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首次發現史前海洋動物菊石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首次發現史前海洋動物菊石

2019-05-14 18:53: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羨

    菊石標本: (A) 光學顯微鏡照片;(B) 顯微CT縫合線重建圖;(C) 顯微CT側面透視圖;(D) 顯微CT表面形態重建圖;(E) 顯微CT內部結構重建圖。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5月14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4日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一枚保存有豐富化石類群的緬甸琥珀中,發現罕見地史前海洋生物菊石。這是古生物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菊石,為揭秘1億年前熱帶海濱生態環境打開新的窗口。

  該研究成果於當天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圖為本次發現的螺類標本。南古所 供圖

  研究報告顯示,這枚形成於白堊紀中期的緬甸琥珀重約6克,長33毫米、寬9.5毫米、高29毫米,包裹了至少40個動物個體。除菊石外,其中還存在多種海洋腹足動物、潮間帶等足類動物,以及蟎蟲、蜘蛛、蟑螂等陸生動物。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的博士生俞婷婷在王博研究員和張海春研究員指導下,並與牟林博士等人合作,歷時兩年對該化石群進行了詳細的鑑定工作。

  據王博介紹,琥珀是植物樹脂經長期地質作用形成的化石,常含有保存很好的陸生生物,但很少保存水生生物,海洋生物尤其罕見。

圖為本次發現的琥珀標本。南古所 供圖

  「本次在琥珀中發現的菊石是一類生存於泥盆紀至白堊紀的頭足類動物,與現在的鸚鵡螺、烏賊等是近親,在白堊紀末大滅絕時從地球上消失。」王博說。

  據其介紹,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微型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對琥珀中菊石展開分析,獲得縫合線可見的高解析度三維圖像,縫合線是辨別菊石的重要特徵。綜合化石生物群和埋藏學分析結果,表明該琥珀森林位於熱帶海濱地區,環境類似於當今的一些熱帶海岸森林。

  據王博介紹,這是古生物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這種已滅絕的「烏賊近親」,為人類更好地了解琥珀形成以及過去的生態系統提供了寶貴證據,並為琥珀埋藏學和白堊紀森林生態環境分析提供了新見解。(完)

相關焦點

  • 琥珀中首次發現海洋動物菊石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團隊報導了保存在一枚緬甸琥珀中的菊石、螺類、節肢動物等化石集群,表明該琥珀森林位於熱帶海濱地區,環境類似於當今的一些熱帶海岸森林。該研究為緬甸琥珀年齡提供了直接證據,並為琥珀埋藏學和白堊紀森林生態環境分析提供了新見解。
  •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史前海洋動物「菊石」,有何研究意義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找到遠古生物「菊石」,從意義上來講,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更好的研究至少一億年前該地的生態系統(因為菊石的滅絕時間大約在白堊紀末期時候)。上圖就是這塊包含菊石的琥珀我們從照片中可看出,除了菊石之外,還有其餘很多種生物,研究人員表示,這塊琥珀裡面至少含有40個生物,諸如蜘蛛、螺類生物、蟎蟲等等大約在白堊紀中期,位於緬甸熱帶海濱處的森林,樹木分泌出的樹脂在流淌的途中包裹了一些動物,其中就包括了一隻菊石,最後在各種複雜長期的地質作用下變成了一塊琥珀
  • 史前「真龍血」琥珀被拍賣 裡面居然有一隻恐龍時代的有翼生物
    除此之外,在這些琥珀中發現的生物還有一條千足蟲、兩隻蜘蛛和一隻蟑螂,它們的拍賣價基本在10萬英鎊左右。琥珀,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雲實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樹脂化石。樹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內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蟲,奇麗異常。琥珀作為現代人類了解史前歷史的重要物證,裡面包含的生物奇形怪狀。
  • 琥珀中罕見發現菊石:菊石生活在距今1億年前
    原標題:一枚琥珀內包含40多個生物 琥珀中菊石生活在距今1億年前在今年6月的一期美國科學院院報的封面上,是一張菊石的圖片,而其所屬的論文作者,來自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王博,論文題目是《緬甸琥珀中的菊石》。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菊石琥珀
    供圖: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億年前,緬甸熱帶海濱的某一角落,40多個生物個體「抱團」而聚,凝結成一個瞬間場景,最後以一枚琥珀的形式,留存至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一枚緬甸琥珀中發現距今1億年的化石集群,其中的「菊石」是生活在白堊紀的頭足類動物,在白堊紀末期就已滅絕,與現在的保護動物鸚鵡螺、烏賊等是近親。該項研究成果5月14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古生物學家在白堊紀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鳥類?
    古生物學家在白堊紀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鳥類?這次古生物學家竟然在琥珀中發現一個完整的鳥頭,這隻鳥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小的鳥類! 被封印的鳥頭 緬甸琥珀產自緬甸北部的胡康谷地,這些琥珀形成於距今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由於特殊的保存環境,胡康谷地中發現了大量的琥珀化石,琥珀之中的包含物成為我們探索恐龍時代的獨特途徑!
  • 古生物學家發現史前一億年琥珀中的古鳥
    中國、加拿大、美國的古生物學家2日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的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該時期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溼的熱帶環境中的動植物,常常被柏類或南洋杉類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並一直保存至今。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首枚菊石琥珀 揭秘1億年前熱帶海濱生態環境
    5月1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日前,團隊在一枚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距今一億年的化石集群,而其中的「菊石」更令科學家感到驚喜,這一生活在白堊紀的頭足類動物,在白堊紀末期就已滅絕,與現在的保護動物鸚鵡螺、烏賊等是近親。該研究於5月14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億萬年前的花蚤琥珀被發現,身藏60餘粒花粉!
    據新聞報導,中國學者發現稀有的億年琥珀 提到稀有又價值連城的琥珀, 那就不得不提包裹著蜥蜴的琥珀。> 琥珀蝦 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水生生物蝦類標本,琥珀蝦是目前世界上現存已知的唯一一枚真蝦類琥珀化石,該琥珀目前保存於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的石探記博物館內,對公眾開放。
  •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王博、黃迪穎研究員分別領銜的兩個團隊,各自對一種1億年前的奇特遠古蜘蛛:應氏奇美拉蛛展開研究。這種新發現的遠古蜘蛛讓人類發現,蜘蛛的古老祖先長著尾巴,這為了解蜘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
  • 大新聞: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白堊紀的鳥
    大新聞: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白堊紀的鳥圖註:死亡後墜落地面腐化後被樹脂包裹的煎餅鳥。圖片來源:邢立達 | 繪圖:張宗達 2月2日上午,由中國、美國和加拿大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一塊來自緬甸的琥珀中找到了一隻白堊紀的鳥。琥珀中的鳥?
  •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時間:2018-07-20 06:38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屈婷 喻菲)傳奇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再次傳出新知。
  • 史前蜘蛛血液你見過嗎?盤點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考古發現_遊俠...
    1、史前蜘蛛血液:科學家在多米尼加共和國境內發現一枚2000萬年前獨特琥珀,它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琥珀中保存著迄今發現最早的遠古動物血滴。古生物學家大衛-彭尼(David Penney)表示,未來可從這枚琥珀中提取蜘蛛血液樣本,幫助科學家分析研究加勒比海地區蜘蛛起源。
  • 滄龍怎麼吃菊石?一口吞掉還是直接咬碎?方式你可能想像不到!
    菊石是一種已滅絕的軟體動物,存在於4.1億年前的晚古生代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它們同時也是一大票史前海洋動物的首選食物來源,包括滄龍種群,所以菊石又被譽為「史前海洋的薯條」。而滄龍是中生代海洋的頂級霸主,可能有人還記得在侏羅紀電影中,它張開了布滿尖牙的血盆大口,一口將鯊魚吞掉的畫面。電影中滄龍除了體型跟考古有出入外,其他描述大多正確。不如大家設想一下,滄龍是怎麼吃菊石的呢?一口吞掉?咬碎吞食後吐殼?其實都不是,滄龍直接在菊石殼上「打孔」!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的奇特甲殼類:體型特「巨大」
    他們在琥珀中發現一隻恐龍時代的雛鳥和一條「新鮮」的長著羽毛的恐龍尾巴之後,這次發現了來自恐龍時代的甲殼類動物。1月22日,中國、奧地利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古生物學家在維也納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琥珀中首次發現一種非常特別的甲殼動物——介形類。該標本來自白堊紀。該成果今日發表在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 旋齒鯊:二疊紀海洋中的電鋸驚魂
    俄羅斯首次發現旋齒鯊牙齒化石8年後的1907年,在美國愛達荷州也發現了同樣的化石,美國古生物學家奧利弗·佩裡·海(Oliver Perry Hay)腦洞大開,認為牙齒屬於某種史前鯊魚,這才算是給化石找到了主人。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一億年前的琥珀中發現奇特甲殼動物
    1月22日,中國、奧地利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古生物學家在維也納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琥珀中首次發現一種非常特別的甲殼動物——介形類(屬於甲殼類動物,也被稱為種子蝦或介形蟲,體型非常微小,通常為0.5至2毫米長)。
  • 琥珀中發現古雛鳥 古生物學家也好奇雛鳥死前一刻在幹嘛?
    6月8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 記者6月8日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處獲悉,該研究成果將於6月24日來到上海自然博物館,展出1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