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到陸地四足動物的重要一步,學會了呼吸空氣

2020-12-05 孜然實驗室

3.85億年前,陸地幾乎是空的。

陸地上僅有一些稀疏植物、真菌以及一些開拓性節肢動物。

但是,海洋中的生命正在蓬勃發展。海洋裡到處都是烏賊、硬骨魚和海蠍子。但是,有一些魚決定要走自己的路。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進取的魚類將走過生命史上最重要的旅程之一。他們追隨節肢動物的腳步,成為最早生活在乾燥地面上的脊椎動物。但是它們不可能直接跑到陸地上去。沒那麼快。

首先,它們必須具備呼吸空氣的能力。對於人類來說,學習和理解這一點真的很難,因為我們天生就是呼吸空氣的。

我們很難發現和了解古生物是如何呼吸的,因為不管是鰓還是肺都很難變成化石保存下來。而且直到現在,我們都只有極少量的化石可供研究。

魚類最早在四億年前,也就是泥盆紀(Devonian)時期,開始向陸地過渡。

很長時間以來,專家們需要研究的少數化石之一是一種叫做真掌鰭魚的肉鰭魚,這種魚最早於19世紀80年代在加拿大魁北克發現。它生活在大約3.8億年前的河口淺水中。

真掌鰭魚復原圖

這種魚跟常見的魚有什麼區別?普通魚鰭是許多細長、針狀和許多關節構成的,而肉鰭魚的鰭短而結實。這些強壯的肢體可以幫助真掌鰭魚捕獵時在淺灘中移動,但是它的鰭可能還不夠堅固,沒有辦法在陸地上行走。

另一個重大發現是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科學家在格陵蘭島的巖石中發現了魚石螈化石,這是一種長一米左右的生物,它生活在3.64億年前。

魚石螈化石

魚石螈的身體更像有尾目兩棲動物,比如蠑螈和大鯢。魚石螈骨盆發達,四肢結實,甚至還有手指。

魚石螈可能會用前腿拖著自己移動,有點像今天的彈塗魚的運動方式。它的尾巴也很粗,像槳一樣,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更多的時間是待在水中的。

不過,所有這些化石都不像提塔利克魚那樣重要。2006年在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發現了這種魚,它有3.75億年的歷史。

提塔利克魚復原圖

提塔利克魚的身體像魚,但它的頭部像蠑螈,它有堅硬的、腿狀的鰭,足夠在水面以外支撐它的身體。

最重要的是,它還具有更大的原始臀部,這樣它的後肢就能找到固定位置了,這是成為四足動物的重要一步。

但是,提克塔利克魚在陸地上的行動可能仍然停留在前輪驅動中。儘管它的腿和臀部比真掌鰭魚更大,但它們的強度仍然不足以承受在陸地上行走的壓力。

提塔利克魚的特徵似乎介於魚類(如真掌鰭魚)和四足動物(如魚石螈)之間,是魚類向四足動物過渡的教科書般的例子。

儘管它們之間存在差異,但所有這三種化石動物都被歸類到四足形亞綱,包括早期的四足動物和與它們密切相關的肉鰭魚。

魚類和四足動物演化關係

除了四肢行走以外,還有一個陸地上生活需要的大技巧,這就是呼吸。

那麼,這些已經適應了數千萬年水下生活的動物如何開始呼吸空氣呢?前面我們提到的三種動物 - 真掌鰭魚、提塔利克魚和魚石螈都有鰓。

雖然鰓很難變成化石,但是支撐鰓的弓形骨頭 - 鰓弓是可以變成化石的。這三種動物都有鰓弓。但是,即使它們有腮,也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無法呼吸空氣。

事實證明,魚開始呼吸空氣的最重要線索不是沒有鰓。而是由頭骨上一個小孔的形狀和位置決定的。在許多現代魚類中仍然可以發現這個小孔。

這是一個管道的開口,被稱為噴水孔(spiracular track),通過這個孔可以把水引到鰓裡。

鯊魚的噴水孔

這個功能非常方便,因為它讓魚在進食的時候也可以呼吸。

這個小小的顱骨孔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有關四足形亞綱動物什麼時候開始能夠呼吸空氣的信息。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比較它在化石中的位置以及它在各種現代魚類中的位置。

在大多數現代魚中,噴水孔的開口出現在臉部的側面,靠近頭骨的前部,大約是在鰓的上方。

不過今天有一種可以呼吸空氣的魚 - 非洲的多鰭魚 - 它的開孔更大,位於頭骨的頂部,更靠後,有點像鯨魚的噴水孔。

多鰭魚的噴水孔

這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因為這個角度使空氣進入多鰭魚的肺部更容易了。

現在,將所有這些四足形亞綱動物的顱骨開口進行比較。

在真掌鰭魚中,噴水孔在顱骨的前部,跟其它大多數水中呼吸的魚一樣。但是,它的孔位於顱骨的頂部,而不是側面。這樣,它就類似於多鰭魚,後者使用其顱骨頂部的噴水孔從水面呼吸空氣。

因此,真掌鰭魚可能除了呼吸水以外還呼吸空氣,並且由於該孔靠近臉的前部,因此他們可能使用鰓來處理這兩個問題。

但是,在魚石螈和提塔利克魚中,這個孔要大得多,更靠近頭骨的後部。這意味著這些古老動物的呼吸道可能指向原始的肺部。雖然這不是肺的直接化石證據,但是,有這樣一條較大且更靠近肺部的通道,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表明魚石螈和提塔利克魚都具有某種原始的肺部。

提塔利克魚的呼吸孔

至於這些肺的來源,專家認為它們來自當今許多現代魚類仍然擁有的器官:魚鰾。

魚鰾經常充滿空氣,魚會大口吞下空氣以保持它們的浮力。魚石螈和提塔利克魚的祖先可能擁有它們。

一種想法是,在一些肉鰭魚中,魚鰾變得更大並且包含更多的血管,因此能更好的將氧氣帶入血液中。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器官發揮了不同的功能,為空氣找到了一種新用途:呼吸。

但是,當周圍有水的時候,為什麼這些魚類要呼吸空氣呢?

實際上在泥盆紀時期,氣候發生了複雜變化,這導致海洋中的氧氣含量持續下降。

到泥盆紀晚期,正好是魚開始向陸地過渡的時期,空氣中的氧氣很低:一些估計值低至13%,而今天的這一數字為21%。

對於動物來說,低氧通常是有害的。但是對於生活在水中的生物來說,情況甚至更糟,因為水中的氧氣來自於空氣。

因此,當氧氣含量在3.85億年前開始下降時,進入陸地好處是很明確的 - 水中的氧氣不夠了。

能夠呼吸空氣使魚石螈、提塔利克魚甚至真掌鰭魚變得精力充沛,並且能夠更好地捕捉食物。

這些最早的呼吸空氣的動物最終變成了真正的四足動物。再往後,他們失去了鰓。

到泥盆紀和石炭紀轉換的時期,它們也丟失了噴水孔,開始使用一種完全不同的頭骨孔呼吸,這就是鼻孔。

今天,當我們暢快地呼吸空氣的時候,不要忘記感謝我們的祖先 - 魚類。

相關焦點

  • 遠古魚類是怎樣演化成四足動物的?
    在許多人的認識中,水中的魚和陸地上多姿多彩的鳥獸爬蟲有著巨大的差異。19世紀初,法國生物學家艾蒂安·若弗魯瓦·聖伊萊最早注意到生活在尼羅河中的一種魚,與人類以及其他陸地動物的身體結構擁有一系列共同點。不久之後,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對此作出了解釋:現代魚類和現代四足動物擁有共同的祖先——古代魚類。
  • 科學家在加拿大發現魚類與四足動物之間的過渡化石
    一個迷人的加拿大化石被描述為「魚類向四足動物過渡過程中缺失的進化環節」,它揭示了一個古老的魚類物種,手臂、手和手指的骨骼與我們相似,被鰭包裹著。這個157釐米(61.8英寸)的標本大約在10年前發現於加拿大東南部的米瓜沙國家公園內,其歷史可以追溯到3.93到3.59億年前之間,這個時期被稱為泥盆紀晚期,其中某些魚類開始嘗試從水中出來。這些冒險的小傢伙最終演變成四足動物或四足脊椎動物的整個家族,這個家族包括恐龍,爬行動物,鳥類,兩棲動物,鯨魚,海豚,海豹,海龜和哺乳動物-包括人類。
  • 為什麼近代的海洋動物沒有「登上陸地」的「習慣」呢?
    最直接的一種解釋是海洋動物和陸地動物對空氣和水的物理要求不同,受到這些物理條件的限制。例如:重力被認為是陸地上一種無處不在的力,但這種力在水中就被大大減弱了。再如,在空氣中呼吸要比在水中呼吸更快一些。這些因素說明,幾乎每一種生命體,其物理要求都是不一樣的,對兩種生存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常常存在較大差異。但這一解釋仍不充分。
  • 四足魚類從何而來?揭開「肉鰭魚」的神秘面紗
    活化石拉蒂邁魚:在我們中國古動物館,有一件很重要的展品叫做拉蒂邁魚,這個標本保存在福馬林的大魚缸中,保存了它的原始狀態。這個標本是一個現生標本,所以也被稱為活化石。直到1938年,漁民們在馬達加斯加島附近的葛摩群島捕捉到的一條怪魚,令古生物學家很快就發現,這條怪魚和化石標本上的肉鰭魚幾乎一模一樣,而後來在印度洋的東岸印度尼西亞附近也發現了它的蹤跡。最早見到拉蒂邁魚的一個博物館的保管員,她的名字叫拉蒂邁,所以,魚的名字也就根據她的名字命名。
  • 研究發現四億年前基幹四足動物化石
    奇異東生魚(Tungsenia paradoxa)是最古老和最原始的基幹四足動物,四足動物是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包括人類,都屬於四足動物。但很多人不知道,四足動物全類群不僅包括這些脊椎動物,也包括它們最直接的魚類祖先。
  •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原標題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 非洲肺魚能夠四足行走 四足動物最早起源
    原標題:非洲肺魚能夠四足行走 四足動物最早起源 非洲肺魚展示了簡單的行走行為非洲肺魚在受控的條件下展示行走行為這兩種能力先前被認為是早期四足動物的起源,有肢體的原始陸地居民比肺魚的祖先出現的更晚。這個觀察導致了陸地生活的進化事件順序的重新洗牌。它同樣表明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早期四足動物的化石足跡很可能是肺魚的祖先肉鰭魚留下的。
  • 魚類用鰓呼吸,那麼鼻孔是用來做什麼的?
    我們知道,魚類是用鰓呼吸的,但是魚同樣有鼻孔,而且絕大部分魚類的鼻孔不起呼吸作用,其實魚類的鼻孔主要起著感知氣味(準確地說是水味)的作用。人類和絕大部分的陸地動物,都是通過鼻孔來呼吸空氣,人的嘴和鼻子在咽喉部位相通,所以人類還能利用嘴巴呼吸,只是缺少了鼻子的過濾功能而已;但是魚類用鰓呼吸,水進入魚的口後從鰓流出,從而帶來O2和帶走CO2。
  • 泥盆紀的一種魚類,能在陸地生存,是否為海陸過渡物種?
    說到魚類,大家一般首先想到的就是生活在江河湖海之中,好像魚類自古就應該是生活在水中並不能夠到陸地上來,不過大自然各種神奇之處都存在,在遠古時代就曾經存在著一種特別的魚類,這種魚類不光可以在海中稱霸,而且還能夠爬到岸上來,在陸地上捕食各種動物,如此特殊的存在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
  • 在向陸地蔓延的過程中,製造煤層的植物無疑是領先於動物的
    一些早期的昆蟲體積非常龐大,這一時期存在有像龍一樣的飛行物,其翅膀可以伸展到29英寸長。通過不同的方式,這些新的生物種類已經適應了呼吸空氣。迄今為止,所有的動物都在呼吸溶於水中的空氣,事實上這也是所有動物仍然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現在的潛水員模式是,所有動物王國裡的生命都是在需要的時候就會獲得供應它水分的能量。
  • 4.36億年前的蠍子是地球上第一批呼吸空氣的動物
    科學家們新發現了一種遠古蠍子,它可以追溯到志留紀早期。而且,這種遠古蠍子的出現也回答了關於第一批蛛形綱動物的重要問題,以及地球上一些最早的動物從水生棲息地遷移到陸地棲息地的適應性問題。「Parioscorpio venator」是一種水生生物,但新的研究表明,它也能在陸地上生活一段時間,這一點可以從它獨特的解剖結構得到證明。有趣的是,它現在是科學界已知的最早呼吸空氣的動物之一,也是化石記錄中最古老的蠍子。這個發現很重要,因為蠍子是最早完全過渡到陸地生活方式的動物之一。
  • 解密物種起源少年科普叢書丨魚類稱霸
    從泥盆紀開始,地球發生海西運動,許多地區開始隆升,露出海面成為陸地。蕨類植物走向繁盛,昆蟲和兩棲類動物逐漸興起。(一定很好吃,可惜太小了點)昆明魚是第一種有脊椎的動物,被稱為「天下第一魚」,看上去不像真正的魚類,可能和它沒有成對的胸鰭和腹鰭有關。目前,只發現了一種昆明魚——鳳嬌昆明魚。昆明魚是一種無頜魚類,是已知最古老的原始脊椎動物之一,發現在5.3億年前的澄江動物群,和它一起出世的還有它的兄弟海口魚。
  • 在進化過程中,水裡生活的魚類是怎樣來到陸地上的?
    最近,一項對鯰魚(一種多次離開海洋轉移到陸地的魚類)的研究發表在英國生態學會的《功能生態學》雜誌上,研究結果表明,具備靈活性可以讓物種戲劇性地過渡到陸地上,但在適應過程中進化出專業的生存技能才可以讓它們留在陸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