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肢動物的觀察與解剖

2021-02-22 生辭理韻
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小編團隊匯總整理的知識產物,包括課件、插畫、視頻等,期望對大家有用。
本系列為動物學實驗課件直播,帶大家一起來了解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外形和內部結構特徵!本篇主要講述以水生節肢動物蝦和陸生節肢動物蝗蟲為例,講解節肢動物的結構特徵
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佔已知動物物種的90%以上。節肢動物身體呈現異律分節,某些體節癒合集中形成不同的體區,從而出現了頭部、胸部、腹部或頭胸部、腹部的分化。同時,附肢也開始出現分節,也是其命名為節肢動物的原因。身體的異律分節和一些附肢的特化現象,使各個體區有各自的功能,比如頭部的附肢特化為感覺和取食器官,因此頭部主要感覺和取食;胸部是運動器官集中的區域,有翅和足等;腹部主要有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等臟器。節肢動物體表覆蓋有幾丁質外骨骼,,內部附著有橫紋肌。水生節肢動物以鰓或書鰓呼吸,陸生節肢動物以書肺或氣管呼吸。水生節肢動物的排洩系統為基節腺、觸角腺或下顎腺,陸生節肢動物為馬氏管。
節肢動物一般分為三葉蟲亞門(Subphylum Trilobitomorpha)、甲殼亞門(Subphylum Crustacea)、螯肢亞門(Subphylum Chelicerata)、多足亞門(Subphylum Myriapoda)、六足亞門(Subphylum Hexapoda)。常見動物有蝦、蟹、蜘蛛、蜈蚣等。

1. 頭胸部: 頭胸甲、額劍、複眼、頸溝、鰓蓋、附肢

2. 腹部:背板、側板、腹板、附肢、尾扇、肛門

3. 19對附肢

註:該圖片來自McGraw-Hill出版的《Zoology》第十版。

上圖來自實驗教學學生實驗報告。

第二對顎足至第五對步足基部著生的鰓——足鰓。

心臟、圍心竇、心孔、動脈。

食道、胃(齒磨)、肝胰臟、腸、肛門。

雄性:精巢1對,位於心臟前下方,輸精管的開口(生殖孔)位於第五對步足基部。雌性:卵巢一對,前端癒合,後端分離,位於心臟之前或延至腹面。輸卵管開口(生殖孔)位於第三對步足基部。觸角腺(或稱綠腺)、膀胱、位於大觸角腹面基部的排洩孔鏈狀神經。食管上神經(腦)、圍食管神經環、食管下神經節、腹神經鏈。註:該圖片來自McGraw-Hill出版的《Zoology》第十版。註:上面的圖片來自白慶笙、王英永、項輝、肖智、張利紅、賈鳳龍編著的《動物學實驗》,高等教育出版社。

1. 頭部: 1對複眼和3個單眼,1對觸角     

2. 胸部:3對附肢,2對翅(革質前翅、膜質後翅),2對氣孔,背板、腹板和側板

3. 腹部:11個體節組成,1對聽器、末端有外生殖器(產卵器和交配器)

註:上面的圖片來自網絡。

註:上面的圖片來自網絡。

背部體壁內有心臟和動脈組成

2. 呼吸系統

為氣管系統,氣門向體內通過氣管系統相連,氣管在內臟的背面兩側呈膨大的氣囊。

包括咀嚼式口器、咽、食道、嗉囊、前胃、胃盲囊、胃(又叫中腸)、後腸(包括迴腸、結腸、直腸)、肛門組成。

馬氏管,位於中腸與後腸的交界處。

生殖腺均位於足基部內臟團中,以手術刀除去內臟團的外表組織,可見白色的腺體(精巢)或淡黃色的腺體(卵巢),即為生殖腺,左右兩側生殖腺各以生殖孔開口於排洩孔的前下方(後閉殼肌的腹面),左右各1個。

包括口、食道、胃、胃腺、腸、肛門組成。

由腦、圍食管神經、腹神經鏈組成。

上圖來自實驗教學學生實驗觀察。

相關焦點

  • 一場虛擬解剖發現5億年前節肢動物頭部秘密
    節肢動物是顯生宙以來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動物門類。自寒武紀以來,它們就活躍在這個星球上,大附肢類真節肢動物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門類。但一直以來,大附肢類真節肢動物如何演化以及與現生遠親之間的關係,還存在諸多未知。
  • 寒武紀撫仙湖蟲類再現原始節肢動物形態
    新華社昆明8月9日電(記者嶽冉冉)撫仙湖蟲類是生存在寒武紀早期的原始節肢動物,包括撫仙湖蟲、澄江蝦等若干屬種。雲南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學者共同完成的撫仙湖蟲類綜述成果於近日發表在了美國《細胞》出版集團子刊《當代生物學》上。
  • 中美科研人員聯手揭秘5億年前節肢動物頭部口板特徵
    此項研究利用顯微CT技術,為雲南澄江節肢動物腿肢構造的發育生物學研究打開了新的窗口。節肢動物是顯生宙以來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動物門類。在漫長的地球歷史時期,大多數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節肢動物物種都由於各種原因而滅絕,倖存的部分則逐漸演化為今天的螯肢動物(蜘蛛、蠍子等)、多足動物(蜈蚣、馬陸等)和泛甲殼動物(蝦、蟹、昆蟲等)。
  • 雲大科研團隊利用顯微CT技術揭秘5億年前澄江節肢動物頭部精細結構
    雲南網訊(記者 陳怡希)6月25日,美國《細胞》出版集團子刊《當代生物學》以報導形式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科研團隊題為「寒武紀大附肢類真節肢動物中不完全發育的口板」的研究論文。此項研究利用顯微CT技術為澄江節肢動物腿肢構造的發育生物學研究打開了新的窗口。
  • 雲南大學科研團隊用顯微CT揭示寒武紀大附肢類真節肢動物頭部口板...
    此項研究利用顯微CT技術為澄江節肢動物腿肢構造的發育生物學研究打開了新的窗口,並奠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節肢動物是顯生宙以來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動物門類。在漫長的地球歷史時期,大多數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節肢動物物種都由於各種原因而滅絕,倖存的部分則逐漸演化為今天的螯肢動物(蜘蛛、蠍子等)、多足動物(蜈蚣、馬陸等)和泛甲殼動物(蝦、蟹、昆蟲等)。
  • 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在西北大學,一項被譽為「行走的仙人掌」的科學發現揭開了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2011年2月24日,西北大學劉建妮教授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封面論文,內容是通過對我國雲南澄江化石庫中一種叫作「仙人掌滇蟲」的葉足動物的研究,首次初步破解了節肢動物門起源與早期演化這一長期困擾學術界的科學難題,在國際古生物學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這一難題當時是如何破解的?
  • 化石記錄揭示最早節肢動物「光感保護器」
    科技日報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14日發表的一項演化學研究,瑞典科學家報告發現了有5400萬年歷史的大蚊眼睛化石,這是迄今已知的首個節肢動物的黑色素避光色素化石記錄。進一步分析揭示了在化石形成過程中,大蚊眼構造會發生哪些改變,而此前對其它節肢動物(如三葉蟲)化石的眼構造解讀可能需要重新評估。昆蟲和甲殼動物這類節肢動物的複眼是動物界最常見的視覺器官。複眼的演化歷史可以追溯到至少5.2億年前,研究早期樣本可以獲得對節肢動物眼睛和視力的更多認識。
  • 精細三維掃描揭示節肢動物顎基結構起源之謎
    近日,雲南大學侯先光教授團隊與國外研究機構合作,對刺狀納羅蟲化石作了精細的三維形態學觀察,為節肢動物顎基結構起源研究取得了新的重要認識。 近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學術刊物《皇家學會會報·B輯:生物科學》發表了這一引人矚目的成果。
  • 「行走的仙人掌」 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在我國雲南地區的澄江化石庫,保存了非常精美的軟軀體的構造,就像蚯蚓一樣的生物甚至節肢動物身上的卵都可以保存,所以它被譽為探索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最佳的一個窗口。 節肢動物的起源和多樣性分異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是學術界努力探索的熱點及焦點問題,而想要揭示節肢動物起源的奧秘及演化歷程,除了分子生物學和解剖學所給出的間接證據外,更需要已滅絕了的「葉足動物」提供直接的化石實證。
  • 節肢動物標本製作
    (還軟的原理就是讓脫水的組織吸水,所以也可以用一些其他操作還軟)2.將節肢動物標本素材注射酒精混合液如果標本素材較大就需要挖出內臟防止腐敗(去內臟時儘量不破壞外骨骼部分,切開較大的骨骼關節處的膜基本就可以),較小的可不進行此操作。3.將標本放置在展姿板上用昆蟲針將其肢體展開(展現它還有生命時的樣子,或者便於觀察的樣子最好)。
  • 研究確定4.11億年前的水生節肢動物,是陸生千足蟲的水生祖先
    現代節肢動物的祖先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群體,包括昆蟲、蜘蛛、千足蟲和螃蟹,起源於大約5.41億年前的寒武紀。這些生物很小,完全水生,同時也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同時大多數其他主要動物譜系也開始出現。但是這些早期的節肢動物在什麼時候開始分裂為我們今天看到的主要在土地生活群體?
  •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五億歲的奇特生物」填補了節肢動物進化鏈
    其中一些特徵與其他古代節肢動物的化石是分開的,這些節肢動物是一種有外骨骼、分節體和有關節腿的無脊椎動物。但這種奇怪的生物也是一種嵌合體,擁有多種動物的特徵。 在寒武紀時期(5.43億至4.9億年前),節肢動物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類群之一。它們現在約佔當今所有現存物種的80%。
  • 首次揭秘5億年前澄江節肢動物頭部口板特徵
    本次發表的論文藉助了顯微CT及計算機三維復原手段,首次揭示了寒武紀大附肢類節肢動物——迷人林喬利蟲頭部保存的口板等精細結構。 早期節肢動物精細結構只能分支分析推測 節肢動物是顯生宙以來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動物門類。
  • 初中生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模擬題及參考答案與解析
    A.可以吸收溶於水中的氧B.氣管相通的氣門在其胸部以下C.體內貯存的氧足夠利用幾小時D.可通過外骨骼輔助呼吸6.同學們在調查學校附近公園以及小溪中的生物種類時,觀察到多種生物。以下是他們記錄的部分動物,其中屬於昆蟲的是( )。
  • 寒武紀化石揭示節肢動物早期取食模式
    來自雲南大學的消息,該校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張喜光教授、楊傑副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首次發現了節肢動物系統演化中基節發生實質性變革的最早化石記錄。自寒武紀大爆發以來,節肢動物始終是化石和現生動物群的「強勢」群體。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
    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     能力提升     1.烏賊腕足的功能是()     A.運動B.捕食C.遊泳D.感覺     2.下列關於蝸牛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蝸牛生活於水中,營底棲生活
  • 節肢動物起源圖景再添關鍵拼圖
    它被認為是科學界期盼已久的、可以揭示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麒麟蝦的發現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趙方臣介紹,奇蝦最早在澄江動物群中被發現,是體長可達兩米的頂級捕食動物,具有分節的大附肢,被認為是節肢動物祖先類型。但是,奇蝦和真節肢動物形態差異巨大,兩者之間存在著難以跨越的演化鴻溝。這一鴻溝成為探索「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缺失環節。
  • 科學家初步破解節肢動物頭部演化信息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早期生命演化實驗室博士歐強,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舒德幹和德國萊比錫大學教授Georg Mayer合作,從距今5.2億年的一種寒武紀葉足動物——兇猛爪網蟲的頭部發現了非常令人振奮的珍貴信息,為破譯節肢動物的頭部演化之謎迎來了新的曙光。 葉足動物是節肢動物的近親。兇猛爪網蟲是一種原始的海生葉足動物體,長數釐米。
  • 科學網— 節肢動物起源圖景再添關鍵拼圖
    「因此,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黃迪穎說。 其中,節肢動物是理解「寒武紀大爆發」的重要例證之一。 科學家在澄江動物群中發現,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多樣性最高、生態適應最成功的動物門類之一。
  • 動物素描:節肢動物太複雜?學會運用輔助線,今晚就去吃小龍蝦!
    節肢動物之所以看起來複雜,是大家還沒有學會找到參照物來與它對比,這裡是一隻放在碟子上的龍蝦,看起型,老師打了很多長短不一的輔助線。在畫有盤子的物體時,優先固定出盤子的位置,再整體的觀察其型的「上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