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大街可見的銀杏,怎麼就比大熊貓還瀕危?

2020-11-24 騰訊網

無論如何人們也不會把銀杏和瀕危聯繫在一起,畢竟在我們家樓下,道路兩旁,甚至是公園裡都能夠看到它們的身影。而且,許多地方還以銀杏作為景觀,專門種植了大片的銀杏林以供觀賞。似乎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將銀杏作為瀕危物種來對待。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野生銀杏的數量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增長,而且最近10年來,已經沒有觀測到3年成活的幼苗了,這意味著銀杏的生存狀況,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惡劣。所以它們被列為瀕危保護植物,而大熊貓則被列為易危生物。

銀杏

雖然目前全世界範圍內都種植了銀杏,但是所有的銀杏都來自於我國3個地方,分別是以浙江天目山為代表的東部種群,以貴州務川、重慶金佛山為代表的西南種群,以廣東南雄、廣西興安為代表的南部種群。

通過化石證據顯示,最早的銀杏可以追溯到2.7億年前,並且在恐龍時代銀杏家族迅速崛起,只是在被子植物興起後,裸子植物的生存空間一再被壓縮,導致許多裸子植物因此而滅絕,倖存的裸子植物也退出植物界的霸主之位,在某一個角落苟延殘喘。

銀杏就是這樣的一種生存,原本它曾經有5個科,但現如今只有一個科,一個屬,一個種,這意味著銀杏既沒有近親,就連遠親也滅絕了,真真正正成了孤家寡人。這種現象其實非常危險,因為一旦該物種被宣告滅絕,整個銀杏科也將會被宣布滅絕,所以保護銀杏非常有必要。

然而令很多人不解的是,明明已經栽種了那麼多銀杏樹,為什麼還要花費時間、精力保護它們呢?

為什麼要保護銀杏?

銀杏數量雖然多,但大多用於景觀用樹。一般來說,只有滿足這些條件的才能被選中當作景觀用樹:

株型整齊,觀賞價值高。生命力頑強,抗病蟲害強。對土壤環境要求較低,方便管理樹木發芽早,落葉晚,可供觀賞期長。樹木的壽命較長,且成活率高。銀杏就能夠同時滿足這些條件,而且,現如今的育林師在培育銀杏幼苗時,會選擇無性繁殖的方式扦插,這樣做的好處是銀杏的株型統一,生長速度一致。

然而無性繁殖的缺點就是基因與母體幾乎沒有變化,相當於孫悟空用毫毛吹出來的分身。基因多樣性不足時,就容易使得銀杏對抗環境的能力下降,從而導致它們容易滅絕。

另外,景觀用樹的缺點是這些樹無法繁殖下一代,雖然銀杏依舊會結果生子,但是城市裡面的環境已經不具備銀杏幼苗生存的空間,使得這些樹的幼苗無法存活。

正因為如此,所以即使銀杏樹的數量再多,對於銀杏的生存幫助也不大。而銀杏真正的希望,蘊藏在野生銀杏林中。

野生銀杏林

判斷一個物種是否處於瀕危的關鍵因素,就是看它們的野外種群情況,而現如今研究發現,野生銀杏林生存很不樂觀。

首先,以銀杏為食的動物大多都滅絕了,沒有動物取食,意味著它們的種子很難落到更遠的地方,只能落在自己周圍。

然而當一片森林達到一定密度時,此時上方的樹葉將會遮擋住底層陽光,使得幼苗難以萌發,即使萌發也難以長大。

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們已經連續10年沒有觀測到3年生活期的小苗了。這意味著野生銀杏林正經歷一次斷層。

幸運的是,銀杏遇到了人類。我們除了觀測野生銀杏林之外,也會主動做些什麼來幫助它們度過滅絕危機,比如:讓南部銀杏種群和東部銀杏種群雜交,在過去由於地理阻隔,這兩個種群幾乎不會發生任何基因交流,但現如今它們可以彼此交換基因,保留優勢個體。

將銀杏種子帶到更遠的地方種植,擴大棲息面積。為野生銀杏林設立保護區,禁止人們砍伐野生銀杏,並保護它們的幼苗不被其他動物傷害,提高銀杏幼苗的存活率。

另外,科學家們通過基因測序來研究世界各地的人工種植林銀杏的基因差異,發現這些人工種植林的基因多樣性能夠幫助它們抵禦外界環境,不至於讓它們短時間內滅絕,而這也將會留給人類更多的時間保護這種生物。

相信隨著我們的保護,銀杏能夠像大熊貓一樣從瀕危降為極危,甚至有一天能夠迎來「無危」的狀態。

相關焦點

  • 滿大街可見的銀杏,怎麼就比大熊貓還瀕危?這是在開玩笑嗎?
    無論如何人們也不會把銀杏和瀕危聯繫在一起,畢竟在我們家樓下,道路兩旁,甚至是公園裡都能夠看到它們的身影。而且,許多地方還以銀杏作為景觀,專門種植了大片的銀杏林以供觀賞。似乎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將銀杏作為瀕危物種來對待。
  • 明明滿大街都是銀杏樹,為什麼銀杏比大熊貓還要瀕危?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雖然銀杏樹滿大街都是,但實際上它們屬於瀕危物種,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而我們知道,在上億年前,人類還不過是生活在樹上的靈長類,而如今已經演化出了文明。令人很難想像的是,雖然銀杏遍布全世界,但它們卻實實在在是瀕危生物。
  • 滿大街的銀杏,為何瀕危程度比大熊貓還高?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判斷一種生物是否瀕危,當然看的就是它的數量有多少了。大熊貓、雪豹等動物很少,所以是瀕危;然而我們平常隨處可見的銀杏,其實也是一種瀕危植物,甚至比熊貓還瀕危!這是什麼道理呢?或許對動物來說,從數量確實可以判斷它是否瀕危,但植物的生理構造和繁殖方式都和動物不同,所以並不能這樣簡單地來看。可以說,植物的基因多樣性越高,它的瀕危程度就越低。這就要涉及到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者之間的區別問題。大家對於一般動物的的繁殖方式都很熟悉,那就是需要兩性的生殖細胞形成受精卵才能產生新的生命,人類也是其中之一。
  •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銀杏,為什麼比國寶大熊貓還瀕危?
    為了更好地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各種生物按照數量規模,棲息地大小,受威脅程度等多種因素,將物種編入9個不同的保護級別,滅絕風險從高到低分別是絕滅,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低危,數據缺乏和未評估。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評判標準,我國的大熊貓屬於易危生物,然而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銀杏樹卻被評為了瀕危生物,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滿大街的銀杏,為何瀕危程度比大熊貓還要高?
    地球是一顆神奇的地球,因為地球是目前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不僅存在生命而且還存在豐富多彩的生命,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天上飛的都有,幾十億年來,地球歷經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和復甦,最終形成如今多種多樣的生命形態。
  • 滿大街的銀杏樹,到底瀕危在哪裡?
    小時候課本上說銀杏樹是活化石,說銀杏樹是比大熊貓還要瀕危重要的物種,但現在出門一看大街上、弄堂裡、學校周圍遍布著銀杏樹,那麼滿大街的銀杏樹到底瀕危在哪裡了?到底誰在說謊?而銀杏就是這樣的物種,物種進化過程中根據親緣關係遠近可以進行生物學的劃分,主要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我們現在看到的銀杏就是植物界-裸子植物門-銀杏綱-銀杏目-銀杏屬下的成員,但是從銀杏綱這一級開始,下邊只有銀杏這一個單一的物種,其它成員已經在演化過程中全部滅絕了。
  • 銀杏樹滿大街都是,為何還是瀕危物種?
    記得小時候,銀杏樹可是個稀罕物,上高中的時候有位校友贈送了母校一棵銀杏樹,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網上的資料顯示,銀杏樹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的一員,保護級別是瀕危。然而現如今,我們在大街小巷上就能看到銀杏樹,尤其在一些景點的街道兩邊,幾乎都是銀杏樹的身影!
  • 滿大街的銀杏!怎麼就是瀕危物種了?
    滿大街的銀杏,怎麼就是瀕危物種了?確實這些銀杏樹在我們如今很多城市,真的還是滿大街都是,但是人工種植將這些銀杏樹放在了一起,大家可能只看到了表面,雖然說銀杏樹的生命力頑強,能夠生存很久。天然生長已經在逐步失去了,所以這就是該物種瀕危物種的原因之一,如果自然生長和延續出現了「終止」,那麼該物種肯定是不會增多,只會成為下滑趨勢,這就是其中的原因,並且在IUCN 1998年 ver 2.3之中就已經顯示了「瀕危」,所以該物種已經在減少之中。銀杏分布在哪裡,有何作用?
  • 滿大街銀杏樹,怎麼就成瀕危物種了?基因測序揭示驚人事實
    銀杏幾乎遍布全世界,它是怎麼成為瀕危物種的?偉岸挺拔,葉形美觀,每到秋天還由綠轉黃,成為公園不可或缺的亮麗風景線,因此銀杏樹成為綠化與觀賞的必選樹種!中國的銀杏是怎麼走向世界的全世界的銀杏樹都源自中國,銀杏從中國向全世界「漫遊」的時間集中在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南北朝時期,中國的銀杏樹傳播到了朝鮮半島,第二個階段是隋唐時期,日本遣唐使和僧人從海路將銀杏引進到了日本!
  • 滿大街的銀杏樹,為什麼要比大熊貓還瀕危?基因揭露古老秘密
    滿大街的銀杏樹,為什麼要比大熊貓還瀕危?基因揭露古老秘密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國家有著許許多多瀕臨滅絕的生物,比如說我們國家的國寶大熊貓,除了動物以外,也有很多瀕臨滅絕的植物,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銀杏樹,對此很多人都會不認同,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往往都能夠看到許多的銀杏樹,無論是在校園和子啊公元當中,都會有銀杏樹的身影,但是實際上,這生機勃勃的銀杏樹確確實實是瀕臨滅絕的物種。
  • 亞洲十大瀕危動物,比大熊貓還瀕危?
    亞洲十大瀕危動物,比大熊貓還瀕危?如果你看過全球十大瀕危動物,一定知道了在全球範圍內要維持生物多樣性!那麼,你知道亞洲這十種瀕危動物,瀕危的風險並不亞於大熊貓嗎?一起來看看你知道哪些?穿山甲是比大熊貓更瀕危的哺乳類動物。棲息於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溼地帶。黑兀鷲屬大型猛禽黑兀鷲為隼形目鷹科兀鷲屬的鳥類。棲息於熱帶雨林,南亞熱帶季雨林的林緣開闊地,開闊的鄉間原野、耕地及半沙漠地區。多見於鄉間的大樹上,嗜食腐肉。主要分布在尼泊爾及印度北部和中國的雲南等地。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國家林業局:還早著呢
    據澎湃新聞9月5日報導,今天(當地時間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變為易危。「中國的保育努力證實了我們可以扭轉瀕危物種的命運。但我們需要做的還很多。」 IUCN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組負責人簡•斯瑪特說。9月5日下午,國家林業局向澎湃新聞發來回應聲明,其認為,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
  • 滿大街銀杏樹,為何就成了瀕危物種?DNA揭示驚人事實
    雖然現在遍地都銀杏樹,但這些都是扦插繁殖和移栽得來的,而且大家出門旅遊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野外很少有成片銀杏,非常的少,還都是上年齡的,這個狀況其實就能說明什麼了,因為一個物種是否瀕危看它的種群年齡分布就知道了,如果成片都是上年齡的大樹,這種物種可能就要面臨分別了,當然了基因多樣化也是一方面。
  • 大熊貓「脫險」黑猩猩「瀕危」
    【據新華社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4日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不再把大熊貓列為「瀕危」物種,原因是由於中國的努力,大熊貓的生存狀況已有改善。與此同時,東非大猩猩類人猿等則徘徊在滅絕邊緣。 目前,將近2.4萬種動植物被紅色名錄評估為「受威脅」,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仍任重而道遠。
  • 銀杏屬於瀕危植物,為何在很多公園都有?基因測序告訴你答案!
    銀杏在世界自然保護名錄中屬於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也是我國獨有的植物。我們經常在公園或者馬路邊看到的銀杏,基本上都是通過人工培育(無性繁殖)得到的,基因測序表明,世界其他地方的銀杏幾乎都來自於浙江省天目山,現有銀杏已經失去了基因的多樣性,屬於孑遺物種,自然繁衍下去大概率會滅絕。
  •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動物,四種瀕危動物,最後一種全球僅存一隻!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但是,地球上還有比大熊貓更加珍稀的動物,特別是最後一種,全球只剩下一隻了。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動物,四種瀕危動物,最後一種全球僅存一隻!一、達爾文狐。一種體型很小的狐,截止2012年年底,全球總數量大約在320隻左右,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為極危動物。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摘要]針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大熊貓保護級別降低一事,國家林業局回應表示,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對此,中國國家林業局昨天回應表示,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和保護形勢來看,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總幹事盧思騁表示,我們的確應該為現在所取得的這一成就感到欣喜,但與此同時,必須清楚,野生大熊貓依然面臨嚴峻的生存風險,仍需更廣泛的保護措施。
  • 瀕危物種!在海寧出現過,數量比大熊貓還少,現在要升級啦!
    對方通過現場拍攝的視頻確認了這隻類似海豚的「大魚」就是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江豚。江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這隻江豚個頭不大,專家推測,大約之前是退潮的時候來不及遊回深水區域,因此擱淺。江豚離開自然水域的時間越長,其生命危險就越大。深諳此理的救援人員顧不得脫鞋子就爬下了江堤。
  • 路邊的銀杏樹隨處可見,為什麼還成為瀕危物種?香蕉也是同樣
    現在隨著人們意識的不斷提高,瀕危動物這個詞語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瀕危動物和瀕危植物都可以成為瀕危物種,所謂的瀕危物種是由於受到了自身原因或者是人類活動,以及自然災害影響所導致的,某個野生動物的種群,在不久的將來滅絕。一個物種的滅絕不僅減少了物種的多樣性,更為重要的是它有可能會對當地的食物鏈以及生態系統造成很大的影響,嚴重的可能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
  • 國寶大熊貓已經不再是瀕危動物啦!
    中國日報網9月5日電(高琳琳)據英國廣播公司(BBC)9月4日報導,經過環保主義者的多年努力,中國國寶大熊貓已經不再處於世界瀕危動物之列。由於中國境內大熊貓數量的增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該物種的現狀由「瀕危」改為「易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