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對撫順琥珀的全方位系統分析,確認該琥珀群是目前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此項研究填補了始新世時期(約5000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000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細胞》旗下子刊《當代生物學》上。
據介紹,撫順琥珀產自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撫順西露天礦。但由於西露天礦的開採工作已接近尾聲,尋找煤田中的天然琥珀已經幾乎不可能。因此,撫順琥珀更顯得彌足珍貴。張海春研究團隊歷經二十餘年的系統收集和野外考察,獲得了大批珍貴的撫順琥珀資料。
此前,中國已發現的琥珀資源相對較為稀少。張海春介紹,撫順琥珀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有機寶石資源,也是我國目前已知的唯一含蟲琥珀,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文化和科研價值。撫順琥珀形成於始新世早期一個重要的溫室效應時期,形成過程中包裹了大量的節肢動物和微生物類群,這為研究這些生物的起源和輻射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證據。
據介紹,團隊對撫順琥珀的地質背景、物理化學性質、植物來源以及琥珀中的植物、昆蟲、蜘蛛、微生物等化石進行了系統研究,在撫順琥珀中已發現節肢動物(包括昆蟲)至少22個目,超過80個科150種;另有大量微體化石以及植物化石。
張海春說,這使得該發現成為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通過利用有機地球化學、紅外光譜、宏體和微體化石等多種分析手段,科研人員首次確認撫順琥珀的植物起源為柏科植物。(記者彭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