杏樹保留了億萬年前的植物模樣
  •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銀杏,為什麼比國寶大熊貓還瀕危?
    為了更好地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各種生物按照數量規模,棲息地大小,受威脅程度等多種因素,將物種編入9個不同的保護級別,滅絕風險從高到低分別是絕滅,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低危,數據缺乏和未評估。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評判標準,我國的大熊貓屬於易危生物,然而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銀杏樹卻被評為了瀕危生物,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滿大街的銀杏樹,為什麼要比大熊貓還瀕危?基因揭露古老秘密
    滿大街的銀杏樹,為什麼要比大熊貓還瀕危?基因揭露古老秘密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國家有著許許多多瀕臨滅絕的生物,比如說我們國家的國寶大熊貓,除了動物以外,也有很多瀕臨滅絕的植物,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銀杏樹,對此很多人都會不認同,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往往都能夠看到許多的銀杏樹,無論是在校園和子啊公元當中,都會有銀杏樹的身影,但是實際上,這生機勃勃的銀杏樹確確實實是瀕臨滅絕的物種。
  • 滿大街可見的銀杏,怎麼就比大熊貓還瀕危?
    無論如何人們也不會把銀杏和瀕危聯繫在一起,畢竟在我們家樓下,道路兩旁,甚至是公園裡都能夠看到它們的身影。而且,許多地方還以銀杏作為景觀,專門種植了大片的銀杏林以供觀賞。似乎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將銀杏作為瀕危物種來對待。
  • 滿大街可見的銀杏,怎麼就比大熊貓還瀕危?這是在開玩笑嗎?
    無論如何人們也不會把銀杏和瀕危聯繫在一起,畢竟在我們家樓下,道路兩旁,甚至是公園裡都能夠看到它們的身影。而且,許多地方還以銀杏作為景觀,專門種植了大片的銀杏林以供觀賞。似乎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將銀杏作為瀕危物種來對待。
  • 長江江豚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長江江豚:從瀕危升到極度瀕危江豚保護形勢比大熊貓更嚴峻在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後,長江江豚成為長江唯一的哺乳動物。長江江豚的保護形勢到底有多嚴峻?2018年11月4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用一組數據,將大熊貓與江豚的保護相比較、相借鑑,指出長江江豚極度瀕危的現實。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中國「國寶」大熊貓將不再被列為瀕危物種,其受威脅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 銀杏屬於瀕危植物,為何在很多公園都有?基因測序告訴你答案!
    銀杏在世界自然保護名錄中屬於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也是我國獨有的植物。我們經常在公園或者馬路邊看到的銀杏,基本上都是通過人工培育(無性繁殖)得到的,基因測序表明,世界其他地方的銀杏幾乎都來自於浙江省天目山,現有銀杏已經失去了基因的多樣性,屬於孑遺物種,自然繁衍下去大概率會滅絕。
  • 日本對大熊貓痴迷到什麼程度?為永久留住大熊貓,希望不要歸還
    雖然大熊貓體型比較大,但是其黑白分明的「皮膚」,大大的眼睛,有一種天然的呆萌。熊貓以這種巨大的反差,一下子下子就抓住了全世界人民那顆萌萌的少女心的心。跟熊貓見一面就成了很多國家的一個很真切的渴望。尤其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對大熊貓的喜愛可以說是到了一種瘋狂的程度。日本對大熊貓的痴迷到了什麼程度?日本的網民在網上紛紛留言希望不要歸還熊貓。中國的網民:想多了。
  • 中國獨有的銀杏,明明滿大街卻是極其珍稀物種?基因揭示古老秘密
    曾經有科學家發現過距今大約上億年的銀杏葉化石,結果發現其形態特徵與當下銀杏葉幾乎並沒有什麼差異,甚至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伴隨著該研究的發表,銀杏樹也正式坐實了自己「活化石」的稱號。在上文我們已經提到過了,當下已存的銀杏樹其實都是曾經所遺留下來的,截止目前為止,已經很少再有新的野生銀杏樹產生了,或者說是根本沒有。雖然我們能夠當下仍然能夠看到不少新生的銀杏樹,但這些都是人工扦插,採用無性生殖的手法獲得的。
  • 大熊貓作為動物界的頭號明星,是怎樣從瀕危物種變成易危物種的?
    2016年9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調整了大熊貓的瀕危等級,從「瀕危級(EN)」調整成了「易危級(VU)」,也就是說,大熊貓這一物種已經不是狹義上的瀕危動物了,但是這條新聞一出,很多網上的媒體給搞錯了,他們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探索欲望,於是大張旗鼓地散播大熊貓已經不再是稀有動物了,然後再誇讚一番保護工作的成效。
  • 「瀕危」等級降低的物種 不只大熊貓 還有藏羚羊
    大熊貓受威脅程度「降級」追蹤  9月5日(當地時間9月4日),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公布:雖然依然受威脅,但中國政府的有效保護,使得大熊貓和藏羚羊瀕危級別降低。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圖/東方IC  當地時間9月4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美國夏威夷大會上,該組織在其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降低一級變為易危  □回應33個局域種群大熊貓過半滅絕風險高  昨天,針對IUCN將大熊貓保護級別降低一事,國家林業局回應表示,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並提出4個不應降級的原因。  國家林業局介紹,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大熊貓保護管理,大熊貓保護取得初步成效。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降級至易危
    上海動物園裡的大熊貓。 澎湃資料圖  今天(當地時間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變為易危。「中國的保育努力證實了我們可以扭轉瀕危物種的命運。
  • 孝昌山村現奇景:小銀杏樹似籬笆 圍滿大銀杏樹(圖)
    山坡靠東邊的一棵杏樹主幹四周,密集地長滿了一人多高的小銀杏樹。通訊員 宋俊初 攝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宋俊初 閔傑)11月12日上午,孝昌縣小悟鄉大悟村陳灣採風的攝影愛好者發現,該灣北邊山坡下有幾棵粗大的銀杏樹,樹冠上金黃色的銀杏葉遠遠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當大家帶著長槍短炮走進拍攝時,發現這裡的幾棵銀杏樹主幹四周長滿小銀杏樹,像籬笆似的護衛著主幹。
  • 大熊貓「脫險」黑猩猩「瀕危」
    【據新華社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4日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不再把大熊貓列為「瀕危」物種,原因是由於中國的努力,大熊貓的生存狀況已有改善。與此同時,東非大猩猩類人猿等則徘徊在滅絕邊緣。 目前,將近2.4萬種動植物被紅色名錄評估為「受威脅」,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仍任重而道遠。
  • 大熊貓瀕危等級降低為「易危」 藏羚羊降為「近危」
    中國大熊貓野化訓練。 鍾欣 攝  大熊貓受威脅程度「降級」追蹤  9月5日(當地時間9月4日),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公布:雖然依然受威脅,但中國政府的有效保護,使得大熊貓和藏羚羊瀕危級別降低。
  • 商周時期就有種植,如今成秋季觀賞物種,網友:為何成瀕危物種
    今天咱們要說一種植物,它和楓樹一樣有著很高的觀賞價值,從商周時期就開始種植,但卻一直是一種瀕危物種。商周時期就有種植,如今成秋季觀賞物種,網友:為何成瀕危物種?高大的銀杏樹氣勢雄偉、古雅莊重,蒼勁古樸、華貴高雅,從古代開始就被人們當作秋季觀賞的好物種,廣泛的種植在庭院、村莊、寺廟中,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少有特色的街道上都種滿了銀杏樹,每一年秋季的時候,會吸引無數人的觀賞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