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無霸節肢動物——翼肢鱟

2021-01-13 喵感數據

翼肢鱟是一種在泥盆紀出現的動物,它們屬於螯肢亞門,是記錄可考最大的節肢動物。初次出現在4.2億年前左右,大約2.7億年前完全滅絕,在地質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們存活的1.5億年間又發生了什麼呢?

史上最大的節肢動物翼肢鱟

翼肢鱟也是海蠍的一種,但是跟布龍度蠍子不同的是,它們體型巨大,體長可達3米左右,相當於一層樓高,這種龐然大物是海洋中頂級獵食者之一。在它們統治海洋時間,其他物種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翼肢鱟主要生活在淺水區域,通過偷襲的方式捕食魚類和三葉蟲。雖然翼肢鱟體型巨大,但是它們相當善於偽裝,是一個絕對優秀的狙擊手。它們會利用泥土覆蓋身體,當獵物遊到攻擊範圍內,立馬發動攻擊,使用爪子抓住獵物,打獵物一個措手不及。

翼翅鱟

體型雖大動作一樣敏捷

不同於其他類型的海蠍,翼肢鱟因為體型的原因,是無法在陸地生存的,它們一生只能呆在水當中。不過,根據科學研究發現。翼翅鱟生活環境不僅僅是海洋中,在淡水區域中也發現過它們的身影。試想一下,數億年前一隻飢餓的翼肢鱟,為了追捕獵物,沿著江河進入內陸湖中,之後在內陸湖中稱霸定居。直到死去。

不要看翼肢鱟體型到,就覺得它們遊動速度不快。其實,翼肢鱟是非常善於遊泳的,在水中它們動作相當敏捷。通過長而扁平的尾巴上下左右來回擺動,寬扁的尾端推動整個身體在水中快速遊動,這種遊動方式和魚類很像。正是藉助這種方式,它們制霸了海洋很長一段時間。

鄧氏魚

時間拋棄了翼肢鱟

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頂級動物。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化石發現,翼肢鱟體型越來越小,這可能跟魚類進化有關。魚類的進一步進化,遊動速度佔據了很大優勢,翼肢鱟為了捕食,不得不選擇進化成體型更小的海蠍,畢竟體型小,行動會更靈活。另一種可能,出現了大型魚類,如鄧氏魚。這種體型巨大的魚類,會經常攻擊巨型海蠍,導致巨型海蠍種群衰落。

巨型蜘蛛

被迫轉移陸地生活

大約在3.3億年前,迫於在海洋中的生存壓力,多種海蠍被迫到陸地生活,完全脫離了海洋生存環境。在石炭紀時期的沼澤森林中,生活著一種巨蛛海蠍,它們就是有海生海蠍進化而來。巨蛛海蠍主要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而在石炭紀晚期,隨著沼澤森林的消亡,巨蛛海蠍種群也逐漸減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就是自然生存之道。

相關焦點

  • 像遠古大蠍子的翼肢鱟,能輕易捕魚吃,卻遇志留紀最強的鄧氏魚!
    在歐洲曾發現形似大蠍子的化石,其實這是一種像遠古大蠍子的翼肢鱟,翼肢鱟不是遠古蠍子,而是和蜘蛛、蠍子和鱟有親緣關係。翼肢鱟的復原圖,翼肢鱟並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像來自遠古海洋的水蠍子,生活在距今4.4至3.6億年前,是志留紀至泥盆紀時期的海洋生物,是眾多海洋生物的一員。
  • 古生物學家發現目前已知最古老螯肢類節肢動物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9月12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該所法國籍博士後塞德裡克·阿里亞與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同行合作,在寒武紀中期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中發現了一種莫裡森蟲新物種,代表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類節肢動物。這項研究將包括螯肢動物的起源時間提前到了5億年前。
  • 遠古海洋種的蠍子,巨型羽翅鱟到底長什麼樣子?
    巨型羽翅鱟是生活在距今4.6-4.45億年間的一種海蠍,又被稱為廣翅鱟。這群跟鱟具有血緣關係的海蠍們,它們大多數都是水生的節肢動物。這種動物生物力頑強,戰鬥力爆表,它們可以在任何環境下生存,無論是淡水環境還是陸地環境。
  • 板足鱟,古生代海洋的頂級掠食者,在一次次打擊中總能涅槃重生!
    現代蜘蛛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動物,而它們所屬的蛛形綱也是僅此於昆蟲綱的第二大動物類群。在科學家的追源溯本下,蜘蛛的祖先在地球的遠古時期也曾一度稱霸,風光無幾——古生代一霸板足鱟類(俗稱海蠍子)。不過板足鱟的稱霸之路卻是命運多舛,不過它們最後還是找到了在地球生存的方式。板足鱟,是4.2億年前出現的一種已絕滅的節肢動物(螯肢動物的先驅),也是是現代蜘蛛、龍蝦、蜱的祖先。板足鱟頭部由六個體節組成,腹面有六對附肢,最後一對呈板狀,用來遊泳。
  • 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鱟
    鱟 (拼音:hòu)為鱟科動物的通稱,又名「馬蹄蟹」、「夫妻魚」,屬肢口綱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綱: 肢口綱 Merostomata目: 劍尾目 Xiphosurida亞目: 鱟亞目 Limulina科: 鱟科 Limulidae
  • 奇異的遠古水生動物
    翼肢鱟,最大的種可長達2.7米,最小的只有50釐米。最初於希留利亞紀出現,卻於泥盆紀早至中期消失。共有四對腳,第五對對演化成用來划水的漿,另有一對螯可以捕捉獵物。廣翅鱟,是一類已滅絕的節肢動物門肢口綱動物,已知種大約有300種。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題庫271:節肢動物的特徵
    贏取南極旅遊大獎 點擊進入答題頁面>>http://edu.china.com.cn/2011hyzsjs/node_7127310.htm448.節肢動物有什麼特徵?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門,已報導的種類達100多萬種,佔動物界種類的80%以上。個體數目往往也是多得不可勝數。
  • 十大奇異的史前動物
    薄片龍,或稱薄板龍,因為它骨盆裡的板狀骨頭而得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是有極長頸部的蛇頸龍類動物。它身長14米,重達2,000公斤,是最長的蛇頸龍類。它擁有大型身體與四個鰭狀肢。翼肢鱟最初於志留紀出現,於泥盆紀早至中期消失。
  • 動物科普:藍血活化石--鱟
    看看這種奇怪的動物,長的好像個瓢似的,知道它是什麼動物嗎?告訴你們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鱟!  鱟,是曾經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動物,但是龐大的恐龍最終沒有逃過白堊紀末期的大災難,全部的滅絕了,而這個怪模怪樣的動物,歷經了地球的滄桑卻生存了下來。
  • 節肢動物的觀察與解剖
    本篇主要講述以水生節肢動物蝦和陸生節肢動物蝗蟲為例,講解節肢動物的結構特徵。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佔已知動物物種的90%以上。節肢動物身體呈現異律分節,某些體節癒合集中形成不同的體區,從而出現了頭部、胸部、腹部或頭胸部、腹部的分化。同時,附肢也開始出現分節,也是其命名為節肢動物的原因。
  • 【動物進化】節肢動物門|寒武紀海洋中的「小強」——三葉蟲
    三葉蟲,原始的節肢動物,是非常普遍的化石動物,其知名度可能僅次於恐龍。那麼,這種古老而神秘的生物到底是怎樣的,又經歷了什麼呢?                   三葉蟲最初出現在5.6億多年前寒武紀早期的海洋中,是最早的多細胞動物之一。
  • 泥盆紀恐怖生物,鄧氏魚無愧是海洋巨無霸
    它們是鯊魚獵手,海中巨無霸,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霸主。鄧氏魚鄧氏魚出現在泥盆紀時期,距今大約3.7億年左右的深海中,是一種非常巨大的魚類。鄧氏魚體長能夠達到10米以上,體重有4噸左右,得益於巨大的體型,它們稱霸了海洋相當長的時間。你或許不知道,鄧氏魚長得跟外星生物一般,頭部被堅硬的盾甲包圍,強壯的身體具有跟鯊魚一樣有著流線般的身體,移動速度敏捷,可以輕巧靈活的捕殺獵物。
  • 新化石將蠍子蜘蛛等動物起源提前到5億年前
    南報網訊(記者 毛慶 通訊員 陳孝正)螯肢動物是包括蠍子、蜘蛛、蜱蟎和鱟等在內的超過11.5萬個物種的龐大節肢動物類群。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法國籍博士後塞德裡克·阿里亞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同行合作,在寒武紀中期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中發現了一種莫裡森蟲新物種,代表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類節肢動物。
  • 蝦大小的嵌合體節肢動物帶來演化新認知|《自然》論文
    《自然》本周發表的一篇論文An early Cambrian euarthropod with radiodont-like raptorial appendages報導了一種節肢動物的化石,該節肢動物的身體構造集合了不同節肢動物種群的特徵,包括五隻長在眼柄上的眼睛。
  • 鱟是唯一的藍血生物嗎?
    說起藍血動物,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生物是鱟。鱟作為近年來生物科普及動物保護被人們熟知。鱟(音hòu),屬節肢動物門。俗稱三刺鱟、兩公婆、海怪,因其長相既像蝦又像蟹,因此人們又稱之為「馬蹄蟹」,是一類與三葉蟲 (現在只有化石)一樣古老的動物,現僅存3屬4種。
  • 五眼「麒麟蝦」提供節肢動物進化新線索
    圖片:黃迪穎、曾晗 章氏麒麟蝦正模標本 圖片:黃迪穎、曾晗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中報導了一種節肢動物的化石,這種節肢動物的身體構造集合了不同種類節肢動物的特徵,如五個有眼柄的複眼、和奇蝦類似的前附肢、完全節肢化的軀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