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圈又出大事了!億萬年前的花蚤琥珀被發現,身藏60餘粒花粉!

2020-12-08 騰訊網

琥珀圈又出大事了!

據新聞報導,中國學者發現稀有的億年琥珀

提到稀有又價值連城的琥珀,

那就不得不提包裹著蜥蜴的琥珀。

被8歲小男孩撿到,後來被高價收走

全球也只能找到三塊包裹著完整蜥蜴的琥珀

而這塊蜥蜴琥珀在立陶宛的博物館裡

靜靜的當鎮館之寶呢!

言歸正傳,我要說的琥珀圈裡

中國學者新發現的億年稀有琥珀,

並不是蜥蜴琥珀,而是花蚤琥珀

花蚤琥珀的出現,對琥珀圈造成了重大的意義,

它把被子植物蟲媒傳粉記錄提前至少5千萬年。

視頻奉上,一起來看看

花蚤琥珀的下顎須末端膨大像鏟子,能傳播花粉,其身上至少留存62枚花粉顆粒。除了發現蟲媒傳粉機制的證據外,也解答了達爾文的「討厭之謎」——被子植物1.1億年前為何大量出現。

除了上面所說的蜥蜴琥珀、花蚤琥珀外,琥珀圈還有一些揚名世界的蟲珀,每一種蟲珀都價值連城,早年撫順蟲珀無人不知,但隨著資源枯竭,撫順蟲珀已經不常出現在市面上,反而緬甸琥珀後來居上,發現了多種距今上億年的蟲珀,可以說每幾年都有關於琥珀的大新聞。一起來看看!

01

恐龍標本琥珀

早在2016年,科學家團隊宣布發現在緬甸琥珀裡發現了史上第一件恐龍標本

到了2017的,科學家團隊再一次在緬甸琥珀裡發現了最古老的古雛鳥標本

02

琥珀蝦

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水生生物蝦類標本,琥珀蝦是目前世界上現存已知的唯一一枚真蝦類琥珀化石,該琥珀目前保存於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的石探記博物館內,對公眾開放。

誰能想到這隻小蝦已經2200萬歲了,在金黃色的「水」中看起來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會擺動尾巴悄悄遊走,很好奇蝦是怎麼進去的。

03

億萬年前海岸生態景觀琥珀

這可不是一枚簡單的琥珀,

它生動地」還原「了一億年前海岸生態景觀,

體內包含了海陸空三界生物30毫米大小,

卻有40多個古生物,

而且體內驚現專家都稱奇的海洋菊石。

雖然這塊緬甸琥珀看起來不大,

但因包含了40多種古生物和稀有的海洋生物

價值也是不可言喻的,

對古代生態環境研究有著重大作用

一般的蟲珀包裹的生物大部分是陸生的

但這塊琥珀卻包含了像菊石這樣的海洋生物,

能看清腿毛,像蝸牛的海洋菊石更是醒目。

04

蛇類琥珀

在去年,科學家們在緬甸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一條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來自9900萬年前的小蛇,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枚蛇類琥珀。

下面是含有蛇標本的兩塊琥珀

一塊含有蛇皮

一塊含有蛇骨骼

05

古鳥化石蟲珀

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1億年前的兇猛古鳥類,琥珀儘管只有一兩釐米,卻揭示了一個「兇萌」的史前猛禽,「從它的嘴尖到屁屁大概5釐米那麼大,整個鳥爪子不到1釐米」。

但鳥腳的輪廓被詳細的皮膚記錄了下來,而且這些留存下來的古鳥腳部皮膚的表面還有大量的毛,此外,標本也保存了非常罕見的羽軸主導型羽。

眾所周知,

琥珀的形成時間普遍都要幾千萬年以上,

所以但凡在裡頭發現動物標本

必定都是遠古時期的動物

而且種類越稀有,就越珍貴

蟲體越大,珀體就往往越不純淨

如果能碰到蟲體完整、體積大、珀體純淨

那價值更加不可言喻。

博物館級罕見豆娘蟲珀

琥珀作為有機寶石,稀有程度、價值自然是珍貴無比的,更別說是琥珀包裹住的生物是距今上億年前的蟲珀了,更顯得彌足珍貴,蟲珀的收藏價值和科研價值是其他琥珀所無法比擬的。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白堊紀琥珀中現傳粉花蚤,為解答達爾文「討厭之謎」提供關鍵證據
    琥珀告訴我們,會。前不久,一篇刊登在科學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的研究成果稱,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枚特殊的緬甸琥珀——這枚來自白堊紀中期的琥珀,包裹著一隻足以證明被子植物蟲媒授粉的花蚤。在此之前,人類能夠找到被子植物蟲媒授粉行為的最早證據,還只有出土於距今4800萬年德國梅塞爾化石坑的蜜蜂及花粉化石。
  • 一億年前古囓蟲被裹入琥珀 肚子裡全是花粉(圖)
    一億年前古囓蟲被裹入琥珀 肚子裡全是花粉(圖) 2016-03-18 13:36:39來源:現代快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顯微鏡下,琥珀裡的「採花賊」 黃迪穎供圖  它是一隻芝麻粒大小的蟲子。一億年前,太陽暖暖的,肚子吃得圓滾滾的它,曬著太陽閉目養神。
  • 科學家發現一億年前甲蟲新物種 外形酷似駝峰—新聞—科學網
    日前,石探記科學團隊中兩名來自臺灣的科學家蕭昀(臺灣大學)和黃嘉龍博士(臺灣師範大學)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種史前大花蚤新物種,該物種是全世界目前發現的第四種緬甸琥珀大花蚤物種
  • 一億年前古囓蟲肚子裡全是花粉
    顯微鏡下,琥珀裡的「採花賊」 黃迪穎供圖  它是一隻芝麻粒大小的蟲子。
  • 中國高中生琥珀內發現1億年前甲蟲
    中國高中生琥珀內發現1億年前甲蟲時間:2019-12-21 22:35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厲害了少年! 中國高中生琥珀內發現1億年前甲蟲 今天(12月21日)上午,中國科學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時代的新物種齒胸波眼甲Notocupes denticollis。
  • 琥珀中罕見發現菊石:菊石生活在距今1億年前
    原標題:一枚琥珀內包含40多個生物 琥珀中菊石生活在距今1億年前在今年6月的一期美國科學院院報的封面上,是一張菊石的圖片,而其所屬的論文作者,來自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王博,論文題目是《緬甸琥珀中的菊石》。
  • 科學家發現巨型精子,交配時被琥珀封存,至今1億年
    雖然以前也曾經發現過介形蟲化石,這次神奇就在琥珀之中,還看到了一億年前介形蟲的精子。介形蟲作為現存的一種古老的甲殼類動物,它存在於地球上已經有5億年左右。介形蟲的軟體組織,往往很難保存下來。現在大部分的化石,也只是它的外殼。至於億萬年前介形蟲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習性,對科學家們來說一直都是個謎。
  • 中國科學家發現約五千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中國科學家發現約五千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2014-07-14 17:45:38,此項研究填補了始新世時期(約5千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千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一億年前的琥珀中發現奇特甲殼動物
    1月22日,中國、奧地利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古生物學家在維也納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琥珀中首次發現一種非常特別的甲殼動物——介形類(屬於甲殼類動物,也被稱為種子蝦或介形蟲,體型非常微小,通常為0.5至2毫米長)。
  • 新知|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 1億年前食毛類昆蟲...
    但是,被困擾的並不僅僅只有我們這些地球數億萬年演化史中的「後輩」們,6500萬年以前生活著的恐龍就已經備受寄生昆蟲的困擾。這時,一大滴樹脂滴落,幾隻小蟲連著羽毛被裹入其中……滄海桑田,億年之後,樹脂變成了琥珀,而小蟲和羽毛依舊留在琥珀中,從外觀上和千萬年前並沒有太大區別。2016年,這一顆來自緬甸的琥珀和另一顆琥珀被送往中國,一段被埋沒了億年的遠古昆蟲即將被科學家揭曉。  含有昆蟲的琥珀被人們成為「蟲珀」,特別是來自緬甸白堊系地層的琥珀,因為質地透亮、雜質少,近些年成為古昆蟲學研究的重點。
  • 這塊琥珀裡藏著一隻1億年前的鳥,長啥樣?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北京青年報、華西都市報2月2日,中國、加拿大、美國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聯合宣布,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
  • 這個琥珀最早出現於9900萬年前,還完整保存蛇類祖先的形象
    琥珀作為大自然歷史的保存庫,在該研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際上,琥珀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億萬年前的樹脂偶然滴落,也許會包含著一部分昆蟲,在地下掩埋了漫長的時光以後重見天日。琥珀保存著獨特的光澤和形態,除了觀賞和珍藏價值外,還有極高的生物研究價值。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時間:2019-10-31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這個化石來自 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中外科學家琥珀內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
    原標題:中外科學家琥珀內發現一億年前兇猛古鳥類近年來,琥珀中發現的古生物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再次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一億年前的袖珍猛禽的痕跡,為我們進一步了解古鳥類的演化提供了關鍵信息。
  • 琥珀中發現正在授粉的甲蟲,它來自於史前動物寶庫
    近日,南京科學院在一塊琥珀中發現了一隻保存完整的甲蟲遺骸,它的身旁攜帶著許多花粉顆粒,這塊琥珀以及甲蟲距今大約有9900萬年的歷史時間,甲蟲的完整程度相當驚人,甚至可以看到它的頜骨腔。甲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昆蟲花粉傳播者,它當時可能是在花朵上尋找自己需的食物,可沒想到被一滴掉落的樹脂牢牢地包裹住。
  • 生命科學學院瞿禮嘉課題組發現高等植物花粉管控制自身運輸方向
    在從水中生存到陸地生長的轉變過程中,植物需要演化出新的結構以適應少水或缺水的新環境,例如演化出了維管束組織以便給植物提供更好的物理支撐和營養物質的遠距離運輸;演化出位於表皮的保衛細胞能加強植物細胞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等等。高等植物的生殖過程同樣演化出了一些特化的組織來適應生殖方式的改變。
  • 花粉雖小藏天地,康泰萊花粉破壁酶解工藝的研究與應用
    時光飛逝,四季流轉,植物不斷生長、枯萎、堆積、覆蓋,秦巴腹地的土壤經二疊紀至侏羅紀,億萬年間,在大自然神奇力量下,這裡的擁有了天然富硒富鋅的土壤,在這裡的花粉在大自然的洗禮中盡情地吸收日月精華,等待有一天,被發現,重視,摘用,被賦予美麗和力量,成就一粒花粉的初心。
  • 世界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跨越億年時光,白堊紀「蜂鳥」琥珀重現
    根據吸蜜蜂鳥復原的煎餅鳥(製圖 毛宇昂)煎餅鳥標本死亡姿勢圖(繪圖 張宗達)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的緬甸7釐米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完整古鳥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這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發現白堊紀古鳥琥珀的地區。
  • 億年前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恐龍」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拉爾斯·施米茨博士、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等學者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