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標本: (A) 光學顯微鏡照片;(B) 顯微CT縫合線重建圖;(C) 顯微CT側面透視圖;(D) 顯微CT表面形態重建圖;(E) 顯微CT內部結構重建圖。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5月14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4日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一枚保存有豐富化石類群的緬甸琥珀中,發現罕見地史前海洋生物菊石。這是古生物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菊石,為揭秘1億年前熱帶海濱生態環境打開新的窗口。
該研究成果於當天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圖為本次發現的螺類標本。南古所 供圖
研究報告顯示,這枚形成於白堊紀中期的緬甸琥珀重約6克,長33毫米、寬9.5毫米、高29毫米,包裹了至少40個動物個體。除菊石外,其中還存在多種海洋腹足動物、潮間帶等足類動物,以及蟎蟲、蜘蛛、蟑螂等陸生動物。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的博士生俞婷婷在王博研究員和張海春研究員指導下,並與牟林博士等人合作,歷時兩年對該化石群進行了詳細的鑑定工作。
據王博介紹,琥珀是植物樹脂經長期地質作用形成的化石,常含有保存很好的陸生生物,但很少保存水生生物,海洋生物尤其罕見。
圖為本次發現的琥珀標本。南古所 供圖
「本次在琥珀中發現的菊石是一類生存於泥盆紀至白堊紀的頭足類動物,與現在的鸚鵡螺、烏賊等是近親,在白堊紀末大滅絕時從地球上消失。」王博說。
據其介紹,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微型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對琥珀中菊石展開分析,獲得縫合線可見的高解析度三維圖像,縫合線是辨別菊石的重要特徵。綜合化石生物群和埋藏學分析結果,表明該琥珀森林位於熱帶海濱地區,環境類似於當今的一些熱帶海岸森林。
據王博介紹,這是古生物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這種已滅絕的「烏賊近親」,為人類更好地了解琥珀形成以及過去的生態系統提供了寶貴證據,並為琥珀埋藏學和白堊紀森林生態環境分析提供了新見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