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圖為長尾「怪物蜘蛛」復原圖。南古所 製圖

圖為緬甸琥珀標本。楊顏慈 攝

王博領銜的科研團隊所研究的應氏奇美拉蛛正模(定名標本)。南古所 製圖

緬甸琥珀中怪物蜘蛛(Chimerarachne yingi)的生態復原。南古所 製圖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相關成果於2月6日以背靠背兩篇論文的形式同時發表在英國《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態學與進化》(NatureEcology&Evolution)。

  王博告訴記者,蜘蛛的祖先曾經如蠍子般,擁有細長的尾巴,對外界具有感知作用。隨著繁衍,蜘蛛的尾巴逐漸退化。蜘蛛身體上的絲腺和觸肢,取代了尾巴的功能。

  「由於早期蜘蛛化石極其稀少,學界對蜘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歷史知之甚少。過去發現的類似化石,保存並不完好,特別是紡器結構不清楚,無法確定標本是否屬於蜘蛛。因此,蜘蛛的長尾何時開始存在,如何進化成為學界的難題。」王博稱。

  據了解,此次發現的應氏奇美拉蛛標本來自於1億年前白堊紀,長度均接近3毫米。琥珀內非常完好地保存了蜘蛛的尾部,為研究古老蜘蛛的起源打開了突破口。

  王博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度X射線斷層成像系統等技術,對標本進行了詳細分析。研究發現,應氏奇美拉蛛像一隻長了尾巴的蜘蛛。該化石呈現了蜘蛛基幹類群的關鍵特徵,為了解蜘蛛的外形、紡器和觸肢器的進化過程提供了關鍵證據。

  黃迪穎團隊則認為,該化石不僅可以通過肢體結構判斷為蜘蛛目,最特別的它是具有一條細長的尾須,超過身體的1.5倍長,具有70多節,每一節都有一圈細長的剛毛。

  關於本次發現的「怪物蜘蛛」的起源,黃迪穎認為,其祖先可以追溯至在美國紐約的泥盆紀(距今約3.59-4.19億年)地層中發現的碎片化石「Attercopus」,因為它們都具有蜘蛛特有的螯肢構造及長長的尾須。

  在本次的研究中,兩個獨立研究團隊通過不同側面的研究,互相應證了基本一致的結論。但對於該化石的具體歸屬類目,還有待進一步研討。

  黃迪穎團隊認為,這些「怪物蜘蛛」的發現彌補了蜘蛛演化的重要一幕,即烏拉爾蛛目和現代蜘蛛間的缺環,它們既有烏拉爾蛛目獨特的細長尾須,又有和現代節板蛛幾乎一樣的多分節紡絲器和絲腺構造。

  王博認為,該「怪物蜘蛛」化石呈現了蜘蛛基幹類群的關鍵特徵,一直以來,學界認為蜘蛛起源的關鍵化石應該在石炭紀或者更古老的地層中發現,這些化石的出現對現有的蜘蛛定義提出了挑戰和驚喜。「奇美拉蛛是歸蜘蛛目,還是作單獨的目出現,還需要更多的化石和進一步研究,這也表明琥珀研究的科學重要性。」

相關焦點

  • 一億年前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一億年前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1/4) "← →"翻頁
  • 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圖)
    中新網2月6日消息,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 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填補蜘蛛演化史空白
    【解說】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長尾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 江蘇科學家發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琥珀化石定格完美細節 長尾構造...
    ,證實遠古蜘蛛曾有"長尾",為蜘蛛起源演化研究提供了關鍵證據。此次發現的蜘蛛化石保存於一億年前的四塊緬甸琥珀中,雖然長度只有3毫米左右,但完整度極高。在蜘蛛身上發現的細長尾須,令研究人員非常驚喜。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先前的理論認為這類帶尾巴的蜘蛛,大概在2.5億年前就滅絕了,但是令我們想不到的是,在一億年前,也就是說是大家認為它滅絕了以後,
  • 中國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昆蟲擬態行為
    圖為緬甸琥珀中黃氏擬苔草蛉。 南古所 楊定華 攝中新網南京5月8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8日發布消息,該所王博研究員、史恭樂副研究員與中國農業大學劉星月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從一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類奇特的昆蟲幼蟲擬態苔蘚植物。
  •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王博、黃迪穎研究員分別領銜的兩個團隊,各自對一種1億年前的奇特遠古蜘蛛:應氏奇美拉蛛展開研究。這種新發現的遠古蜘蛛讓人類發現,蜘蛛的古老祖先長著尾巴,這為了解蜘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
  • 一億年前的琥珀中發現奇特甲殼動物
    1月22日,中國、奧地利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古生物學家在維也納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琥珀中首次發現一種非常特別的甲殼動物——介形類(屬於甲殼類動物,也被稱為種子蝦或介形蟲,體型非常微小,通常為0.5至2毫米長)。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螢火蟲」
    在陸生動物中,能進行生物發光的物種多都屬於鞘翅目昆蟲(俗稱甲蟲),其中又以叩甲總科(螢火蟲及其近親)的物種最多。能夠生物發光的叩甲總科的物種大部分歸屬於「螢類」(lampyroid),包括螢科(Lampyridae)、光螢科(Phengodidae)、雌光螢科(Rhagophthalmidae),以及於2020年新建立的華光叩甲科(Sinopyrophoridae)。
  • 億年前琥珀化石凝固蜘蛛捕食寄生蜂瞬間
    蜘蛛撲向寄生蜂的瞬間被琥珀凝固。  據外媒報導,日前美國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了一枚億年前的琥珀化石,令人稱奇的是,化石中完整保存了一隻蜘蛛捕食寄生蜂的精彩瞬間。  據專家推測,這枚琥珀形成的時間約在一億年前,當時地球正處於侏羅紀時期,是恐龍活躍的時代。
  • 億年前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恐龍」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拉爾斯·施米茨博士、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等學者共同完成。
  • 緬甸發現數億年前琥珀 定格蜘蛛捕食瞬間
    所謂琥珀就是指數千萬、甚至數億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而更令一些琥珀價值連城的原因是它們有時恰巧在從樹木上滲出滴落時包裹住了一些小的生物,大多是昆蟲等,由於琥珀天然的防腐效果,這些小蟲子會被完整地保存起來,直到再度被人發現的一天。而日前美國科學家就十分幸運地在緬甸發現了一枚有數億年歷史的琥珀化石。
  • 【中國新聞網】緬甸琥珀揭示蛉類幼蟲的「偽裝行為」演化史
    【中國新聞網】緬甸琥珀揭示蛉類幼蟲的「偽裝行為」演化史 2018-08-23 中國新聞網 楊顏慈 【字體:大 中 小】
  • 南京「科學俠」揭秘:1億年前「怪物蜘蛛」長尾巴
    2月5日上午,交匯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近日,該研究所王博、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分別獨立研究了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蜘蛛,證實了蜘蛛古老祖先長著長長的尾巴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的奇特甲殼類:體型特「巨大」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的奇特甲殼類:體型特「巨大」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8-01-22 18:16 來源:澎湃新聞
  • 緬甸琥珀中封存的遠古秘密:1億年前的蜘蛛長著長長的尾巴
    在1億年前,蜘蛛可是長著長長的尾巴。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領銜的團隊分別研究了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發現了上述情況。關於「應氏奇美拉蛛」(Chimerarachne yingi)的名字來源,王博解釋稱,chimera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怪獸奇美拉,反映出新物種所具有的多類蛛形綱生物特徵混合在一起的特點;arachne意為蜘蛛。種名yingi則來源於琥珀化石標本提供者應嫣靈女士的姓氏,應女士提供了四塊化石,包含著四隻蜘蛛。
  • 植保學院劉星月教授從緬甸琥珀中揭示一億年前昆蟲擬態行為
    本網訊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憑藉這類擬態,昆蟲可以藏匿在植物中,避免被捕食者發現,同時也讓獵物很難察覺自己,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 科研人員從琥珀中發現兩蜘蛛新科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了解到,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兩個蜘蛛新物種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基於新物種建立兩個新科,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動物分類學報》英文版發表。據了解,白堊紀是陸地生態系統進化的重要地質時期,也是蜘蛛進化的重要階段。緬甸克欽琥珀蘊含大量保存完好的晚白堊紀無脊椎動物,包括多種多樣的蜘蛛種群。
  • 【新華網】科研人員從琥珀中發現兩蜘蛛新科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了解到,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兩個蜘蛛新物種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基於新物種建立兩個新科,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動物分類學報》英文版發表。  據了解,白堊紀是陸地生態系統進化的重要地質時期,也是蜘蛛進化的重要階段。緬甸克欽琥珀蘊含大量保存完好的晚白堊紀無脊椎動物,包括多種多樣的蜘蛛種群。迄今在克欽琥珀中已知44科250種蜘蛛,其中26個科已滅絕,18個科為現生科,在已滅絕的26個科中,有9個科無法歸入現生蜘蛛的任何主要支系中。
  • 白堊紀琥珀中發現2個蜘蛛新物種
    25日,本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處獲悉,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兩個蜘蛛新物種,並基於這兩個新種建立了兩個新科——氈蛛科和巨蛛科。    白堊紀是陸地生態系統進化的重要地質時期,也是蜘蛛進化的重要階段。緬甸的克欽琥珀是非常著名的化石寶庫,裡面蘊含大量保存完好的晚白堊紀無脊椎動物,包括多種多樣的蜘蛛種群。
  • 中國科學家,在瘋狂的緬甸琥珀江湖淘寶
    通過這些穿越時空的精靈,古生物學家推斷,一億年前,緬甸琥珀形成時的生態環境是一片臨海的熱帶雨林。穿越回當年的時空,直徑數米、高几十米的松柏類樹木參天而立。樹木泌出的大量黏稠樹脂,會在慢慢滴落的過程中,沿途將各類生物「打包」收入囊中,再經過上千萬年的地質搬運和石化作用,最終,形成時光的膠囊——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