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足鱟,古生代海洋的頂級掠食者,在一次次打擊中總能涅槃重生!

2020-12-04 八兩科學

現代蜘蛛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動物,而它們所屬的蛛形綱也是僅此於昆蟲綱的第二大動物類群。在科學家的追源溯本下,蜘蛛的祖先在地球的遠古時期也曾一度稱霸,風光無幾——古生代一霸板足鱟類(俗稱海蠍子)。不過板足鱟的稱霸之路卻是命運多舛,不過它們最後還是找到了在地球生存的方式。

板足鱟,是4.2億年前出現的一種已絕滅的節肢動物(螯肢動物的先驅),也是是現代蜘蛛、龍蝦、蜱的祖先。板足鱟頭部由六個體節組成,腹面有六對附肢,最後一對呈板狀,用來遊泳。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板足鱟家族應該是寒武紀出現的、類似「科氏驚異蟲」的邊沿動物演化而來,沒想還能演出一出逆風翻盤的好戲。

當時大部分動物都受到奇蝦的冷酷統治,大家紛紛將自身盔甲搞了出來。而板足鱟在把盔甲搞出來的同時,它們還找到一個突破——附肢特化。早期節肢動物的附肢分為運動和呼吸兩部分。早期螯肢動物就簡單了,各自專業化承擔不同的功能,第一對附肢演化成獨特的螯肢(大鉗子),其他附肢專注呼吸,靠前的六對附肢用來運動。

有運動能力、還有兩個大鉗子,那吃的就不愁了,所以螯肢動物體型開始變大(膨脹了)。到了4.7億年前奧陶紀,其中一支螯肢海蠍子(學名叫板足鱟)誕生,在裝備可以碾壓奇蝦後,迅速頂翻第一代霸主奇蝦,開始走上稱霸之路。

但在奧陶紀,以巨型角石的一幫觸手怪霸佔海洋的豐富資源,海蠍子也奈它們不何。但到了奧陶紀末,螯肢家族出現了體長一米的巨型魚翅鱟。隨後地球出現了動物演化史上的第一次大滅絕——奧陶紀末大滅絕,這時有著超強運動能力的海蠍子成了最大贏家,海洋成了海蠍子的地盤。最後還演化出史上最大的海洋節肢動物,體長可達2米的翼肢鱟。

海蠍子統治海洋長達4000萬年,不過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估計和海蠍子崛起有著同樣的遭遇,早期的魚類演化出鎧甲和魚鰭。在志留紀末期,有頜魚類開始出現。在有頜魚類崛起不到1000萬年,海蠍家族遭到碾壓,海洋中的海蠍遭到了有頜魚類的趕盡殺絕。

不過上天似乎不忍心海蠍家族就這樣滅絕,偷偷留了一手。奧陶紀時期螯肢動物的一個分支上了岸,也就是今天的蛛形綱。在志留紀到泥盆紀,一種兩棲古蠍似乎重現海蠍家族在海洋曾經的輝煌,靠著一對大螯鉗和毒刺在陸地喪掀起血雨腥風。但沒想到,昆蟲出現了,螯肢動物再度被碾壓。

這時的螯肢動物可謂是內憂外患,外有脊椎動物和昆蟲的雙重碾壓,內則是身體結構的原始化。所幸它們又找到了生存的方法,潛伏在地穴下,將螯肢改成毒牙、腹部其他多餘結構改成分泌蛛絲紡績器。到白堊紀早期開始,昆蟲成了蜘蛛取之不盡的食物。成王敗寇,無可奈何,但螯肢動物卻能在一次次打擊中重生,不得不慨嘆厲害呀!

相關焦點

  • 盤點上古洪荒巨獸(古生代),地球顯生宙史詩–歷史學習筆記3
    被認為是寒武紀原始海洋中,最頂級的捕食者。房角石房角石是類似於今天鸚鵡螺的頭足綱生物,體型十分巨大,最大超過十一米,是深海頂級掠食者板足鱟板足鱟是動作迅速的食肉動物,能在海底以極快的速度捕獵食物,板足鱟類的軀體是由許多節組成
  • 像遠古大蠍子的翼肢鱟,能輕易捕魚吃,卻遇志留紀最強的鄧氏魚!
    古生物探索是非常有意思的學科,根據化石等物質,能合理地發現和推測不同時代的生物的形態。在歐洲曾發現形似大蠍子的化石,其實這是一種像遠古大蠍子的翼肢鱟,翼肢鱟不是遠古蠍子,而是和蜘蛛、蠍子和鱟有親緣關係。
  • 海洋霸主進化史——史上最強苟王出現了
    掠食者,同時也有一些奇蝦選擇進攻濾食者的生態位。而當年的板足鱟無論是在體型、防禦、輸出都是可以完虐老一輩霸主奇蝦的。然而板足鱟萬萬沒想到自己剛剛打敗奇蝦,就跑出來一個之前一直處於旁觀者模式的角石。當年別的動物個個挨重創,唯獨板足鱟毫髮無損。於是當年的板足鱟一舉成功佔領C位,完虐角石。然而,海蠍子的結局卻和奇蝦一樣,在統治海洋一段時間後遇上了真正的對手——有頜魚類。
  • 現今的「活化石」——奧陶紀海洋霸主鸚鵡螺的興衰歷程
    鸚鵡螺最早出現在寒武紀,到了奧陶紀的時候地球上的絕大部分都被海洋所覆蓋,而合適的溫度與海洋環境使得海洋生物空前繁盛,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鸚鵡螺,因其有著堅硬的外殼所保護,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頂級掠食者。我們現今見到的鸚鵡螺都是卷殼鸚鵡螺,在奧陶紀的時候有一種直殼鸚鵡螺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
  • 史前十大海洋霸主排名榜單揭曉
    如果你看過史前十大海洋霸主,會了解到史前有許多的大型怪物,體型很大,現在小編為大家介紹史前十大海洋霸主,一起看看史前十大海洋霸主有哪些?根據考古發現,巨齒鯊可能是最著名的史前海洋巨獸,生活在大約 150 萬年前,一般鋸齒鯊魚長達 16 米,體型猶如海洋中的公交車,在咬合力方面更是超過了
  • 江山代有霸主出,層出不窮的海洋頂級掠食者
    巨型鸚鵡螺——顯生宙古生代奧陶紀時期的海洋頂級掠食者 巨型鸚鵡螺指的是龐大鸚鵡螺的軟體居住在一個很長且薄的圓錐型殼它用調節殼中小室中的水量來控制其垂直位置。其嘴和長觸手從殼粗大的一端伸縮出來,它以它的觸手和鳥嘴一樣的嘴將捕獲物撕裂。在它生活的那個時期以魚類和節肢類動物為食物,如海蠍子的祖先巨型羽翅鱟,是4億多年前奧陶紀海洋中的頂級獵食者。但到了奧陶紀末期的物種大滅絕中,由於各種原因,它反而成為了海蠍子的獵物並最終在志留紀滅絕。
  • 【微科普】地質紀元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志留紀
    它既沒有寒武紀大爆發、奧陶紀大輻射的石破天驚,也缺少後來各種吸引眼球的巨型生物,2400萬年的持續時間也是古生代最短的。但就在這看似平淡而「短暫」的時光裡,地球和生命正在悄悄準備著一場大變革。劫後餘生的海洋距今4.2億年前的晚志留世,經過了上千萬年的復甦,地球海洋終於從奧陶紀末期的大滅絕中緩了過來。
  • 那些令人恐怖的史前海洋巨獸你知道多少?
    那些令人恐怖的史前海洋巨獸你知道多少?現在海洋中生活的巨獸雖然很多,但依然不如史前海洋巨獸那麼恐怖。今天我們一起來揭密這些史前海洋巨獸的真面目吧!板足鱟已知的最大節肢動物板足鱟,已知的最大節肢動物。體長大概在3米左右,擁有十分厚重的甲克猶如裝甲一般,板足鱟在4.88億年出現,知道2.51億年前滅絕。毛伊龍是種大型蛇頸龍類毛伊龍是種大型蛇頸龍類,也許是該時代紐西蘭水域的最大型海生爬行動物。總長度可以達到17米,其脖子就有接近15米的長度,毛伊龍的脖子十分的靈活,其外形就像一隻烏龜長有一條長蛇的脖子。
  • 海洋頭號殺手——消逝的遠古蠍子
    而這時一種奇特的生物竟悄無聲息地進化了出來,它們形似蠍子,卻有著鱷魚的身材和巨大的鰲,因為形似我們稱其為「海蠍」,它就是之後志留紀的海洋霸主、海洋中的恐怖化身——「板足鱟(hòu)」(Eurypterida)。Charles R.
  • 盤點當年稱霸世界的8大史前海洋巨獸,恐龍都只有被「虐」的份!
    滑齒龍生存於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6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梅氏利維坦鯨是利維坦鯨屬中最大的物種,是一種在南美洲發現的一種中新世時期的已滅絕的齒鯨。巨齒鯊是已發現地球歷史上具有最強咬合力量的生物,平均咬合力為28噸,最大咬合力可達36噸,其牙齒撕咬力量遠遠超過了霸王龍。
  • 一個人最頂級的能力:涅槃重生
    有些人一張王牌打得稀巴爛,有些人一手爛牌也能拿出王炸。 人生有無限可能,你若認命,便只能按照上帝安排的劇本循規蹈矩,碌碌無為;你若勇於反抗,便有可能掙脫開命運的牢籠,涅槃重生。 02 前段時間,重溫了姚晨的《都挺好》。
  • 這才是遠古時期的頂級掠食動物,圖3體長21米,可能仍未滅絕
    劍齒虎,最令人熟悉不過的史前掠食者之一,因長有短劍一般的長牙而得名。實際上,劍齒虎的生存範圍在遠古時期相當廣泛,以至於在現代各地幾乎都能挖掘出相關的劍齒虎化石。其中,科學家在美國洛杉磯的一處礦井中所發現的劍齒虎骨骼裡面,可能還包含著能使其重新「復活」的基因。
  • 7000萬年前的頂級掠食者,在海洋中橫行霸道,它的天敵只有兩個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地球上,自古以來就不缺乏掠食者,因為它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一員。同時,劍射魚化石的發現也意味著,在白堊紀,巴塔哥尼亞地區曾經也是一片溫暖的熱帶海洋氣候,只不過後來伴隨著造山運動,導致如今變得乾旱又寒冷。說起來,巴塔哥尼亞地區絕對是化石寶藏之地。多年來,科學家們陸續在這裡發現了很多珍貴的動植物化石。比方說地球上已知最大的恐龍化石,還有最早的竹子化石等等,這些都對於我們研究遠古地球的歷史,有著重要的價值。
  • 巨齒擬噬人鯊與梅爾維爾利維坦鯨,稱霸海洋的最強掠食者
    但他們依然不是頂級掠食者,在始新世的海洋中還遊弋著另一種碩大的史前巨獸。龍王鯨白堊紀大滅絕,幹趴了滄龍超科。是當時海洋中的頂級巨獸,連龍王鯨都會成為它們的食物。耳基擬噬人鯊與人類對比。梅鯨類似於有抹香鯨體型的短肢領航鯨梅爾維爾利維坦鯨的牙齒化石在世界範圍內都有發現,顯示在當時,梅爾維爾利維坦鯨佔據了類似現在虎鯨的生態位,是當時的頂級掠食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