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地球上,自古以來就不缺乏掠食者,因為它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一員。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最強大的掠食者,很多人都會想到恐龍,不過地球上的生態系統一直都是生物多樣化的,除了恐龍之外,還有很多和它同期的掠食者存在,比方說曾經生活在西部內陸海道中的劍射魚。
什麼是劍射魚?
它們是一種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巨型魚類,體型雖然細長偏瘦,不過卻是掠食高手。它們頭部和下頜都非常大,成年劍射魚體長超5米,牙齒非常的鋒利,猶如一根針一般,長度也達到了數釐米。同時,它們的腹部和上部皮膚自帶著保護色,可以和海水等融為一體,讓它們可以免於被獵物發現,也可以躲過天敵的追捕。
科學家表示,劍射魚的天敵主要是大型鯊魚和滄龍,雖然它們自帶保護色,不過一旦它們受傷,因為體型龐大,它們就會立刻被天敵所發現。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後,劍射魚便因為地球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的變化而滅絕了。
多年來,在北半球,科學家們發現了很多劍射魚的化石,這也讓科學家們認為,它們僅生活在北半球之上,不過日前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的科考發現,卻顛覆了科學家們的認知,原來如今被荒漠和草原割據的巴塔哥尼亞地區,竟然在遠古時期,也曾經是劍射魚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7000萬年前的巨魚化石被發現
在巴塔哥尼亞地區,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塊來自於7000萬年前的劍射魚化石,刷新了科學家們對於劍射魚的分布認知。同時,劍射魚化石的發現也意味著,在白堊紀,巴塔哥尼亞地區曾經也是一片溫暖的熱帶海洋氣候,只不過後來伴隨著造山運動,導致如今變得乾旱又寒冷。
說起來,巴塔哥尼亞地區絕對是化石寶藏之地。多年來,科學家們陸續在這裡發現了很多珍貴的動植物化石。比方說地球上已知最大的恐龍化石,還有最早的竹子化石等等,這些都對於我們研究遠古地球的歷史,有著重要的價值。
在這次發現劍射魚化石之前,去年科學家們在這裡曾經發現了大量的來自於白堊紀晚期的動植物化石遺蹟,其中包括兩棲動物、哺乳動物、魚類等等,這次劍射魚的發現,也來自於今年的第二次科考。
科學家表示,通過對於這些化石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還原白堊紀晚期地球上的生物演化情況,看一看在恐龍的統治之下,其它物種都是如何生存的,以及為何一些動物滅絕了,而一些動物則從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中倖存了下來,是什麼「挽救」了它們?或許在巴塔哥尼亞地區,這些都會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