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報網訊(記者 毛慶 通訊員 陳孝正)螯肢動物是包括蠍子、蜘蛛、蜱蟎和鱟等在內的超過11.5萬個物種的龐大節肢動物類群。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法國籍博士後塞德裡克·阿里亞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同行合作,在寒武紀中期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中發現了一種莫裡森蟲新物種,代表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類節肢動物。這項研究將包括螯肢動物的起源時間提前到了5億年前。相關發現於2019年9月11日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雜誌。
儘管只有拇指大小,但莫裡森蟲很可能是兇猛的捕食動物。它長有一雙卵形大眼睛,在口部前方發育有一對小型的鉗狀附肢,稱為「螯肢」。這對典型的附肢使得蠍子和蜘蛛等節肢動物能夠擊殺、夾持和切碎獵物,並以此命名這類節肢動物為「螯肢動物」。莫裡森蟲標本展現了確鑿的「螯肢」特徵。在這項發現之前,儘管一部分寒武紀節肢動物具有明顯的似螯肢類特徵,但螯肢類最典型的「螯肢」尚未在寒武紀化石中得到證實。莫裡森蟲具有相當發育的步行足,因而被認為是生活在海底的捕食動物。由於莫裡森蟲和現代螯肢類形態相近,說明螯肢類節肢動物可能在寒武紀快速出現並迅速佔據了其它節肢動物涉足較少的海底生態位。而螯肢類的起源很可能發生在寒武紀的更早期,即動物的「寒武紀大爆發」真正發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