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撫順琥珀生物群,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琥珀生物群之一,這是過去我們從未認識到的。」15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在南京解密中國撫順琥珀生物群最新科研成果,「可以確定,它是始新世時期亞洲大陸唯一已知的琥珀生物群。」
據張海春介紹,此次研究成果意義在於,首次確認了撫順琥珀的植物來源為柏科植物,以水杉為主,同時,研究填補了始新世時期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表明5000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
他表示,緬甸、印度、波羅的海、多米尼加、衣索比亞、西班牙等地,都是世界上規模較大的琥珀原產地,而撫順琥珀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屬先進水平。
研究工作整整耗時20年。由張海春帶領,包括德、美、英、法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與撫順琥珀研究所合作,20年來在2000多塊琥珀中發現了150多種5000萬年前的節肢動物(多數為昆蟲),其中100多種確認為新物種。
張海春表示,目前世界上的昆蟲共有30多個目,而撫順琥珀中的昆蟲就有16目近80科100多種,還有蜈蚣、蟎、蜱、蜘蛛、盲蛛、擬蠍等其他節肢動物。而發現的節肢動物已達22目,超過80科150種,昆蟲佔多數。琥珀中還出現了大量微體化石、植物化石。
這批玲瓏剔透、晶瑩圓潤的原石中,有一塊甚至包裹了兩隻正在交尾的搖蚊。「像這樣的交尾昆蟲化石,在全世界僅有10塊左右,這可能是中國唯一的一塊。」張海春說。
據其介紹,新發現的「捻翅目」琥珀在全球也是異常稀少的,同類化石在全球約有十塊。「捻翅目」是最神秘的外寄生性昆蟲之一,個體大小僅2毫米,肉眼幾乎看不見,藉助數百倍的顯微鏡觀察,捻翅目的幼蟲與甲殼蟲較為接近。
既然撫順琥珀生物多樣性如此豐富,是否可以提取其中動植物的DNA加以研究?張海春認為「不太現實」,即便能夠提取到DNA,也不是琥珀中動植物的DNA,而是來自現代的汙染物(現生動植物的DNA),「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生物超過10萬年至20萬年,DNA就會分解為基因片段,提取完整的基因信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對比之下,琥珀的形成距今都在2000萬年以上。
張海春表示,始新世早期,亞洲大陸主體與歐洲、北美、印度次大陸之間仍有海峽隔開,雖然印度也發現有同期的琥珀生物群,但當時它還沒有成為亞洲的一部分,這使得撫順琥珀保存有始新世時期亞洲大陸唯一的琥珀生物群。
這一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於Cell出版集團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Biology)雜誌。(中新網南京7月15日電/記者朱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