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約五千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學家發現約五千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2014-07-14 17:45:38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王永吉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4日發布,由該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科研團隊認定撫順琥珀是目前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此項研究填補了始新世時期(約5千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千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

  張海春介紹,通過20餘年的野外考察和收集,研究團隊共採集獲得2000多塊撫順琥珀原料。研究發現,撫順琥珀中昆蟲最為豐富,包括至少16目、79科、上百個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雙翅目(包括各種蒼蠅和蚊子),約佔總數量的70%。

  「撫順琥珀中的昆蟲不僅保存非常完整,而且異常豐富,很好地反映出當時的環境、氣候條件,而且也使其成為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其中,捻翅目、纓翅目的薊馬,還有蜱蟲等,是首次發現。」張海春告訴記者。

  據介紹,研究團隊通過宏體化石、微體化石、紅外光譜、有機地球化學分析手段,首次確認了撫順琥珀的植物起源為柏科植物,且以水杉為主。

  此項研究前,科學界已發現了白堊紀的西峽琥珀群,以及中新世的漳浦琥珀群,而處於這兩段時期之間的始新世則是一片空白。此次研究的撫順琥珀保存有始新世時期亞洲大陸唯一的琥珀生物,很好地填補了始新世時期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

  「我們還發現撫順琥珀內的螞蟻、蜂類等社會性和外寄生性昆蟲同波羅的海生物群有著極大的相似性,說明早在5千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為我們了解當時歐洲-亞洲-印度生物分布格局提供了直接依據。」張海春說。

  據介紹,撫順琥珀形成於始新世早期的一個重要溫室效應時期,當時撫順的氣候為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年均溫15-20度,年降水量1000毫米。這些都將為全球氣候變暖和全球氣候變暖下生物群的群貌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撫順琥珀產自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撫順西露天煤礦,該露天煤礦東西長6.6公裡,南北寬2.2公裡。 新華網南京7月14日電(王珏玢、肖瓊瓊)

相關焦點

  • 我科學家發現 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對撫順琥珀的全方位系統分析,確認該琥珀群是目前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此項研究填補了始新世時期(約5000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000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
  • 南京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5000萬年前的琥珀揭開氣候密碼
    南京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5000萬年前的琥珀揭開氣候密碼  那時的東北,溫暖潮溼賽江南  5000萬年前的撫順,氣候溫暖潮溼,森林裡,水杉高大衝入雲霄。搖蚊大膽地卿卿我我,小蟑螂萌萌的,還沒有睜開矇矓的睡眼……它們還沒緩過神,就被樹脂包裹,被牢牢固定,變成了琥珀的一部分。
  • 全球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琥珀生物群之一出現在中國
    「中國撫順琥珀生物群,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琥珀生物群之一,這是過去我們從未認識到的。」15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在南京解密中國撫順琥珀生物群最新科研成果,「可以確定,它是始新世時期亞洲大陸唯一已知的琥珀生物群。」
  •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2014-08-24 12:24:19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金鵬飛   琥珀被稱為「時間膠囊」,精美地保存了生物在地質歷史中精彩的演化片段。其中緬甸琥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白堊紀琥珀之一,蘊藏著目前已知最豐富的白堊紀生物群。近期,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黃迪穎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及國內外合作者,首次找到了中生代鎧甲化石。  這裡的鎧甲是指一類小型甲蟲,為隱翅蟲科一個較小的亞科,以其體表具有複雜脊狀構造,形如「身披鎧甲」。
  • 科學家琥珀內發現百種新物種:2隻搖蚊正交尾(圖)
    中國已發現的琥珀資源相對較為稀少,而其中撫順琥珀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有機寶石資源,也是我國目前已知的唯一含蟲琥珀。由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帶領,包括中、德、美、英、法等國科學家組成的聯合團隊,與撫順琥珀研究所密切合作,經過20多年的研究,在2000多塊琥珀中,獲取了150多種五千萬年前的昆蟲,發現了超過100種新物種。
  • 撫順琥珀距今5000萬年:小型蜂翅膀發光似太陽(圖)
    資料圖片  晶瑩剔透的琥珀,在普通人眼裡是寶石,在專家眼裡卻是記錄著地球遠古生命奧秘的寶藏。昨天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由該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科研團隊認定:撫順琥珀是目前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這項研究不僅填補了始新世時期(約5000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000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
  • 中國科學家發現「神奇靈武龍」
    中國科學家發現「神奇靈武龍」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徐星團隊的最新研究認為,來自中國中侏羅世早期即1.74億年前,生存著一種名為「神奇靈武龍」的梁龍類新屬種——這一發現挑戰了關於梁龍類恐龍和其他新蜥腳類恐龍的起源和擴散的傳統觀點
  • 罕見琥珀中南京古生物專家發現上百新物種(圖)
    經過研究,南京古生物專家在撫順琥珀中已發現節肢動物(包括昆蟲)至少22個目,超過80個科150種,其中有100多個新物種。這些撫順琥珀裡的昆蟲,保存得非常精細,包括觸角都非常精細。在這些琥珀裡,專家們發現了大量的其它昆蟲類型,比如搖蚊,「就是這塊琥珀,裡面正好有兩隻正在交尾的搖蚊。這樣的琥珀,全世界也就只有10多塊。」
  • 葬甲1億年前已會為幼蟲貯食 以吃鳥獸腐屍為生
    原標題:葬甲1億年前已會為幼蟲貯食 以吃鳥獸腐屍為生  中國科學家15日宣布,他們對新發現的葬甲昆蟲化石的分析表明,葬甲1億年前就學會了為幼蟲貯食並保護餵養幼蟲,這也是迄今找到的最早的動物撫育後代的化石證據。
  • 南京古生物專家從2000多塊琥珀裡發現100多個新物種
    原標題:南京古生物專家從2000多塊琥珀裡發現100多個新物種 內含生物的琥珀。  中國江蘇網7月15日訊(記者 王靜)琥珀是遠古時候松科松屬植物的樹脂埋藏地下形成的有機化石,透明似水晶,光亮如珍珠,色澤像瑪瑙。而產於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撫順西露天礦的撫順琥珀更是全國目前唯一的含蟲琥珀。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昨天公布了他們在五千萬年前的2000多塊琥珀裡發現了150多種節肢動物,其中包括近幾年咬死過人的蜱蟲。
  • 一億年前琥珀中的「三叉戟」 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
    近日,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的長口器的起源。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3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 中國科學家利用新技術破解2億年前昆蟲真實顏色
    中國科學家利用新技術破解2億年前昆蟲真實顏色 2018-04-12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建磊   中新社南京4月12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該所研究團隊利用新的分析技術,從歐亞大陸中生代蛾類標本中發現了結構色的確切證據
  • 一億年前琥珀現最完整古鳥 8件珍貴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2018年2月4日訊,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標本。
  • 一億年前的琥珀中發現奇特甲殼動物
    1月22日,中國、奧地利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古生物學家在維也納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琥珀中首次發現一種非常特別的甲殼動物——介形類(屬於甲殼類動物,也被稱為種子蝦或介形蟲,體型非常微小,通常為0.5至2毫米長)。
  • 中國科學家發現「混元獸」 ,將改寫有袋類哺乳動物起源歷史
    中國科學家發現「混元獸」 ,將改寫有袋類哺乳動物起源歷史 周氏混元獸復原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我國科學家將一件在內蒙古發現的約1.26億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命名為混元獸,並認為混元獸是人類等胎盤類哺乳動物的早期祖先,而此前被認為是袋鼠等有袋類哺乳動物祖先的中國袋獸,與混元獸同屬一支。新研究動搖了有袋類起源於亞洲的結論,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於北京時間14日在線發表該成果。
  • 中國科學家發現已知最早的昆蟲顏色
    中國搜索訊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從歐亞大陸中生代蛾類標本中發現了兩億年前昆蟲結構色的確切證據,這是已知最早的昆蟲顏色,為昆蟲鱗片和顏色演化提供了新證據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博團隊對英國、德國、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的侏羅紀蛾類標本以及白堊紀緬甸琥珀中飄翅目昆蟲進行調查,分析鱗片的微觀結構和可能的結構色。研究人員11日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表明,侏羅紀蛾類鱗片演化出魚骨狀的納米級光學結構,光照在這種蟲體表面上會產生金屬銅色至金色的結構色。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首枚菊石琥珀 揭秘1億年前熱帶海濱生態環境
    交匯點訊 一億年前,緬甸熱帶海濱的某一角落,40多個生物個體「抱團」而聚,凝結成一個瞬間場景,最後以一枚琥珀的形式,留存至今。5月1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日前,團隊在一枚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距今一億年的化石集群,而其中的「菊石」更令科學家感到驚喜,這一生活在白堊紀的頭足類動物,在白堊紀末期就已滅絕,與現在的保護動物鸚鵡螺、烏賊等是近親。該研究於5月14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琥珀化石內發現9500萬年前昆蟲!
    無翅螞蟻黃蜂的祖先欏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由於琥珀能完好地保存動植物的原始狀態,因此又被稱為時空膠囊。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這塊琥珀裡藏著一隻1億年前的鳥,長啥樣?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北京青年報、華西都市報2月2日,中國、加拿大、美國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聯合宣布,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