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發現 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對撫順琥珀的全方位系統分析,確認該琥珀群是目前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此項研究填補了始新世時期(約5000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000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細胞》旗下子刊《當代生物學》上。

  據介紹,撫順琥珀產自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撫順西露天礦。但由於西露天礦的開採工作已接近尾聲,尋找煤田中的天然琥珀已經幾乎不可能。因此,撫順琥珀更顯得彌足珍貴。張海春研究團隊歷經二十餘年的系統收集和野外考察,獲得了大批珍貴的撫順琥珀資料。

  此前,中國已發現的琥珀資源相對較為稀少。張海春介紹,撫順琥珀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有機寶石資源,也是我國目前已知的唯一含蟲琥珀,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文化和科研價值。撫順琥珀形成於始新世早期一個重要的溫室效應時期,形成過程中包裹了大量的節肢動物和微生物類群,這為研究這些生物的起源和輻射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證據。

  據介紹,團隊對撫順琥珀的地質背景、物理化學性質、植物來源以及琥珀中的植物、昆蟲、蜘蛛、微生物等化石進行了系統研究,在撫順琥珀中已發現節肢動物(包括昆蟲)至少22個目,超過80個科150種;另有大量微體化石以及植物化石。

  張海春說,這使得該發現成為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通過利用有機地球化學、紅外光譜、宏體和微體化石等多種分析手段,科研人員首次確認撫順琥珀的植物起源為柏科植物。(記者彭科峰)

相關焦點

  • 南京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5000萬年前的琥珀揭開氣候密碼
    南京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5000萬年前的琥珀揭開氣候密碼  那時的東北,溫暖潮溼賽江南  5000萬年前的撫順,氣候溫暖潮溼,森林裡,水杉高大衝入雲霄。搖蚊大膽地卿卿我我,小蟑螂萌萌的,還沒有睜開矇矓的睡眼……它們還沒緩過神,就被樹脂包裹,被牢牢固定,變成了琥珀的一部分。
  • 中國科學家發現約五千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中國科學家發現約五千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2014-07-14 17:45:38,此項研究填補了始新世時期(約5千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千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
  • 全球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琥珀生物群之一出現在中國
    「中國撫順琥珀生物群,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琥珀生物群之一,這是過去我們從未認識到的。」15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在南京解密中國撫順琥珀生物群最新科研成果,「可以確定,它是始新世時期亞洲大陸唯一已知的琥珀生物群。」
  • 科學家琥珀內發現百種新物種:2隻搖蚊正交尾(圖)
    科學家琥珀內發現百種新物種:2隻搖蚊正交尾(圖) 2014-07-15 08:10:46來源:揚子晚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中國已發現的琥珀資源相對較為稀少,而其中撫順琥珀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有機寶石資源,也是我國目前已知的唯一含蟲琥珀。由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帶領,包括中、德、美、英、法等國科學家組成的聯合團隊,與撫順琥珀研究所密切合作,經過20多年的研究,在2000多塊琥珀中,獲取了150多種五千萬年前的昆蟲,發現了超過100種新物種。
  • 撫順琥珀距今5000萬年:小型蜂翅膀發光似太陽(圖)
    資料圖片  晶瑩剔透的琥珀,在普通人眼裡是寶石,在專家眼裡卻是記錄著地球遠古生命奧秘的寶藏。昨天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由該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科研團隊認定:撫順琥珀是目前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這項研究不僅填補了始新世時期(約5000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000萬年前歐亞大陸兩端已經存在廣泛的生物交流。
  • 罕見琥珀中南京古生物專家發現上百新物種(圖)
    經過研究,南京古生物專家在撫順琥珀中已發現節肢動物(包括昆蟲)至少22個目,超過80個科150種,其中有100多個新物種。這些撫順琥珀裡的昆蟲,保存得非常精細,包括觸角都非常精細。在這些琥珀裡,專家們發現了大量的其它昆蟲類型,比如搖蚊,「就是這塊琥珀,裡面正好有兩隻正在交尾的搖蚊。這樣的琥珀,全世界也就只有10多塊。」
  • 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發現者是潮州仔!也曾首個發現琥珀中恐龍化石
    「最近最興奮的事,就是我們幾天前宣布的發現中國首例暴龍足跡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向南都記者表示。7月29日,在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新聞發布會上,邢立達宣布其團隊在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五千年琥珀內包含上百種遠古昆蟲
    據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印度西北部地區沉積層中挖掘出的遠古琥珀中識別出55大類700多種遠古昆蟲。
  • 琥珀中首次發現海洋動物菊石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團隊報導了保存在一枚緬甸琥珀中的菊石、螺類、節肢動物等化石集群,表明該琥珀森林位於熱帶海濱地區,環境類似於當今的一些熱帶海岸森林。該研究為緬甸琥珀年齡提供了直接證據,並為琥珀埋藏學和白堊紀森林生態環境分析提供了新見解。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保存完好的史前螳螂
    網易探索4月29日訊,最近,日本科學家在一塊琥珀中發現保存完好的8700萬年前的史前螳螂屍體,這一發現推翻了美國科學家有關史前螳螂沒有刺的論斷,在這個螳螂身體科學家發現了有2個突刺,據日本科學家介紹這隻螳螂屬於白堊紀時期螳螂和現代螳螂的中間過渡種類,很可能是一個新種類。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我們在2016年年初陸續發現了這些蛇類琥珀,此後耗費了近一年的時間來重建骨骼的三維結構。這批標本中最重要的一件已經有些許腐爛並暴露出骨骼,這種情況反而對顯微CT等無損設備的成像十分有利。」通過對CT數據的重建、分割和融合,科學家們最終無損得到了標本骨骼的高清三維形態。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琥珀化石內發現9500萬年前昆蟲!
    無翅螞蟻黃蜂的祖先欏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由於琥珀能完好地保存動植物的原始狀態,因此又被稱為時空膠囊。
  •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2014-08-24 12:24:19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金鵬飛   琥珀被稱為「時間膠囊」,精美地保存了生物在地質歷史中精彩的演化片段。其中緬甸琥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白堊紀琥珀之一,蘊藏著目前已知最豐富的白堊紀生物群。近期,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黃迪穎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及國內外合作者,首次找到了中生代鎧甲化石。  這裡的鎧甲是指一類小型甲蟲,為隱翅蟲科一個較小的亞科,以其體表具有複雜脊狀構造,形如「身披鎧甲」。
  • 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
    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對於蛇這種爬行動物很多人都望而生畏,這樣的軟體動物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作為爬行動物它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腳,身子不斷的蠕動向前爬行,就像是一團繩子一樣。關於蛇的祖先一直都比較具有爭議性,早在2018年的時候,由中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的科學團隊首次在琥珀當中發現了蛇類的標本,才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物種,讓我們對蛇的祖先有了初步的了解。那麼它們到底發現了什麼呢?緬甸一直是琥珀的高產區。
  • 中美科學家發現最古老蛙類琥珀 現億年前新物種
    原標題:緬甸「蛙類琥珀」現億年前新物種  中美科學家發現四件中生代白堊紀時期蛙類琥珀化石,其中之一被鑑定為全新蛙類物種  在遙遠中生代的緬甸叢林中,生活著和現代完全不同的物種,它們或在水潭或在陸地繁衍生息,直到湮滅。
  • 熱河生物群已發現30多種恐龍化石
    遼西熱河生物群中已經發現了30多種恐龍化石熱河生物群是距今1.4億年至1.2億年生活在亞洲東北地區(包括我國東北部、蒙古、俄羅斯外貝加爾、朝鮮等)的一個古老生物群,以遼西義縣-北票-凌源等地區為主要產地。1923年,時任北京大學教授的美國地質學家葛利普將當時的熱河省凌源縣(現遼寧省朝陽凌源市)附近含化石的地層命名為「熱河系」。
  •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首次發現史前海洋動物菊石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5月14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4日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一枚保存有豐富化石類群的緬甸琥珀中,發現罕見地史前海洋生物菊石。這是古生物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菊石,為揭秘1億年前熱帶海濱生態環境打開新的窗口。  該研究成果於當天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石探紀科學團隊於緬甸琥珀中發現兩個缺翅蟲目新種【每日珠寶新聞】
    人們經常會在蟲珀中有驚喜的發現,比如保存完整的古代昆蟲,以及還沒有被大家所見過的新物種。不管是對於珠寶還是對於歷史、對於生物學,蟲珀都有很高的價值。圖:緬甸琥珀中的缺翅蟲新種(引自原文)缺翅蟲又被稱為『天使之蟲 (angel insects)』,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珍稀小目。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時間:2019-10-31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這個化石來自 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緬甸琥珀中發現苔類植物新類群—新聞—科學網
    緬甸克欽邦白堊紀琥珀中的深裂耳葉苔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近年來,白堊紀琥珀中的古生物研究取得積極進展,但是對其中的苔類植物的了解和報導較少。在化石記錄中,發現於烏克蘭始新世琥珀中的F. riclefgrollei營養枝也具有深裂的腹葉,但其側葉背瓣是圓形的,葉尖圓形,附體較小,與當前化石區別較大。 深裂耳葉苔重建圖(楊定華繪)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光萼苔目大多數種類為附生植物,包括光萼苔科、耳葉苔科、毛耳苔科等7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