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篔簹湖的外來客 中華鱟在湖中安家慄喉蜂虎首次現身

2020-11-24 東南網廈門頻道

東南網9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文 吳曉平/圖)漫步廈門篔簹湖畔,竟有意外驚喜,最近,市民黃先生在湖邊散步時,先後發現了海龜和中華鱟在湖水中暢遊。「海龜和中華鱟原本都生活在大海,在篔簹湖裡見到還真是稀奇。是從海裡遊過來的,還是有人故意放生的?」

昨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篔簹湖的優勢魚種,主要是鯔魚,還有不少鱸魚、羅非魚,近年來,隨著篔簹湖水質改善,多了不少新來客。其中,海龜和中華鱟偶有發現,而且,工作人員在篔簹湖還觀察到過海鰻、小鯊魚等海洋生物的身影。

此外,因為一些不明真相的市民在湖邊放生,泥鰍、鯉魚、烏龜等淡水生物,也發現過不少。

海龜 湖中遊得歡快

「看,有一隻海龜!」9月24日,市民黃先生帶著孩子在篔簹湖邊散步,走到白鷺洲公園音樂噴泉南側時,他突然發現湖裡有一隻海龜,正遊得歡快。

從黃先生拍攝的視頻中,記者看到,湖水十分清澈,一隻金黃色外殼夾雜著灰褐色花紋的海龜,在水中悠閒地遊動著,看起來十分有趣。「你會不會看錯,它可能是一隻烏龜。但是,我想烏龜可能不長這樣。」視頻中,兩個小朋友被這海龜吸引,加入圍觀的人群,還討論起來。

黃先生說,看到有人圍觀,這隻機靈的海龜很快地遊進深水不見了。

篔簹湖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此前也有在湖中發現海龜,當時請漁政工作人員過來將其放生了。而海龜出現在篔簹湖中,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隨海水從閘口中遊進來,另一種,可能是市民放生的。」

不過,工作人員表示,海龜一定時間就要隨季節遷徙一次,常常需要往返數千公裡,以完成繁殖產卵、成長、發育的生活史,而篔簹湖的空間並不適合它們的生存。

中華鱟 在湖中安家

黃先生告訴記者,前陣子他在篔簹湖畔還發現了一隻中華鱟。當時,廈門剛下過一場暴雨,雨過天晴後,黃先生到湖邊散步,在靠近白鷺洲大酒店一側的湖邊,無意中發現了一隻中華鱟。

「那隻中華鱟跟隨著湖水的拍打湧動,也不知道是死是活。」黃先生說。

記者從篔簹湖管理中心了解到,最近這段時間確實在湖中發現了一些中華鱟。「可能是從閘口中遊進了篔簹湖,然後在此安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華鱟是福建省二級保護動物,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非法捕殺、收購。「中華鱟屬於保護動物,希望市民不要捕撈、食用。」篔簹湖管理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市民發現中華鱟,建議不要打擾它們。

海兔 像一大攤活的鼻涕

海兔也在篔簹湖畔出現過。2016年,就有市民在篔簹湖邊發現了一奇怪生物,拳頭大小,身上零星規律地布著多個藍點,背上有道開口,軟趴趴的,像一大攤活的鼻涕。

據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丘博士介紹,這「貨」叫藍斑背肛海兔,廣泛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以底棲矽藻和沉積在海灘上的有機物、綠藻和底棲橈足類等為食。

丘博士也提醒,海兔是有毒的,市民不要直接食用。

慄喉蜂虎 首次現身篔簹湖

燦爛的陽光下,它們亭亭立於樹枝上,美麗的小身軀閃爍著金屬般的豔麗光澤,猶如一道道美麗的彩虹。它們就是慄喉蜂虎,中國最美麗的鳥兒之一。

上周,篔簹湖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還在湖心島的白鷺保護區中,發現了三隻慄喉蜂虎,這可能是篔簹湖第一次發現慄喉蜂虎。

鸕鷀 把篔簹湖當餐廳

它們穿「黑衣」,有一雙長翅膀,嘴強而長,下喉有小囊。它們是鸕鷀,俗稱「魚鷹」,去年年底,上百隻鸕鷀出現在篔簹湖覓食。它們把篔簹湖當做一個大餐廳,時兒在湖面翱翔,時兒衝進水中。

鸕鷀不會住在篔簹湖,吃飽喝足之後,它們就離開了篔簹湖。它們來過冬,通常生活在廈門周邊島嶼,還有些住在金門、吃在廈門。

據悉,每年都有鸕鷀來廈門過冬。

淡水生物一天撈起兩三百斤

篔簹湖船工們發現,只要開船作業,多多少少都能撈到一些淡水生物,有鯽魚、烏魚,也有泥鰍、烏龜、鱉等,被發現時,有的已經死了,有的正奄奄一息,這些淡水生物都不能適應篔簹湖的海水水質。

據了解,最多的時候,整個篔簹湖區一天能撈起兩三百斤淡水生物,一些小烏龜生命力比較頑強,船工就用淡水把它們救活,然後再集中送到寺廟放生池去放生。

這些淡水生物是從哪來的?大多是一些市民在湖裡放生的。「把淡水魚放入海水中,不出幾個小時,魚就沒命了,這不是放生,這是殺生!」工作人員呼籲,請市民和遊客不要在篔簹湖區放生。

部門

水質改善 來客變多了

篔簹湖管理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一年來,篔簹湖的水質改善,出現了一些新的「來客」。以往發現過海蝦、鱸魚、海鰻等,最近這段時間還發現了海龜、中華鱟等海洋生物。這些可能大部分是從閘口中隨海水遊進篔簹湖中的。

可惜的是,工作人員表示,篔簹湖雖然是海水,但是鹹淡度並不適合這些生物的生存。特別是在雨後,這些生物多多少少會死掉一些。

提醒

篔簹湖區禁止養殖捕撈

據了解,篔簹湖進行水體交換時,會打開西堤的閘口引入海水,因此會帶入一些海洋生物。有些不法分子瞄準這一「商機」,趁著夜色,利用大型輪胎或泡沫板作為「船隻」,劃到魚類聚集的區域下網,到了天快亮時再收網。

據了解,曾有專業機構對篔簹湖的魚進行專業檢測,結果顯示,大部分魚存在金屬超標,食用對人體有害。另據《廈門市篔簹湖區管理辦法》規定,篔簹湖區內禁止養殖捕撈,在篔簹湖裡捕魚的,可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相關焦點

  • 廈門篔簹湖的外來客:中華鱟安家 慄喉蜂虎現身
    東南網9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文 吳曉平/圖)漫步廈門篔簹湖畔,竟有意外驚喜,最近,市民黃先生在湖邊散步時,先後發現了海龜和中華鱟在湖水中暢遊「海龜和中華鱟原本都生活在大海,在篔簹湖裡見到還真是稀奇。是從海裡遊過來的,還是有人故意放生的?」  昨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篔簹湖的優勢魚種,主要是鯔魚,還有不少鱸魚、羅非魚,近年來,隨著篔簹湖水質改善,多了不少新來客。其中,海龜和中華鱟偶有發現,而且,工作人員在篔簹湖還觀察到過海鰻、小鯊魚等海洋生物的身影。
  • 廈門篔簹湖水質改善 中華鱟在此繁衍
    從這種藍色血液中提取的「鱟試劑」,可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受細菌感染。­  有一種圓尾鱟和中華鱟外形相似,圓尾鱟全身各組織均有毒素分布,且其毒素與河豚類似。曾有市民誤食中毒險些喪命。­  前天傍晚,篔簹湖畔兩隻中華鱟依偎在一起悠閒地休息,引來了許多市民駐足觀看與拍照。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廈門篔簹湖水質改善 最近發現中華鱟的頻率較高
    中華鱟堪稱「活化石」廈門日報訊(記者 何炳進)鱟是一種古老的生物,早在4億多年前的奧陶紀就生活在地球上,比恐龍更早。鱟至今仍保持遠古時代的形態,因此有「活化石」之稱。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全身都是寶,它的肉、殼、尾皆可入藥。鱟的血液含有銅離子,所以顯示藍色。從這種藍色血液中提取的「鱟試劑」,可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受細菌感染。有一種圓尾鱟和中華鱟外形相似,圓尾鱟全身各組織均有毒素分布,且其毒素與河豚類似。
  • 「中國最美麗的鳥」慄喉蜂虎飛臨雲南劍湖溼地(圖)
    原標題:「中國最美麗的鳥」慄喉蜂虎飛臨雲南劍湖溼地近日,雲南大理劍川縣劍湖溼地管護局巡護人員監測到10多隻慄喉蜂虎,據介紹,慄喉蜂虎是繼灰喉山椒鳥、藍喉歌鴝2個新鳥種外,劍湖溼地自然保護區今年以來記錄到的第3個新鳥種。
  • 廈門建有白鷺、白海豚、文昌魚和慄喉蜂虎保護區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龔小莞圖/劉東華)5月22日是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廈門市生態環境局舉辦「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專題講座,針對海洋生物多樣性、溼地生物多樣性的情況進行講解,並組織參與人員到廈門五緣灣慄喉蜂虎自然保護區現場參觀
  • 慄喉蜂虎拍攝連續幀
    對於到口的美味慄喉蜂虎不會在空中急於吞下,而是停落在枝頭,將獵物調整到合適的角度再吞食。如果獵物是體型較大的蝴蝶,慄喉蜂虎還會先在枝頭將翅膀弄掉之後再吃。對於蜜蜂之類的小昆蟲,慄喉蜂虎是向虎一樣兇猛的獵手,所以這類鳥得到了「蜂虎」的稱號,還有人就直接叫它們食蜂鳥。
  • 珠海發現「最美小鳥」藍喉蜂虎
    原標題:珠海發現「最美小鳥」藍喉蜂虎   藍喉蜂虎   有著「中國最美小鳥」之美譽的藍喉蜂虎首次在珠海發現。昨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近日粵港澳大灣區珠海海島觀鳥邀請賽在外伶仃島成功舉行,19支參賽隊伍共記錄了60種鳥,並發現了藍喉蜂虎、紫背葦鳽、灰臉鵟鷹、紅頸濱鷸、慄背短腳鵯、黑翅鳶、斑頭鵂鶹等8種鳥是外伶仃島鳥類新記錄。經查閱有關文獻和資料,發現藍喉蜂虎在珠海市是首次記錄。
  • 中華鱟,一個擁有藍色血液的奇特生物,它何時可不再成人類口中餐
    鱟奇葩的外形鱟,也叫做中華鱟,生活在淺海中,在中國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均有分布,而廈門作為福建省的沿海城市省重點保護動物,卻上了人類的餐桌鱟,體長可達60釐米,體重3-5千克。最讓人驚奇的是其血液呈藍色,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由於人類的濫捕、濫殺,造成了中華鱟的急劇減少,甚至大量的中華鱟還上了人類的餐桌。
  • 那一年,廈門海邊的絕美日環食
    有好事者將頭部伸到下面,讓日偏食的影像映在其額頭,就像影視作品中包公額頭的月亮一般。而我女兒則將小手伸了過去,於是日食就出現在了手心。然後,心滿意足的我們馬上坐動車,中午就已經回到了寧波。2012年5月21日,廈門,日偏食投影在額頭。
  •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共商共建共治:廈門踐行全民參與生態...
    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鍾義見)「一湖銀水映碧空,兩岸花草更香濃。萬木蔥蘢棲白鷺,時而飛鳴天宇中。」這是記者隨中央媒體採訪團在廈門篔簹湖調研採訪時看到的真實景象。  為生態治理構建科學完善法治體系  然而,早在20世紀80年代,這裡一度汙染嚴重,魚蝦絕跡。
  • 中國最美的小鳥藍喉蜂虎,明年還會來長沙麼?
    依照蜂虎喜歡停留在枯枝上的特點,他在茶樹林中安插了幾根光禿禿的樹枝,然後在8米開外的地方支上迷彩帳篷,人躲在裡面可以安全無虞地等待蜂虎的到來。 這種守株待兔式的拍攝方法很需要運氣,因為高湖鎮蜂虎棲息地一共不到20隻藍喉蜂虎。雖然它們有群居的習慣,但散落在1000多平方米的山野裡。在這麼大的範圍內尋找一隻體長只有20釐米長的身影還是困難得多。
  • 中國最美小鳥——藍喉蜂虎,鳥類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因為體型嬌小,通體以紅、綠、藍三色為主,色彩豔麗多彩,極具觀賞價值,而被稱為「中國最美的小鳥」,這就是藍喉蜂虎。藍喉蜂虎在我國非常少見,其俏麗的身影與獨特的生存習慣被廣大愛鳥人士和拍鳥愛好者追捧,成為鳥類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藍喉蜂虎體型中等,體長26~28釐米。與常見的翠鳥屬於同一個目,是佛法僧目鳥類。
  • 廈門增加鳥類鳥種紀錄 迷路「褐胸鶲」鷺島快閃
    ▲慄喉蜂虎  至此,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由22目74科383種,增加至22目74科384種。其中,雀形目由38科174種,增加至38科175種。  現身 羽色獨特與麻雀有幾分相似  挺拔著褐色的身軀,顫動著棕色尾巴,高傲地站在茂密的樹叢中,銳利的眼睛觀察著四周,伺機而動捕捉獵物……這是8日早上,市觀鳥協會理事「cheers」,在萬石植物園捕捉到的畫面。
  • 今年首次現身!高齡中華白海豚媽媽在廈門海域「遛娃」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廈門海域觀測到中華白海豚母子同遊景象。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人民網廈門6月9日電(陳博)近日,據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消息,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隊伍在廈門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測到一對中華白海豚母子海中嬉戲畫面,這是中華白海豚幼崽2020年首次在廈門海域現身。據悉,本次觀測到的中華白海豚媽媽是廈門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人」之一的「大白」。
  • 你認識蜂虎嗎?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蜂,而是空中獵蜂高手
    圖1 慄頭蜂虎蜂虎(bee-eater)是佛法僧目蜂虎科的統稱,其分布幾乎遍及東半球的熱帶和溫帶地區,常見於非洲、歐洲南部、東南亞和大洋洲。圖2 藍喉蜂虎常見危害蜜蜂的蜂虎有慄頭蜂虎、綠喉蜂虎、慄喉蜂虎、黃喉蜂虎及藍喉蜂虎五種,是蜜蜂的重要敵害。
  • 吃鱟嘗鮮?可能要命!中華鱟和圓尾鱟都是保護動物
    海鱟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殼厚肉實的鱷龜、全副武裝的海鱟(hòu)……在位於中山路東段的一家漁市海鮮城,這些奇特的動物都成了「活鮮」,在生鮮池中銷售,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12月1日,幾位在中山路遊玩的遊客向本報記者反映,海鱟屬於瀕危物種,是國家保護動物,為何成了商家售賣的盤中餐?當天,記者趕到中山路這家漁市海鮮城發現,生鮮池中的確放著一隻海鱟,餐館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供遊客選擇的食材。2日記者又來到現場,那隻海鱟已不知去向。餐館人員表示,食用海鱟需要「定製」,碰巧有貨才能夠嘗鮮。
  • 湖湘地理|五隻藍喉蜂虎像五線譜一樣依次排列在電線上
    沙河棲息地內的藍喉蜂虎。組圖/記者錢燁6月29日,沙河大橋北拋荒地內,一群白鷺爭先恐後地站在牛背上。沙河南岸蜂虎棲息地的捕鳥網很常見,對蜂虎及其他鳥類的生存造成威脅。沙河南岸蜂虎棲息地內不僅有捕鳥網還有彈弓打鳥的人,6隻蜂虎隨時面臨著生存威脅。圖/葉子6月29日,沙河大橋北拋荒地內的菰草群落中,一隻純色山鷦鶯在覓食。
  • 廈門篔簹湖湖水變成褐色和黃綠色 是微藻密度過高導致
    篔簹湖管理中心供圖【分析】5個因素導致持續高溫時易發生赤潮篔簹湖管理中心技術質量科副科長徐向偉說,篔簹湖水域內,常見的微型藻類(也稱浮遊植物)有幾十種之多,其中最主要種類是中肋骨條藻、角毛藻等硅藻生物,這些微藻個頭極小,需藉助專業顯微鏡才能看清它們的
  • 時隔三年,「中國最美小鳥」藍喉蜂虎重返石門!它屬於佛法僧目
    時隔三年,「中國最美小鳥」藍喉蜂虎重返石門!,石門首次記錄這種小鳥是在三年前,2015年、2016年後,連續三年沒有記錄。2015年暑假的一天,筆者與藍喉蜂虎不期而遇,驚詫於它的精緻美麗,自此每遇好天氣必去與它們約會,直到它們離去。
  • 你知道魚狗不是狗,蜂虎也不是虎,而是鳥名嗎?
    你能想到魚狗與蜂虎,是鳥名嗎?顧名思義,魚狗就是會抓魚的「狗」,有冠魚狗、斑魚狗等,;蜂虎,就是愛逮蜜蜂、蜻蜓等昆蟲的「老虎」,有藍喉蜂虎、慄喉蜂虎等。在我國,常見的是冠魚狗和斑魚狗。冠魚狗民間喚作「花斑釣魚郎」。頭具顯著羽冠,一旦發現食物迅速俯衝,動作利落。