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鷀歸巢,守鱟一生 金門自然故事

2021-02-13 鳥獸蟲木

在去金門之前,我對鸕鷀(Phalacrocoracidae)的認知幾乎停留在小學課本上關於灕江漁夫利用鸕鷀來捕魚的傳奇故事。當時心想:這種鳥真是聽話,明明吃到魚了,居然還會吐出來留給主人?!

後來我才了解,原來漁夫會先用稻草或莎草等工具輕輕的捆住鸕鷀的脖子,使其只能吞下小魚,不能吞下大魚。食到嘴邊而不得,可見,鸕鷀的心裡陰影面積是有多大!


鸕鷀,鵜形目鳥類,俗稱魚鷹。帶有彎鉤的長嘴是它捕魚的利器。圖:中國國家地理網

只可惜,這種歷時千年的獨特捕魚方式在中國已幾乎消失,僅剩下少數景區作為吸引遊客的方式仍然零星存在。



幾乎消失的漁夫和他的鸕鷀。圖:Andy Beales

但在金門,每年從10月開始,到第二年4月,大批鸕鷀陸續從北方飛來過冬,從10月的幾百隻,到1月初的1萬多隻。鼎盛時期,連綿不絕的鸕鷀群每天夜伏晨出,白天在廈門附近海域覓食,傍晚返回金門的慈湖、太湖一帶休息。


夕陽西下,歸巢之前的鸕鷀正在金門內陸湖邊休息。

根據鳥類學家的研究,金門的野生鸕鷀一天中只用不到20%的白天時間用來潛水覓食,平均時間大約在50分鐘,覓食效率很高。另外,它們有80%的時間都停留在樹上休息,只有不到10%的時間用來飛行。


不妨先想像一下,成千上萬隻鸕鷀飛過頭頂的場景。只是要小心中招哦!

而正是這不到10%的時間,足以震撼每一個身臨其境的人。


鱟,俗稱馬蹄蟹。但它跟螃蟹沒有任何關係,反而和蜘蛛有親緣關係。圖:維基百科

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音同「後」),是已知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距今已近5億年。且5億年來,鱟的樣貌一直是原始狀態,是真正的「活化石」。

鱟喜歡靠近海邊居住,通常捕食潮間帶的蠕蟲、軟體動物等作為食物,所以在生態系統上,鱟的生存一直被作為海岸潮間帶的生態健康指標。

每年春夏,每當鱟開始進入繁殖季,雌雄兩隻便會一直形影不離,直到死亡。體型稍大的雌鱟會馱著稍小的雄鱟瞞珊而行,因此人類給予了它們「夫妻魚」的稱號。


鱟一旦結成夫妻,雄鱟常會伏在雌鱟身上,並會終生形影不離。圖:金門水產試驗所

但正因如此,生活在海邊的人們通常會趁機大肆捕獵,將它們作為食物。目前,世界僅存3屬4種,且全部被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在中國大陸,只有廣東、廣西、海南等極少數地方還有野生鱟的棲息地。在臺灣,也僅剩金門、澎湖兩地尚有它們的繁衍棲息之所。


19世紀50年代,科學家在鱟的藍色血液中提取了可作為凝血劑的鱟試劑,作為檢驗醫療用品中是否含有雜質的方法。或許,你曾被鱟救過呢! 圖:Andrew Tingle

在金門,當地政府和公眾正在通過大量努力,為鱟的保育做出努力。漫步在金門海邊,或許不經意間,就能看到「守鱟一生」的故事呢!

相關焦點

  • 【松鼠呼籲】這個七夕,請一起為愛守「鱟」
    後來查到這個字,鱟,念「後」的音。朋友再三說一定要嘗嘗,勉強吃了一點,卻覺得肉很粗糙,柴柴的,一點也不好吃。後來就忘記了這件事,直到去臺灣,來到一座曾經因為人少差點被關閉的小學:嘉義縣布袋鎮新岑國小。這裡是以鱟和黑臉琵鷺的保育為主題的學校,小小的校園裡到處是鱟和黑琵的痕跡,還有一間房間專門做成了鱟的陳列室,裡面既有關於鱟的各種知識、標本陳設,也有一個水池養了幾隻鱟。
  • 離廈門僅六公裡駐軍兩三萬 臺灣布重兵守金門(圖)
    用炮彈殼製成的「金門菜刀」享譽中外  環球時報張撥塵8月28日報導,金門位於福建省東南廈門灣口,共有大金門、小金門以及大擔、二擔等10多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約178平方公裡,其中大、小金門佔總面積的85%。金門與廈門之間僅相距6公裡。退潮時,金門馬山連營區距廈門角嶼島只有1800米,可謂近在咫尺。
  • 「藍眼淚」季節來到 臺灣金門海岸關燈追淚
    耀眼的藍眼淚與「灘地上的活化石」鱟,在金門海岸映照出浪漫迷人的美景。(金門縣攝影學會理事長許進西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立夏過後的金門,連日來颳起潮溼的西南風,將平靜的金門海岸一片片的吹藍,追淚人期待已久的「藍眼淚」華麗登場。
  • 「深藍拾光」中國鱟的卵|一起守「鱟」(欒雲平配音)
    欒雲平-中國鱟的卵來自無境深藍BetterBlue攝影師:肖曉波中國鱟是體外受精中國鱟通常會選擇近河口,底棲生物豐富,沙質不太細的海灘,抱對挖沙產下卵。受精卵一般會在沙下 15 釐米左右。鱟卵有可能會被沙灘上的海鳥、螃蟹等生物吃掉。倖存下來的卵經過40天左右,小鱟會破殼而出,在廣闊的灘涂上經歷艱難困苦,自力更生,一次次脫殼長大,然後回到海底生活。廣西北部灣泥沙質的海灘很適合中國鱟成鱟繁殖和幼鱟成長,是中國鱟最主要的棲息地之一。
  • 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鱟
    鱟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大都進化或者滅絕,而鱟從4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樣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中華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灰綠色,分布於日本、韓國、中國長江以南海岸(包括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沿海),以及金門、香港、越南、菲律賓、婆羅洲和印尼沿海。
  • 動物科普:藍血活化石--鱟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鱟!  鱟,是曾經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動物,但是龐大的恐龍最終沒有逃過白堊紀末期的大災難,全部的滅絕了,而這個怪模怪樣的動物,歷經了地球的滄桑卻生存了下來。根據化石資料研究,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這麼長的時間,但是身體的結構卻沒有多大的變化,所以被人們稱為「活化石」。
  • 巨無霸節肢動物——翼肢鱟
    史上最大的節肢動物翼肢鱟翼肢鱟也是海蠍的一種,但是跟布龍度蠍子不同的是,它們體型巨大,體長可達3米左右,相當於一層樓高,這種龐然大物是海洋中頂級獵食者之一。在它們統治海洋時間,其他物種只能在夾縫中生存。翼肢鱟主要生活在淺水區域,通過偷襲的方式捕食魚類和三葉蟲。雖然翼肢鱟體型巨大,但是它們相當善於偽裝,是一個絕對優秀的狙擊手。
  • 中國鱟數量急劇減少 兩岸專家呼籲拒食「海洋鴛鴦」
    現在世界上的鱟只剩下4種:中國鱟、馬來鱟、圓尾鱟、美洲鱟。我國海域分布有兩種鱟:中國鱟和圓尾鱟。   中國鱟,又名「三棘鱟、三刺鱟、東方鱟」。中國鱟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口以南的東海與南海海域,臺灣海峽是其重要的繁殖和棲息地之一。
  • 吃鱟嘗鮮?可能要命!中華鱟和圓尾鱟都是保護動物
    12月1日,幾位在中山路遊玩的遊客向本報記者反映,海鱟屬於瀕危物種,是國家保護動物,為何成了商家售賣的盤中餐?當天,記者趕到中山路這家漁市海鮮城發現,生鮮池中的確放著一隻海鱟,餐館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供遊客選擇的食材。2日記者又來到現場,那隻海鱟已不知去向。餐館人員表示,食用海鱟需要「定製」,碰巧有貨才能夠嘗鮮。
  • 【鱟】頻臨絕種的現代活化石美味——鱟
    最熟知的種是唯一的美洲種美國鱟(Limulus polyphemus),體長可達60公分(2呎)以上。另外3種:三刺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中國鱟)、巨鱟(T. gigas)和Carcinoscorpinus rotundicauda,分布於亞洲,從日本到印度,此3個種在形態和習性上均似鱟屬(Limulus)。
  • 鮮香味美,佐酒良餚的煮全鱟和鱟肉炒鹹菜、炒鱟片
    首先非常感謝大家對娟姐做美食的關注,所以,我今天就給各位小夥伴們帶來了超級好吃的的三道美食——煮全鱟和鱟肉炒鹹菜、炒鱟片。那麼各位小夥伴們還在等什麼,快來和娟姐一起學習煮全鱟和鱟肉炒鹹菜、炒鱟片的做法吧!
  • 「水中霸王」田鱉現蹤金門 休養後將野放(圖)
    「水中霸王」田鱉現蹤金門 休養後將野放(圖) 2014-05-28 15:24:4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丁文蕾     罕見田鱉現蹤金門。
  • 鱟是「海底鴛鴦」
    海聞 日前,廣西北海邊防支隊西場邊防派出所查獲千隻來路不明「中華鱟」,發現地點是北海市西場官井碼頭。鱟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後,民警將這些鱟放歸大海。 鱟的外形很像螃蟹,身體呈青褐色或暗褐色。現存3個屬,其中的中華鱟(三刺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東湛江,廣西北海,福建長樂、平潭等沿海海域。
  • 金門縣長表示金門人不當臺灣當局的「白老鼠」
    中新網香港十二月六日消息:臺北訊,金門縣長陳水在今天表示,臺灣當局提出的「小三通」規劃,對發展金門沒有利基;若是臺灣當局利用「小三通」將金門人當作兩岸「政治角力實驗」的白老鼠,金門人「寧可不要」。  據中通社報導,陳水在上午在縣議會定期大會縣政總質詢時坦承,當局規劃「小三通」第一階段以「除罪化」或「可操之在我」為原則,對於金門興利項目沒有多大幫助。他指出,縣府的計劃是在「小三通」啟動後,基於為地方興利的角度,建議臺灣當局在一至二個月內進入第二階段,開放包括旅客、貨物中轉、貨物免稅等,希望為地方帶來利基。
  • 中國鱟有歧義?專家建議統稱為「中華鱟」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頡曉勇建議,在國內文獻資料中「中華鱟」與「中國鱟」兩個名稱並行的背景下,建議統一使用「中華鱟」。     活動現場展示的中華鱟。  鱟被成為「活著的古生物」。30多年前,在中國東部和南部沿海灘涂上,隨處可以見到中華鱟。
  • 廈門篔簹湖的外來客 中華鱟在湖中安家慄喉蜂虎首次現身
    「海龜和中華鱟原本都生活在大海,在篔簹湖裡見到還真是稀奇。是從海裡遊過來的,還是有人故意放生的?」昨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篔簹湖的優勢魚種,主要是鯔魚,還有不少鱸魚、羅非魚,近年來,隨著篔簹湖水質改善,多了不少新來客。其中,海龜和中華鱟偶有發現,而且,工作人員在篔簹湖還觀察到過海鰻、小鯊魚等海洋生物的身影。
  • 鱟的血液呈藍色,科學家在「鱟」的身上發現免疫價值而採血
    看到鱟,也許每個人要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它的血是藍色的?」,我們常見血液大都是紅色,這是因為我們的血液攜帶氧,是由血液中的鐵基血紅蛋白將氧運輸至全身,鐵和氧結合後呈紅色,所以血液就呈紅色了。而在鱟的身上,鐵換成了銅,在鱟的血液裡運輸氧氣的是血藍蛋白,血藍蛋白的主要形成化學元素是銅離子,在遇到氧氣時即變藍,所以鱟的血液呈現出藍色!
  • 合法採捕提取鱟血(用於製作鱟試劑)後
    工作人員將東方鱟放歸大海。陸威 攝 本報訊(記者 陸威)10月16日,在北海市海洋與漁業綜合執法支隊、海城區農業農村水利局、海城區海洋和漁業綜合執法大隊的共同監督下,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北海分公司將合法採捕的、提取鱟血(用於製作鱟試劑)後的1176隻成年東方鱟放歸大海。當日上午,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北海分公司在冠頭嶺以南海域將該公司採捕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東方鱟放歸大海。
  • 八字算命最準的方法:命中注定家業興隆一生樂守家園的八字
    生活中有很多人家業興隆,財源滾滾,一生都在樂守家園,一家老小其樂融融,有些人卻破敗祖業,別祖離家。八字算命一、八字財藏官透的人家業興隆一生樂守家園八字中財為養命之源,命書常說:財宜藏,藏則豐厚,財不可露,露則劫奪,一個人的八字中如果財藏地支,表示財富豐厚,能藏得住財,存的了錢。
  • 詭異藍色血液,保護了鱟種群四億年,卻引人類覬覦,讓鱟陷入絕境
    鱟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恐龍還沒稱霸地球,還沒有進入恐龍時代,原始魚才剛剛誕生,而在4億多年後,恐龍已滅絕,原始魚很多也消失,但鱟種群在亞洲和北美的淺海區一直有廣泛分布,直到鱟藍色血液引起科學界注意,被證實鱟的血液在醫學上有重要用途,才導致鱟種群陷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