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科研人員從琥珀中發現兩蜘蛛新科

2020-12-01 中國科學院

【新華網】科研人員從琥珀中發現兩蜘蛛新科

2020-11-26 新華網 莊北寧

【字體:

語音播報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了解到,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兩個蜘蛛新物種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基於新物種建立兩個新科,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動物分類學報》英文版發表。

  據了解,白堊紀是陸地生態系統進化的重要地質時期,也是蜘蛛進化的重要階段。緬甸克欽琥珀蘊含大量保存完好的晚白堊紀無脊椎動物,包括多種多樣的蜘蛛種群。迄今在克欽琥珀中已知44科250種蜘蛛,其中26個科已滅絕,18個科為現生科,在已滅絕的26個科中,有9個科無法歸入現生蜘蛛的任何主要支系中。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瀋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等機構科研人員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通過市場調查和野外採集等方式收集琥珀標本,經後續對比研究,在琥珀中發現了鋸氈蛛和扁巨蛛兩個蜘蛛新物種,並分別基於鋸氈蛛建立了氈蛛科、基於扁巨蛛建立了巨蛛科。

  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在讀博士生薑統堯介紹,鋸氈蛛為中型有篩器蜘蛛,具三爪,步足和身體被羽狀毛,雄性觸肢各節無突起。其在雄性觸肢器盾片的前緣近端的鋸齒狀結構未在任何其他克欽琥珀蜘蛛中發現,是獨一無二的自近裔性狀。扁巨蛛是迄今為止在克欽琥珀中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新蛛,具三爪,爪附近有輔助結網的鋸齒狀毛,眼式特殊,觸肢器盾片突多且複雜。大型蜘蛛更容易從樹脂中掙脫,因此在克欽琥珀中找到這種體型的蜘蛛非常罕見。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了解到,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兩個蜘蛛新物種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基於新物種建立兩個新科,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動物分類學報》英文版發表。
  據了解,白堊紀是陸地生態系統進化的重要地質時期,也是蜘蛛進化的重要階段。緬甸克欽琥珀蘊含大量保存完好的晚白堊紀無脊椎動物,包括多種多樣的蜘蛛種群。迄今在克欽琥珀中已知44科250種蜘蛛,其中26個科已滅絕,18個科為現生科,在已滅絕的26個科中,有9個科無法歸入現生蜘蛛的任何主要支系中。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瀋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等機構科研人員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通過市場調查和野外採集等方式收集琥珀標本,經後續對比研究,在琥珀中發現了鋸氈蛛和扁巨蛛兩個蜘蛛新物種,並分別基於鋸氈蛛建立了氈蛛科、基於扁巨蛛建立了巨蛛科。
  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在讀博士生薑統堯介紹,鋸氈蛛為中型有篩器蜘蛛,具三爪,步足和身體被羽狀毛,雄性觸肢各節無突起。其在雄性觸肢器盾片的前緣近端的鋸齒狀結構未在任何其他克欽琥珀蜘蛛中發現,是獨一無二的自近裔性狀。扁巨蛛是迄今為止在克欽琥珀中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新蛛,具三爪,爪附近有輔助結網的鋸齒狀毛,眼式特殊,觸肢器盾片突多且複雜。大型蜘蛛更容易從樹脂中掙脫,因此在克欽琥珀中找到這種體型的蜘蛛非常罕見。
  

列印 責任編輯:董凱悅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從琥珀中發現兩蜘蛛新科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了解到,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兩個蜘蛛新物種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基於新物種建立兩個新科,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動物分類學報》英文版發表。據了解,白堊紀是陸地生態系統進化的重要地質時期,也是蜘蛛進化的重要階段。緬甸克欽琥珀蘊含大量保存完好的晚白堊紀無脊椎動物,包括多種多樣的蜘蛛種群。
  • 白堊紀琥珀中發現2個蜘蛛新物種
    25日,本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處獲悉,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兩個蜘蛛新物種,並基於這兩個新種建立了兩個新科——氈蛛科和巨蛛科。    白堊紀是陸地生態系統進化的重要地質時期,也是蜘蛛進化的重要階段。緬甸的克欽琥珀是非常著名的化石寶庫,裡面蘊含大量保存完好的晚白堊紀無脊椎動物,包括多種多樣的蜘蛛種群。
  •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這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的王博領銜的科研團隊所研究的應氏奇美拉蛛正模(定名標本)照片。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王博、黃迪穎研究員分別領銜的兩個團隊,各自對一種1億年前的奇特遠古蜘蛛:應氏奇美拉蛛展開研究。
  • 來看看近1億年前的滅絕蜘蛛!
    緬甸克欽琥珀真是個寶藏,不僅可以用來觀賞把玩,還是科研的富礦。這不,近期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了兩種近1億年前的滅絕蜘蛛——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建立了蜘蛛種群的兩個新科。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的鋸氈蛛(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供圖)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的扁巨蛛(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供圖)白堊紀是陸地生態系統進化的重要地質時期,也是蜘蛛進化的重要階段。緬甸克欽琥珀蘊含大量保存完好的晚白堊紀無脊椎動物,包括多種多樣的蜘蛛種群。
  • 一億年前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 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圖)
    中新網2月6日消息,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 【中國新聞網】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緬甸琥珀中怪物蜘蛛(Chimerarachne yingi)的生態復原。南古所 製圖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 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填補蜘蛛演化史空白
    【解說】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長尾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 史前蜘蛛血液你見過嗎?盤點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考古發現_遊俠...
    1、史前蜘蛛血液:科學家在多米尼加共和國境內發現一枚2000萬年前獨特琥珀,它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琥珀中保存著迄今發現最早的遠古動物血滴。古生物學家大衛-彭尼(David Penney)表示,未來可從這枚琥珀中提取蜘蛛血液樣本,幫助科學家分析研究加勒比海地區蜘蛛起源。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螢火蟲」
    在螢類分支中,除最基部的華光叩甲科外,螢科、光螢科與雌光螢科的物種身體均較為柔軟,部分類群的雌性還具有幼態持續現象,也正因此使得這一類群的物種很難被保存成為化石。除螢科於白堊紀緬甸琥珀及一些新生代地層中有化石記錄外,其他類群化石此前尚未被正式報導。
  • 緬甸琥珀中封存的遠古秘密:1億年前的蜘蛛長著長長的尾巴
    在1億年前,蜘蛛可是長著長長的尾巴。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領銜的團隊分別研究了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發現了上述情況。 王博領銜的科研團隊所研究的應氏奇美拉蛛正模(定名標本)照片。受訪者供圖2月6日,兩篇研究論文以「背靠背」的方式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態學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
  • 瘋狂勃起的盲蜘蛛遭琥珀封印
    當這隻古老的盲蜘蛛被封印在琥珀中時,它正經歷著一次瘋狂的勃起,結果這一勃起就是9900萬年之久。  這隻盲蜘蛛的生殖器結構十分特殊,完全勃起時,長度可達自身體長的一半。根據這一點,研究人員認為這塊琥珀中的盲蜘蛛屬於一類新發現的、目前已經滅絕的盲蜘蛛品種。該研究結果於上周四發表在期刊《The Science of Nature》上。研究人員表示,這次奇怪的發現是該品種中的首例。
  •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首次發現史前海洋動物菊石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5月14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4日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一枚保存有豐富化石類群的緬甸琥珀中,發現罕見地史前海洋生物菊石。這是古生物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菊石,為揭秘1億年前熱帶海濱生態環境打開新的窗口。  該研究成果於當天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緬甸發現數億年前琥珀 定格蜘蛛捕食瞬間
    所謂琥珀就是指數千萬、甚至數億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而更令一些琥珀價值連城的原因是它們有時恰巧在從樹木上滲出滴落時包裹住了一些小的生物,大多是昆蟲等,由於琥珀天然的防腐效果,這些小蟲子會被完整地保存起來,直到再度被人發現的一天。而日前美國科學家就十分幸運地在緬甸發現了一枚有數億年歷史的琥珀化石。
  • 中國科學家發現白堊光螢科:緬甸琥珀中揭示發光甲蟲的早期演化
    在這一分支中,除最基部的華光叩甲科外,螢科、光螢科與雌光螢科的身體均較為柔軟,部分類群的雌性還具有幼態持續現象,這使得這一類群的物種很難保存為化石。除螢科於白堊紀緬甸琥珀及一些新生代地層中有化石記錄外,其他類群此前尚沒有化石被正式報導。
  • 我科學家發現 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對撫順琥珀的全方位系統分析,確認該琥珀群是目前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此項研究填補了始新世時期(約5000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000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菊石琥珀
    供圖: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億年前,緬甸熱帶海濱的某一角落,40多個生物個體「抱團」而聚,凝結成一個瞬間場景,最後以一枚琥珀的形式,留存至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一枚緬甸琥珀中發現距今1億年的化石集群,其中的「菊石」是生活在白堊紀的頭足類動物,在白堊紀末期就已滅絕,與現在的保護動物鸚鵡螺、烏賊等是近親。該項研究成果5月14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2014-08-24 12:24:19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金鵬飛 最早厚齧科囓蟲  本報訊(記者 劉歡)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近期對緬甸琥珀內含白堊紀昆蟲進行研究時,首次發現中生代鎧甲化石、最古老筒形隱翅蟲化石及最早囓蟲化石等
  • 瘋狂勃起的盲蜘蛛遭琥珀封印:生殖器結構特殊
    本次發現的蜘蛛是一種名為Halitherses grimaldii的盲蜘蛛(如圖所示)的近親。它被封在緬甸的一塊琥珀中。事發時,粘稠的樹膠先是讓它動彈不得,然後逐漸變硬,使它永遠處於「性衝動」的狀態中。
  • 蜘蛛能讓「屋」上樹——說說琥珀包裹體中蜘蛛的趣事
    人們常見到的蜘蛛,只是習慣用大和小來區分,實際上在專業上的劃分是很細緻的:動物分類學中,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蜘蛛目,屬蛛形綱的是中小型或極小的節肢動物,共有14個目,已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