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億年前的蠍子是地球上第一批呼吸空氣的動物

2020-12-05 知新了了

科學家們新發現了一種遠古蠍子,它可以追溯到志留紀早期。而且,這種遠古蠍子的出現也回答了關於第一批蛛形綱動物的重要問題,以及地球上一些最早的動物從水生棲息地遷移到陸地棲息地的適應性問題。

根據研究,這種被命名為「Parioscorpio venator」的遠古蠍子,是目前化石記錄中最古老的蠍子。它的名字的意思是「捕食蠍子的祖先」,生活在距今4.375億至4.365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此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蠍子化石來自蘇格蘭的多利科霍普盧敦斯,它的年齡為4.34億年,比「Parioscorpio venator」的年齡小100萬到300萬年。

包含這個新發現物種的兩塊化石是在一個熱帶淺海的舊址上發現的。它與其他海洋動物如三葉蟲、頭足類動物、蠕蟲和其他節肢動物生活在一起。「Parioscorpio venator」是一種水生生物,但新的研究表明,它也能在陸地上生活一段時間,這一點可以從它獨特的解剖結構得到證明。有趣的是,它現在是科學界已知的最早呼吸空氣的動物之一,也是化石記錄中最古老的蠍子。

這個發現很重要,因為蠍子是最早完全過渡到陸地生活方式的動物之一。因此,「Parioscorpio venator」展示了哪些適應可能使蠍子和其他動物實現了從水到陸地的典範飛躍。

實際上,「Parioscorpio venator」的化石早在1985年就在威斯康星州被發現,之後它們在威斯康星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閒置了近35年。直到認識到這些化石的潛在意義,古生物學家們才決定仔細研究一下。

「Parioscorpio venator」的化石太老了,已經無法進行碳年代測定,所以科學家們採用了一種叫做生物地層學的技術。他們研究了特定的微化石,它們出現的時間跨度很短。這讓科學家能夠自信地將這隻蠍子的年齡與之前最老的一隻進行比較。

為了做到這一點,科學家們尋找牙形刺微化石,一種已經滅絕的類似鰻魚的生物,其遺骸可以用來限制和確定地質時期。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特別有用的牙形刺屬於一個被稱為翼龍的物種,它與「Parioscorpio venator」生活在同一時期。它的遺骸是在與「Parioscorpio venator」相同的地層中發現的,這相當於給了科學家一個相當精確的定位,對應於437.5到4.365億年前。

利用顯微鏡和高解析度圖像,古生物學家詳細研究了這些化石。「Parioscorpio venator」體長約2.5釐米(0.98英寸),具有其他早期動物的特徵,如複眼。但它也有現代蠍子的特徵,比如尾巴尖上有毒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科學家們還在化石上發現了一些內部器官,包括一個儲存蠍子毒液的小室。

重要的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可能的解剖學特徵,這可以使這種蠍子和其他早期動物(包括脊椎動物)從海洋棲息地過渡到陸地棲息地。根據這項研究,「Parioscorpio venator」沒有肺或鰓,但它有一個狹窄的沙漏狀結構,類似於現代蠍子和馬蹄蟹的循環和呼吸系統。科學家推測,早期的蠍子能夠長時間呆在陸地上,是以一種現代馬蹄蟹的方式來呼吸空氣。

這種蠍子是在遠古的近岸環境中發現的,而其他生物生活在海洋中,但化石中保存下來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統就像現代的蠍子一樣,可以支持它生活在陸地上,呼吸空氣。這一證據表明,這種生物可以在陸地和水之間過渡。因此,「Parioscorpio venator」是一種非常早期的空氣呼吸動物,它的適應能力代表了「邁向陸地的重要一步」。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面是,這隻極其古老的蠍子與今天生活的蠍子有多麼相似。雖然有一些重要的區別,但很明顯,蠍子很早就偶然發現了一個非常成功的進化策略。那麼,為什麼蠍子的形式如此成功呢?

科學家表示,有時候,進化的成功取決於什麼生物首先打破了適應障礙,比如成為第一批能夠在陸地上生存的生物。生物模型可能在它們的進化史早期就被測試過並「完善」了,之後也不需要做太多的調整。也許,這只是一個猜測。如今,蠍子之間確實存在著一些多樣性,但自泥盆紀以來,蠍子的基本體型變化是非常小的。

所以,當下次我們遇到蠍子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它們的祖先是早期的革新者,代表了我們星球上最早的陸生、呼吸空氣的生物。這項最新的研究也進一步鞏固了它們作為進化傳奇的神聖地位。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相關焦點

  • 最早使用工具的動物:5億年前海蠍用貝殼呼吸
    【大 中 小】 發表評論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稱,世界上最早學會使用工具的動物是生活在5億年前類似蠍子的海洋生物,這種現已滅絕的海洋生物使用其他動物的外殼幫助它們在陸地上呼吸空氣。
  •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蠍子、蜘蛛等螯肢動物始祖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蠍子、蜘蛛等螯肢動物始祖 莫裡森蟲復原圖新華社南京9月12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與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合作
  • 4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呢?魚類「稱霸」世界?
    距今人類是世界上最高級的動物了。可以說是人類現在主宰著整個地球,並且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和各方面都與人類的生活活動息息相關。探索浩瀚的宇宙到達深奧的海洋已經不再是古時期人們所幻想的事情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這些幻想逐步成了現實。
  • 地球上最古老,36.7億年前的巖石鼻祖,女媧補天的見證
    地球上最古老的東西是什麼?是一塊巖石,學名叫紫蘇斜長麻粒巖,形成於太古紀,同位素年齡達36.7億年,被學界稱為巖石鼻祖。古巖之所以存在近37億年都沒有被風雨侵蝕、空氣風化,就因為它的細密和堅硬。36.7億年是什麼概念呢?
  • 地球4億年前是什麼樣?一個蘑菇都能長到7米多高
    在這個星球之上,生命已經存在了35億年了。而人類只不過是最近幾百萬年才出現的。也就是說,在人類之前,出現過很多批我們根本無法想像的物種。我們認為地球現在的環境就很適合生存,其實4億年前的地球環境要比現在好很多。
  • 人類能在2億年前的地球上生存嗎?
    如果把人類放在2億年前的地球上,能不能存活下去? 說實話,地球經過了數十億年的成長,環境早已大不如前。自寒武紀以來,大氣中的氧含量至少為10%,與目前的21%的水平相比,中生代15%的低氣壓相當於今天在3000米海拔高度所經歷的相同的氧氣分壓。
  • 人類能在2億年前的地球上生存嗎?
    如果把人類放在2億年前的地球上,能不能存活下去?說實話,地球經過了數十億年的成長,環境早已大不如前。自寒武紀以來,大氣中的氧含量至少為10%,與目前的21%的水平相比,中生代15%的低氣壓相當於今天在3000米海拔高度所經歷的相同的氧氣分壓。
  • 蜘蛛、蠍子……它們最早的祖先生活在5億年前 復原之後萌呆了
    蜱蟎、蜘蛛、蠍子等螯肢類節肢動物,都是它的遠親。它的發現,把螯肢動物的歷史往前推了3000萬年,為探索螯肢類動物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 北京時間9月12日,這項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同行合作的研究,將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科學期刊《Nature》(《自然》)雜誌上。
  • 研究確定4.11億年前的水生節肢動物,是陸生千足蟲的水生祖先
    一塊擁有4.11億年歷史的化石向我們展示了這些團體中的一員在水中度過的時光的樣子。現代節肢動物的祖先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群體,包括昆蟲、蜘蛛、千足蟲和螃蟹,起源於大約5.41億年前的寒武紀。這些生物很小,完全水生,同時也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同時大多數其他主要動物譜系也開始出現。
  • 魚類到陸地四足動物的重要一步,學會了呼吸空氣
    3.85億年前,陸地幾乎是空的。陸地上僅有一些稀疏植物、真菌以及一些開拓性節肢動物。但是,海洋中的生命正在蓬勃發展。海洋裡到處都是烏賊、硬骨魚和海蠍子。但是,有一些魚決定要走自己的路。他們追隨節肢動物的腳步,成為最早生活在乾燥地面上的脊椎動物。但是它們不可能直接跑到陸地上去。沒那麼快。首先,它們必須具備呼吸空氣的能力。對於人類來說,學習和理解這一點真的很難,因為我們天生就是呼吸空氣的。我們很難發現和了解古生物是如何呼吸的,因為不管是鰓還是肺都很難變成化石保存下來。
  • 地球上最早的兩棲類動物,魚石螈(使人類可以呼吸氧氣)
    大家都知道人類是從兩棲動物進化來的,那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兩棲類動物是什麼嗎?它就是魚石螈,是魚類及兩棲類的中間物種,生存於3.67-3.625億年前的上泥盆紀。 一、最早的兩棲類動物,魚石螈
  • 盤點5種億萬年原始動物,第3種至今仍有少數存在
    溝鱗魚,生活於泥盆紀沿海和河道口的一種盾皮魚類,也就是距今約三億五千萬年前,溝鱗魚的體長僅在30釐米左右,它們的頭部、軀幹部和胸鰭覆蓋著由多塊甲片組成的骨甲,軀幹後部是裸露的,身體前部被包裹在骨質甲片裡,在中國華南地區化石資源較多。
  • 有史以來最大的蠍子,布龍度蠍子
    布龍度蠍子布龍度蠍子首次出現在4.3億年前的遠古海洋,或許得益於進化的成功,又或是競爭對手太少。布龍度蠍子自出現以後一直沒有太多的變化。它們屬於蛛形動物,和蜘蛛、蟎蟲有較近的親緣關係。目前已知的布龍度蠍子有1米左右長,也是有史以來記錄最大的蠍子。
  • 新化石將蠍子蜘蛛等動物起源提前到5億年前
    南報網訊(記者 毛慶 通訊員 陳孝正)螯肢動物是包括蠍子、蜘蛛、蜱蟎和鱟等在內的超過11.5萬個物種的龐大節肢動物類群。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法國籍博士後塞德裡克·阿里亞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同行合作,在寒武紀中期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中發現了一種莫裡森蟲新物種,代表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類節肢動物。
  • 3億年前的石炭紀,為何會進化出2米長的昆蟲?
    石炭紀指的是距今2.86億到3.6億年前的一段時期,該時期被稱作「巨蟲時代」,有長達2米的「千足蟲(馬陸)」,翼展1米的蜻蜓,這些昆蟲得益於當時豐富的含氧量(高達35%)。在3.5億年前,地球生物剛剛經歷了泥盆紀,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瘋狂崛起,那時候陸生動物並不多,於是在泥盆紀的5000萬年間,地球大氣的含氧量急劇上升,進入石炭紀後,大氣含氧量達到了地球歷史的最高值,平均濃度35%(現階段是21%)。
  • 布龍度蠍子,深海霸王,有史以來最大的蠍子
    布龍度蠍子布龍度蠍子首次出現在4.3億年前的遠古海洋,或許得益於進化的成功,又或是競爭對手太少。布龍度蠍子自出現以後一直沒有太多的變化。它們屬於蛛形動物,和蜘蛛、蟎蟲有較近的親緣關係。目前已知的布龍度蠍子有1米左右長,也是有史以來記錄最大的蠍子。有著特殊的鰓布龍度蠍子和如今的蠍子有很大的不同,它具有八條腿、巨大的獒刺、堅硬的外殼和毒刺,它們的獒刺和燈泡一般大。但是,幾億年前,生物主要生活在遠古海洋,布龍度蠍子也免不了要在海洋中生活,為了支撐在水中生活,它們進化出了鰓,能夠在水底呼吸。
  • 在地球40億年的生命史中有36億年都是海洋的生命史
    在距今5億多年前的地球上,生命出現了大型化的飛躍,但是在大型化之後,這些已經使用氧氣的生命仍然在海洋中憋了1億多年,它們是在海洋裡修身養性嗎?也可能,至少水的浮力能夠讓骨骼還比較脆弱的大型動物能比較輕鬆地支撐自己的身體結構。
  • 4億年前人類勁敵,如今在非洲老鐵的飯桌上掙扎
    目前的答案是90年以上,該記錄正是肺魚所創下的。2017年2月初,世界上最長壽的魚在芝加哥水族館離世,至少超過90多歲。它是一條被稱為「老爺爺」的澳洲肺魚,生前有上億人看過它。實際上,肺魚的壽命很長,正常情況下能活100年左右。同時它也是地球上仍活著的最古老脊椎動物之一,已存在地球超過4億年,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
  • 地球的秘密(4)3.75億年前,有一條大魚,離開海洋,來到大陸
    自從海洋裡出現了更為複雜的生命體後,這些生命體就沒有停息過,它們不斷進化,不斷尋找新的棲息地,直到有一天,一條怪魚從水中爬出,踏上了陸地……4.6億年前4.6億年前,地球上的氣溫是溫暖的30℃,氧氣的濃度與現在相仿。照理說,此時地球上的陸地應該滿是動植物,然而除了土還是土,陸地上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為什麼呢?
  • 地球上的生命為什麼需要呼吸,有沒有不呼吸的動物?
    地球上的生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自然界任何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都普遍存在呼吸現象,連最高級的生物人類也無法避免呼吸。在沒有空氣的太空,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無法生存。 那麼地球上的生命為什麼要呼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