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發現:1億多年前,蜘蛛竟然有長長的尾巴

2020-12-05 騰訊網

  說起蜘蛛,大家肯定不會陌生。蜘蛛屬於節肢動物蛛形綱,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動物之一。據統計,現今全世界的蜘蛛加起來有478個鐵達尼號巨輪那麼重,每年大約要吃掉4億~8億噸獵物,超過全世界人口總重。很多種類的蜘蛛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豐富的捕食性天敵,在維持農林生態系統穩定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對於現代蜘蛛的樣子,我們非常熟悉,可是在1億多年前,蜘蛛長什麼樣呢?它們跟現代蜘蛛有何不同?這種不同又能揭示出蜘蛛怎樣的演化奧秘?今年2月,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在同一期的英國《自然》子刊《自然—生態學與進化》上「背對背」發表兩篇論文,報導了各自在緬甸琥珀中發現的1億年前的神秘「長尾巴蜘蛛」——應氏奇美拉蛛。這種蜘蛛長得還真跟現代蜘蛛不太一樣。

  這些蜘蛛有點怪

  面對著四塊1億歲「高齡」的緬甸琥珀化石,研究人員小心翼翼地用光學顯微鏡、雷射共聚焦顯微鏡以及高解析度的CT進行三維立體呈現等方式,仔細地觀察著。在顯微鏡下,金黃色琥珀中幾隻小動物的形態逐漸清晰而生動起來。

  這些小東西體長只有兩三毫米,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頭胸部長有6隻眼,還有8條步足。像是蜘蛛,但不能斷定。因為這些雖然是蜘蛛的顯著特徵,可並不是其獨有的,蠍子等其他一些蛛形綱動物也有。直到觀察到其腹部發育良好的紡器,研究人員才最終認定,這些確實是來自遠古的蜘蛛。「認定一個生物是不是蜘蛛,一個最重要的特徵便是有產生蜘蛛絲的腺體。」黃迪穎解釋說。

  接下來的發現讓研究人員更加吃驚和興奮,這些蜘蛛竟然長有一條細長的尾須,長度能達到其身體的1.5倍以上,尾須分為70多節,每一節都有一圈細長的剛毛。

  要知道,現生蜘蛛是沒有長尾巴的,僅在少部分蜘蛛中,還殘留著一個短小的突起,被稱為臀板。但在兩三億年前,蜘蛛還是長著尾巴的。

  此前,在距今3億多年的美國紐約的泥盆紀地層中,研究者就曾發現有碎片化石,它們具有蜘蛛特有的螯肢構造及長長的尾須。在約2.7億年前的俄羅斯的二疊紀地層中,研究者又發現了一塊相對完整的化石,可以看到在它的屁股後面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因此,有科學家為其建立了蛛形綱的一個滅絕目——烏拉爾蛛目。

  此後,研究人員就再也沒有發現過長尾巴蜘蛛的化石,直到這幾塊琥珀的出現。

  「它們的尾巴上面有很多毛,可能是感覺毛。另外,尾巴是筆直的,不能隨意擺動,也沒有毒腺。因此可能屬於感知器官,用於感知後部的環境和氣味等。」王博介紹說。

  從琥珀中保留的蜘蛛形態特徵,研究人員可以推測出1億年前這些蜘蛛的生活圖景——在茂密的叢林中,在樹根下、泥土中,蜘蛛隱藏在小小的盤絲洞裡,洞口周圍布滿了它們吐出的絲,一有小蟲粘上來,它們就會迅速伸出螯肢將其變成腹中美味,如果有敵人來襲,它的尾巴就會感覺到,以便逃生。雌性蜘蛛一般躲在洞裡,雄性蜘蛛則在外面遊走。「這也是我們現在發現的雄性個體比雌性個體數量多的原因,這與以往我們發現的蜘蛛化石的雌雄數量情況正相反。」黃迪穎說。

  尾巴為何如此重要

  此次發現的琥珀蜘蛛具有紡器,坐實了其蜘蛛的身份。而琥珀內完好保存的長尾巴,足以證明它的古老,畢竟,尾巴是現生蜘蛛所沒有的特徵。

  由於這些蜘蛛反映出了新物種所具有的多類蛛形綱生物特徵混合在一起的特點,它們被命名為「應氏奇美拉蛛」。其中的奇美拉,是古希臘神話中獅頭、羊身、蛇尾的一種怪物,種名應氏則來源於標本提供者的姓氏。

  應氏奇美拉蛛所體現的多類蛛形綱生物特徵,尤其是它的長尾巴,為何讓研究人員如此興奮?一條細細的尾巴真有這麼重要?這還要從蛛形綱最初的演化開始說起。

  蛛形綱的祖先是外形類似蠍子或者鱟那樣的海洋動物,它們大約在奧陶紀(約4.5億年前)到志留紀(4.2億年前)登上陸地,然後很快分化成許多不同的類群。要弄清楚這些類群間的親緣關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化石證據的殘缺,它們的演化歷史也是疑點重重。

  在所有這些類群中,烏拉爾蛛被認為是與現代蜘蛛親緣關係最近的。除了外形相似之外,它們還都長有絲管,可以產生蛛絲,編制蛛網。然而,兩者之間也有著顯著的區別。「現代蜘蛛有著長長的紡器,紡器上每一節都有一個紡絲的腺體;烏拉爾蛛的紡絲腺體則是不規則地排列在身體後端的,也沒有分節的紡器。」黃迪穎說。

  作為最近的「親戚」,烏拉爾蛛顯然對研究現代蜘蛛的起源意義重大。但這類動物早已滅絕,而且化石異常稀少。在應氏奇美拉蛛被發現之前,人們只在美國和俄羅斯找到了兩種烏拉爾蛛化石,其中有的化石保存情況還非常糟糕。

  而此次發現的琥珀中的應氏奇美拉蛛,保存情況近乎完美,為研究者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細節。研究人員發現,它們既有烏拉爾蛛獨特的細長尾須,又有和現代蜘蛛幾乎一樣的多分節紡器和絲腺構造。「這不僅將長尾巴蜘蛛的滅絕時間從大約2.5億年前推遲到1億多年前。更重要的是,這表明它是介於遠古蜘蛛和現生蜘蛛中的過渡環節,彌補了蜘蛛演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能夠為解開蜘蛛起源和演化之謎提供關鍵證據。」黃迪穎說。但他同時也強調,奇美拉蛛是歸蜘蛛目,還是作為單獨的目出現,還需要更多的化石和進一步研究。

  更多秘密有待解開

  至於蜘蛛的尾巴為何逐漸消失了,目前研究人員還只能推測。「也許是因為後來的蜘蛛織網能力更加強大了。應式奇美拉蛛應該是沒有複雜織網能力的,它可能就是在地上刨個洞,在洞口周圍織不規則的網。隨著蜘蛛的進化,織網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在網上行動,帶尾巴反而起到了阻礙作用。同時,它的生存環境也在發生變化。我們推測長尾巴是感知器官,感知周圍的獵物、捕食者等情況。隨著蜘蛛織網能力的加強,它可以通過所織的網來感知周圍的情況,所以漸漸也就不需要這麼長的尾巴了。」王博說。

  蜘蛛的化石向來難保存,只有特異埋藏的化石點才能保存蜘蛛的身體和細節特徵,比如我國侏羅紀中期的道虎溝生物群。「蜘蛛比較難在巖石中保存下來,因為蜘蛛主要生活在樹林、土壤裡,衝到湖中被埋藏在化石裡的概率比較小。另外,蜘蛛個體小,身體比較柔軟,相對來說這個物種保存在化石中更難一些。」王博介紹說。此次的琥珀可以完好地保存蜘蛛,無疑也給蜘蛛研究探索了一條新途徑。但王博表示,雖然琥珀不少,但其大量出現是在1億多年前,更古老的琥珀很少,蜘蛛琥珀就更少了。

  目前,研究人員手中帶有蜘蛛的琥珀一共有5枚,其中4枚中的蜘蛛是雄性的。黃迪穎表示,團隊成員正在加緊對僅有的一個雌性個體進行研究,希望能揭示出蜘蛛的更多奧秘。

相關焦點

  • 蜘蛛的老祖有著長長的尾巴 一億年前化石填補蜘蛛演化史空白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中國江蘇網2月6日訊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分別獨立研究了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的確擁有長長的尾巴,為了解蜘蛛起源和演化提供關鍵證據。
  • 科學網—遠古蜘蛛尾巴長
    據統計,現今全世界的蜘蛛加起來有478個鐵達尼號巨輪那麼重,每年大約要吃掉4億~8億噸獵物,超過全世界人口總重。很多種類的蜘蛛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豐富的捕食性天敵,在維持農林生態系統穩定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對於現代蜘蛛的樣子,我們非常熟悉,可是在1億多年前,蜘蛛長什麼樣呢?它們跟現代蜘蛛有何不同?這種不同又能揭示出蜘蛛怎樣的演化奧秘?
  • 緬甸琥珀中封存的遠古秘密:1億年前的蜘蛛長著長長的尾巴
    在1億年前,蜘蛛可是長著長長的尾巴。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領銜的團隊分別研究了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發現了上述情況。 在應嫣靈女士提供的1億歲「高齡」的緬甸琥珀化石中,其中兩個蜘蛛均為雄性,個體微小,體長不足2毫米(不算尾須),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頭胸甲正前方有6個眼睛。 黃迪穎表示,「應氏奇美拉蛛」最特別處是具有一條細長的尾須,超過身體的1.5倍長。尾須分為70多節,每一節都有一圈細長的剛毛。
  • 南京「科學俠」揭秘:1億年前「怪物蜘蛛」長尾巴
    交匯點訊 美國大片裡的「蜘蛛俠」不僅滿腔正義,更是身手利索,無懼於各種高難度攀爬,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卻發現,「古老蜘蛛」或許並沒有想像的「敏捷」,它曾帶有長長的尾巴,是在不斷地進化中才將尾巴「甩」掉的。
  • 【文體藝苑】研究發現1億年前遠古蜘蛛長有尾巴
    研究發現1億年前遠古蜘蛛長有尾巴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奇特遠古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
  • 蜘蛛有尾巴?!科學家通過琥珀發現億年前新物種
    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法媒稱,兩個科學家團隊公布了蜘蛛這個物種裡「缺失的一環」:這種蜘蛛有蠍子一樣的尾巴,在東南亞森林的琥珀中保存完好,至少已經有1億年歷史。  據法新社2月5日報導,兩篇研究論文以背靠背形式發表於《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誌。一篇研究提出,雄蛛的性器官和絲囊把這種生物與目前的蜘蛛聯繫起來。
  • 江蘇科學家發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琥珀化石定格完美細節 長尾構造...
    1億年前的化石,證實遠古蜘蛛曾有"長尾",為蜘蛛起源演化研究提供了關鍵證據。此次發現的蜘蛛化石保存於一億年前的四塊緬甸琥珀中,雖然長度只有3毫米左右,但完整度極高。在蜘蛛身上發現的細長尾須,令研究人員非常驚喜。
  • 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長著蝦的身體、有5隻眼睛
    新華社南京11月5日電(記者王珏玢)長著蝦的身體、有5隻眼睛、揮著粗壯的鉗子……這樣的「四不像」,竟然是大多數現代動物的祖先?學術刊物《自然》5日發表由中國學者最新發現的一種遠古動物——章氏麒麟蝦。這種5億多年前的遠古動物集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就像一座橋梁,填補了物種演化間的關鍵環節。
  • 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填補蜘蛛演化史空白
    【解說】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長尾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 彗星怎麼拖了個長長的尾巴?|錚錚有聲
    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彗星會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這個長長的尾巴,又是怎樣形成的呢?要解答這個疑問,就必須先了解彗星的結構。彗發是彗核揮發出來的氣體,從裡向外流出來的平均速度是每秒1-3公裡。彗發中氣體的主要成分是中性分子和原子,其中有氫、羥基、氧、硫、碳、一氧化碳、氨基、氰、鈉等。實際觀測中,科學家們發現有一些彗星在彗發的外面還包圍著一層由氫原子組成的雲,直徑可以達到100萬-1000萬公裡。
  •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王博、黃迪穎研究員分別領銜的兩個團隊,各自對一種1億年前的奇特遠古蜘蛛:應氏奇美拉蛛展開研究。這種新發現的遠古蜘蛛讓人類發現,蜘蛛的古老祖先長著尾巴,這為了解蜘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
  • 彗星怎麼拖了個長長的尾巴?
    作者:王錚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彗星最大的特徵就是那長長的尾巴,因此,在古代它也稱為「掃把星」。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彗星會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這個長長的尾巴,又是怎樣形成的呢?要解答這個疑問,就必須先了解彗星的結構。
  • 首次發現蛇琥珀 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著重要價值
    到了晚白堊世早期(距今約1億至9500萬年),蛇類已經有了全球性分布,南歐、非洲、北美、中東和南美都曾發現過蛇類化石。「此次發現的標本有著明顯的腹下椎骨(前洩殖腔椎骨),一共87節(據推測應該有160節),標本的脊椎骨還有著特化的椎弧凹與椎弧凸——這是蛇類的重要特徵,兩個結構互相鑲嵌形成球狀窩,使得蛇的每一節脊椎骨既能牢牢相扣又能靈活轉動。」
  • 一億年前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 彗星怎麼拖了個長長的尾巴?-虎嗅網
    彗星最大的特徵就是那長長的尾巴,因此,在古代它也稱為「掃把星」。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彗星會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這個長長的尾巴,又是怎樣形成的呢?要解答這個疑問,就必須先了解彗星的結構。彗核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釐米1克,它自己就佔了彗星質量的95%以上,也可見接下來要說的其他部分是多麼稀薄和「縹緲」。彗發是彗核周圍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球狀的霧,像外膜一樣把彗核包裹起來,或者像是彗核周圍的「大氣」。不過彗發比彗核大多了,半徑可達幾十萬公裡,而平均密度小於地球大氣密度的十億億分之一。彗發是彗核揮發出來的氣體,從裡向外流出來的平均速度是每秒1~3公裡。
  • 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圖)
    中新網2月6日消息,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 【中國新聞網】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南古所 製圖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和黃迪穎分別領銜的兩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保存於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應氏奇美拉蛛,證實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長長的尾巴,填補了蜘蛛起源的關鍵環節。
  • 我們看到的彗星為什麼總是拖著長長的「尾巴」?
    它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夜空中划過,就像是一個仙女在天空飛行一樣,它就是彗星,看成宇宙中最美麗的天體!彗星划過地球彗星為什麼會有長長的「尾巴」呢?彗星於此同時,還會形成由一條稀薄的物質構成的彗尾,由於受到太陽風的壓力,彗尾總是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從而形成一條長長的
  • 中國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長著蝦的身體、有5隻眼睛
    長著蝦的身體、有5隻眼睛、揮著粗壯的鉗子……這樣的「四不像」,竟然是大多數現代動物的祖先?學術刊物《自然》5日發表由中國學者最新發現的一種遠古動物——章氏麒麟蝦。這種5億多年前的遠古動物集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就像一座橋梁,填補了物種演化間的關鍵環節。
  • 來看看近1億年前的滅絕蜘蛛!
    這不,近期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了兩種近1億年前的滅絕蜘蛛——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建立了蜘蛛種群的兩個新科。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的鋸氈蛛(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供圖)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的扁巨蛛(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供圖)白堊紀是陸地生態系統進化的重要地質時期,也是蜘蛛進化的重要階段。緬甸克欽琥珀蘊含大量保存完好的晚白堊紀無脊椎動物,包括多種多樣的蜘蛛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